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東方

乾。元亨利貞。文言備也。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處下體之極。居上體之下。純修下道。則居上之德廢。純修上道。則處下之禮曠。故終日乾乾。至于夕。惕有若厲也。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不行不躍。而在乎天。故曰飛龍也。龍德在天。則大人之路亨也。夫位以德興。德以位敘。以至德而處盛位。萬物之觀。不亦宜乎。上九。亢龍有悔。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云行雨施。品物流行。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大明乎終始之道。故六位不失其時而成也。升降無常。隨時而用。處則乘潛龍。出則乘飛龍。故曰時乘六龍也。保合大和。乃利貞。不和而剛暴也。首出庶物。萬國咸寧。萬國所以寧。各以有君也。文言曰。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干也。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貞。君子終日干干。夕惕若。厲。無咎。何謂也。子曰。君子進德修業。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居下體之上。在上體之下。明夫終敝。故不驕也。知夫至至。故不憂也。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惕。怵惕之謂也。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云從龍。風從虎。圣人作而萬物睹。亢龍有悔。何謂也。子曰。貴而無位。高而無民。下無陰也。賢人在下位而無輔。賢人雖在下而當位。不為之助。是以動而有悔也。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辨之。以君德而處下體。實納于物者也。寬以居之。仁以行之。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先天而天弗違。后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于人乎。況于鬼神乎。亢之為言也。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其唯圣人乎。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坤。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彖曰。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坤厚載物。德合無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文言曰。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含萬物而化光。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

屯。象曰。云雷屯。君子以經綸。君子經綸之時。彖曰。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寧。屯體不寧。故利建諸侯也。屯者天地造始之時也。造物之始。始于冥昧。故曰草昧也。處造始之時。所宜之善。莫善于建侯。

蒙。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彖曰。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應也。我謂非童蒙者。闇者求明者。明者不求諮闇。故蒙之為義。匪我求蒙童。蒙童求我也。童蒙之來求我,志應故也。蒙以養正。圣功也。
 

師。象曰。地中有水。師。君子以容民畜眾。初六。師出以律。否臧兇。為師之始。齊師者也。失令有功。法所不赦。故師出不以律。否藏皆兇也。上六。大君有命。開國承家。小人勿用。處師之極。師之終也。大君之命。不失功也。開國承家。以寧邦也。小人勿用。非其道也。象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亂邦也。

比。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萬國以比建。諸侯以比親。

履。象曰。上天下澤。履。君子以辯上下。定民志。

泰。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上下大通。則物失其節。故財成而輔相。以左右民也。彖曰。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內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

否  。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儉德避難。不可榮以祿。彖曰。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也。內陰而外陽。內柔而外剛。內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也。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居否之世。能全其身者。唯大人耳。巽為木。木莫善于桑。人雖欲有亡之者。眾根堅固。弗能拔之也。

同人。象曰。天與火。同人。天體于上。而火炎上。同人之義。君子以類族辯物。君子小人。各得所同。彖曰。文明以健。中正而應,君子正也。行健不以武。而以文明用之。相應不以邪。而以中正應之。君子正也。唯君子為能通天下之志。君子以文明為德者也。

大有。象曰。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惡揚善。順天休命。大有。包容之象也。故遏惡揚善。成物之美。順奉天德。休物之命也。彖曰。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應之。曰大有。處尊以柔。居中以大。上下應之。靡所不納。大有之義也。其德剛健而文明。應乎天而時行。是以元亨。德應于天。則行不失時矣。剛健不滯。文明不犯。應天則大。時行無違。是以元亨也。上九。自天佑之。吉無不利。居大有之上。而不累于位。志尚于賢者也。

謙。象曰。地中有山。謙。君子以裒多益寡。稱物平施。多者用謙以為衰(?)少者用謙以為益。隨物耳與。施不失平也。彖曰。謙。亨。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謙。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終也。初六。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能體謙謙。其唯君子。用涉大難。物無害也。象曰。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牧。養也。九三。勞謙君子。有終吉。勞謙匪懈。是以吉也。象曰。勞謙君子。萬民服也。

豫  。象曰。雷出地奮。豫。彖曰。豫。順以動。故天地如之。天地以順動。故日月不過而四時不忒。圣人以順動。則刑罰清而民服。豫之時義大矣哉。

隨 。象曰。澤中有雷。隨。君子以向晦入宴息。澤中有雷。動悅之象也。物皆悅隨。可以無為。不勞明監。故君子向晦入宴息也。彖曰。隨時之義大矣哉。得時則天下隨之矣。隨之所施。唯在于時。時異而不隨。否之道也。故隨時之義。大矣哉。

