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世紀70年代后期,Spitzer等提出一種“間歇性抑郁障礙”,這種抑郁發作持續數小時~1周,間歇期心境正常,病程至少2年。Clayton等(1980)稱之為“非常短暫的抑郁癥”,但不為科學社團所接受。Montgomery等報告了“間歇性3天抑郁癥”,后又稱“反復發作性一過性抑郁癥”。1994年ICD-10將之作為獨立的診斷類型,DSM-Ⅳ將之作為抑郁癥的診斷亞型。
1.患病率 Zurich等大型流行學研究證實,在社區人群,反復發作性一過性抑郁癥的1年患病率為5%,終生患病率為16%。在綜合健康護理背景中,基礎護理就診者有3.7%~5.7%的為反復發作性一過性抑郁癥。起病年齡平均17歲,18~24歲比25歲以上的發作頻度高[13.8%,差異比(暴露人群與不暴露人群的患病率之比)=2.2]。男、女發生率類似。
2.發作持續時間 反復發作性一過性抑郁癥的發作持續時間中位數為3天,不到2周。抑郁突然陷入嚴重水平,又突然緩解。相反,重性抑郁癥的發作持續時間中位數為10周。至少2周,一般不超過9個月,抑郁發作可急可緩,緩解通常為一逐漸過程。反復發作性一過性抑郁癥每年抑郁的天數比重性抑郁癥的明顯為少(43天:75天)。
3.嚴重度 反復發作性一過性抑郁癥有2/3的發作次數達中度抑郁,1/3的達重度抑郁,出現癥狀的頻度比重性抑郁癥高,心理社會功能損害多,常伴物質濫用,許多人突然自殺,可能與抑郁突然陷入嚴重水平有關。
4.發作間歇期 發作間歇期平均18天,因為發作頻繁,病人可能報告為連續的抑郁期,從而誤診為心境惡劣或重性抑郁癥。
5.預報心臟主訴 人到40歲是否會有心臟主訴,重性抑郁癥是預報指標,輕性抑郁和抑郁癥狀不能作為預報指標。反復發作性一過性抑郁癥比重性抑郁癥的每年抑郁天數少,故對人到40歲時出現心臟主訴的影響較小。
1.DSM-547;診斷標準 反復發作性一過性抑郁癥發作的癥狀符合重性抑郁癥標準,伴有臨床意義的痛苦,或有社交、職業或其他領域損害。持續時間不足2周(2~13天),每月至少發作一次,至少連續12個月,且不與月經周期相關聯。
一過性抑郁癥狀不是物質濫用或內科疾病所致;無重性抑郁癥或心境惡劣史;無躁狂發作、混合發作、輕躁狂發作或環性心境障礙證據;不是專門在精神分裂癥、精神分裂癥樣障礙、分裂情感障礙、妄想性障礙或其他精神病障礙期間發作。
2.ICD-10診斷標準 反復發作性一過性抑郁癥的癥狀符合抑郁發作標準,但發作持續時間不足2周(1~13天),典型持續2~3天,去年每個月發作一次,且有功能損害。
3.共患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 ADHD的發病機制是多巴胺能不足,而多巴胺能不足又可致抑郁;成年ADHD的眶額皮質體積縮小,而眶額皮質又是情感不穩的核心區,故ADHD與反復發作性一過性抑郁癥關系密切。Hesslinger等(2003)調查發現,ADHD病人的反復發作性一過性抑郁癥終生患病率為70%,而反復發作性一過性抑郁癥病人的ADHD終生患病率為40%。
4.三種亞型 Hesslinger等(2003)資料提示,反復發作性一過性抑郁癥有3種亞型,第一種是在其他情感障礙終生診斷背景下患反復發作性一過性抑郁癥;第二種是在ADHD終生診斷背景下患反復發作性一過性抑郁癥;第三種是“純”反復發作性一過性抑郁癥。DSM-Ⅳ的反復發作性一過性抑郁癥診斷標準排除了共患,與“純”反復發作性一過性抑郁癥一致;ICD-10定義允許精神共患,故3種弧型均被囊括。
