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說說名方逍遙丸
說說名方逍遙丸

如果情緒不好,會影響肝的疏泄,進而影響脾胃和氣血,逍遙丸拆解了“肝郁—脾虛—血虛—肝郁”的惡性循環,所以現在也用得很多。 

逍遙丸是古代名方,現在用得也很多。那么,逍遙丸里面到底有哪些道理呢?

逍遙丸出自宋代醫書《太平惠民合劑局方》,這部書是皇帝命令當時的太醫局編寫的。逍遙散由柴胡、當歸、白芍、白術、茯苓、甘草、薄荷、生姜組成,古時是將前六味藥研成粉末,再用生姜和薄荷與藥粉一起煮水,取藥液喝。

今天,有些藥廠生產的逍遙丸就忽略生姜了,這是沒有懂得里面的道理,所以大家如果看藥品說明書,里面的成分如果沒有生姜的,在服用時,加一片生姜,開水泡服,效果更好。

肝氣不舒  病變多樣

那么,為什么說這個逍遙丸組方非常精彩呢?

原來,人體的氣機是不斷地升降沉浮的,臟腑的升降若出了問題,則會百病叢生。其中,肝最易出問題。肝主藏血,主疏泄,它負責把身體內的氣血運行暢通。其中,肝主疏泄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調暢情志,如果情緒不好的話,就會影響疏泄作用,即中醫所說的“肝氣不舒”。如果情緒郁積得嚴重了,反過來會影響肝的功能,導致肝氣更加不舒暢。

肝氣郁積不舒,陽氣閉塞在內,無法到達四肢末端,則會出現四肢末端冰冷的狀態,這在中醫叫四逆,很多女性朋友都是這樣的。肝氣不舒還會讓人變得易怒,易發火,其實是心煩,這是因肝火太旺,致心火也變得旺了;有的是生悶氣,這是郁積的表現。很多女性在月經前都易發火,這種人很可能就是肝氣不舒。因為肝經與女性的生殖功能關系密切,故肝氣不舒與月經不調也密切相關。

肝氣不舒,不僅會導致氣滯不行,還會出現血瘀、血虛、脾虛等多種病理表現,如痛經,經閉,崩漏,抑郁癥,頭暈目眩,身困乏力,嘔吐,失眠多夢,易怒,食欲差,胸脅脹痛等,甚至于很多器質性病變也與此相關。

肝郁在現代社會是個很嚴重的問題,因現代人壓力大,情緒疏解能力差,所以人們情緒問題很多,因情緒而致疾病也非常多。

逍遙丸拆解“肝郁—脾虛—血虛—肝郁”

逍遙丸中柴胡梳理肝氣,白芍斂陰柔肝,和當歸一起補肝體而助肝用,血和則肝和,血充則肝柔,共為臣藥。方中薄荷升散,可透達肝經郁熱,生姜辛發散郁結。

肝氣不舒,脾胃會出問題,很多人會飲食減少,胃口不佳,會脘腹疼痛,噯氣,嘔吐等等。

在逍遙丸里,又配了茯苓和白術來補脾,這樣就防止了肝木的侵襲,這是張仲景的“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之意。

脾胃虛弱,我們的氣血的來源就出問題了,尤其是血的來源,因此肝氣不舒會使脾胃功能失常,進而導致血虛。然后血虛反過來會影響肝之功能,因為肝藏血,血不足了,肝經失養,又會更加暴戾,因此再次加重問題。這是一個三角形的關系,互相影響,一環扣一環。而且這是一個惡性循環,越來越壞。在逍遙丸里面,又配了當歸來養血,結果就阻止了血虛的情況。

所以大家看了,這個惡性循環的三角形,所謂:肝郁——脾虛——血虛——肝郁,被逍遙丸這個方子全部給拆解了,逍遙丸針對這個三個環節,每個環節都設置了解決的藥物。

很多女性都被這個怪三角所干擾。女性情緒敏感,易受到波動,故肝氣不舒情況很多,然后就會脾虛,接著血虛。然后血虛導致肝火更旺,脾胃再次受傷,于是更加血虛。這時,要從整體出發,單純解決一個環節,效果往往不好,這就是為什么有很多女性總是調理效果不佳的原因。

那么如果肝郁化火怎么辦呢?古人又配了梔子和牡丹皮,叫丹梔逍遙丸。其中,梔子瀉三焦之火,丹皮清肝膽之火。

此外,很多人認為逍遙丸就是女性的專利,其實這是不全面的,只要是肝郁、脾虛、血虛的人,都可以用,無論男女。在古代醫書上也有不少男性使用逍遙散的醫案。

 

 

逍遙丸:“現代病”的妙藥,面對壓力更逍遙

作者:唐略

    朋友深夜來訪,說這兩天脅下特別疼,飯也吃不下,渾身沒有力氣,心情還很煩躁,瞅誰都不順眼。我見他神情壓抑,淡黃中的的臉上微微發青,而且從進門開始就聽他唉聲嘆氣,單憑這些,不需要摸脈,我就能,馬上就判斷出這是典型的肝氣郁結。這種病往往是因為情緒不好,生氣所致。

    “最近怎么了?壓力大?不順心的事多?”我問。

    果不出我所料,這位朋友一向工作壓力大,最近又遇到老板總是找茬兒,給他施加更大的壓力,所以情緒一直不好,心里總覺得總有股氣,郁在那里,吃飯也吃不香,這幾天脅肋部居然開始疼痛了。他怕憋出更大的病來,所以匆匆來找我瞧瞧。

    我知道他沒有什么時間熬藥,就給他開了兩盒逍遙丸,早晚各吃一粒。又告訴他在工作方面要想開一點,大不了不干了,換個單位唄,看看誰怕誰!兩個多星期后,我給朋友打電話問候,他高興地說,沒等到那兩盒藥吃完,他的脅肋已經不疼了,心情好多了,說來也怪,他的精神狀態一改變,老板反而不找他的茬兒了,工作方面一切都順利。我為他的康復而高興!

    這里用的逍遙丸,是我最常用的中成藥之一,也是最能對治現代人的“現代病”的妙藥之一。“逍遙”二字,多令人羨慕?但在當今,有誰能真正活得“逍遙”呢?股票天天在跌,房價天天在漲,工作越來越不好找,人與人之間相處少了許多的簡單……在這樣的生活、工作壓力之下,人們的幸福感越來越低。 “郁悶”這個詞也變成了大家的口頭禪。

    從中醫的視角看,“郁悶”就是肝氣郁結、憋悶不通。加上現代很多人睡得晚,起得晚,子時(23:00-1:00)氣血流注肝經的時候,人沒能睡眠以養其肝血;更加上一日三餐不規律,脾土受傷。肝屬木,脾屬土,木克土。肝郁之氣就會克制脾土,脾胃更加虛弱,所以生氣的時候氣的吃不下飯,肝的郁悶又導致了脾的郁悶。

    肝屬木,對應于一年四季中的春季。木的性格應該是舒展條達的,尤其是在春天,各種樹木都抽出了有嫩又軟的枝條,在風中輕輕搖擺。這就叫舒展,這就叫逍遙,樹木只有這樣才能茁壯成長,我們的肝也需要這樣才能健康。肝氣郁結,好比用玻璃罩把一棵樹罩住了,使其無法隨心所欲地抽條、生長,這對一棵樹來說,是恐怖的事情。肝要逍遙,最怕郁結,而現代人偏偏能攤上那么多令人郁悶的事情。

    所以,通過跟各種人的接觸和交流,我發現,現代人都有明顯的肝氣郁結,很多疾病都是源于肝氣郁結,所以,我非常喜歡使用逍遙丸,通過疏肝解郁,讓大家擺脫郁悶,體驗一下逍遙的感覺。

    逍遙丸在過去是做成粉末給病人服用的,所以又叫逍遙散。現在一般都做成蜜丸,方便服用。逍遙丸由柴胡、當歸、茯苓、白芍、白術、甘草、生姜、薄荷這幾味藥組成。柴胡疏肝解郁,白芍和當歸養血柔肝白術、茯苓、甘草、生姜健脾胃之氣,及時防止肝木克脾土,這正是《金匱要略》中“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這一重要原則的體現。薄荷在這個方子里是“藥引子”,也就是引路的,它可以將這些藥都帶到肝那里去報到,何愁肝郁不疏?

    所有肝氣郁結而導致的病,也都可以用逍遙丸來治療。

    比如女子月經不調,大多數都跟肝氣郁結有關,因為肝藏血,而女子由于情感細膩、思慮更重,所以更容易動肝氣,導致肝氣郁結,人體的正常周期失調。這時候,用逍遙丸是非常合適的。

    我有位朋友,月經推遲半個月沒能按時來,懷疑是閉經了,求治于我。我問:“你在近期有沒有遇到過什么非常不順心的事情呢?”她說她跟她老公大吵了一架,“把我給氣得!從那以后月經就沒來過,而且渾身不舒服。”我笑了,說:“你這個病就是氣出來了,給你開點消氣的藥吧。”這個消氣的藥就是逍遙丸,我讓她就按說明書上的用法用量服用。結果,吃了不到兩盒,她的例假就來了,其他不適也隨之不見蹤影,心情也好了很多。

    在臨床上,用逍遙丸治療女子月經不調,屢試不爽,以至于有人誤認為,逍遙丸是治療月經不調的專藥。其實,并非如此。中醫是要辨證論治的,如果月經不調跟情緒關系不大,那就要慎用逍遙丸,而改用其他藥物了。

    而逍遙丸的用途很廣,并不局限于治療月經不調。我們只要出現肝氣郁結的癥狀,比如:郁悶、易怒、脅下脹或痛,以及因情緒引起的各種疼痛、厭食等,都可以用逍遙丸來疏肝解郁。

    肝郁散開了,我們會感覺少了一分郁悶,多了一分逍遙自在。當然,逍遙丸這個藥的名字也在提醒我們,無論遇到什么事情,都要以一種逍遙的心態去面對。現代社會固然能給人種種壓力,但只要我們自己的心態放松,不自己給自己的心靈加壓,那么,我們會發現,其實,所謂的壓力并沒有想象中那樣可怕。如果能把中成藥和心藥相結合,那么,我們會必如來還自在,比莊子更逍遙!