觀  。象曰。風行地上。觀。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彖曰。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圣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六四。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居觀之時。最近至尊。觀國之光者也。居近得位。明習國儀者也。故曰利用賓于王也。九五。觀我生。君子無咎。上之化下。猶風靡草。故觀民之俗。以查己道。百姓有罪。在余一人。君子風著。己乃無咎。上為化主。將欲自觀。乃觀民也。

噬嗑。象曰。雷電噬嗑。先王以明罰敕法。彖曰。剛柔分。動而明。雷電合而彰。剛柔分動。不涃乃明。雷電并合。不亂乃章。皆利用獄之義也。

賁  。象曰。山下有火。賁。君子以明庶政。無敢折獄。處賁之時。止物以文明。不可以威刑。故君子以明庶政。而無敢折獄也。彖曰。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六五。賁于丘園。束帛戔戔。吝。終吉。為飾之主。飾之盛者也。施飾于物。其道害矣。施飾丘園。盛莫大焉。故曰賁于丘園。束帛戔戔。用莫過儉。泰而能約。故必吝焉。乃得終吉也。

大畜。象曰。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物之可畜于懷。令德不散。盡于此也。彖曰。大畜。剛健篤實。暉光日新其德。凡物能暉光日新其德者。唯剛健篤實者也。

頤  。象曰。山下有雷。頤。君子以慎言語。節飲食。言語飲食。猶慎而節之。而況其余乎。彖曰。頤。貞吉。養正則吉也。天地養萬物。圣人養賢以及萬民。頤之時大矣哉。

習坎。象曰。水洊至。習坎。君子以常德行。習教事。至險未夷。教不可廢。故以常德行。而習教事也。習于坎。然后能不以險難為困。而德行不失常。彖曰。習坎。重險也。天險不可升也。不可得升。故得保其威尊。地險,山川丘陵也。有山川丘陵。故物得保以全也。王公設險以守其國。國之為衛。恃于險也。言自天地以下。莫不須險也。險之時用大矣哉。非用之常。用有時也。

離  。象曰。明兩作。離。大人以繼明。照于四方。繼謂不絕。彖曰。離。麗也。麗猶著也。各得所著之宜者也。日月麗乎天。百谷草木麗乎土。重明以麗乎正。乃化成天下。

咸  。象曰。山上有澤。咸。君子以虛受人。以虛受人。物乃感應也。彖曰。咸。感也。柔上而剛下。二氣感應以相與。天地感而萬物化生。二氣相與。乃化生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觀其所感。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天地萬物之情。見于所感也。

恒  。象曰。雷風。恒。長陽長陰。合而相與。可久之道也。君子以立不易方。得其所久。故不易也。彖曰。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得其所久。故不已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時變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言各得所恒。故皆能久長也。觀其所恒。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天地萬物之情。見于所恒也。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德行無恒。自相違錯。不可致詰。故或承之羞也。不恒其德。無所容也。

遁  。象曰。天下有山。遁。天下有山。陰長之象也。君子以遠小人。不惡而嚴。九五。嘉遁。貞吉。遁而得正。反制于內。小人應命。率正其志。不惡而嚴。得正之吉。遁之嘉者也。象曰。嘉遁貞吉。以正志也。上九。肥遁。無不利。最處外極。無應于內。超然絕志。心無疑顧。憂患不能累。矰繳不能及。是以肥遁無不利也。 象曰。肥遁無不利。無所疑也。

大壯。象曰。雷在天上。大壯。君子以非禮弗履。壯而違禮則兇。兇則失壯矣。故君子以大壯而順禮也。彖曰。大壯利貞。大者正也。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見矣。天地之情。正大而已。弘正極大。則天地之情可見矣。

晉。象曰。明出地上。晉。君子以自昭明德。以順著明。自顯之道。

明夷。象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蒞眾。蒞眾顯明。蔽偽百姓者也。故以蒙養正。以明夷蒞眾矣。用晦而明。藏明于內。乃得明也。顯明于外。乃所避也。彖曰。內文明而外柔順。以蒙大難。文王以之。利艱貞。晦其明也。內難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