1.邊緣性人格障礙 診斷邊緣性人格障礙至少有下列癥狀的5條:拼命回避現實或想放棄,不穩定和緊張的人際關系模式,識別障礙,可能有自傷沖動,反復發作的自殺行為,明顯的抑郁性心境波動(持續數小時~數天),長期的空虛感,不適當或難以自制的憤怒,一過性應激可引起偏執觀念或嚴重分離癥狀。De la Fuente等(z00z)研究發現,20例邊緣性人格障礙病人有12例(60%)診斷為反復發作性一過性抑郁癥。但是,“純”反復發作性一過性抑郁癥病人的人格障礙癥狀很少。
2.快速循環 按照DSM-Ⅳ,快速循環性雙相障礙必須有輕躁狂(或躁狂)發作,即必須是雙相的。約15%~20%的雙相病人可發展為快速循環或超快速循環性雙相障礙。快速循環性雙相障礙每年發作頻度是4次以上,至少有一次抑郁發作持續2周以上;超快速循環性雙相障礙的每年發作頻度為5~364次。因為有躁狂發作,故易與反復發作性一過忡抑郁癥相鑒別。
3.經前心緒不良 40%的焦慮和經前心緒不良病人有一過性抑郁癥反復發作,其中一半至少達中度癥狀,但經前心緒不良發作與月經周期有關,始于黃體期最后一周,月經來潮幾天內緩解,以后幾周無癥狀。而反復發作性一過性抑郁癥的發作與月經周期無關。
4.焦慮癥 ①驚恐發作:其發作持續時間僅數分鐘到數小時,而反復發作性一過性抑郁癥的發作持續時間至少l~3天;②廣泛性焦慮癥:在廣泛性焦慮癥病人,素質性焦慮問卷高分或艾森克人格問卷神經質高分和外向低分能鑒別出所有反復發作性一過性抑郁癥。
5.軀體疾病 軀體疾病呵伴有反復發作性一過性抑郁癥發作,包括癲癇發作后、偏頭痛發作、偏頭痛先兆、特發性帕金森氏病和普-威綜合征(一種先天性病征,特征為圓臉、杏眼、斜視、前額低、貪食、性腺功能不足、早期肌張力減退、不能茁壯成長和智力遲鈍)。
1.類似 反復發作性一過性抑郁癥與重性抑郁癥都有50%的抑郁癥家族史,都屬于抑郁譜性障礙。Staner等(1992)將25例反復發作性一過性抑郁癥比較25例重性抑郁癥,結果發現,兩組的發作年齡、精神病共患、地塞米松抑制試驗陽性、甲狀腺刺激素反應遲鈍、快眼動睡眠潛伏期縮短均無顯著差異。
2.轉換 反復發作性一過性抑郁癥與重性抑郁癥可相互轉換,前者有20%的轉換為重性抑郁癥,后者有10%的轉換為反復發作性一過性抑郁癥。Kasper等(1994)對季節性情感障礙或亞綜合征性季節性情感障礙病人觀察1年,31%的可歸為季節性反復發作性一過性抑郁癥,后者1年間平均發作(20±9)次,秋冬比春夏發作次數多,病情也較重,每次發作平均持續(4.6士2.6)天。
3.自殺 聯合抑郁癥(Combined Depression)是既患反復發作性一過性抑郁癥又患重性抑郁癥,比患其中一種疾病的自殺企圖和功能損害戲劇性升高。隨訪20年,聯合抑郁癥有30%的企圖自殺,而反復發作性一過性抑郁癥僅10%的企圖自殺。
4.求治 反復發作性一過性抑郁癥終生有2/3的去看病。其中1/4看全科醫生,1/4看心理醫生,1/2看精神科或神經科醫生,他們差不多都接受心理治療,很少接受藥物治療,僅19%的開了處方。開業醫生開出的處方劑量和療程常不足,療效常不充分。聯合抑郁癥病人比僅有其中一種疾病的求治率要高。(轉自心世界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