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膝關節的好方法
《生活提示》 20160126 滑雪時 減少膝關節損傷
治療膝關節的好方法
(一)白醋治療法
用白醋泡牛黃解毒丸(一兩元錢一袋的那種糖衣片),調成糊狀,敷在膝蓋上。
用后皮膚會有一些灼熱感,建議在春秋季治療。如果膚質容易過敏,或是皮膚比較的嫩的話,還是要少加一些牛黃解毒丸。短時間內就有效果。
(二)拉拉秧治療法
用拉拉秧,要上面大概3厘米左右的嫩尖,一小把,砸碎了,用醋調勻敷在患處,用紗布固定。
每天換藥一次,連用一周,(平時別總走路,上樓梯、減輕關節負重。)
(三)川穹治療法
川芎末6-9克,山西老陳醋適量,藥用凡士林少許。將藥末加山西老陳醋調成糊狀,然后混入少許藥用凡士林調勻,將配好的藥膏涂抹在患者增生部位,蓋上1層塑料紙或紗布,用寬膠布將紗布四周固封。2天換藥1次,10次為1療程
(四)生烏治療法
生川烏、生草烏各50克。治療方法:將上味共研為極細的粉末,裝入紗布袋內縫合后扎敷于疼痛患處,隔日換1次。
(五)藥洗法
1、威靈仙、蘇木屑、香樟木、九龍蟲、各30克,米醋500毫升。將前4味加水浸泡后,再煎汁,稍濃縮,然后加水米醋攪勻,加熱后浸洗患處,每次15-20分鐘,每日1-2次。2、皂角60克,人發16克。水煎取液,洗浴患處, 日2次。
3、臭椿樹葉熏洗
取臭椿樹鮮葉250克或干葉100克,加水約1000毫升,煎沸取汁,加醋酸150克,乘熱熏洗患處,每天1—2次,20天為1療程。
(六)蚯蚓調白糖治療法
用法:活蚯蚓數條加白糖適量,使其化為粘液,涂抹患處,覆以干凈白紙,紙外再包白布,用暖水袋加熱至適量溫度,反復加熱,直至粘液燙干為止。每天2次。此方治療骨質增生療效較佳。
(七)熱烤熱涂法
將臺燈換上100瓦燈泡,烤膝關節,感到熱后便用棉球棍沾上骨刺消痛液往患處抹,邊烤邊抹,每天30分鐘。一周后有好轉,效果越來越明顯。
(八)狗骨頭療法
取狗骨頭150克,砸碎炒黃,白酒(50度以上)500毫升浸泡,3日后用生姜蘸酒擦患處,1日3次(最好同時喝此酒1蠱),需用半月可治愈。
(九)紅花泡醋療法
取紅花(中藥店有售)50克,浸泡在500毫升米醋中,1周后便用可來涂擦患部,使其軟化、消除,痊愈。如果嚴重者,多制作幾次使用,效果更佳。
(十一)夏枯草熱敷法
取夏枯草150-250克,煲水,取汁,加100-150克白醋,用毛巾蘸汁熱敷患處,一般4-6天可見效
(十二)老陳醋熱敷法
用老陳醋搽揉患處,不僅有消炎止痛的效果,還能起到軟化骨刺的作用。用一塊干凈的紗布,蘸取加熱的陳醋,敷于骨刺部位,外邊再用熱水袋或暖手器局部加熱則效果更佳。每日熱敷3-5次,每次半小時左右,一周為一個療程。
(十三)夜敷日除法
赤芍、姜黃、梔子、白芷各12克,穿山甲6克,冰片3克。
用法:藥研細末,醋調成膏,加蓋塑料薄膜,紗布包扎,夜敷日除,3天換藥一次,10次為一療程。
一是藥油的制作:
取穿山甲、當歸、制川烏、乳香各10克,放人香油中,香油沒過藥物即可,用小火煎至藥物發黑,大約 25分鐘后關火,去渣留油。
二是藥鞭的制作:
取一塊長方形的棉布,長約50厘米,寬約20厘米。將棉布縫制成圓筒狀,一端縫好口,一端開口。取雞血藤、桂枝、桑寄生、絲瓜絡各30克,打成黃豆大小的粗末,放入縫好的布袋中,將開口處縫好。注意盡量將布袋裹好扎緊,做成較硬的長條狀即可。
治療的時間
