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廣:元朝時期,湖廣行中書省(簡稱“湖廣”或“湖廣省”),為全國的10個行中書省之一,轄地為今湖北、湖南全境,下轄16個府(武昌府、漢陽府、黃州府、承天府、辰州府、德安府、岳州府、荊州府、襄陽府、寶慶府、鄖陽府、長沙府、常德府、衡州府、永州府、寶慶府 )。
在明末清初的數十年間,四川由于戰亂、瘟疫及天災接踵而至,境內人口銳減,耕地荒蕪。1644年,張獻忠率領農民起義軍入川,稱帝建立政權,國號“大西”,定成都為“西京”。四川成了明軍濫殺、清軍濫殺、地方豪強濫殺、鄉村無賴濫殺之地,張獻忠也有濫殺之嫌。繼而是南明與清軍的戰爭;還有吳三桂反清后與清軍的戰爭。四川人民遭到了一次次的戰亂和屠戳。據官方統計,1668年四川成都全城只剩下7萬人,一些州縣的原有人口只剩下10%或20%。四川全省殘余人口約為60萬人。
“湖廣填四川”是中國歷史上重大的移民事件。清王朝為了解決四川的勞動力問題,采取“移民墾荒”的舉措,全國包括湖廣省在內的十余個省相繼移民到四川定居。清政府施行了一系列“填四川”政策,鼓勵外省移民入川。規定凡愿入川者,將地畝給為永業;各省貧民攜妻帶子入蜀者,準其入籍。將招民入川與各級官吏的政績升遷聯系起來,在賦稅上實行額外的優惠。康熙下詔對移民墾荒地五年后才征稅,對滋生人口永不加賦。這些政策為移民創造了好的環境和條件。
移民持續時間一百多年,入川人數一百多萬,其中湖北、湖南省的人數過半。湖北地理位置離四川最近,又有長江通入四川盆地,在古代的條件下,是最佳進入四川的路線了,所以湖北麻城移民四川落業的人最多。
移民入川的形式:
一是奉旨入川。朝廷頒發“楚民實川之詔”后,基層實施部門采取強行捆押方式,把一個個村子圍住強行入川。
二是求生存入蜀。一些以種田為生的因失掉了土地,在湖廣填四川的大背景下,攜妻帶子從長江水路進入四川。
三是經商入蜀。清前期湖北與鄰省四川的貿易十分方便,有的就近入蜀定居。
四是為官改籍定居。原籍湖廣人入四川任官職后,全家遷入。張獻忠失敗后,有一部分人隱姓埋名留在四川。
移民主要落戶在重慶、合川、南溪、廣安、鄰水、開江、彭縣、金堂縣、宣漢、南部、岳池、南充、潼南、新都等地。
移民引進了新的農作物和種植技術,促進了商業發展。湖廣填四川移民運動,對中國社會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