加味逍遙丸:現代人解郁、降火、解酒毒的靈丹
作者:唐略

    很多次,有人向我反映說,藥店里沒有逍遙丸,只能買到“加味逍遙丸”。這是怎么回事呢?加味逍遙丸能不能吃呢?我的回答是:當然可以!

    加味逍遙丸,顧名思義,就是在逍遙丸的基礎上加了兩味藥:梔子和丹皮,所以,也有的醫生或中成藥生產廠家把它叫做“丹梔逍遙丸”。

    為什么要加上這兩味藥呢?這里面學問可大了。人的肝氣一旦郁結,氣血就不能順利流通,氣血流通受阻,就容易生熱;而且肝氣郁結也影響肝的藏血功能,造成血虛,血虛也容易生熱。這就是中醫經常說的“肝郁化火”。我們通常說的“肝火旺”,全都是氣血中的熱在作怪。梔子和丹皮都有清熱之功效,梔子清氣中的熱,丹皮清血中的熱,這兩個藥同時使用,氣血中因肝郁生成的熱就會清散。

    中成藥生產廠家在逍遙丸中加丹皮和梔子,做成加味逍遙丸,是根據現代人的體質和生活情形的。

    現代社會給人造成的壓力,遠遠大于古代。

   古人生活在一個簡單的社會環境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沒有過于緊張的心理壓力,也沒有太多的物質誘惑,他們的肝,好比江南的森林,有充足的雨水滋潤,在溫煦的風里自由生長,即使其中有一些郁熱,一般也不會有什么森林火災;

    而現代社會比以往復雜多了,人們沒日沒夜地工作、娛樂,各方面的壓力都很大,各方面的誘惑也很多,所以,現代人的肝,就好比北方干旱地帶的森林,沾火就著,動不動就是生氣、起急、上火。

    臨床表明,現代肝郁的病人比較多,而且很快就能發展到“肝郁化火”的階段,呈現出氣血有熱的癥狀,比如性格急躁、失眠、口苦、舌苔黃膩、眼睛白眼珠上發黃或血絲很多,等等。

    這時候,如果僅僅用逍遙丸疏肝,效果當然是有的,但是比較緩慢;如果在疏肝的同時兼以清熱,那療效就快得多。這時候,就要用加味逍遙丸了,它疏肝解郁,可以及時打開我們的心結,達到逍遙自如的境界;它還可以清熱,使我們心里的無名業火迅速撲滅,進入清涼的國度。

    所以,對于生活在現代社會諸多壓力和煩惱之下的人來說,加味逍遙丸比逍遙丸更合適。這也是加味逍遙丸何以比逍遙丸更流行、更常見的原因。因為老百姓更需要它。

    此外,加味逍遙丸還有一個妙用,就是解酒毒。

    張叔是我的一位老友,輕度肝硬化,一直在吃中藥調理。張叔的兒子,是一名普通的業務員,做銷售的,平時應酬特別多,三天兩頭跟客戶喝酒。張叔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跟我說:“我這病,就是年輕的時候喝酒喝出來的。現在兒子比我當年有過之而無不及。現在整天臉紅紅的,脾氣又大,還不到三十歲就腆著個啤酒肚,還有脂肪肝了,我叫他到找醫生瞧瞧,可他總說沒時間,這可怎么辦啊?”

    我說:“張叔,這個您別急。您只用買幾盒加味逍遙丸,拿回去讓他按照說明書上的量每天堅持吃。這個藥疏肝、清熱、解酒毒,可以隨身帶著,吃著很方便,最適合您的兒子了。”

    “是么?”對我一向信任的張叔,這次居然對我半信半疑,非要我說出點道理,可能是出于愛子心切吧。

    我說,酒是濕熱之品,酒喝下去后,要通過肝來疏泄、分解,這樣,濕熱就被帶進肝里,偏偏肝最怕濕熱,一遇到濕熱就容易產生肝郁,所以,喝酒傷肝,造成肝火旺。加味逍遙丸能夠一邊疏肝,一邊清熱,其中的白朮、茯苓還有健脾之功效,健脾即能化濕,這樣,不但把肝從酒造成濕熱中解救出來了,還能增強消化力,把平日暴飲暴食所積滯下來的脂肪化掉一些。應酬多,尤其是經常喝酒的人,加味逍遙丸是必備的良藥。

    老人心悅誠服地去了。

    后來,張叔高興地跟我說:“兒子開始服用加味逍遙丸的時候還有點勉強,但服用之后覺得很舒服,于是斷斷續續服用了將近半年。現在兒子身體不但比以前好多了,而且脾氣也溫和了不少。”我也為他高興,說:“您則會該寬心了吧?”不料,張叔又說:“可這孩子這么大了還是個單身呢,你認識的人多,能不能給他瞅機會介紹個對象啊?”

    我笑了,可愛的老人,就是這么喜歡操心,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啊。我說:“沒問題!瞅著合適的一定介紹。就包在我身上啦。不過,您老也別總是這么為兒子操心,兒孫自有兒孫福嘛,您無憂無慮地安享晚年,才是他們最需要的。”

    那一刻,老人的表情很釋然,臉上呈現出一種我從沒見過的愉悅和舒坦。也就是在那一次,老人的肝區摸上去已經很柔軟了,用藥也進入善后階段。

加味逍遙丸:現代人解郁、降火、解酒毒的靈丹
作者:唐略

    很多次,有人向我反映說,藥店里沒有逍遙丸,只能買到“加味逍遙丸”。這是怎么回事呢?加味逍遙丸能不能吃呢?我的回答是:當然可以!

    加味逍遙丸,顧名思義,就是在逍遙丸的基礎上加了兩味藥:梔子和丹皮,所以,也有的醫生或中成藥生產廠家把它叫做“丹梔逍遙丸”。

為什么要加上這兩味藥呢?這里面學問可大了。人的肝氣一旦郁結,氣血就不能順利流通,氣血流通受阻,就容易生熱;而且肝氣郁結也影響肝的藏血功能,造成血虛,血虛也容易生熱。這就是中醫經常說的“肝郁化火”。我們通常說的“肝火旺”,全都是氣血中的熱在作怪。梔子和丹皮都有清熱之功效,梔子清氣中的熱,丹皮清血中的熱,這兩個藥同時使用,氣血中因肝郁生成的熱就會清散。

    中成藥生產廠家在逍遙丸中加丹皮和梔子,做成加味逍遙丸,是根據現代人的體質和生活情形的。

    現代社會給人造成的壓力,遠遠大于古代。

   古人生活在一個簡單的社會環境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沒有過于緊張的心理壓力,也沒有太多的物質誘惑,他們的肝,好比江南的森林,有充足的雨水滋潤,在溫煦的風里自由生長,即使其中有一些郁熱,一般也不會有什么森林火災;

    而現代社會比以往復雜多了,人們沒日沒夜地工作、娛樂,各方面的壓力都很大,各方面的誘惑也很多,所以,現代人的肝,就好比北方干旱地帶的森林,沾火就著,動不動就是生氣、起急、上火。

    臨床表明,現代肝郁的病人比較多,而且很快就能發展到“肝郁化火”的階段,呈現出氣血有熱的癥狀,比如性格急躁、失眠、口苦、舌苔黃膩、眼睛白眼珠上發黃或血絲很多,等等。

    這時候,如果僅僅用逍遙丸疏肝,效果當然是有的,但是比較緩慢;如果在疏肝的同時兼以清熱,那療效就快得多。這時候,就要用加味逍遙丸了,它疏肝解郁,可以及時打開我們的心結,達到逍遙自如的境界;它還可以清熱,使我們心里的無名業火迅速撲滅,進入清涼的國度。

    所以,對于生活在現代社會諸多壓力和煩惱之下的人來說,加味逍遙丸比逍遙丸更合適。這也是加味逍遙丸何以比逍遙丸更流行、更常見的原因。因為老百姓更需要它。

    此外,加味逍遙丸還有一個妙用,就是解酒毒。

    張叔是我的一位老友,輕度肝硬化,一直在吃中藥調理。張叔的兒子,是一名普通的業務員,做銷售的,平時應酬特別多,三天兩頭跟客戶喝酒。張叔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跟我說:“我這病,就是年輕的時候喝酒喝出來的。現在兒子比我當年有過之而無不及。現在整天臉紅紅的,脾氣又大,還不到三十歲就腆著個啤酒肚,還有脂肪肝了,我叫他到找醫生瞧瞧,可他總說沒時間,這可怎么辦啊?”