應根據個人不同的病情而定。輕微者時間較短,嚴重者時間較長,每日 1~2次。身體虛弱者用補法;年輕體壯者用瀉法。順經絡循行方向操作為補,逆經絡循行方向操作為瀉。比如在頸部、腰部以及膝蓋部位,經絡的循行方向多是從上到下。因此以自上而下的操作為補法,而從下向上的操作為瀉法。手法的強度以輕刺激手法為補,重刺激手法為瀉。血流方向,以向心性手法為補,離心性手法為瀉,順時針方向為補,逆時針方向為瀉。
治療的部位,除了在患處局部進行治療之外,還可以配合上病下治、下病上治的交叉療法。比如治療頸椎部位的骨質增生,可以在身體下部的尾骶部位、腰部等進行治療。而足跟部位的疼痛,則可以配合在頭頂部位進行治療。
治療時的操作方法
是用手握住藥鞭的一端,蘸取煎好的香油,用手腕發力,對準患處局部進行叩擊,其叩擊手法有以下幾種。一是平叩法。叩擊時與皮膚接觸面要大,患者有明顯酸痛或者針扎感、麻木感。此法適用于腰椎的增生部位。二是點叩法。叩擊時與皮膚接觸面小,叩后患者局部以灼熱感為主,叩擊部位可出現潮紅或紅斑。此法適用于頸部、足跟等范圍較窄的部位。三是振動法。將藥鞭甩動起來,然后落在叩擊治療部位,患處有疼痛感并伴有振動感。此法適用于關節部位的治療。
(十五)醋搓治骨刺
買一瓶山西老陳醋,用醋搓患處,搓熱后(越熱越好)用一光滑平坦的東西(瓶底也行)慢慢拍打骨刺處,這樣一日反復幾次,一瓶醋用不完就會好
(十六)仙人掌貼敷法
取仙人掌適量,將兩面的毛刺用刀刮去,然后剖成二半,用剖開的一面敷于疼痛處,外用膠布固定,敷12小時后再換另半片。冬天可將剖開的一面放在熱鍋內烘3—4分鐘,待烘熱后敷于患處,一般于晚上貼敷。
(十七)穿山甲通絡法
穿山甲20g,白芥子lOg,混合,研成末,取鮮生姜10g搗泥。攪勻,敷于膝關節疼痛處,用紗布固定,并用暖水袋熱敷,每天2次,每次40min,連用7天,21天為1個療程。
一根針治膝關節疼痛的方法
膝關節痛為臨床所常見,多因各種關節損傷、感染、退行性改變等引起。對受寒及退行性改變引起的疼痛,針灸治療確有立桿見影之效。臨床上常用的幾種治療方法如下:
方法一 小骨空貼壓法
取4x4cm膠布,中置一粒磁珠或王不留行子備用。在患側小骨空穴(位于小指背側第一指關節之中央)附近用火柴棒或特制的按壓棒按壓,找到壓痛點后,將磁珠或王不留行子貼在上面,然后用手按壓,強度以患者耐受為度,時間約1—2分鐘。按壓時囑患者活動患膝。本法對膝關節疼痛、畏寒效果最為明顯。
方法二 交經巨刺法
根據患膝疼痛位置的不同,取對側肘部之曲池、尺澤、天井、小海等穴。得氣后,施以提插捻轉瀉法,至患處疼痛減輕或消失為止,并留針30分鐘。
方法三 針刺內關法
取患側內關穴,進針得氣后,持續緩緩捻針,同時囑患者活動患膝或以手按壓患處,疼痛減輕或消失后,留針20分鐘。
方法四 膏盲穴刺絡拔罐法
取背部患側膏肓穴,以拇指在其附近按壓,找到壓痛點后,以三棱針點刺數下或以皮膚針叩刺出血后,加拔火罐,留罐10分鐘。拔出瘀血后,往往數年之疾,立見輕快。
方法五 局部刺絡拔罐法
在膝關節疼痛部位尋找青色之靜脈,以三棱針點刺后,則出血如豆,然后加拔火罐。為了預防火罐漏氣,可在罐口涂上超聲耦合劑。留罐10分鐘。若無靜脈,則可在壓痛點上以皮膚針叩刺后再拔火罐。本法對久痛不愈及扭傷所致者,療效顯著。
方法六 委中刺血法
患者取俯臥位,在患膝下塾上塑料紙、草紙或藥棉。如見委中附近有怒張之絡脈,則以三棱針點刺,任其血液流出,始為深紫色,漸變為淡紅,后自停止。以75%酒精棉球揩去污血。
方法七 腹部敏感點針刺法
膝痛患者在腹直肌第4節處可有明顯的敏感點,且多以患側為明顯?;颊呷⊙雠P位,以拇指在其腹部找到敏感點后,以1.5寸針緩緩刺入,得氣后留針30分鐘。
