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帝總站在宇宙的高處俯仰終生,指點人類或者個人的生命方向;東方的佛陀也總是大智大慧,點句成金,使人羽化頓悟。那是神,那是圣。浩淼終生,思考芥末微小之事,以平等之心對人已屬不易,如果站在道德制高點,或以為真理在握,頤指氣使,那永遠是獨孤的行者。
在朝向真理跋涉的路途中,路徑不止一條,就好像世界上的所有水路都可以通向水城威尼斯。記得很多年前在鄉下一個電影院看謝晉導演的《最后的貴族》,主人公站在威尼斯的海邊,說出一句臺詞:“世界上的水都是相通的。”那是主人公在精神幻滅投海自殺前渴望靈魂找到回家之路的囈語。
我們不能對著一朵花說:“你必須在黑夜開放。”花朵自有花朵的生存之道。只要它為人類增添一抹微笑,就是與我們平等之人。
在一切自然生物面前,人類無需自高自大。在每一個同類面前,也無需自高自大。謙卑的生活,也是一種法則。
平等度人,是一種極高的境界。畢竟,人類不是上帝,不是佛陀。
2
在這個泥沙俱下的時代,有時我們抱著一根木頭泅渡,中途卻發現是一根稻草,然后又發現是虛無的泡沫。
一切都要靠自己創造,一切都要靠自己的觸覺把握,一切都要靠自己的思想站立。別人口袋里的東西永遠不會跑到自己的口袋里,除非剽竊或者偷竊。
一切復制品都是短命鬼。
天啟神授的密碼存在于自己的內心。
3
當生命無所歸依,朝陽噴薄,卻走不上應該去的路;日薄西山,卻看不見歸家的途。大約這也是人生的潦倒狀態了。
有時,金錢不是必需的,活著就是一種充實的奔跑和尋求價值的歸屬。甘地的貧窮布道被他內心的神圣所代替。玄奘的艱險東渡被他心中的真理招呼所驅使。
精神的萎頓和靈魂成了風中的空殼,也是一種高級的潦倒。
4
指責別人,是世界上最容易做的事情。每個人都有不如自己的地方,源于每個人是獨一無二、不可替代的。
自己是自己的主人,這是不錯的。放眼世界,自己就變成了灰塵。檢索歷史,自己就是空氣了。
千萬不要把自己太當做人,有時就是一個人。太把自己當做人,反而會變成非人。
人和非人,只隔著一層紙而已。
有時,人和正面和背面,就是人和非人的區別。
有趣的是,正面是非人,背面確是人。
5
玩物喪志和賞物生趣只是意念迥異帶來的后果,“玩物”是把物體置于身外,既物質世界純粹遠離肉身,只是一堆冰冷的有機體,最終無限的物質淹沒渺小的肉體。賞物是心靈和外部世界的交流,達到共鳴的和諧,“我”看物質生趣,物質看“我”盎然,兩情相悅耳。
人生百態,情趣各異。不能以己挾人,橫加指責。自己看自己覺得是一朵花,在別人眼里也許是一堆糞。反之亦然。瞳孔是個人心靈的鏡子,映射的水中倒影各各不同。
6
雙手合掌,讓自己安寧吧,就能寬容別人。與己不群,與人也不合。在面向真理祈禱時,寧靜的神圣會帶來無窮的感染力量,無須表白自己已真正進入真理之門。
真理存在那里,且一言不發。
7
鞍馬勞頓,是說行軍的辛苦。精神疲勞,是審美的倦怠;不是喜新厭舊,是目標感的喪失,是意義價值的虛渺。
精神疲勞之時,騎上一匹馬到山崗,遙望遠方,遠方之遠,是你振作的理由。
精神疲勞之時,乘著一輪月去浩宇,仰視星空,高處之高,是你棲息的家園。
使自己強大,為自己尋找一個“出家”的理由。
不是呼酒買醉,不是流浪街頭。
遠離諂媚和討好,拒絕應酬和交易,帶上屬于自己的面包和書本,放歌夜行。
8
設若在大街上隨時裸奔,可以隨心用吐沫噴人,可以從欲對著不順眼的人惡罵,然后用繡著花的古典扇子羞澀地遮掩著自己的臉說:“我很單純,所以我很真。”
上帝也會笑得尿失禁。
人類社會的發展,是用修養、品性、尊重、互愛等詞匯把自己一層又一層包裹起來,文明的外衣,是必需呢,還是負擔?