    我說:“張叔,這個您別急。您只用買幾盒加味逍遙丸,拿回去讓他按照說明書上的量每天堅持吃。這個藥疏肝、清熱、解酒毒,可以隨身帶著,吃著很方便,最適合您的兒子了。”

    “是么?”對我一向信任的張叔,這次居然對我半信半疑,非要我說出點道理,可能是出于愛子心切吧。

    我說,酒是濕熱之品,酒喝下去后,要通過肝來疏泄、分解,這樣,濕熱就被帶進肝里,偏偏肝最怕濕熱,一遇到濕熱就容易產生肝郁,所以,喝酒傷肝,造成肝火旺。加味逍遙丸能夠一邊疏肝,一邊清熱,其中的白朮、茯苓還有健脾之功效,健脾即能化濕,這樣,不但把肝從酒造成濕熱中解救出來了,還能增強消化力,把平日暴飲暴食所積滯下來的脂肪化掉一些。應酬多,尤其是經常喝酒的人,加味逍遙丸是必備的良藥。

    老人心悅誠服地去了。

    后來,張叔高興地跟我說:“兒子開始服用加味逍遙丸的時候還有點勉強,但服用之后覺得很舒服,于是斷斷續續服用了將近半年。現在兒子身體不但比以前好多了,而且脾氣也溫和了不少。”我也為他高興,說:“您則會該寬心了吧?”不料,張叔又說:“可這孩子這么大了還是個單身呢,你認識的人多,能不能給他瞅機會介紹個對象啊?”

    我笑了,可愛的老人,就是這么喜歡操心,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啊。我說:“沒問題!瞅著合適的一定介紹。就包在我身上啦。不過,您老也別總是這么為兒子操心,兒孫自有兒孫福嘛,您無憂無慮地安享晚年,才是他們最需要的。”

    那一刻,老人的表情很釋然,臉上呈現出一種我從沒見過的愉悅和舒坦。也就是在那一次,老人的肝區摸上去已經很柔軟了,用藥也進入善后階段。

妙用逍遙丸,男人女人共逍遙(田原對話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生導師史欣德教授)
2015年10月23日-25日,在北京紫玉山莊舉辦的“田原尋訪原創中醫十年感恩分享會暨首屆中醫武林大會”,因為名額有限,許多朋友沒有能夠參加,小二特意為大家帶來了分享會現場紀實,文中對話全部根據現場錄音整理編輯,每周分享一到兩篇,讓我們一起重溫中醫高手的風采。
今天分享:田原老師對話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生導師史欣德教授——小藥保障大健康妙用逍遙丸,男人女人共逍遙
田 :史欣德教授,是三天分享會里唯一的女中醫,萬綠叢中一點紅。(笑)史老師對經方的臨床應用,有她溫暖的解讀,也有非常巧妙和獨家的經驗,最可貴的是,她對中成藥獨具慧眼,能夠教給每個普通人,怎樣辨識、使用藥店里隨時可以買到中成藥。
從我個人角度來說,逛商場的時間遠不如逛中藥“超市”,進去就不愛出來,一排排藥架的看。藥店里這么多的古方成藥,說明書怎么看,每個藥的故事是什么,怎么在生活中應用?這是很多人的困惑。
今天把史老師請過來,專門給大家做一道非常貼心的中醫經方“私房菜”,請用最熱烈的掌聲,歡迎史欣德教授。(掌聲)
史欣德:非常感謝田原老師,給我這么好的一次跟大家交流的機會,也感謝在座的各位,從全國各地大老遠的來到這。田原老師給我布置的任務,就是關于中成藥的認識和使用,其實我跟田老師一樣,進中藥店就出不來的。(笑)每一個中成藥我都仔仔細細地看,我最關心的是,中國人用了一兩千年,歷史上非常有名,而且非常有效的中藥方,有沒有變成中成藥?
有些病人我給他開中成藥的時候,他會不高興,他愿意喝湯藥。中醫講“湯者,蕩也”,是說湯藥顯效快,那么“丸者,緩也”,丸藥是慢的。
怎么讓丸藥的效果也快起來呢?我也有辦法,就是把丸藥嚼碎了吃,就變成散劑了,有的時候也很快,也能達到一定的效果。
待會我會跟大家分享一個治療哮喘,用中成藥的方法,很多的人用了效果還是非常好。因為急性哮喘發作的時候,煎藥真的來不及。
田 :謝謝。不久前,在我的書院里和史老師有一次對話,她的內心非常陽光、豁達。史老師說,她的學生們都說,史老師,怎么沒看你在更年期的時候發狂呢?史老師說我不會發狂,因為我有中藥,我每時每刻會細細的觀察自己情緒的變化和身體生理的變化,然后給自己用藥。
其實談到更年期的話題,在座有很多中年女人,我們重溫昨天王氏女科分享的逍遙丸和丹梔逍遙丸,請史老師講一講,逍遙丸和丹梔逍遙丸,對于中年女性,還有這些血虛陽亢的女人,究竟有什么樣的作用?我給您備了一些中成藥。這就是“田原尋訪中醫”直播現場。(笑)
史欣德:對,這個是逍遙丸的濃縮丸,就是每次只要用八粒的那種。然后加味逍遙現在很遺憾,沒有濃縮丸,就是水丸,一袋一袋的。
田 :逍遙丸究竟是什么人適合用?什么時候用?更年期女人發脾氣的時候可以用嗎?道理是什么?
史欣德:關于逍遙丸的話題,真的是很有說頭。逍遙丸出在什么年代呢?是在中國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的,也就是相當于宋代當時的國家藥典里面的藥。
我們采訪一些老中醫,問他你最擅長的藥是什么?有的老中醫說,我一輩子就盯著這個逍遙丸,用好一個逍遙丸可以治療無數的病。這個一點都不夸張,我第二個研究生的研究課題就是逍遙丸。
它一共有八味藥組成,柴胡和薄荷,這兩味藥是走氣分;當歸和芍藥,這兩個是走血分;第三組藥就是白術和茯苓,這個是走水分的。另外還有一個甘草和生姜,是調和的。中醫看病,除了看陰陽五行,看的最多的三樣東西,就是氣、血、水。
逍遙丸有氣藥、有血藥、有水藥,所以我把它看成一個調人體氣、血、水最基本的方子。很有意思。兩個調氣的,兩個調血的,兩個調水的。
逍遙丸,現在女人用得最多,女人以肝為先天,這個方子是走肝經為主,所以很多人都以為逍遙丸只能女人吃,有的時候我開給男人吃,他們就非常納悶,甚至于醫院不放藥,說這是給女人吃的,你們男的怎么來開這個藥?其實我經常用這個藥來治療什么?肩頸痛。
現在伏案的人很多對吧?伏案久了,經常會肩膀僵硬。條件好的去做推拿、按摩,但是往往發現推拿、按摩以后,當時很舒服,半個小時以后癥狀依舊,估計大家都有體會。像這種情況,我就讓他吃逍遙丸,通常吃一次八粒濃縮丸,嚼食,水沖服,馬上就會緩解。
為什么?伏案的時候,肩膀這樣僵在這個地方,氣、血、水流通的好不好?一定是不好的。有人說,肩膀的這個地方就像一個十字架,一個十字路口,氣血通道的十字路口,所以往往會堵在這個位置,氣血不通,癥狀就出來了。
有一個病,叫“五十肩”。為什么到五十歲的時候容易出現肩關節疼痛的問題?有些人甚至于一年都好不了?說明這里的氣和血、水都遇到問題了,如果用逍遙丸,把氣、血、水全部打通以后,這個癥狀自然就緩解。所以我經常用逍遙丸來治理頸椎病的。回到正題,逍遙丸治療女人更年期反應,用得非常多。更年期女人,表現的癥狀主要就是莫名其妙的煩燥。
我今年快六十了,我問學生說,你們看過史老師發瘋沒有?史老師沒發瘋,好像更年期非常平和的就度過了,因為有誰啊?有這個逍遙丸。
很多中年女人,原來有一個非常好的性格,突然之間開始莫名其妙的發火、吵鬧等等,往往是身體里的陰陽、氣血出了偏差,好多人意識不到,總認為這個人變壞了。事實上他是身體變壞了,而不是心變壞了,如果大家都能夠認識到這一點,主動調理,都會發現,用了逍遙丸以后,心態都會變,情緒明顯好轉,不會莫名其妙發火了。
為什么女人更年期前后,停經以后,會出現這個現狀?女人每個月的月經,可以幫助排泄掉身體里多余的氣、血、水,停經以后,這個氣、血、水突然沒有地方去了,如果不用藥物調整,或者不去唱歌,不去跟人家聊天,不經常活動活動身體,這個氣、血、水是沒有地方耗掉的。
為什么女人停經以后,開始這里痛那里痛?有個人甚至于這鼓一個包,那里鼓一個包,好多女人還會打非常響的那種嗝,還有的人開始煩燥,然后出現頭痛,甚至于不睡覺,這些癥狀全都出現了。就是這個原因。
這個時候,通常情況下,我們都會給她用一些逍遙丸。
這個方總體的藥性略偏涼,柴胡和薄荷是偏涼性的,但是因為里邊還有當歸,是偏溫性的,所以它有很好的清肝熱的作用,對更年期女性這種烘熱癥狀是有效的。
這個薄荷,有非常好的舒肝理氣作用以外,還能利咽喉,消胃的炎癥和膽囊的炎癥。四川有一個藥廠做的那個膽舒膠囊,就是因為薄荷油的成分,可以治療胃的燒灼感和膽道疼痛、膽汁反流性胃炎等等這樣的癥狀。
如果更年期出現煩燥、烘熱、肩膀僵緊、胸悶、愛生氣,同時伴有大量的出汗、心慌或者氣短,然后口渴等等,我經常會用逍遙丸再加一個中成藥,就是生脈飲。這也是宋代的一個方子,里面有人參、麥冬、五味子。人參補氣,麥冬養陰。很多更年期的人不睡覺,非常的痛苦,五味子非常好的作用,就是收斂、斂汗,還能安神。
另外,有很多人火特別旺,更年期以后,一個入睡難,一個是醒得非常早,早晨起來刷牙出血厲害的話,說明肝郁化火的問題就更加嚴重,這個時候我會建議她選加味逍遙丸。加味逍遙其實就比逍遙丸多了兩味藥,梔子、丹皮,這兩味藥有非常好的清熱涼血、除煩的作用。如果火特別旺的時候,就要改用加味逍遙。
田 :昨天一天的現場訪談速度好快,今天我們把速度降下來,兩個愛中醫的女人慢慢談,談中成藥,談古中醫這些美妙的方子。關于更年期的種種問題,史老師給出了非常清晰的框架和認識,在今后的生活當中,尤其女性朋友要認真體會。(未完待續)


