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之質在氣與理--關于【阮郎歸--八翼】
詩友“絳雪生涼”評曰:問好壺公。言皆有典。精益求精。值得學習! 2015-04-22 09:15
“絳雪生涼”曾經參與了【喝火令】詞牌的討論,我還記得這位認真的詩友,于是回復:( 2015-04-22 09:23)
你好。詩詞不能徒有其表,應該有精神內涵,有文化韻味,這是我的提倡。謝謝。
我的提倡:
是的,詩之質在氣與理,這是需要提倡的。當我們對于羊羔體、嘯天體能夠獲得魯迅文學獎感到憤慨的時候,除了對那些失去文人氣節的作者表示蔑視,也同時能夠明白這一切的發生并不是偶然現象。我們生活于一個精神文明匱乏的時代,匱乏在于文化失之氣與理。這種匱乏并不只體現于詩歌,而在方方面面,例如春晚—如此現代化的設備卻捧不出一場象樣的晚會,笑煞關漢卿、湯顯祖、王實甫、孔尚任。
這種匱乏決定于哲學上的庸俗唯物論與歷史學上的虛無主義。
正如理學先哲張載【四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睆堓d的“心”、“命”即現代語系中的“哲學”,生活于當代的我們即無“心”也無“命”,一切決定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一個理論告訴我們,存在的一切都在腳下,明天是什么?就等著“實踐”吧。
正如理學先哲張載【四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睆堓d的“絕學”指的是中華道統,又見證于歷史,但是道統不再,歷史虛無主義卻告訴我們,中國史是從康、雍、乾三朝開始的,我們的文明開始于遼寧鐵嶺的狩獵文化。
那么,我們只好重溫張載【四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辈蝗绱?,又何能太平?之于詩唯有質于氣與理,才能擔當時代,留存后人,不如此也難免陷于兆山體、羊羔體、嘯天體。
又記述一點感受于下:
【阮郎歸--八翼】記錄了筆者讀李白【臨路歌】后的感受,自詩經以至于現代詩詞,筆者閱讀許多;適【詩詞吾愛】開格律檢測,筆者亦賦句嘗試,而今在此發表的作品已經達到231篇,而于此只有一個感受:詩能寄情述志,以此成事業者,自古也難。
這個感受不僅僅因于大眾性的詩詞愛好者,也證之于泰斗李白。詩詞無格律不華美,詩詞無情志難存世。愛詩詞者當有一份誠心,獻給讀者一分真誠。
“誠”是理學鼻祖周敦頤主張的核心價值觀。詩詞因“誠”而浩大,如蘇洵言:“若一洎乎順流,至乎滄海之濱,滂薄洶涌,號怒相軋,交橫綢繆。”
晚清理學大師王闿運講學于江浙,主持于南昌學堂,有官員試其才學、探其學問淵源,王闿運隨口而出:“吾道南來,原是濂溪一脈;大江東去,無非湘水余波?!蓖姓呓泽@,或以為大言,殊不知此乃出自至誠,理學之精彩“沖膜無朕,萬象森然?!庇诖伺嫒欢?。
理學之源在孟子學說,孟子有言: “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何謂浩然之氣?孟子曰:“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于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span>
以此解詩,能得其精髓。以此作詩,能得氣與理。
附予習作:阮郎歸 八翼(1)
竹林風雨意蕭蕭,榛榛八羽嬌(2)。
白衣蒼狗也逍遙(3),素靈嘆未了(4)。
安豹隱,思鵬飚(5),木蘭溪上飄。
扁舟枕水讀垂條,彤云上樹梢(6)。
注:
1、八翼,典出【晉書-陶侃傳】:
侃“夢生八翼,飛而上天,見天門九重,已登其八,唯一門不得入。閽者以杖擊之,因墜地,折其左翼。”
后人論之喻宏志不遂。明嘉靖諸生鄭若庸科舉不第,又不肯阿附嚴嵩父子,徒有才華而不得其志,故寄情于戲曲,其【玉玦記】之第六出【訪友】有句:
“五色日華空成賦。奈苦李無人顧。慚非貴主奴。八翼天門。竟悲岐路。桂玉久難居。怕緇衣染卻京華土。”
近日讀李白【臨路歌】:
“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余風激兮萬世,游扶桑兮掛左袂。后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八裔,八方邊遠地區。李白才華橫溢,壯志不酬,臨終(61歲)作此歌,讀之不免唏噓,故賦詞以記。
2、八羽,八佾,八溢。羽,舞列,縱橫八八。古代天子樂舞?!菊撜Z-八佾】:“ 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3、杜甫【可嘆】詩:“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須改變如蒼狗。”張元干【彭德器出示胡邦衡新句次韻】:“白衣蒼狗,千古浮名一聚塵。”馮桂芬【蔣淡懷惠麓云煙圖】:“轉眼光陰驚代序,白衣蒼狗須臾覩。”
4、素靈,白蛇的精靈。漢高祖斬白蛇有老嫗夜哭。
漢安帝年間鄧隙大敗西羌,史岑作【出師頌】:“茫茫上天,降祚為漢。作基開業,人神攸贊。五曜宵映,素靈夜嘆。皇運未授,萬寶增煥。”
5、豹隱,潔身自好,隱居不仕。劉向 【列女傳】:“妾聞南山有玄豹,霧雨七日而不下食者,何也?欲以澤其毛而成文章也,故藏而遠害。”駱賓王 【秋日送侯四得彈字】有句:“我留安豹隱,君去學鵬摶。”馮桂芬 【五湖漁莊圖序】:“夫富春江上,子陵之羊裘長著;西塞山前,志和之鷺艇不歸,大都豹隱之流,多與鱸鄉為伍。”
6、彤云對應素靈,陸機【漢高祖功臣頌】:“彤云晝聚,素靈夜哭。”又,黃精與素靈對,陸機【宣猷堂賦詩】句:“黃暉既渝,素靈承祜。”
壺公評論2015/4/23寫于東巖山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