以上數法,根據臨床需要,可單獨應用,亦可聯合使用。
之所以將這篇文章編輯在本欄目中,概作者思路為景昌奇穴影響極大。諸法不離景昌的“動氣針”學說,取全息影射而為交經巨刺。在景昌針灸中,獨取“三金穴”,輔以“內關”或“肩中”,療效益彰。
我的患者 是運動員,男,19歲,在訓練中右前交叉韌帶撕裂,外側半月板后角損傷,關節積液,在服用自配中藥三副后積液沒有,但是疼痛依然,不敢伸直腿,取穴在胸椎3、4、5旁開三寸,我是取得健側,找一個最疼的壓痛點,點刺出血大概5毫升,又進行關節整復。下床后傷腿能伸直,疼痛大減。董氏奇穴真的需要大家好好研究,其中的妙用只有用過才能清除。
白醋透骨草可治膝關節疼痛
上周,洛龍區畢先生通過健康熱線向本刊反映,他患有膝關節疼痛很長時間了。每次蹲的時間長了,膝蓋就有些酸疼。
九都路朱女士提供了一個治療膝關節疼痛的偏方。朱女士也曾患有膝關節疼痛,騎自行車等日?;顒由钍懿⊥从绊?。后來,在醫院工作的妹妹為她提供了一個偏方,朱女士嘗試后,竟然治好了膝關節疼痛。
朱女士說,去藥店買2元錢的透骨草,需要注意的是,把里面的硬梗挑出來,避免傷害到皮膚??p一個紗布袋子,把透骨草放進去,將口縫上。買兩袋白醋,把布袋子放到白醋里,泡兩天。然后將布袋用微波爐加熱,為防止有效成分蒸發,最好將布袋兒放在有蓋的器皿里。最后,將加過熱的布袋敷在膝蓋上(最好是用繩將布袋綁在腿上),每天一次。
朱女士提醒患者,如果布袋涼了,可以再加熱,多敷一段時間,這樣效果會更好。朱女士去年冬天堅持用該方法一個月后,膝關節不再疼痛。朱女士身邊的很多朋友都嘗試過此方法,效果很好,有此類病癥的患者不妨也嘗試一下。
運動損傷用對藥(專家談藥)
武警總醫院骨科主治醫師 姜川
日常運動中,我們可能會發生各種“小意外”,因此,知道幾種常見運動損傷用藥的正確方法是很重要的。
1.在運動中出現皮膚淺表挫傷,如胳膊肘或者膝蓋在摔倒時的擦傷,沒有皮膚破損的,可用冰塊局部冷敷,或者外用消炎鎮痛藥,如麝香壯骨膏。
2.腰背部的肌肉損傷,大腿根部的肌肉撕裂傷,產生劇烈疼痛的,需要馬上避免受傷肢體移動,外涂扶他林乳膠劑配合口服芬必得,休息2周左右可基本愈合。
3.打球引起的掌指關節、指間關節扭傷,受傷后需要固定保護,可以冷敷15—20分鐘,2—3個小時重復一次,需休息3周左右;下肢膝部韌帶扭傷,如果疼痛比較劇烈,建議病人拍攝X片,排除骨折的可能性,一般需避免受傷肢體移動,休息6周左右。
損傷后處理還有些注意事項:如有破皮流血,先處理傷口,第一時間消毒包扎,防止感染;創傷處不可用消炎鎮痛藥,會影響愈合;如有皮膚過敏史,慎用外用膏藥貼劑;扭傷后若不能及時到醫院處理,應停止傷處活動,到體育用品店買些關節周圍護具,如護腕、護膝等,再到醫院治療?!?div style="height:15px;">
你的膝蓋健康嗎
膝蓋,是人體最大最復雜的關節,膝關節屬于鉸鏈關節,它是我們身上少數只能往一個方向運動的關節。膝關節又是人體最大的承重關節,正常人的膝關節平均可承重35公斤。
承受重量越多,關節軟骨磨損的機率也越大,肌腱也容易受傷,膝關節退化較快。
根據專家研究統計,膝蓋負重倍數如下:
1.躺下來的時候,膝蓋的負重幾乎是0。
2.站起來和走路的時候,膝蓋的負重大約是1~2倍。
3.上下坡或上下階梯的時候,膝蓋的負重大約是3~4倍 。
4.跑步時,膝蓋的負重大約是4倍。
5.打球時,膝蓋的負重大約是6倍。
6.蹲和跪時,膝蓋的負重大約是8倍。
例如:一個體重50kg的人,每上一個臺階,膝蓋約要承受200kg的重量。(50*4倍)