史欣德,女,19573月出生,畢業于南京中醫藥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曾任江蘇省中醫藥學會基礎理論專業委員會委員、肺系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中華中醫藥學會文獻分會委員等。擅長運用中醫傳統經典名方治療多種臨床常見病和疑難雜病,特別對老年心腦血管等各種慢性病、急慢性(頑固性)咳嗽、失眠、血管神經性頭痛、慢性胃炎、慢性腹瀉、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竇炎,以及痤瘡、濕疹等皮膚病的中醫治療有一定經驗。
參與科研課題20余項,主持省級科研課題2項,為主要參加者參與國家科技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項目與省及科研課題10余項。其中1項獲1997年度江蘇省科技成果一等獎,1998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基礎理論研究一等獎,1998國家科委科學進步三等獎。
共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出版論著30余部,其中主編5部,一部2007年被國家出版總署評為首屆"三個一百"原創圖書獎。指導研究生簡況:指導碩士研究生3(均已畢業),協助指導碩、博士研究生10余名。
研究方向:中醫古今方劑文獻的整理與研究;中醫方劑的臨床應用研究。

逍遙丸(加味逍遙丸、丹梔逍遙丸)

百科名片

逍遙丸來源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清代著名醫學家葉天士稱贊其為“女科圣藥”。 此方專為肝郁脾虛、脾失健運之證而設,為中醫調和肝脾的名方,備受歷代醫家的推崇。
成份

當歸、白芍、白術(炒)、茯苓、薄荷、生姜、甘草(炙)等。輔料為飴糖。 功能主治  舒肝健脾,養血調經。用于肝氣不舒,胸脅脹痛,頭暈目眩,食欲減退,<>
方解  肝性喜條達,惡抑郁,為藏血之臟,體陰而用陽。若情志不暢,肝木不能條達,則肝體失于柔和,以致肝郁血虛。肝郁血虛則兩脅作痛,頭痛目眩,郁而化火,故口燥咽干。 肝木為病易于傳脾,脾胃虛弱故神疲食少。脾為營之本,胃為衛之源,脾胃虛弱則營衛受損,不能調和而致往來寒熱。
肝病
易于傳脾,故以白術、茯苓、甘草健脾益氣,非但實土以抑木,且使營血生化有源,共為佐藥。方中加薄荷,疏散郁遏之氣,透達肝經郁熱;生姜降逆和中,且能辛散達郁,亦為佐藥。柴胡為肝經引經藥,又兼使藥用。炙甘草益氣補中,調和諸藥,為佐使藥。諸藥合而成方,可使肝郁得疏,血虛得養,脾弱得復,氣血兼顧,肝脾同調,立法周全,組方嚴謹,故為調肝養血之名方。
適用人群

1、用于肝郁、血虛、脾弱所引起的脅痛、郁證、低熱、乳癖等。具體表現為:脅肋脹痛,走竄不定,飲食減少,噯氣或嘔惡;精神抑郁,神疲食少;低熱時冷,急躁易怒,脅肋悶痛,頭暈目眩。

2、治療經前期綜合征(PMS):。通過對300例PMS患者給逍遙丸治療并附200例西藥治療對照,結果:顯示治療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療效,經統計學處理差異具有顯著性。表明逍遙丸療效確切,遠期療效穩定,為治療PMS的特效藥物。
3、月經先期、月經過多、經行吐衄、崩漏:婦人以血為本,血化生、統攝于脾而藏受于肝,若肝氣郁結,血為氣滯,常可引起月經不調。若郁久化火,熱傷沖任,則可出現月經先期、月經過多、經行吐衄、崩漏等證。逍遙丸 是臨床調和肝脾的常用方劑,在婦科病中應用極為廣泛, 能疏肝養血、解郁清熱,最適合于肝郁血虛、郁久化熱之證,臨床若能悉心辨治,運用于與月經有關疾病的治療,能取得很好的療效。
4、乳房疾病:乳房兩側有大小不等的圓形結節,邊界不清,質實硬或囊性感,推之可動,尤以月經前期為甚,經后則減輕或消失者或西醫診斷的乳腺小葉增生和囊性增生病,均可服用本品。
5、治療銀屑病:逍遙丸每次8丸(濃縮丸)每日3次,療程2-8周,配以常規療法(如青黛丸,郁金銀屑片,迪銀片及湯藥,中成藥)有效率達100%,治愈率92.3%
產品特點
1、純中藥制劑, 副作用小。
2、經典古方,現代工藝,濃縮精制,藥效顯著。
3、舒肝解郁,調節內分泌平衡,快速顯效。
4、治療范圍廣泛,針對婦科常見疾病,均有一定療效藥。
5、針對神經官能癥、更年期綜合征也有一定療效。
注意事項
1、忌食寒涼、生冷食物。
2、孕婦服用時請向醫師咨詢。
3、感冒時不宜服用本藥。
4、月經過多者不宜服用本藥。
5、平素月經正常,突然出現月經量少,或月經錯后,或陰道不規則出血應去醫院診。
6、按照用法用量服用。長期服用應向醫師咨詢。
7、服藥二周癥狀無改善,應去醫院就診。
8、對本藥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
9、藥品性狀發生改變時禁止服用。
10、請將此藥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
11、如正在使用其他藥品,使用本品前請咨詢醫師或藥師
逍遙丸新用途
逍遙丸新用途   逍遙丸是常用的中成藥。傳統應用于口燥咽干、神疲乏力,食欲減退,兩肋作脹痛等病癥。   臨床醫師發現,逍遙丸經中醫辨證后靈活使用,對多種疾病也有較好的療效。   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該配方中生姜、白術可促進消化液分泌,增進食欲;茯苓對實驗性潰瘍病有一定預防效果;柴胡皂甙及芍藥甙尚能鎮痛;白芍、甘草則可解痙。諸藥配合,共同起到疏肝解郁、緩急止痛之功,故對潰瘍病治療有效。方法是口服逍遙丸1丸(9克),日服3次,30天內1療程,服到痊愈止。   慢性肝炎   配方中當歸、茯苓能使肝細胞糖元蓄積正常,又能抑制炎癥反應;柴胡、甘草配用對急性肝炎有明顯護肝作用,而且對慢性肝損害亦有抑制脂肪肝發生和纖維增生作用,所以適用于慢性肝炎的治療。方法是用逍遙丸1丸,每日2次,1個月為1個療程。   高血脂癥   用逍遙散沖劑,每次1袋(6克),日服3次,開水沖服,1個月為1個療程。臨床觀察表明,逍遙散沖劑具有明顯的降低血脂作用,且療程短、見效快,長期服用無毒副作用,停藥后血脂不易迅速回升。 上海中醫藥報
加味逍遙丸
加味逍遙丸,中成藥。顧名思義,該藥是在方劑“逍遙丸”基礎上加味而成。方中以柴胡疏肝解郁,使肝氣條達為君藥。白芍酸苦微寒,養血斂陰,柔肝緩急;當歸甘辛苦溫,養血和血,且氣香可理氣,為血中之氣藥;歸、芍與柴胡相同,補肝體而助肝用,使血和則肝和,血充則肝柔,共為臣藥。白術、茯苓、甘草健脾益氣,使營血生化有源,方中加薄荷,疏散郁遏之氣,透達肝經郁熱共為佐藥。方中加味牡丹皮、梔子,增加了清熱、活血、通經的功效。諸藥合用,共奏舒肝清熱,健脾養血之功效。注意《中國藥典》注明:切忌氣惱勞碌;忌食生冷油膩。
藥物成分
【處方】柴胡300g,當歸300g,白芍300g,白術(麩炒)300g,茯苓300g,甘草240g,牡丹皮450g,梔子炙)450g,薄荷60g。
【制法】以上九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另取生姜100g,煎液泛丸,干燥,即得。
【性狀】 該品為黃棕色的水丸;味甜。

