康熙、雍正、乾隆共同開創了歷史上的“康乾盛世”,那為什么乾隆死后,大清王朝開始走向衰敗呢?康熙死后國庫里究竟還剩多少銀子?難道真的眾人所說的那樣僅800萬嗎?
雍正勵精圖治,孜孜不倦的勤勉治世為后人廣為傳唱,國庫銀兩怎么會少?而乾隆帝是封建歷史上最后一個赫赫有名的皇帝,那大清朝的國庫究竟還剩下多少白銀呢?
康熙8歲登基,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最久的皇帝,約61年。早期年幼的康熙并不被看好,清朝的統治實際上是把握在四大輔臣之一的鰲拜手中。盡管康熙年紀很小,但他并不甘心淪為權利的傀儡。于是便有了為后世津津樂道的智擒鰲拜的故事,彼時的康熙帝,尚且14歲。
此外,清初平西王吳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還發起了“反清復明”的反抗運動。康熙皇帝立即做出了撤藩的決定,首先攻打勢頭猛進的吳三桂。在其他兩人紛紛歸順朝廷以后,吳三桂的氣焰越來越弱,最終平定了三藩之亂。平叛戰爭結束以后,皇帝沒收了叛軍的收入直接充入國庫,派八旗兵駐守原來的藩地,這為后來廣西、云南等地區農業生產,經濟復蘇奠定了基礎。
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明朝鄭成功收復臺灣之后,他的后代并沒有歸順于朝廷。反而不斷的擾亂清朝的統治,三藩平定之后有人說臺灣的鄭氏是反清復明的最后防線,而且為了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統一,清朝收復臺灣是不可避免的任務。
康熙二十二年,福建水師殲滅臺灣反抗余黨,自此收復了澎湖、臺灣,全國領土的統一大業完成。康熙新設臺灣府,依附于福建省之下,加強了朝廷對臺灣的管理,促進了臺灣的經濟建設和文化發展。
此外,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平等條約也是在康熙王朝簽署的。清軍入關后,沙俄屢次來犯,侵占黑龍江流域地區。清朝多次擊退但沙俄仍舊負隅頑抗,自雅克薩一戰后,俄軍死傷慘重,不得不與清朝締結和平條約,劃定中俄兩國交界清楚的界限,限定沙俄不能攻擊清朝的領土。
康熙在位期間造就了康熙盛世,他親征沙漠,解決了歷史遺留下來的匈奴難題。同時利用會盟的計策讓蒙古依附于大清王朝,改善了長期以來蒙古各部落與清朝之間的對立關系,對大漠以北地區實現了進一步的控制。除了平戰亂,抵外族,康熙帝也注重對農業和文化的發展,在位時期興修水利工程,治理黃河、運河等。修建大量的避暑山莊,將古典園林藝術推向高潮,重視文化的傳承,親自參與撰寫了《康熙字典》、《清文鑒》等共計60多種古籍。因而,康熙也被后人稱贊為“千古一帝”。
“昔秦興土石之工,修筑長城。我朝施恩于喀爾喀,使之防備朔方,較長城更為堅固。”
——康熙
康熙死后,雍正繼位。相傳康熙晚年朝廷腐敗,國庫所剩銀兩非常少。但是根據中國經濟史研究叢書《清代戶部銀庫收支和庫存統計》中數據對照發現,康熙六十年約有3262萬兩,康熙六十一年,由于朝廷權利的更迭,策旺的反叛,導致國庫留存了2716萬兩。
結合康熙在世的成就來說,沒有大的戰爭損失,并且出來了一時盛世的局面。即便晚期由于皇位之爭,朝廷腐敗之氣彌漫,但等到雍正繼位也將部分官員抄家,由此也可充裕國庫。
有人說雍正是歷史上最為勤勞的皇帝,他每天只休息四個小時,其他時間都用于批改奏章,治理國事。初任皇帝之時,他就令人徹查朝廷腐敗之事,對挪用公款的官員絲毫不留情面。同時大肆整頓吏治,調整朝廷內部機構,任用人才大部分都是賢良方正之士。我國歷史以來都是以農業為主,雍正繼位以后為了鼓勵農耕,對農業收成特別好的農民還授予八品官銜,并賜予“老農”的美稱。一時間農業的發展進步飛快,社會經濟也得到了顯著提升。
雍正統治13年間,社會繁榮,經濟穩定發展。即便如此,雍正卻以節儉留名。甚至他還頒布了一道圣旨,禁止皇宮之中的王子妃嬪以及服侍的丫鬟太監浪費一粒糧食,如果一旦被發現,還會受到嚴懲。
經過雍正多年的苦心治理,乾隆繼任皇位時國庫充盈,歷史記載多達3453萬兩。繼任初期乾隆在前人的基礎上同樣勵精圖治。他減輕了農民的賦稅,興建大量水利設施。最為重要的是,乾隆創立了“金瓶掣簽”的制度,平定了西藏地區的叛亂,完善了朝廷對西藏的統治。1755年,乾隆派兵進攻西域,打敗了準噶爾汗國,又收復了新疆這一邊遠地區。
'十功者,平準噶爾二,定回部一,打金川為二,靖臺灣為一,降緬甸、安南各一,即今之受廓爾喀降,合為十。'
——乾隆
自此,歷經清朝三代帝王的統治,中國完成了大統一。乾隆時期,中國的領土達到了1453萬平方公里,人口數量也是歷史最多。后世人將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統治的高峰期合稱為日“康乾盛世”,代表著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個盛世。
然而乾隆后期卻并沒有繼續維持這樣的盛世局面。為了限制人們的思想,乾隆大興“文字獄”,弄的文人雅士人心惶惶,阻礙了社會發展和文化進步。晚年的他開始貪圖享樂,耗費大量資源修建圓明園,六次下江南花費了巨額資金,加上后來重用貪官和珅,讓貪腐之風再次興起。而且晚清乾隆傲慢自大,故步自封。在西方國家開始發展重工業的時候選擇了閉關鎖國,直接導致了大清朝走向衰敗。最后等到嘉慶繼位時,國庫已經寥寥無幾。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乾隆后期也犯下了一些錯誤。例如大興“文字獄”,耗費大量資源修建圓明園,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使得國家落后。但是即便如此,乾隆時期的經濟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甚至超過了康熙和雍正在位時期。因為乾隆除了在前人的基礎上發展農業之外,也同樣注重對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
沿海地區的手工業尤為繁盛,同期農產品出現富余,商業上也開始出現票號,貸款,錢莊,商幫,連鎖票號等資產進步。到乾隆30年,國庫已經達到7000萬兩左右,相較于前兩任帝王駕崩時還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