人的膝關節質有15年的最好狀態
15歲以前:膝關節處于發育階段,青春期的生長痛多發在膝關節附近。
15歲~30歲:膝關節處于“完美狀態”,運作起來可以說是不知疲倦。只要不破壞到膝關節組織,基本都感受不到它的存在。
30歲~40歲:髕骨軟骨產生了早期輕度磨損,會出現一次脆弱期,出現短期的膝關節酸痛,持續幾個星期到幾個月,有的人甚至還會覺察不到。髕骨軟骨是人體膝關節內一層3~5毫米厚的透明軟骨,可以為膝關節緩沖運動帶來的沖擊。但由于髕骨軟骨沒有神經分布,所以在全層磨損前只會在脆弱期拉響一次“預警信號”,在這段時期內要避免劇烈運動。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對膝關節的使用不能再隨心所欲。
40歲~50歲:在走遠路之后,膝關節內側容易出現酸痛,用手輕揉之后會緩解。在膝關節中,半月板的作用是緩沖震動、保持穩定。人體的60%體重都是由膝關節內側支撐,因此內側半月板的退變發生也比較早。又因為半月板上有神經分布,在退變過程中人可以感受到酸痛。這個現象的到來提醒人們:該開始保養關節了。
50歲以上:膝關節會感覺到明顯疼痛,這是因為髕骨軟骨的“使用壽命”已到,軟骨全層磨損,關節炎已經產生。這時候應該節約使用關節,減少劇烈運動,尤其是上下樓梯和爬山,必要時可以使用拐杖來減輕膝關節承受的壓力。
中老年人膝痛的原因
人到中年以后,膝關節的肌腱、韌帶開始發生退行性改變,關節腔的滑液分泌減少,關節骨面長期摩擦形成骨質磨損,關節周圍組織由于炎癥等原因易發生纖維粘連,所以老年人常會感到膝關節發僵,活動時會發出“咔嗒”的彈響聲或摩擦聲,在受涼或過度活動時會誘發疼痛、腫脹、關節腔積液,嚴重的還會使老年人關節畸形,形成殘疾。具體來講,造成中老年人膝痛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1、慢性滑膜炎:表現為膝關節出現慢性疼痛和腫脹。查體可見滑膜積液、滑膜肥厚。
2、髕骨偏移:活動后膝關節酸痛無力,休息后好轉,半蹲時疼痛。
3、膝關節內游離體:患者腿打軟或有關節卡住感,髕下有磨擦音。
4、髕前滑囊炎:曾有外傷史,引起髕前疼痛,查體局部有壓痛。
5、骨關節?。壕米蚓枚缀笃鹆ⅰ⑸舷聵菚r,關節疼痛明顯,休息后緩解。
6、假性痛風:男性患者多,好發于膝關節。發作時腫脹疼痛、皮溫高、功能受限。X線片表現半月板、關節軟骨面鈣化。
7、股骨頭壞死:髖關節病變有膝痛癥狀。
原則上講,凡是出現上述種種情況的膝關節疼痛,都應及時到醫院找骨科??漆t師確診、治療。
最簡單的判別方法就是讓身體告訴你答案。如果你的膝蓋會痛,就代表可能是不健康,最好是讓醫生去檢查一下。
我們先來看一下膝關節不同部位的疼痛。
1、膝蓋外側髂脛帶疼。
2、膝蓋周圍前膝蓋疼,又叫髕股關節疼。
3、膝蓋上方疼,可能是四頭肌腱炎。
4、膝蓋骨上方或上脛骨內側疼,可能是滑囊炎。
膝蓋酸痛的日常保?。?div style="height:15px;">
1、路不要走太久,當膝蓋覺得不舒服時就應立即休息。
2、不做大運動量的鍛煉,如跑步、跳高、跳遠。
3、避免半蹲、全蹲或跪的姿勢。如蹲馬步。
4、不做膝關節的半屈位旋轉動作,防止半板損傷。
5、保持理想體重以減輕膝蓋的負擔。
6、注意膝蓋的保暖,可以穿長褲、護膝來保護膝蓋。
7、少搬重物,少穿高跟鞋。
8、避免外傷及過度勞動。
9、鞋子的選擇很重要。一雙合腳的鞋子,不僅可以讓你走路舒適,還可以減少運動時膝蓋承受的撞擊與壓力。
(1)腳背部分能與鞋子緊密結合,寬窄、長度均合適,能正確保持足弓的弧度。