功效主治

   舒肝清熱,健脾養血。用于肝郁血虛,肝脾不和,兩脅脹痛,頭暈目眩,倦怠食少,月經不調,臍腹脹痛。
  【用法與用量】 口服,一次6g,一日2 次。

注意事項

  1.孕婦慎服。
  2.忌氣惱勞碌。
  3.忌食生冷油膩辛辣食物
  4.平素月經量正常,突然出現經量過多、經期延長、月經后錯、經量過少,須去醫院就診。
  5.經期延長,月經量過多合并貧血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6.青春期少女及更年期婦女應在醫師指導下服藥。
  7.一般服藥一個月經周期,其癥狀無改善,或月經量過多,或經水淋漓不凈超過半個月,或出現其他癥狀者,應去醫院就診。
  8.按照用法用量服用,長期服用應向醫師咨詢。
  9.藥品性狀發生改變時禁止服用。
  10.請將此藥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
  11.如正在服用其他藥品,使用本品前請咨詢醫師或藥師。
丹梔逍遙丸
主要成分:牡丹皮、梔子(炒焦)、柴胡(酒制)、白芍(酒炒)、當歸、茯苓、白術(土炒)、薄荷、甘草(蜜炙)。
【成份】牡丹皮、白芍(酒炒)、白術(土炒)、梔子(炒焦)、當歸、薄荷、柴胡(酒制)、茯苓、甘草(蜜炙)。
  【性狀】本品為棕褐色的水丸;氣香,味微苦、略辛。
  【作用類別】本品為郁病類非處方藥藥品。
  【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6~9克,一日2次。
  是否醫保用藥:非醫保
  是否非處方藥:非處方
  規格:水丸
  其它:凡虛寒者忌用本品。
  【注意事項】虛寒體質者忌服。忌生冷,辛之品。
  【規格】每12丸重約1克
  【貯藏】密閉、防潮。
  【包裝】內包裝材質為復合膜,6克/袋×8袋/盒。
  【有效期】18個月
功能主治  舒肝解郁,清熱調經。用于肝郁化火,胸脅脹痛,煩悶急躁,頰赤口干,食欲不振或有潮熱,以及婦女月經先期,經行不暢,乳房與少腹脹痛。
藥物相互作用
如與其他藥物同時使用可能會發生藥物相互作用,詳情請咨詢醫師或藥師。
藥品新用途
丹梔逍遙丸是在《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所載“逍遙散”基礎上加丹皮、梔子二藥組成。方藥組成為丹皮、梔子、柴胡、芍藥、當歸、茯苓、白術、甘草,用于月經不調、潮熱自汗或盜汗等癥的治療。該藥用于更年期綜合征、抑郁癥、慢性乙型肝炎等多種疾病的治療,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
更年期綜合征多由肝腎虧虛、陰陽失調所致,臨床表現為急躁易怒、心煩失眠、潮熱汗出。對此病,西醫主張使用激素替代療法,中醫多從滋補肝腎入手,但療效不甚滿意。不少病人用藥后出現痞滿、兩脅脹痛等癥狀,其原因為此證兼有肝郁化火、氣滯不舒之病變。丹梔逍遙丸中丹皮、梔子清熱除煩,柴胡疏肝理氣,一般使用兩周后即可明顯見效。鞏固治療一個月后可愈。 
抑郁癥當今社會競爭激烈,生活壓力加大,抑郁病人日漸增多。這類病人常見癥狀為悶悶不樂,對日常事情喪失興趣,自感頭暈乏力,胃脘不舒,胸悶氣短等,甚至堅信自己患了某種疾病,到各醫院求醫,但各項檢查指標均為正常。應用丹梔逍遙丸清心除煩,舒肝解郁,方中當歸、白芍有助肝之條達功能,故具有穩定病人情緒,減輕癥狀之作用。與抗抑郁劑相比,該方沒有依賴性及副作用。 
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肝病人常感情緒不暢,并伴有肝區疼痛、面色萎黃、失眠多夢等癥,或有輕度肝功異常。中醫認為,肝為“剛臟”,性喜柔潤。方中當歸、白芍養血柔肝,舒肝理氣而不燥;丹皮、梔子清熱涼血,且有健脾化濕功能。全方調理氣血,舒肝健脾,對肝郁脾虛型乙肝療效滿意。有關研究表明,此方能減輕肝細胞變性、壞死,降低轉氨酶,對試驗性肝損傷有保護性作用。 
以上三病雖病種不同,但同屬肝郁脾虛兼有郁熱之證,故用舒肝理脾清熱法治療,均能取效。丹梔逍遙丸是在古方基礎上加減而成的著名的舒肝理脾常用方劑,可廣泛用于臨床各科疾病的治療。如治療乳腺小葉增生,可加丹參、郁金、川芎、夏枯草等;治療肝脾腫大,加鱉甲、牡蠣、丹參等……只要符合肝郁脾虛、血虧郁熱證,應用本方加減,均能收到很好療效。
注意事項
  1.少吃生冷及油膩難消化的食品。
  2.服藥期間要保持情緒樂觀,切忌生氣惱怒。
  3.服藥一周后,癥狀未見緩解,或癥狀加重者,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4.孕婦慎用。
  5.對本品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
  6.本品性狀發生改變時禁止使用。
  7.兒童必須在成人監護下使用。
  8.請將本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
  9.如正在使用其他藥品,使用本品前請咨詢醫師或藥師。
丹梔逍遙丸新用
丹梔逍遙丸新用   丹梔逍遙丸是在《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所載“逍遙散”基礎上加丹皮、梔子二藥組成。方藥組成為丹皮、梔子、柴胡、芍藥、當歸、茯苓、白術、甘草,用于月經不調、潮熱自汗或盜汗等癥的治療。河南中醫學院一附院內科主任醫師趙文霞在多年的臨床實踐中發現,該藥用于年期綜合征、抑郁癥、慢性乙型肝炎等多種疾病的治療,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   更年期綜合征多由肝腎虧虛、陰陽失調所致,臨床表現為急躁易怒、心煩失眠、潮熱汗出。對此病,西醫主張使用激素替代療法,中醫多從滋補肝腎入手,但療效不甚滿意。不少病人用藥后出現痞滿、兩脅脹痛等癥狀,其原因為此證兼有肝郁化火、氣滯不舒之病變。丹梔逍遙丸中丹皮、梔子清熱除煩,柴胡疏肝理氣,一般使用兩周后即可明顯見效。鞏固治療一月后可愈。   抑郁癥當今社會競爭激烈,生活壓力加大,抑郁病人日漸增多。類病人常見癥狀為悶悶不樂,對日常事情喪失興趣,自感頭暈乏力,胃脘不舒,胸悶氣短等,甚至堅信自己患了某種疾病,到各醫院求醫,但各項檢查指標均為正常。應用丹梔逍遙丸清心除煩,舒肝解郁,方中當歸、白芍有助肝之條達功能,故具有穩定病人情緒,減輕癥狀之作用。與抗抑郁劑相比,該方沒有依賴性及副作用。   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肝病人常感情緒不暢,并伴有肝區疼痛、面色萎黃、失眠多夢等癥,或有輕度肝功異常。中醫認為,肝為“剛臟”,性喜柔潤。方中當歸、白芍養血柔肝,舒肝理氣而不燥;丹皮、梔子清熱涼血,且有健脾化濕功能。全方調理氣血,舒肝健脾,對肝郁脾虛型乙肝療效滿意。有關研究表明,此方能減輕肝細胞變性、壞死,降低轉氨酶,對試驗性肝損傷有保護性作用。   趙文霞主任認為,異病同治是中醫的優勢所在。以上三病雖病種不同,但同屬肝郁脾虛兼有郁熱之證,故用舒肝理脾清熱法治療,均能取效。丹梔逍遙丸是在古方基礎上加減而成的著名的舒肝理脾常用方劑,可廣泛用于臨床各科疾病的治療。如治療乳腺小葉增生,可加丹參、郁金、川芎、夏枯草等;治療肝脾腫大,加鱉甲、牡蠣、丹參等……只要符合肝郁脾虛、血虧郁熱證,應用本方加減,均能收到很好療效。