當然,偽善、欺騙、獻媚也會華麗登場,最終我們辨不清朋友和敵人。
9
在南京,偶然闖進一批發書城,又一次印證知識浩如煙海。
在知識面前,個體永遠是無力的。把知識當做炫耀、把人們不知道的知識當做嚇唬人的工具,這才是西方所說“笨伯”的真正愚蠢。
知識的最終到達點是智慧。有知識的人“看上去很美”,有智慧的人生活得很美。
無需拜倒在知識腳下,靈性和智慧才是通向彼岸之舟。
10
不用太信任那些反抗專制之人,因為推到那堵專制之墻后,他轉身就變成專制者。以前美妙的號召不過是嘴唇上用以裝飾的鮮花。
不用太迷戀那些反抗 暴君者,用放大鏡看看他身上有沒有暴君的痕跡。
相信過程本身比相信結果更有力量。
所謂野心,就是開始的時候,用一堆民主平等的漂亮詞匯蠱惑人,然后請眾人把他推上皇帝之位。
11
哲人馬克·奧勒留告訴我們,你做每件事都要以事情本身的價值來判斷。
是的,哲人的偉大之處就是去除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善于把握核心,從事真正的追求真理之事。
那為哲人生產衛生紙的工人、為哲人生產遮羞內褲的工人、為哲人生產牙膏去除口臭的工人,他們從事的技術和真理距離有多遠呢?
哲人會不會說:“我天生就是生產真理和偉大的神力,他們天生就是做雞毛之事,說蒜皮之語。”
一些糊涂而自大的人會把自己祭上神壇,把別人的哂笑當做吹捧。
12
指責別人,不如建議別人;與其建議別人,如果有可能,嘗試示范一下,效果會更好;推進一步,也可以鼓勵別人共同參與某種工作,在生活情境中引導別人。
指責別人,是最容易做到的事情,也是最能暴露自己缺點的方法。
貌似在言說別人的缺點,其實也是在展示自己的狹隘。
13
當我們播種的時候,希冀種子在孕育中獲得內在的力量,并在自然法則下健康成長。不要忘記,播種者自身也是一粒種子,把對種子的要求也加諸自身吧,目光向內,神靈會在幽暗的地方為你擊掌。
14
支配自己的靈魂是什么?
酒肉的交歡?權力的交易?名利的追逐?虛榮的假面?暴戾的專制?虛偽的應酬?
