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節 當代管理理論
經歷了30年代——40年代的發展時期后,管理學進入蓬勃發展階段。特別是二戰后,管理領域中出現百花齊放,百家紛呈局面。其中既有沿著歷史線索逐步豐富和完善的歷史源流,也有新出現的思想和主張。★★美國著名管理學家孔茨(Harord Koontz)將之概括為“管理理論的叢林”。雖然未必準確概括了當代管理理論的發展,卻也反映了管理理論研究的多姿多彩局面。
一、管理理論中的主要流派
從既有一定歷史淵源,又涉及管理過程重要側面,對管理學整體具備重要意義角度劃分,當代管理理論的主要流派包括:
(一)管理過程流派★★
管理過程流派一直致力于研究和說明“管理人員做些什么和如何做好這些工作?”側重說明管理工作實務。管理過程流派的開山鼻祖為古典管理時期的法約爾,當代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孔茨。其間有很多管理學家從事這方面研究。管理過程流派吸收其他管理學家的思想和主張,不斷豐富各項管理職能的內容,具有非常廣泛的影響。當代管理過程流派對管理職能的概括是:計劃職能、組織職能、人員配備職能、領導職能(含激勵)、控制職能。
(二)管理科學流派★★
管理科學流派指管理過程中采用科學方法和數量方法解決問題的主張,側重分析和說明管理中科學、理性的成分和可數量化的側面。管理科學的研究可以追溯到泰羅所從事的科學管理運動。雖然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相繼有許多人從事這方面的探討,但管理科學的突破性進展應當說是在二戰后運籌學在工商管理中的應用。特別是電子計算機技術的突飛猛進發展,為組織管理過程中運用數量方法和科學方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由于電子計算機管理信息系統的廣泛應用和網絡技術的應用,組織管理過程在深層次上發生了一系列變化。目前這場革命方興未艾,對其作出評價為時尚早。
(三)組織管理流派★★
通過揭示組織形成、生存和發展的內在必然性探討管理原理和管理方法的流派,主要致力于組織過程的研究。如果說管理過程流派關心的核心是“管理人員做些什么和如何做好這些工作?”的話,組織管理流派更多地關心管理人員為什么要做這些工作。巴納德是組織管理流派的奠基人。西蒙、馬奇、賽爾特進一步發展和豐富了這方面的研究。特別是西蒙關于決策問題的研究對管理理論作出很大貢獻。在當代組織理論已成為管理學中非常重要的研究領域。
(四)行為科學流派★★
從心理學、社會學角度側重研究個體需求、行為,團體行為,組織行為和激勵、領導方式的流派。繼梅奧的開創性研究之后,行為科學方面的研究長盛不衰,構成管理學一個重要方面。其中著名的成果如馬斯洛(Abraham H.Maslow)的“需求五層次論”,麥格雷戈(Douglas M.McGregor)的“X理論——Y理論”,赫茨伯格(Frederick Herzberg)的“雙因素理論”,利克特(Rensis Likert)的“領導方式”理論等等。
(五)經驗管理流派★★
以大企業管理人員的管理經驗為主要研究對象,重視案例分析的流派。該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德魯克(Peter F.Droccker)、戴爾(Ernest Dale)等。
(六)其他學說和主張
除以上幾個方面以外,按照孔茨的劃分,還有社會技術系統學派,系統學派,決策理論學派,權變理論學派,經理角色學派等學說和主張。此處不再一一列舉。
二.管理發展的新趨勢
★★進入70年代以來,管理領域又出現了一些新的發展趨勢。其中最為突出的,一是企業文化熱潮的興起。二是正在發展中的信息技術對管理的影響。
(一)企業文化理論
企業文化是與企業相伴而生的客觀現象。在企業這一經濟組織形態誕生之時,就存在企業文化。但人們對這一文化現象的認識和研究,則始于本世紀80年代初期。首先提出并倡導企業文化理論的是美國的管理學者。70年代后期,日本經濟迅速發展,沖擊和占領美國曾居于優勢的若干領域。引起美國各界的震驚和深刻反思。經過多方面的比較研究,美國學者發現成功的企業管理是日本經濟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日本的企業管理方法中有不少是為美國企業所忽視的。其根本差異表現在,美國企業多注重管理的硬件方面,強調理性的科學管理。日本企業則重視為全體員工共有的價值觀念,注重強化員工對本企業的向心力,注重企業中的人際關系。比較的結果使美國學者認識到,文化是企業管理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對于企業的成功與否具有深刻的影響作用。