逍遙散臨床運用48法
(2014年5月9日,新時代醫學,發表于浙江,寧波)
一、逍遙散方
【處方】 甘草微炙赤半兩,當歸去苗銼微炒,茯苓去皮白者,白芍、白術、柴胡去苗各一兩組成。
【用法】右(上)為粗末,每服兩錢,水一大盞,燒生姜一塊切破,薄荷少許,同煎至七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
現代劑量、制服法:
【處方】 甘草(炙)15克,當歸、(微炒)、茯苓、白芍、白術、柴胡各30克。
【用法】共為散,每服6-9克,煨姜、薄荷少許,水煎湯沖服,每日三次。亦可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減。
【方解】 肝為藏血之臟,性喜條達而主疏泄,體陰而用陽,若情志不遂,肝木失于調達,或陰血暗耗,或生化之源不足,肝體失養,均可導致肝氣郁結不舒,或肝郁化熱,熱傷陰津,或肝氣橫逆,乘侮脾 土,以致脾失健運,或肝郁血虛疏泄不利,氣血失于和調,故諸證紛生。方中柴胡疏肝解郁,歸、芍為養血柔肝,味苦性平,人肝膽經,能疏肝解郁而宣暢氣血,以主肝木疏泄條達之性,當歸甘辛苦溫,入肝心脾經,能養血利血,以補肝之體,且當歸又有和血調血之功,以上二藥,肝之體,又和肝之用,作用并治,可斂肝氣之橫逆。肝郁脾虛之證,又當配伍益氣健脾之品,實土白術味苦甘性溫,歸經脾胃,能益氣補中,健脾燥濕,茯苓味甘性平,入脾胃,能健脾補中利水滲濕,二藥合用,培補脾胃而祛濕,脾胃健則能運化,氣血生化有源,則肝得所養共為臣藥。生姜味辛性微溫,入肺脾經,煨過之后,溫胃和中;薄荷辛微涼人肺肝二經,用之少許,乃借辛散之性,以助柴胡疏肝解郁之力,其涼性又可清解肝郁所化之熱,共為佐藥。甘草色黃味甘,炙之則性溫,即可助白術益氣健脾補中,配伍白芍又能柔肝緩急止痛,是為使藥,如此配伍,肝體,又和肝用,氣血堅固,肝脾并治,立法全面,用藥周到,誠為調肝理脾,開郁散結之首方。
張秉成《成方便讀》即云:"夫肝屬木,乃生氣所寓,為藏血之地,其性剛介,而喜柔達,必須水以涵之,土以培之,然后得遂起生長之意。若七情內傷,或六淫外束,犯之則木郁而病變多矣,此方以當歸、白芍之養血以涵其肝、苓、術、甘草之補土,以培其本;柴胡、薄荷、煨生姜俱系辛散氣升之物,以順肝之性,而使之不郁。如是則六淫、七情之邪皆治,而前證豈有不愈者哉!"
逍遙散為調肝理脾之方,能疏肝解郁,養血健脾,調暢氣機,為治郁首選。因肝藏血性喜條達,主疏泄,體陰而用陽,具有升動的生理特點,是調暢全身氣機,推動血,津液運行的一個重要環節,機體的臟腑、經絡、器官等的功能,全身氣機的疏通、暢達、升發是一重要因素。如果肝的藏血失常,則肝失其養,難以維護肝的疏泄功能,而致氣機不暢,氣機郁結,出現胸鑊脅兩乳或少腹等某些局部的脹痛不適等病理現象,血的運行和輸布代謝也賴于氣的升降出入運動,因此氣機的郁結,會導致血行的障礙,形成血瘀,或為瘢積,腫塊,在婦女則致經行不暢,痛經、經閉等。影響津液輸布代謝,則會生痰,聚飲,或為痰阻經絡,而形成痰核,或為水停而成膨脹。氣機不暢,水不疏土,則會使脾不升清,運化失健,而腹脹中滿,便溏,泄瀉。肝氣郁膽,則膽汁分泌與排泄異常,而使脾不轉運,出現脅下脹滿,疼痛、口苦、納差、甚至黃疸。氣機不暢,擾亂心神,不能調暢情志,則肝氣郁結,心情抑郁,日久亦可化火后上刑于肺,或下擾于腎,而致五臟失和。故有"肝為五臟之賊"之說。此實與肝氣疏泄,調暢氣機之功相關。另外,脾主升清,居中焦,屬土,是氣機升降之樞紐,又為氣血化生之源,故脾氣健則血充源足,肝亦得養,而疏泄功能正常,反過來,肝主疏泄,不失其養,不克脾土,則脾運即健,如此則當升者升,該降者降,氣機調暢,百病不生,故肝脾和調是治郁之本。逍遙散能養血調肝,脾健助運,故為治郁首選之方。
然而,郁證之候,多繁而雜,可謂:"一有怫郁,百病生焉。"故謂:"百病皆生于郁。"遵仲師"有是證,便用是方,""添一證,即添一藥,""隨癥治之"之法,最講切中病機。因郁證既成,則氣機升降失常,氣血、津液的輸布,臟腑、經絡、器官功能均可發生障礙,如是即諸證烽起,臨床辨治,如蒼茫之海,無人問津。
"木郁是五郁之首,氣郁乃六郁之始,肝郁為諸郁之主"之說,介"疏肝解郁"以愈諸郁之法,運用逍遙散靈活化載。郁證縱有多端,或氣滯,或痰結,或瘀血,或濕蘊,或食積,或郁火,而癥結則氣機不暢。治療或疏肝,或散結,或養血,或健脾,或活血,總不離乎開郁解郁,郁結則氣機條達,氣血和調,當升者升,當降者降,當變化者則變化,隨之則痰消,瘀、結散而一如其常,可謂執簡馭繁,博而能約,堪稱逍遙圓機活法。臨證把握病機,守一法應百法,執一方而愈諸病,正所謂"知其要者,一言而終,"貴在得其要也。
二、郁證的因病機
郁證病因多端,病機復雜,致患繁多,"治不得要,鮮不徒勞。而其治要,必先明其機"。
1.憂思郁怒,肝氣郁結肝主疏泄,性喜條達,憂思郁慮,憤滿惱怒等精神刺激,均可使肝失條達,氣機不暢,以致肝氣郁結而成氣郁,此為郁之主要病機,因氣為血帥,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氣郁日久,影響及血,使血液運行不暢,甚至發生血瘀阻滯,則形成血瘀。若其血瘀久化火,則會發生肝火上炎的病變,而形成火郁。津液運行不暢,停聚于臟腑、經絡,凝聚成痰,則形成痰郁。郁久耗傷陰血,則可導致肝陰不足。
2.情志不遂,肝郁抑脾有所愿不遂,精神緊張,家庭不睦,境遇不幸,憂愁悲哀,后長期伏案思索,使脾氣郁結,或肝血不足,失于疏泄,肝氣郁結,橫逆侮脾,或水不疏土,均可導致脾失健運,使脾的消磨水谷及運化水濕的作用受到影響。若脾不能消磨水谷,必致食積不消,而乘食郁。若不能運化水濕,水濕內停,凝為痰濁,則形成痰瘀;就郁傷脾,飲食減少,氣血生化乏源,則可導致心脾兩虛。另一方面,肝郁抑脾,耗傷心氣,營血漸耗,心失所養,神失所藏,即所謂憂郁傷神。正所謂"悲哀憂愁心動,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總之,郁癥的病因雖多,機轉亦繁,而總以肝氣郁滯為病理癥結。
三、歷代臨床應用
1.丹梔逍遙散丹梔逍遙散的原名加味逍遙散,系明"薛立齋《內科摘要》載方。即原方加丹皮、梔子各一錢,水煎服。
功用:疏肝利脾,和血調經。
主治:肝脾血虛,化火生熱,或煩躁易怒,或自汗盜汗或頭痛目澀,小便澀痛等。
薛已用本方"治肝脾血虛發熱,或潮熱、哺熱,或白汗或頭痛目澀,或怔忡不寧,或頰赤口干,或月經不調,肚腹作痛,或小腹重墜,水道澀痛,或腫痛出膿,內熱作脅等。"
2.黑逍遙散黑逍遙散系《醫略六本"女科指要》載方,即逍遙散加生地或熟地而成,具有疏肝健脾,養血調經的功效。適用于肝郁脾虛而血虛偏重者。
主治:肝脾血虛,臨經腹痛,脈玄虛者。
本方與加味逍遙散所治不同,血虛固可生熱,肝郁亦能化火。加味逍遙散之治既有肝郁,又有血虛。化火生熱,所以增加了諸證。此時單用逍遙散治療,已不是平其火熱,所以加丹皮瀉血中伏火,山梔瀉三焦之火,導熱下行,兼利水道,二藥皆入營血,故治血虛有熱之月經不調。而黑梔逍遙散加生地,治逍遙散證而有血虛較甚者,若血虛而生內熱者加生地黃,血虛加熟地黃。
3.桃紅逍遙散即逍遙散加桃仁,紅花而成,具有疏肝解郁,養血活血之功。適宜于肝氣不舒,郁久血瘀而出現的胸脅刺痛,痛有定處,舌有瘀點,或瘀斑等。    《類證治裁"郁證》云:"七情由內起之郁,始而傷氣,繼必及血。"氣郁影響及血,以致血行不暢,脈絡阻滯,終成血瘀,正如《直指方"血榮氣衛論》云"蓋氣者,血之帥也。氣行則血行,氣止則血止,氣溫則血滑,氣寒則血凝,氣有一息之不運,則血有一息之不行。"