家人。象曰。風自火出。家人。由內相成。熾也。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家人之道。修于近小而不妄者也。故君子言必有物。而口無擇言。行必有恒。而身無擇行也。彖曰。家人。女正位乎內。男正位乎外。天地之大義也。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婦。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睽  。象曰。上火下澤。睽。君子以同而異。同于通理。異于職事。彖曰。睽。火動而上。澤動而下。天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萬物睽而其事類也。睽之時用大矣哉。睽離之時。非小人之所能用也。

蹇  。象曰。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修德。除難莫若反身修德也。彖曰。蹇。難也。險在前也。見險而能止。知矣哉。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處難之時。履當其位。執心不回。志匡王室者也。故曰。王臣蹇蹇。匪躬之故也。履中行義。以存其上。處蹇以此。未見其尤也。象曰。王臣蹇蹇。終無尤也。

解 。象曰。雷雨作。解。君子以赦過宥罪。彖曰。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天地否結。則雷雨不作。交通感散。雷雨乃作也。雷雨之作。則險厄者亨。否結者散。故百果草木皆甲坼也。解之時大矣哉。無所而不釋也。六三。負且乘。致寇至。貞吝。處非其位。履非其正。以附于四。用夫柔邪以自媚者也。乘二負四。以容其身。寇之來也。自己所致矣。雖幸而免。正之所賤也。

損 。象曰。山下有澤。損。君子以懲忿窒欲。可損之善。莫善損忿欲也。彖曰。損益盈虛。與時偕行。自然之質。各定其分。損益將何加焉。非道之常。故必與時偕行也。

益  。象曰。風雷,益。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矣。從善改過。益莫大焉。彖曰。益。損上益下。民悅無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利有攸往。中正有慶。五處中正。自上下下。故有慶也。以中正有慶之德。有攸往也。何適而不利哉。

升  。象曰。地中生木。升。君子以慎德。積小以成高大。

革  。象曰。澤中有火。革。彖曰。革。水火相息。凡不合而后變生。火欲上。澤欲下。水火相戰。而后變生者也。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革之時大矣哉。上六。君子豹變。小人革面。居變之終。變道已成。君子處之。能成其文。小人樂成。則變面以順上也。

鼎  。象曰。木上有火。鼎 。彖曰。鼎。象也。以木巽火。亨飪也。圣人以享上帝。而大亨以養圣賢。亨者,鼎之所為也。革去故而鼎成新,故為亨飪調和之器也。去故取新,圣賢不可失也。飪。熟也。天下莫不用之。而圣人用之。乃上以亨上帝。下以大亨養圣賢焉。

震  。震驚百里。不喪匕鬯。威震驚乎百里。則足可以不喪匕鬯矣。匕所以載鼎實。鬯。香酒,奉宗廟之盛者也。象曰。洊雷。震。君子以恐懼修省。彖曰。震。亨。震來虩虩。恐致福也。震驚百里。驚遠而懼邇也。威震驚乎百里。則惰者懼于近矣。出可以守宗廟社稷。以為祭主也。明所以堪長子之義也。不喪匕鬯。則已出可以守宗廟也。

艮。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各止其所。不侵官也。彖曰。艮。止也。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止道不可常用。必施于不可以行。適于其時。道乃光明。

豐。亨。王假之。大而亨者。王之所至也。勿憂。宜日中。豐之為義。闡弘微細。通夫隱滯者也。為天下之主。而令微隱者不亨。憂未已也。故至豐亨。乃得勿憂也。用夫豐亨不憂之德。宜處天中以遍照者也。故曰宜日中也。象曰。雷電皆至。豐。君子以折獄致刑。文明以動。不失情理。彖曰。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天地盈虛。與時消息。而況于人乎。況于鬼神乎。豐之為用。困于昃食者也。施于未足則尚豐。施于已盈則方溢。不可以為常。故具陳消息之道也。

兌  。象曰。麗澤。兌。君子以朋友講習。彖曰。兌。說也。剛中而柔外。說以利貞。說而違剛則諂。剛而違悅則暴。剛中而柔外。所以說以利貞也。是以順乎天而應乎人。天剛而不失悅者也。悅以先民。民忘其勞。悅以犯難。民忘其死。悅之大。民勸矣哉。

