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以后,北方契丹、黨項、女真和蒙古等游牧民族在北方漸次興起。他們一方面吸收了中原漢族的服飾文化,另一方面也刻意保留著本民族的一些基本特征,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髡(kūn)發習俗。 明代建立后,漢冠再度流行,但樣式已有很多變化。清代統治者為滿族,滿族服飾成為主流,體現在冠制上就是用頂子代替了各種漢冠。
與男子不同,封建社會,女子除身份高貴者外,通常都不著冠,而以各種發髻及釵簪作為裝飾。唐代女子發飾最具特色,其高髻風尚一直沿續千年。此外,初唐婦女騎馬出行時還會頭戴一種垂紗遮面的大紗帽,與今天南方農村中一些婦女使用的遮陽帽極其相似。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