本法:解郁以逍遙,活血以桃紅,然必以郁氣得散而瘀血得活矣。
4.四海逍遙散即逍遙散加海藻、海螵蛸、海蛤殼、昆布組成,具有理氣舒郁,化痰散結之功。具有理氣舒郁,化痰散結之功。適用于氣機郁滯,痰濁壅阻而致的癭瘰病,癭氣,結節腫塊。祖國醫學認為,津液的生成、輸布和排泄,全賴于氣的升降出入運動和氣的氣化、溫煦、推動和固攝作用,即氣有生津,行(化)津,攝津之功。如果長期仇怒或憂思,憂慮,郁慮,使氣機郁滯,肝失條達,則津液易于凝聚成痰,痰氣凝滯日久,血液運行亦受障礙而血行瘀滯,可致癭腫、結節等。正如《諸病源候論》云:"癭者有憂恚氣結所生","動氣增患"。《濟生方"癭瘤論證》云:"夫癭瘤者,多由喜怒不節,憂思過度,而成斯疾焉。大抵人之氣血循環一身,常欲無滯留之患,調攝失宜、氣凝、血滯為癭為瘤。"本法以理氣舒郁、化痰散結為原則,以逍遙散疏郁結之氣,以四海滌瘀聚之痰,則解郁,結散而諸癥自愈
5.熄風逍遙散即逍遙散加羚羊角,鉤藤而成。具有疏肝解郁,涼肝熄風之功,適于肝郁化火生風,而致頭目眩暈,心煩少寐,肢體麻木,甚或舌強語蹇,半身不遂,舌紅,脈弦者。肝為剛臟,喜柔宜伸,惡抑忌怒,若素體肝陽亢盛,或久有情志不遂,郁而化火,生風正如葉桂《臨證指南醫案》所云:"蓋因情志不舒則生郁,語言不投則生,謀求過度則自竭,斯罷極之本,從中變火,攻沖激烈,升之不熄為風陽。"可見,郁久化火所生之風,上擾清竅必致頭目眩暈,膽竅被擾則舌強語蹇,肢體麻木,甚則半身不遂。本法以逍遙散疏肝養血和肝以解郁,以羚羊角藥依法遣。
6.八珍逍遙散即逍遙散合八珍湯而成。具有疏肝解郁,補益氣血之功。適宜于肝郁不舒,氣血虛弱而出現的胸脅不適,心慌氣短,面色無華,情志抑郁,頭暈目昏,體疲無力,舌淡體胖,脈弦無力者。
肝為藏血之臟,主疏泄,喜條達,惡抑郁,體陰而用陽,若肝血不足,肝體失養,則失于疏泄,氣機失于調運,郁而不伸,或情志不暢,肝氣郁滯,而致氣機失常,導致氣血生化之力不足,而出現氣血雙虧 i之證。反過來,又使肝失血養,失于條達,又易傷及情志。臨床表現 ;多見胸脅不適,心慌乏力,舌淡體胖,脈弦無力,正如明"龔信《古今 ?醫鑒》所云:"郁則生火,生痰而成病,病則耗氣耗血以致虛。"治之 i以逍遙散舒其郁,以八珍益其虛,郁去則虛得補,虛愈則郁自伸。
7.解毒逍遙散即逍遙散加公英,雙花而成。用法:先煎逍遙散20分鐘,加入雙花、公英j煎20分鐘后濾出藥液。加水250毫升,煎取藥汁150毫升,和前藥液,二次分服。具有疏肝解郁,清肝解毒之功。
方義:用于肝郁化火,熱毒蘊結,或疼痛腫毒,或結核腫痛,適于;脅肋作痛,脘腹不適,頭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及骨蒸勞熱等癥,及病毒性肝炎患者。方中當歸、白芍養血,柴胡疏肝解郁,白術、甘草、茯苓健脾滲濕,雙花、公英、薄荷輕清升散,除熱去毒,加生姜暖胃,使肝血足,脾氣虛,熱退毒消,而諸證轉愈。
8.復肝逍遙散人們對于肝郁,濕熱而有黃疸者,以茵陳板藍根合之,名日復肝逍遙散。
9.白虎逍遙散即逍遙散加白虎湯而成。具有疏肝解郁,清胃滋陰之功。適用于肝郁化火,郁火犯胃,或素體陽盛,火郁肝經而見壯熱面赤,心煩易怒,汗出而渴脈弦數者,素體抑郁,或情志所傷而致,肝失疏泄,日久氣郁化火,橫逆犯胃,"人之經氣不郁則不盛,郁則陽盛生羞熱"(黃元御),陽熱盛于胃,則有壯熱面赤,汗出而渴,郁火擾心則心煩易怒,本法解郁退火,實為釜底抽薪之技,以逍遙散祛郁滯,以石膏清要胃熱,復借苦寒潤燥以滋陰,甘草,粳米和白術、云苓,既能養胃護津,又可防大寒傷中如此良法,鮮有不愈其疾者。   
10.四金逍遙散即逍遙散加金錢草、金銀花、海金沙、雞內金而成。具有疏肝解郁,清熱利肝膽,消積通淋之功。適宜于脅肋脹痛,發熱咽痛,食積酸脹,小便淋痛。
肝有疏泄之功,其主升主動的生理特性,對于氣機的疏通、暢達、升發及氣機的升降出人,平衡協調,具有調節作用。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則氣機調暢,氣血和調,若肝的疏泄功能減退即肝失疏泄。則氣的升發就顯現不足,氣機疏通和暢達就會受到障礙,從而會形成氣機不暢,氣機郁結的病理變化,郁久化熱生火,則炎上而有發熱咽痛,不能疏土則運化不足而食積酸脹,運化不及則濕郁而生。濕熱相合灼煉,結聚下注膀胱則致淋痛。本法治郁求本,四金清熱清積化石通淋治標,則氣暢郁解,火清證除。
11.生脈逍遙散即逍遙散加生脈散而成。具有舒肝氣,益心陰之功。適用于肝郁氣滯,郁火傷陰,而出現胸脅脹悶疼痛,心悸氣短,心煩口渴,咽喉干痛等癥。
本法以逍遙散疏肝理氣,以生脈散益氣養陰,肝氣不郁,則火白息,而傷陰之根除,人參補氣,麥冬清氣,五味子斂氣,一補一清一斂,則養氣之道備矣。
據報道:生脈散能增強心肌收縮,旺盛大小循環和冠狀循環血行,補虛固脫,調整提高血壓的效率最明顯。它能減少心肌能源消耗,減少心肌的耗氧量和減少糖原代謝,又能促進細胞分裂和核糖核酸的合成,促進全身腺體功能,從而起到補氣、活血、補虛固脫、生津止渴之用。
降濁逍遙散即逍遙散加佩蘭、天麻而成。適用于肝郁脾虛,濕濁內生,上阻清竅而出現之頭重頭痛如蒙,眩暈,胸脘痞悶,舌胖苔膩,脈濡者。《要藥分劑》云:"蘭草為消痰除惡,散郁解結之品。"《中藥志》謂其能"發表祛濕,和中化濁,治傷暑頭痛,無汗發熱,胸悶腹滿,口中甜膩、口臭。"本法以逍遙散養血疏肝健脾助運,合天麻緩肝定風,佩蘭芳香化濁,更增逍遙散散郁解結之功,則諸癥自愈。
12除痰逍遙散逍遙散加半夏、天麻而成,治痰濕較盛,氣郁痰凝偏寒者,伴有嘔吐、反胃、咳喘痰多胸膈脹滿,痰厥頭痛,頭暈不眠。
13化濕逍遙散逍遙散加藿香、厚樸而成,若僅伴胸脘痞悶脹滿,大便不爽,舌苔滑膩者,用藿香、厚樸合逍遙散,名。
14銀胡逍遙散即逍遙散加銀柴胡,胡黃連而成。具有疏肝解郁,養血退熱之功。    適用于肝氣郁滯,兼有陰虛火旺,證見胸脅不舒,心煩肢蒸,盜汗,舌紅少苔,脈弦細數。肝氣不舒,情志抑郁,化火生熱,耗傷陰精,陰虛內熱,故有肢蒸心煩,嗌干盜汗,舌紅少苔,脈弦細數。
本法立意:一為疏解久郁,二為養血柔肝,三為滋陰瀉火。若兼風勞骨蒸,證見骨蒸盜汗,肌肉消瘦,唇紅頰赤,午后潮熱,咳嗽困倦,脈象微數者,可合秦艽鱉甲散名秦甲逍遙散,特點是具有驅心和解之功。若兼病后陰傷未復,夜熱早涼,熱退無汗,舌紅苔少,脈細而數,可合青蒿鱉甲湯,名青甲逍遙散,特點是養血滋陰,解郁退熱并重。上三方又名為退熱三逍遙。
15天麻川芎逍遙散即逍遙散加天麻、川芎而成。具有養血、疏肝、活血熄風之功。適于肝郁血瘀,血虛生風而致的胸脅疼痛,眩暈眼黑,炎風頭痛,肢體麻木,半身不遂,語言蹇澀,小兒驚風等。
李杲云:肝虛不足者,宜天麻、川芎以補之,其用有四"療大人風熱頭痛,小兒風癇驚悸,諸風麻痹不仁,風熱語言不遂。"《綱目》亦云:"天麻乃肝經氣分之藥。"《素問》云:諸風掉眩,皆屬于肝,故天麻人厥陰之經而治諸病。按羅天益云:"眼黑頭旋,風虛內作,非天麻不能治,天麻乃定風草,故為治風之神藥。"本法養血疏肝,天麻川芎、活血熄風,則諸癥可愈。
16芎菊逍遙散即逍遙散加川芎、菊花即成。具有養血疏肝,清熱明目之功。適于血虛肝郁,眼目錯花,目赤腫痛,頭角刺痛,胸脅脹痛等,本法以逍遙散養血疏肝,散郁,以川芎活血行氣散郁,菊花疏風,清熱明目解毒。《本草經疏》:"菊花專制風木,故為去風要藥。苦可泄熱,甘能益血,甘可解毒,平則兼辛,故亦散結。"