(2)鞋子的重量以輕為宜,鞋底不宜過軟,而且要有點厚度。
(3)鞋后跟可以高2-3厘米左右,鞋底太平則走路時容易疲倦。
(4)鞋底上帶有防滑紋。
緩解膝關節疼痛,指壓穴位的治療口訣:
急性扭傷尋梁丘,關節積水犢鼻求,
膝蓋發涼找昆侖;膝痛中渚要常揉,
再加膽經膝陽關;手三里處病不留,
跪膝引血下行法;膝病肘治解憂愁。
“急性扭傷尋梁丘”就是指如果發生突然性的扭傷可馬上點按“梁丘”穴(膝蓋骨上方貼近股骨邊緣敏感之處),它是胃經的“郄穴”。郄穴的特點是善于調治各種急性病,能最快的調節胃經氣血的有余與不足狀態,對急性腿痛、腳痛、膝蓋痛有手到病除之效。
對于陳舊性的膝蓋疼痛,口訣中說的“膝痛中渚要常揉”就是讓您“下病上治”多按“中渚”穴(掌心向下,中渚穴位于手背部位,小指與無名指根間下二厘米手背凹陷出,用力按壓,會有力量脫落的感覺),它是三焦經的“俞穴”,它是止痛的要穴。
“再加膽經膝陽關;手三里處病不留”,就是讓您多揉揉大腿膽經上的“膝陽關”穴(膝外側,當股骨外側上方的凹陷處)。它是膝關節氣血下行的必經之地,常按摩此穴對緩解疼痛有很好的作用。另外,還要著重按摩“手三里”穴(曲池穴下兩寸處),不僅能治療肘關節疼痛還對膝關節疼痛有特效,這就是“下病上治,膝病肘治”的治療方法。
膝蓋出現充血腫脹或腫痛無力、酸漲、關節積液,活動下蹲困難,功能受限等現象,有可能是“滑膜炎”。 ,“滑膜炎”主要是微循環不通阻礙“關節積水犢鼻求”說的就是“犢鼻穴”,也叫“膝眼”穴。“膝眼”位于將膝蓋折成直角時,在它的下面凹處。指壓時用雙手中指,一面緩緩吐氣一面強壓6秒鐘,如此左右各做10次,每天做3回。則關節疼痛在不知不覺間就可去除。
“引血下行三部曲”(推腹、跪膝、金雞獨立)是患者自治的最好良藥。
膝蓋受傷時,該不該運動?
在膝蓋已經受傷的情況下,不合理的運動會導致膝蓋的二次損傷,久而久之,膝蓋的半月板會因磨損而失去保護和緩沖的作用,重者可能走路都會不便。
膝關節屬于鉸鏈關節,只能前后活動,不能左右活動。在膝關節已經受傷的情況下,首先要注意保護,允許的話可以進行簡易的前后運動,促進膝關節的血液循環,但不適宜強烈活動,運動不夠容易造成膝關節的僵硬,過度的運動會加速關節的磨損,但運動仍以關節不感到疼痛為度。
專家介紹說,通過適當的肌肉力量、穩定性訓練就能對膝關節起到預防保健作用
1、側躺練習:左側臥,膝蓋微彎,腳后跟并攏。頭枕在左臂上,眼睛直視前方。右手持約1至2千克的重物,放在腿外側。然后腹部繃緊,臀部繃緊,盡量抬高右腿的膝部,抬腿時身體不動,堅持幾秒鐘,放下。重復練習15次,換腿。
2、抬腿練習:站在一個穩固的長凳或臺階后面,右腳踏上(腳后跟不要懸空),并將重量集中于右腳,身體抬高,左腳腳趾接觸臺階,堅持1至5秒鐘。然后放低左腳,輕叩地面。重復8至10次,換腿。
3、架橋練習:平躺于地,膝蓋彎屈,雙腳分開,與臀部同寬,手臂放在兩側。緩慢抬起髖部,平穩離開地面。然后緩緩放下。重復15次。
4、伸腿運動:平躺,膝蓋彎屈,腳平放于地。伸出左腿,套入伸縮
拉帶或毛巾,雙手抓住拉帶兩端。用拉帶把腿拉向胸前,再用力將小腿伸直,保持10至30秒,以鍛煉小腿肌肉和腳筋。重復該動作3至5次,然后換腿。
飲食
多吃含有維生素K(如豌豆、椰菜)或服用一些葡萄糖胺補劑,都對膝蓋健康有好處。
膝關節的瑜伽理療
任何運動,在不合理的方式下進行,都會帶來損傷。在運動中,膝關節的承重大,如果不多加注意,很容易造成勞損和傷害。預防是一個很關鍵的方面,但對于已經受傷的膝關節,我們應該如何用運動來修復呢?
