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眼中的中金,是那個曾經的投行貴族,直到今天,中金在2010年所做的農業銀行A+H上市,仍以221億美元的規模位列全球最大IPO。但很多人認為創業板開閘后,中金沒落了,他們評判的標準是中金的市場占有率大幅降低,未能抓住中國廣闊的中小企業市場。
但硬幣的另一面是,當下的創業板市值前三大公司中,由中金負責上市的溫氏股份和東方財富分列第一、第三位,另外中金做的昆侖萬維、暴風科技和中科創達等也排名創業板前列。
在新三板市場,大部分人并不知道中金的存在,但你肯定知道新三板第一股神州優車、新三板醫藥第一股合全藥業、正在申請掛牌新三板的新東方網、孩子王,這些都是中金的杰作,或即將是。
在新三板市場,中金在下一局什么棋?中金又是如何理解新三板市場的?讀懂君近期拜訪了中金新三板做市部負責人譚漢豪,以下為譚漢豪口述實錄。
中金并非紆尊降貴,也非突然覺醒,實際上,已經有七八年的積累了。
幾年前,我們的投行部就成立了專門服務成長性企業的團隊,現在投行業務已經正式分為投資銀行部和成長企業投資銀行部,其中成長企業投資銀行部以挖掘有潛力的成長公司為主,判斷的是它的成長前景,并非是規模,所以使用了“成長性”來代替“中小企業”。
除了做大型國企和大型民企如萬達、復星和聯想控股等上市外,其實中金做了大量的優質成長型企業上市。2007年,我們剛接觸東方財富準備做IPO的時候,它每年收入只有幾千萬人民幣,現在它市值一度超過千億,再如暴風科技、昆侖萬維、中科創達等A股IPO,聯眾游戲、9158以及近期的海底撈底料供應商等香港IPO,都是我們做的;BAT下面的一些項目,也是我們在做,比如螞蟻金服的私募融資由中金主導,阿里巴巴的美國上市中金也參與了。
在創業板推出初期,中金并不是最早反應的,但回頭再看現在創業板市值最大的前三家企業,有兩個是中金做的。
我們到新三板之后還是同樣的理念。本質上,投行業務的核心就是抓住優質企業,因為優質企業放到任何板塊都有機會展露鋒芒。
現在,新三板成為部分高成長企業的選擇。新三板本質上完全有別于A股。由于審批體制和投資者結構的不同,目前A股市場的特點是重交易,輕融資;新三板的特點是重融資,輕交易。
可以這么說,如果十幾年前就有新三板了,BAT大概率會在新三板進行融資。如果未來還有機會誕生BAT,很大概率是新三板市場孕育的。
有了這個融資平臺,再配合資金充沛、股權投資文化氛圍日益濃厚等條件,最終的影響是,國內資本取代國外資本,高成長中國企業的定價權將逐步回歸到人民幣資本手中,而非美元資本。
我們對于新三板中長期的發展持樂觀態度,我們來這里尋求未來的BAT。
其實,任何一個細分領域你都能在新三板上找到相對應的標的。這不同于A股的概念股,新三板是有人真正在做這個事情,所以從這一點上來說,我覺得新三板很厲害。
但是,以機構為主導的市場一定是一個兩極分化的市場,將來新三板的兩極分化會越來越明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部分企業待在新三板的成本和收益不匹配,可能會被淘汰或主動退市。
必須要提醒大家的是,最終能夠從新三板脫穎而出的企業,數量不會太多。提前預判出誰會成為BAT,很難;但在這里發現一部分優質企業,幫助他們成長為大企業,這是可能的。
中金來到新三板,依然秉持投行的思維去做,做精不做多,對公司的篩選更嚴格,服務更細致。比如說,精挑細選幾十家公司,這樣每家公司都能得到細致的服務。
在我們的投行服務鏈條上,我們將主辦、督導、研究、路演、做市、定增、并購、直投等方面都囊括進去了。像神州優車,關于公司的戰略討論、研究覆蓋、資本運作、推介安排等,我們與公司保持高頻率的溝通,每隔一段時間就要開一次會。但如果我們有幾百家企業,就很難這樣運作。
在當前的新三板市場上,投行提供給企業的服務常常是不夠的。實際上,中金也必須提供完整鏈條的服務,協助企業做大。雖然這樣的投入模式下成本高于市場水平,但如果企業發展壯大之后有意愿要去IPO,那一個IPO的項目可能就把過去幾年的投入成本抵沖掉了。所以核心還是把握住優質企業,這是最重要的。
其實,從純投行角度看,新三板并不是一個具體業務,而是提供給企業的一種選擇,比如,對企業來說這或許只是企業現行階段適合登陸的市場。
回到做市,對中金來說,做市是投行所能提供企業服務的一種,是資本中介業務。延續我們只做精品的總體思路,我們會選擇部分優質企業,一起成長,同時嫁接其他服務。
在這種模式下,我們總體的盈利伴隨企業成長而增長。但這種模式要求我們有很強的價值發現能力。
其實今年整個資本市場并不缺錢,而是缺好資產。我對新三板充滿信心,我相信,只要是好公司,在估值便宜的時候,一定會有資金進來。
我認為,從股權投資的角度來講,錯過了三板,你就錯失了中國的很多機會,因為未來中國一流的企業一定會在這個市場里走出來。
所以,我們必須去發現優質企業,服務優質企業,和優質企業一起成長,這樣才能真正把握新三板帶來的歷史機會。
版權聲明:CareerIn除發布原創干貨以外,致力于優秀投行/PE/VC文章精選、精讀。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系我們。聯系方式:微信instructor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