渙。象曰。風行水上。渙。九五。渙汗其大號。渙。王居無咎。處尊履正。居巽之中。散汗大號。以湯險扼者也。為渙之主。唯王居之。乃得無咎也。

節  。象曰。澤上有水。節。君子以制度數。議德行。彖曰。苦節不可貞。其道窮。為節過苦。則物不能堪也。物不能堪。則不可復正也。說以行險。當位以節。中正以通。無悅而行險。過中而為節。則道窮也。天地節而四時成。節以制度。不傷財。不害民。

中孚。象曰。澤上有風。中孚。君子以議獄緩死。信發于中。雖過可亮。彖曰。中孚。柔在內而剛得中。說而巽。有上四德。然后乃孚。孚。乃化邦也。信立而后邦乃化也。柔在內而剛得中。各當其所也。剛得中。則直而正。柔在內。則靜而順。悅而以巽。則乖爭不作。如此。則物無巧競。敦實之行著。而篤信發乎其中矣。豚魚吉。信及豚魚。魚者,蟲之潛隱者也。豚者。獸之微賤者也。爭競之道不興。忠信之德淳著。則雖微隱之物。信皆及之也。中孚以利貞。乃應天。盛之至也。

小過。象曰。山上有雷。小過。君子以行過乎恭。喪過乎哀。用過乎儉。彖曰。小過。小者過而亨也。小者。謂凡諸小事也。過于小事而通者也。過以利貞。與時行也。過而得以利貞。應時宜也。施過于恭儉。利貞者也。柔得中。是以小事吉。剛失位而不中。是以不可大事。成大事者。必在剛也。柔而侵大。剝之道也。

既濟。象曰。水在火上。既濟。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存不忘亡。既濟不忘未濟也。彖曰。既濟。亨。利貞。剛柔正而位當。剛柔正而位當。則邪不可以行矣。故唯正乃利貞也。九五。東鄰之殺牛。不如西鄰之禴祭。實受其福。牛。祭之盛者也。禴。祭之薄者也。居既濟之時。而處尊位,物皆濟矣。將何為焉。其所務者。祭祀而已。祭祀之盛。莫盛修德。故沼沚之毛。蘋蘩之榮。可羞之于鬼神。黍稷非馨。明德惟馨。是以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禴祭。實受其福也。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剛動而柔止也。動止得其常體。則剛柔之分著矣。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兇生矣。方有類。物有群。則有同有異。有聚有分也。順其所同則吉。乘其所趣則兇。故吉兇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象。況日月星辰。形。況山川草木也。懸象運轉以成昏明。山澤通氣而云行雨施。故變化見也。是故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日月運行。一寒一暑。干道成男。坤道成女。干知大始。坤作成物。干以易知。坤以簡能。天地之道。不為而善始。不勞而善成。故曰易簡。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有易簡之德。則能成可久可大之功。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天地易簡,萬物久載其形。圣人不為。群方各遂其業。德業既成。則入于形器。故以賢人目其德業也。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

易與天地準。作易以準天地也。故能彌綸天地之道。仰以觀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也。幽明者。有形無形之象。死生者。始終之數也。

知鬼神之情狀。與天地相似。德合天地。故曰相似也。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知周萬物。則能以道濟天下也。樂天知命。故不憂。順天之化。故曰樂也。范圍天地之化而不過。范圍者。擬范天地而周備其理也。曲成萬物而不遺。曲成者。乘變應物。不系一方者也。則物得宜矣。故神無方。而易無體。神則陰陽不測。易則唯變所適。不可以一方一體明也。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君子體道以為用者也。體斯道者。不亦鮮乎。

顯諸仁。藏諸用。衣被萬物。故曰顯諸仁。日用而不知。故曰藏諸用也。盛德大業至矣哉。富有之謂大業。廣大悉備。故曰富有。日新之謂盛德。體化合變。故曰日新。生生之謂易。陰陽轉易。以成化生。陰陽不測之謂神。神也者。變化之極也。妙萬物而為言。不可以形詰者也。故曰陰陽不測也。

夫易。廣矣大矣。以言乎天地之間則備矣。廣大配天地。變通配四時。陰陽之義配日月。易簡之善配至德。易之所載。配此四義也。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廣業也。窮理入神。其德崇也。兼濟萬物。其業廣也。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矣。