腿部和臀部肌肉力量的不足是膝關節疼痛的主要原因,但肌肉過于緊張也會對膝關節造成不良的影響,腿部韌帶的拉伸也能幫助膝關節的恢復。因此,在膝關節受損以后的瑜伽練習中,應當以腿部臀部肌肉力量的建構和增強為主。以下幾個是對膝關節損傷后恢復有益的瑜伽體式。
幻椅式變體
從山式開始,背部靠墻,慢慢的彎曲膝蓋至小于90度角,保持膝蓋和腳踝垂直于地面,尾骨內收,讓整個背部都貼靠在墻上,鍛煉腿部肌肉的力量,保持一段時間后伸直膝蓋放松。為了鍛煉大腿內側,可以在膝蓋之間夾一塊瑜伽磚。
戰士一式變體
面向墻,右腳向前一步,雙手扶墻,左腳跟著地。吸氣伸展脊柱向上,呼氣彎曲右膝,感受左腿后側的伸展。注意雙腿的肌肉要收緊上提,右膝不要超過腳趾。
單腿站立平衡
從山式站立開始,把重心移到右腳上,彎曲左膝向后,放在椅子上,身體不要前傾。收臀部向前,感受左大腿前側的拉伸。注意調整椅子到合適的高度。
坐立前屈式
從坐立山式開始,彎曲右膝向內,左腿保持伸展并且肌肉收緊,左腳第二腳趾對向膝蓋的位置。吸氣伸展脊柱向上,呼吸上身緩慢前傾,把意識放在腿部肌肉的收緊和腿部后側韌帶的拉伸上。
束腳式
注意背部的伸展,如果背部不能直立就在臀部下方放上瑜伽毯或瑜伽磚。雙腳不要過度拉近身體的方向,把意識放在大腿內側的拉伸上,增強這一部分肌肉的力量。
側臥
從右側臥開始,頭枕在右臂上,雙腿并攏,雙膝彎曲90度。吸氣將左腿的膝蓋緩慢向上抬起,雙腳始終并攏,,直到膝蓋分離一掌寬左右,保持幾個呼吸,在呼氣時緩慢落下。
仰臥手拉腿
仰臥,吸氣是雙手拉動右腿向上,讓右大腿和地面呈90度。再次吸氣時緩慢伸直右腿的膝蓋,感受右大腿后側的拉伸,保持幾個呼吸后下落。
仰臥扭轉拉伸
仰臥,雙臂伸展向兩側,彎曲左腿并將左腳放在右膝的外側。吸氣時伸展右腿,呼氣時右手拉動左膝向下,感受左側臀部的拉伸。
如何在瑜伽習練中保護好膝關節呢?
1.注意熱身,尤其是髖關節。
髖關節、膝關節和踝關節是人體下肢聯接在一起的三個關節,髖關節沒有足夠活動的話,很多需要髖關節打開的體式中,就會給膝關節施加過度的壓力,讓膝關節不堪重負。開始的時候,可以旋轉髖部、腳踝,練習蝴蝶式和牛面式等等來加強髖關節的拉伸。髖關節打開以后,盤坐等體式也就容易得多了。
2.體式的調整和構建從腳的放置開始。
確信你的腳掌能夠穩定地接觸地面,腳掌的四個角點(前腳掌兩側兩點,腳后跟兩側兩點)要平穩分布在地面上,均勻用力。力量通過腳掌的球部深入地面,腳趾努力張開、保持能夠活動。同時注意腳心通過腳弓向上提起。這樣,膝蓋兩邊的韌帶力量均勻分布,髕骨能夠自由移動,半月板就不容易被過度擠壓。
3.在膝蓋彎曲的體式中保持膝蓋和踝關節垂直。
例如在戰士式和側角式中,首先讓膝蓋位于踝關節的正上方,五趾張開,彎曲膝蓋后,髕骨的位置應該和第二個腳趾的方向保持一致。如果有少量的前傾,膝蓋也不應該超過腳趾尖。同時注意腳背,不能讓腳心往下掉。
4.避免膝蓋向內過度伸展。
在需要腿部伸直的體式中,膝蓋很容易向內過度拉伸。比如在三角式和雙腿背部伸展式中,膝蓋的位置往往容易向內撇,這個時候膝蓋周圍的韌帶力量就容易不平衡。站立體式中,可以稍微彎曲膝蓋,讓腳掌均勻用力緊緊貼地。坐立體式中,可以在膝蓋窩下方墊上一個小毛巾卷等。
5.注意膝蓋細微的感受及時調整。
膝蓋的韌帶和軟骨以及半月板都是感覺不很敏銳的地方,如果你感到有疼痛,這個時候,傷害往往已經不可避免。所以應該仔細感受,一旦有一點點地不舒服,趕快調整,避免進一步損傷。如果你從體式中出來感到有疼痛,那么實際上傷害已經造成了。
6.通過平衡體式來加強膝蓋的防護。
平衡體式中因為身體需要自我調整來找到最佳的位置,這個時候身體的智慧會合理利用膝蓋周圍的肌肉和韌帶力量,找到其中的平衡點。尤其是需要膝蓋彎曲的站立平衡體式,例如鷹式,效用最好。這種動態的平衡主要通過增強韌帶的功能,而不僅僅是肌肉力量,所以還有助于預防將來的損傷。