為此,一批管理學家提出要向日本學習,許多學者著書立說,探索企業文化的有關理論與模式。美國關于企業文化的研究引起日本企業界和理論界的強烈反響,并相繼波及其他國家,由此興起一股世界范圍的企業文化熱潮。其中影響較大的著作有沃格爾(Ezra F.Voger)的《日本名列第一》,帕斯卡爾(R.T.Pascale)和艾索斯(A.G.Athos)的《日本的管理藝術》,彼德斯(Thomas J.Peters)和沃特曼(Robert H.Waterman)的《追求卓越》,廸爾(Terrence E.Deal)和肯尼迪(Allan A.Kennedy)的《公司文化》等。
目前,企業文化在理論和實踐方面均得到長足的發展,企業文化學作為一門新興邊緣學科,已成為現代管理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文化理論的形成標志著企業管理從物質的、制度的層面向文化層面發展的趨勢。
(二)信息技術對管理的影響
早在70年代末期,西蒙就在其《管理決策新科學》一書中富有預見性地探討信息技術對管理過程的影響,提出很多有價值的觀點。90年代以來,信息技術的進步突飛猛進,正在和將進一步改變人類社會生活。企業的工作、生產過程,企業組織結構,管理者的工作,企業間關系,都將發生重要變化。相應地,管理技術和管理過程也將發生重大變化。
★★★總結:
美國著名管理學家孔茨(Harord Koontz)將之概括為“管理理論的叢林”;管理過程流派一直致力于研究和說明“管理人員做些什么和如何做好這些工作?”側重說明管理工作實務。管理過程流派的開山鼻祖為古典管理時期的法約爾,當代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孔茨;管理科學流派指管理過程中采用科學方法和數量方法解決問題的主張,側重分析和說明管理中科學、理性的成分和可數量化的側面,泰羅是該學派的主要代表;組織管理流派通過揭示組織形成、生存和發展的內在必然性探討管理原理和管理方法的流派,主要致力于組織過程的研究,巴納德是組織管理流派的奠基人;行為科學流派從心理學、社會學角度側重研究個體需求、行為,團體行為,組織行為和激勵、領導方式的流派,該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梅奧;經驗管理流派以大企業管理人員的管理經驗為主要研究對象,重視案例分析的流派,該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德魯克;進入70年代以來,管理領域又出現了一些新的發展趨勢。其中最為突出的,一是企業文化熱潮的興起。二是正在發展中的信息技術對管理的影響。
【課后練習】
1、致力于研究和說明“管理人員做些什么如何做好這些工作”,側重說明管理工作的務實,這是( )。
A、管理科學流派 B、管理過程流派 C、組織管理流派 D、行為科學流派
2、管理過程中采用科學方法和數量方法解決問題的主張,側重分析和說明管理中科學、理性的成分和可數量化的側面,是指( )。
A、管理科學流派 B、管理過程流派 C、組織管理流派 D、行為科學流派
3、通過揭示組織形成、生存和發展的內在必然性探討管理原理和管理方法的流派,主要致力于組織過程的研究的是指( )。
A、管理科學流派 B、管理過程流派 C、組織管理流派 D、行為科學流派
4、從心理學、社會學角度側重研究個體需求、行為,團體行為,組織行為和激勵、領導方式的流派是指( )。
A、管理科學流派 B、管理過程流派 C、組織管理流派 D、行為科學流派
5、以大企業管理人員的管理經驗為主要研究對象,重視案例分析的流派,是指( )。
A、管理科學流派 B、經驗管理流派 C、組織管理流派 D、行為科學流派
6、進入70年代以來,管理領域又出現了一些新的發展趨勢。其中最為突出的,一是企業文化熱潮的興起。二是正在發展中的( )。
A、企業文化 B、正式組織 C、信息技術對管理的影響 D、組織結構
喜歡此文就請隨手點亮”在看“。
【答案提示】見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