圣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干剛坤柔。各有其體。故曰擬諸其形容也。擬之而后言。議之而后動。擬議以成其變化。擬議以動。則盡變化之道也。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縻之。鶴鳴則子和。修誠則物應。我有好爵。與物散之。物亦以善應也。鶴鳴乎陰。氣同則和。出言戶庭。千里應之。出言猶然。況其大者乎。千里或應。況其邇者乎。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況其邇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則千里之外違之。況其邇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發乎邇。見乎遠。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制動之主。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地。可不慎乎 。同人。先號啕而后笑。 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人終獲后笑者。以有同心之應也。夫所況同者。豈系乎一方哉。君子出處默語。不違其中。則其跡雖異。道同則應也。同心之言。其臭如蘭。初六借用白茅。無咎。子曰。茍錯諸地而可矣。借之用白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勞謙。君子有終。吉。子曰。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語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禮言恭。謙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不出戶庭。無咎。子曰。亂之所生也。則言語以為階。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子曰。為易者。其知盜乎。言盜亦乘釁而至也。易曰。『負且乘。致寇至。負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盜思奪之矣。上慢下暴。盜思伐之矣。慢藏誨盜。冶容誨淫。易曰。負且乘。致寇至。盜之招也。

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此四存乎器象。可得而用者也。是以君子將有為也。將有行也。問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響。無有遠近幽深。遂知來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與于此。 參伍以變。錯綜其數。通其變。遂成天下(下作地)之文。極其數。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變。其孰能與于此。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于此。夫易。圣人之所以極深而研幾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幾也。故能成天下之務。極未形之理則曰深。適動微之會則曰幾也。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謂也。四者由圣道以成。故曰圣人之道也。

夫易。開物成務。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冒。覆也。言易通萬物之志。成天下之務。其道可以覆冒天下也。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業。以斷天下之疑。其孰能與于此哉。古之聰明睿智。神武而不殺者夫。服萬物而不以威刑者也。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以神明其德。一闔一辟謂之變。往來不窮謂之通。見乃謂之象。兆見曰象。形乃謂之器。成形曰器。制而用之謂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謂之神。

法象莫大乎天地。變通莫大乎四時。懸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貴。位。所以一天下之動而濟萬物也。備物致用。立成器以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探賾索隱。鉤深致遠。以定天下之吉兇。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善乎蓍龜。子曰。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順。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天地之道。貞觀者也。明夫天地萬物。莫不保其貞以全其用也。日月之道。貞明者也。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寶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財。財所以資物生也。理財正辭。禁民為非。曰義。

易曰。困于石。據于蒺藜。入于其宮。不見其妻。兇。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據而據焉。身必危。子曰。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不見利不勸。不威不懲。小懲而大誡。此小人之福也。易曰。屨校滅趾。無咎。此之謂也。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小人以小善為無益而弗為也。以小惡為無傷而弗去也。故惡積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曰。何校滅耳。兇。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亂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兇。言不勝其任也。子曰。知幾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瀆。其知幾乎。幾者。動之微。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易曰。介于石。不終日。貞吉。定之于始。故不待終日。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剛。萬夫之望 。此知幾其神者也。子曰。顏氏之子。其殆庶幾乎。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復行也。易曰。不遠復。無衹悔。元吉。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動。易其心而后語。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動。則民不與也。懼以語。則民不應也。無交而求。則民不與也。莫之與。則傷之者至矣。

子曰。履。德之基也。基所蹈也。謙。德之柄也。復。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固不傾移也。損。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能益物者。其德寬大也。困。德之辨也。困而益明。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險。夫坤。天下之至順也。德行恒簡以知阻。能悅諸心。能研諸侯之慮。諸侯物主有為者也。能悅萬物之心。能精為者之務也。定天下之吉兇。成天下之亹亹者。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則兇。近況比爻也。將叛者其辭慚。中心疑者其辭枝。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誣善之人其辭游。失其守者其辭屈。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將以順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易經》中的易與道
淺析《易經》中的易與道
易傳/ 孔子《文言傳》
《周易》金句精選
系辭
易傳全文白話解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丰台区| 怀安县| 根河市| 连州市| 新蔡县| 鸡东县| 德安县| 唐河县| 普洱| 中西区| 通许县| 山丹县| 奉贤区| 洱源县| 宝丰县| 浠水县| 平利县| 寻乌县| 潍坊市| 马边| 绍兴县| 永和县| 南城县| 镇坪县| 罗平县| 敖汉旗| 南和县| 湖口县| 如东县| 咸丰县| 泰安市| 河南省| 塔河县| 山东省| 湖州市| 枣强县| 饶阳县| 河曲县| 青浦区| 苗栗市| 疏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