7.積極使用輔助物品。
在坐立盤腿式中,如果膝蓋的高度超過胯部,應該在臀部下方墊一塊磚或者毛毯,至少讓膝蓋的高度和胯部平行。英雄坐的時候,也可以在臀部下面墊上墊子。雷電坐如果臀部不能放到腳跟上,可以在大腿和小腿之間放一個卷起來的毛巾。任何需要膝蓋深度彎曲的體式中,還有如兒童式和馬里奇三式中,都可以先將一個卷起的毛巾卷放在離膝蓋窩最近的地方,然后再坐下來,這樣就可以大大減輕膝蓋的壓力,而不至于損傷膝蓋。
8.注意習練完后的放松。
體式練習完后的放松很重要,它可以很好的幫助肌肉、韌帶和骨骼恢復。
“自療”關節炎的最佳方法
關節炎,多發在老年人身上的一種疾病。這種疾病一旦患上,發作時最喜歡選擇陰雨天。天氣一改,癥狀又會消失,總體說來,關節炎是隨著天氣變化而變化的。
所以,對于這些患者來說,除了嚴重時需要就醫外,自己還可選擇一些“自療”方法,說不定關節炎就能不藥而愈。
“自療”關節炎的方法
1、關節活動練習
這種自療方法主要目的是使關節減輕僵硬,增加關節的活動量,以防止軟組織的攣縮。較輕度疼痛和僵硬時,可以選擇在睡前進行鍛煉,在感覺舒適的范圍內緩慢運動,使關節運動到最后有一點阻力,并且在關節運動的極限角度停留十至三十秒。
2、力量練習
即抗阻力鍛煉,有效改善肌肉力量穩定關節,但是要注意不能使肌肉疲勞,阻力必須小于肌肉最大力量。包括等長練習和等張練習,等長收縮適用于骨關節炎急性期。可以很大程度的改善能量代謝、胰島功能、骨密度、身體健康水平等,這對治愈關節炎的有幫助的。
3、有氧運動
即指人體在氧氣充分供應的情況下進行的體育鍛煉。因為在運動過程中,人體吸入的氧氣與需求相等,達到生理上的平衡狀態。有氧運動可引起多種生理改變,阻止機體衰老,可以提高機體最大耗氧量、改善胰島功能、調節血漿脂蛋白組成、降低血壓。減輕關節的炎癥,達到不藥而愈的效果。
青島洪強骨科醫院專家溫馨提示:就算沒有患上關節炎,學習這些方法都是由幫助的。有一個好的身體才是打拼的本錢。
膝關節骨質增生術后如何進行保養?
膝關節骨質增生術后如何進行保養?青島洪強骨科醫院專家說:骨質增生好發于35-70歲的年齡段,從事教師、會計、重體力勞動者和運動員發病率高,這些人共同的特點是運動和勞動多,關節磨損重,使關節產生退行性骨變,膝關節骨質增生也稱為增生性退行性關節炎。它并不是關節普通炎癥,而是一種軟骨長期退化性病變。
我們在臨床工作中,很多患者在接受了膝關節骨質增生手術后,本來效果是不錯的,但是就是因為術后不懂得如何保養,復發率非常高,所以,今天青島洪強骨科醫院專家就給大家講一下膝關節骨質增生術后如何進行保養!
膝關節骨質增生如何進行保養呢?具體方法如下:
1、膝關節骨質增生患者要避免在潮濕處睡臥,不要汗出當風,不要在出汗后,即洗涼水浴或洗腳,以防風、濕、寒三邪氣對膝關節的侵害。膝關節不過于勞累或負荷過重。
2、早期膝關節骨質增生患者最關鍵的治療是穩定關節,堅持做雙則股四肌等收縮的靜力訓練,即取臥或坐姿,雙下肢伸直,用力繃緊大腿前方肌肉群,持續10~20秒,放松5~10秒;重復20~30遍;每日4~5次。做三周有效。每日堅持0.5~1小時步行,自我按摩雙腿。
3、膝關節骨質增生患者在關節腫脹、疼痛加重時應休息。避免深蹲、負重,上下樓梯等活動,同時請醫生配合理療和藥物治療。癥狀好轉后停藥,堅持以上訓練為主。
4. 膝關節骨質增生患者要適當增加戶外活動,盡量避免長期臥床休息。
5. 膝關節骨質增生患者進食高鈣食品,以確保老年人骨質代謝的正常需要。老年人鈣的攝取量應較一般成年人增加50%左右,即每日成分鈣不少于1200毫克,故宜多食牛奶、蛋類、豆制品、蔬菜和水果,必要時要補充鈣劑。
6. 膝關節骨質增生超體重患者宜控制飲食,增加活動,減輕體重,以利于減輕關節負重。