在每一個子夜鐘聲敲響的時候,這些都是腐爛的墳冢,荒草連綿。
公平客觀的理性,永遠幫助人類認清自己是誰。
15
把持權力之門,卻讓別人痛苦,這是對人性的最大犯罪。
讓自己幸福,讓別人幸福,讓世界幸福,讓每個人的靈魂安靜,舍此無他。
擁有權力不是最大的強大,擁有通向真理、公正之門,是真正的強大。
16
有道德潔癖,是好事。有道德優越感,會把自己架空到自己都不認識自己的地步。
有精英思想,是好事。以精英主義自居,群眾會敬而遠之。歷史是人民創造的,精英也是人民,非神,非圣。
精英慣于自己給自己涂脂抹粉,然后自我嬌慣和疼愛,且對指責的人拳打腳踢,就像罵街的潑婦一樣賴皮。
17
對自己,可以隨意制定規則,并要求自己執行,因為主人是自己。
對團隊,則要商議規則。領導自己制定規則,讓下屬執行,扮演的是團隊主人的角色,隱藏著未知的危險。
18
義和團運動的狹隘和偏執,斷送了它的命運。
雖然旗幟招展,雖然戰馬轟鳴,表面的繁榮掩蓋不了天生的羸弱。
理性和原則是出發必備的武器,思想和智慧是行軍必備的干糧。
19
不刻意安排自己,聽從自然,是至高的法則。
遠離故弄玄虛,寫文章不以辭害意,不裝出苦行僧的樣子,不自恃高人一籌。
僵硬的生活和僵硬的人都是我們拒絕的。
20
討論行為是否合乎道德,以公共利益為邊界。
毋以個人好惡加以評價。
當有人以君子自居時,我們當報以警惕。
蘇軾的名字曾被當做小人刻在石頭上,企圖永載歷史不得翻身。最后,陷害者成了小人的代名詞。
雖不做歷史的虛無主義者,但保持一份警惕是必要的。否則,我們會成為奴隸。
21
距離產生美,讀古人書,神交握手;和遠方的人對話,思想吸引;和網絡上的大俠切磋,恨不得以身相許。
清醒的人會明白:永遠保持這種距離,別靠近。
也許你仰慕的人殘忍自私,也許你依仗的人怪僻邪惡,也許你相思的人多疑敏感。
記住:呈現的和你所看到的是放大幾千倍的優點。
22
讓身邊的人和你共處產生幸福,讓不同秉性的人和你共處產生幸福,讓不同思想的人和你共處產生幸福。
這是智者,也是仁者。
幸福生活的創造一方面來源于內心的源泉,也來自于你給予身邊人的微笑和贊許。
完整生活的體現一方面來源于個人的生命,也來自于你人格的偉大和胸襟的寬宏。
23
不要輕易相信文字,它是有毒的。
相信真正的生活和零距離的接觸,生活中的一切比文字更有力量和說服力。
不要輕易膜拜思想,它是精神鴉片。
相信實踐的力量,它能開出思想的花朵。
有些思想,永遠印在書本上,用罌粟的美麗誘惑你,讓你脫離現實去夢游。
24
稱贊幾千年前的古人,哪怕是隔代的前人,我們是如此不遺余力。
可對于同時代的人,對于生活在身邊的人,我們總是挑剔又苛責,哪怕說一句好話,也很難。
是自己太偉大,還是自己太渺小?
25
每天有東西在生,每天有東西在死。世界總是忙忙碌碌。
我們確信:運動和變化才是值得欣喜的東西。
暮氣沉沉、一成不變、成規陋習、刻板機械、擔心恐懼,這些是生活的大敵。
與其生,毋寧死。
創造是新生的不二法門。
26
最聰明的回擊方式是比你的敵人活得長壽,然后你翹著二郎腿抱著布娃娃喝咖啡。
最高尚的報復方式是不要變成像你敵人一樣的人,比如敵人罵你,你大度的耳聾,敵人會對著天空抓狂噴血而死。
27
一份耕耘,未必有一份收獲,剽竊者和投機取巧者就站在身邊。
不耕耘,則必定無收獲。
28
沒有人能夠阻止你按照自己的本性生活。抱怨環境于事無補。
沒有任何餡餅會毫無理由的落入你口中,對上帝也最好不抱幻想。
自己拯救自己吧!把幸福置放到自己的行動中,而不是言辭和麻醉中。
29
不粗暴打斷別人的講話,耐心聽別人說完整的話。你不是全知全能。
語言暴力是很深刻的傷害。
一句話有時會傷害人一輩子,用一百句好話也挽救不回。
嘴是有毒的,語言是有毒的。
30
學會積極的合作,多對別人微笑,多夸贊別人。不要自己躲在房間里,滿臉陰霾卻故作高深。
不要說別人聽不懂的話,換一種溝通方式,通往羅馬的路何止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