7.蛋白質的攝入要有限度,食物中過高的蛋白質會促使鈣從體內排出。
8.要增加多種維生素的攝入,如維生素A、B1、B6、B12、C和D等。
膝蓋骨痛有救了
腰腿疼痛的人一定要看喲
我在三、四十歲時,膝蓋骨痛得很厲害,上幾級臺階都要扶墻而行,醫生診斷為膝蓋骨變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骨質增生。醫生還說沒有什么特效藥,這是人開始老化的常有病,給我開了些風濕止痛藥。
有一次,我下班回家,空腹服了這種藥,結果胃痛大發作,又痛又吐,上醫院打了二瓶吊針才好,原來這種藥空腹不能服。后來,還聽說這種藥吃多了對腦子有影響。一氣之下,我把這些藥全丟了。膝蓋骨還是痛,涂了好多止痛藥和什么藥酒之類東西也不行,開始硬撐著,后來硬撐也不行(因為那時沒退休,每天都要上班)。下班回來,我抱著腳在床上哭。一天,一位大姐告訴我一個單方,要我把粗鹽炒熱,用布袋裝著熱敷,說可能有好處。
老公費了很大勁,才從一個小縣城買回了幾斤粗鹽。我把一條舊棉毛衫褲剪掉一個褲腳,一頭扎一個死結,一頭留活結,做成一個布袋子。把一斤多粗鹽炒得很熱,裝到袋子三分之二的地方,然后把袋口扎緊。我坐在床上,把腿伸直,把袋子放到膝蓋上,立刻熱乎乎的,好舒服呀!因為袋子只裝三分之二,所以翻動起來也很隨意,太熱了就翻一翻。鹽可以反復炒,一直到黑為止,然后再換新的鹽。
我很高興,還把鹽送給與我有同樣病的朋友。粗鹽一下子就用完了,我又不想再麻煩老公,就用等量的大米和鹽混合炒,還加點生姜和蔥頭(生姜切成片,蔥頭連須一起)。我知道,鹽有消炎的作用,米是良性的,有益五臟,在這里與鹽一起用,還起到一個疏松細鹽的作用(否則細鹽會結板)。而姜和蔥頭則能驅風散寒。這四樣東西一起炒熱就會有消炎活血去風濕,作用更好。
這樣,我在熱敷時,連房間里都充滿了香味。我每天熱敷一次,覺得很舒服時也會熱敷二次。大約只一周時間,我的膝蓋骨就一點都不痛了?!榱藦氐赘芜@個病,在不痛的時候,我每天堅持做自編的膝蓋操:雙手捂住膝蓋,順時針轉三十六圈,反時針轉三十六圈,從前面分開往后面合起來做三十六圈,再反過來從后面分開往前面合起來做三十六圈,最后再拍三十六下。這個操我堅持做了很長一段時間(大約有二、三年之久)。
后來膝蓋骨一點都不痛了。一直到現在都很好。我的腰椎盤穾出病發作,也是用這種方法,米和鹽混合炒熱,熱敷。長期睡比較硬的床墊,在腰不痛的時候?;顒踊顒友?,左扭扭,右扭扭。但每邊次數都一樣,所以到現在我的腰也很少痛。
延伸閱讀:
準備五六斤粗鹽(俗稱大粒鹽),一大塊姜(姜的用量依人而異,風濕的,能忍受的,可以用一斤,最少2兩),一棵大蔥白,一個裝鹽的布袋子(毛巾做的也行,透氣要好)。把姜和蔥切片,鹽可以重復用,姜可以反復用兩次,蔥用后棄之,下次再用新的。
鹽,可用鍋炒至啪啪響,大約耗時10分鐘,倒在姜蔥片上,然后揀出姜蔥片,將鹽裝入布袋,即可熱敷。如果家里有微波爐,則省事得多,溫度低檔5分鐘即可,可隨時加熱,那姜蔥片就直接與鹽一起裝入袋中再放微波爐加熱,取出后熱敷。
這里要注意的是,為避免燙傷,在布袋上多放幾層毛巾、小墊子等,然后隨著溫度的下降一層層往下撤,如果感覺不夠熱,可讓家人幫助再次加熱。如果你采用仰臥姿勢自己操作,鹽袋下面要墊一層塑料,以免弄濕被褥。
還有,熱敷部位的順序,一定是從小腿開始(此處可以直接把小腿擔在鹽袋上),然后一點點往上移動,尤其是后背的各穴位,不能落下,直至大椎,別忘了,最后再轉到正面小腹處熱敷,這樣,全身的經絡基本上就都打通了,病痛也就離你而去了。這種療法,即使是正常人,也應該作為保健,經常使用,尤其是冬季,更需要熱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