17橘皮竹茹逍遙散即逍遙散加橘皮,竹茹而成。具有養血疏肝,理氣降逆之功。適于肝郁不舒,橫逆犯胃而致胃氣上逆,出現嘔吐不止,呃喔連聲,甚至嘔吐清水等。《素問"宣明五氣篇》云:"胃為氣逆……"因惱怒抑郁,氣機不利,使肝氣逆乘肺胃,導致胃氣動膈而發呃逆。《古今醫統大全"咳逆)謂:"凡有思氣郁結,積怒之人,并不得行其志者,多有咳逆之證。"《證治準繩"呃逆》亦云:"暴怒氣逆可致呃逆。"以橘、竹合之,即解肝之郁,以降逆之氣,而呃逆自平。
18旋覆代赭逍遙散:即逍遙散加旋覆花代赭石而成。具有疏肝鎮逆,解郁消痞之功,多用于痰氣交阻而致呃逆反胃者。
19消瘰逍遙散即逍遙散加夏枯草,牡蠣而成。具有清肝疏郁、解郁散結之功。適用于肝氣不舒,氣郁痰結而致的瘰疬,癭瘤,乳痛等。肝氣藏血,主筋喜伸惡郁,若情志不舒,久而郁結,氣郁則津聚成痰,瘀互結,阻于絡道,可致瘰疬,癭瘤,乳痛等。清"抑室治云:"氣郁則痰自凝"。菖仁伯亦云:"木郁則火動,火動則痰結"。本法以逍遙散疏肝解郁,以夏枯草清肝散結,牡蠣化痰,軟堅,郁散痰消,諸證即愈。
若為氣郁而痰熱咳嗽者,用貝母易牡蠣,名枯貝逍遙散。
若為氣郁痰結,瘰疬堅硬,以貝母易枯草,名軟堅逍遙散。
20四七逍遙散即逍遙散合四七湯而成。具有疏肝解郁,散結降氣之功。適于肝郁氣滯,痰氣互結而致梅核氣。津液的輸布賴于氣的正常運行,即"氣行則水行"。若情志不暢,肝氣郁結,氣郁痰凝,與氣相搏,結于咽喉,致使咽中如有物梗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痰氣互結于咽喉,肺失宣降,可見胸脅滿悶,或為咳嗽喘急,甚則胃氣上逆,又見惡心嘔吐。本法以逍遙散散郁,加半夏化痰散結,降逆和胃,厚樸下氣除滿,助半夏散結降逆,生姜辛溫散結和胃止嘔,蘇葉芳香行氣理肺疏肝,共奏解郁散結,降逆化痰之功,使郁氣宣通,氣舒涎去,病自愈也。
21烏藥荔枝逍遙散即逍遙散加烏藥,荔枝而成。具有溫肝解郁,理氣止痛之功。適宜于肝氣郁結,偏于寒者,常見疝氣疼痛或少腹冷痛,或月經后期,經色晦暗,胸脅痞滿,腰部脹痛,舌淡苔白,脈遲而澀等。肝主筋、藏血,若肝氣郁滯,氣郁則陽郁不達,一則血行遲澀,一則寒邪易傷,直中肝脈。寒性收引,郁阻陽氣,氣血凝滯,不通則痛,? 寒邪傷筋,則筋脈攣急,可見疝氣疼痛,或胸脅少腹冷痛。《諸病源候論》云:"此由陰氣結于內,寒氣搏結而不散,臟腑虛弱,風邪冷氣與正氣相擊則腹痛里急。故云寒疝腰痛也。"寒滯于肝,必致藏血功能失調,而有經期延后,經色晦暗。法以逍遙散合烏藥、荔枝,溫肝解郁,理氣止痛。
22金鈴逍遙散即逍遙散加金鈴子、元胡索二味而成。具有疏肝理氣,活血止痛之功。適于肝郁有熱而致的心腹脅肋諸痛。由于肝氣郁滯,氣郁化火,一則可滯氣瘀血,--HI]郁久化火。肝
藏血喜條達,主疏泄,其經脈布兩脅,肝氣郁滯則疏泄失常,血行不暢,故可見心腹脅肋諸痛。氣郁日久則化火擾心,易受情緒變化所影響,故疼痛時發時止。本法以金鈴子疏肝氣,泄肝火,元胡行氣活血,合于逍遙活郁之方,共奏疏解肝郁,行氣活血之功,使氣行血暢,疼痛自止。
23越鞠逍遙散即逍遙散加蒼術、香附、川芎、神曲、梔子而成。具有養血疏肝,和解六郁之功。
吳謙云:"夫人以氣為本,氣和則上下不失其度,運行不停其機,病唯何生。若飲食不節,寒溫不適,喜怒無常,憂思無度,是沖和之氣升降失常,以致胃郁不思飲食,脾郁不消水谷,氣郁不消水谷,氣郁胸腹脹痛,血郁胸膈卒痛濕郁痰飲,火郁為熱,及惡心嘔吐,吞酸吐酸,嘈雜噯氣,百病叢生。"而肝主疏泄,其性喜伸惡抑,肝失疏泄必致肝氣不舒。久而郁滯故有郁必先肝郁,肝氣郁而無所不郁矣,人們以逍遙散治肝氣之郁,佐香附開氣郁,蒼術化濕郁,川芎行血郁,山梔清火郁,神曲消食郁。肝氣之郁一散,諸郁自覺伸展,正所謂:以一方治木郁,而諸郁皆解。
24芎芷逍遙散即逍遙散加白芷、川芎而成。具有養血疏肝,祛風止痛之功。適于血虛氣郁,頭風頭痛,脅痛腹痛,寒痹筋攣,經閉,帶下等。
《本草綱目》川芎:"血中氣藥,肝苦急以辛補之,故血虛者宜之;辛以散之,故氣郁者宜之。"白芷:"味辛氣溫無毒,其香氣烈走氣分,亦走氣分,升多于降"。"性善祛風,能蝕膿,故主婦人漏下赤白。辛以散之,溫以和之;辛香散結而入血止痛。"本法以芎、芷合于逍遙散,具有養血疏肝解郁,又活血祛風止痛,對血虛肝郁而復者血郁受風之人,具有良效。
25三仙逍遙散逍遙散逍遙散和三仙而成。具有疏肝解郁,消食化積之功。適于肝郁脾虛,食積不化者。肝屬木,脾屬土,肝之疏泄功能正常,則對之運化功能有促進作用,若肝血不足,肝失陽用,則疏泄不及,木不疏土,而致郁不生,飲食滯積難消,而出現脅肋脹滿,不思飲食,甚至嘔吐酸腐,大便飧泄等。本法治諸郁之本,以逍遙散解郁i疏肝,合三仙消食化積,以治食郁,土運不健,則郁伸疾愈。
服藥后三日后,自覺諸癥轉緩,繼用前方四劑而愈,囑其調情志,節飲食以防其復。
26導赤逍遙散即逍遙散合生地、木通、甘草梢而成。具有疏肝解郁,清心通淋之功。適于肝郁不舒,郁火擾心,下及小腸而致心胸煩熱,口渴面赤,意欲飲冷,以及口舌生瘡,小溲赤澀刺痛,舌紅,脈數。肝屬木,能生心火,心與小腸相表里,若肝氣不舒,郁極化火,肝火盛則心火熾,行循經上為肝火,下者移熱。故可見心胸脹滿,面赤,意欲飲冷,以及口舌生瘡,小溲赤澀刺痛,舌紅,脈數。法以逍遙散解郁,合'--l=J~味甘性寒而潤,清心熱,涼血養陰。輔木通味苦性寒,清心降火,利水通淋,佐竹葉清心除煩,以利水,甘草梢味甘性涼,清熱解毒,緩淋痛。赤色屬心,導赤者,導心經之熱,從小腸出,故名導赤,而郁祛火除,人得逍遙,故名導赤逍遙散。
27二陳逍遙散即逍遙散合二陳湯而成。具有疏肝理氣化痰之功。適于氣郁津聚為痰而致胸脅滿悶,咳嗽多痰,心煩易怒,惡心嘔吐,或頭暈心悸,舌紅苔白,脈弦者。二陳湯系《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專為濕痰咳嗽而設,于此合于逍遙散,用于氣郁而濕痰內生者,因氣機升降出入與體內津液的輸布有密切關系,若氣機郁滯,津液輸布失常則聚津生痰,即"氣郁則痰聚"。另一方面肝氣不舒,木不疏土,脾失運化,水濕內停,聚痰貯肺,而生咳嗽。《證治匯補》El"郁病雖多,皆因氣不周流,法當順氣為先,開提為次。"本法以逍遙散疏肝解郁,以二陳湯理氣化痰。
按:《金匱》治痰"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介賓治痰云:"見痰休治痰";"善治者,治其生痰之源","五臟之病雖俱能生痰,然無不由乎脾腎。"威德的傳人們獨具匠心,辨治氣郁生痰,必先解郁,兼以治痰,而郁、痰皆愈。
28失笑逍遙散即逍遙散加生蒲黃、五靈脂而成。具有疏肝解郁,活血祛瘀,散結止痛之功。適用于肝郁氣滯,血瘀內停而致之心腹胸脅刺痛,產后惡露不行,或月經不調,或崩漏淋漓不止,少腹急痛等。經云:心主血,脾統血,肝藏血,而氣為血帥,氣行則血行,氣郁血必停,若肝氣郁滯,氣機不利,必致血行遲滯而成瘀,瘀滯阻脈,不通則痛,瘀久絡傷,血溢脈外則不循常道。本法逍遙疏肝解郁以行氣,五靈脂、蒲黃通利血脈,祛郁以止痛。合奏散結解郁,推陳致新之功。吳譜謙云:"靈脂之甘溫走肝,生用則行血,蒲黃辛平入肝,生用則破血,一甘不傷脾,卒能祛瘀不覺諸癥悉除,直可以一笑而置之矣。"
29十灰逍遙散即逍遙散合十灰散而成。具有疏散郁火,涼血止血之功。適于因郁火燔灼血絡,而致的嘔血、吐血咯血、嗽血等。十灰散系《十藥神書》之方,有大薊、小薊、荷葉、側柏葉、茅根、茜根、山梔、大黃、丹皮、棕櫚皮組成,具有涼血,止血作用,治療火熱熾盛,損傷血絡血熱妄行,離經外溢的出血者。人們臨證以逍遙散相合,治療因肝郁不達郁極化火,火熱燔灼,絡破血溢,每致嘔血。吐血、絡血、嗽血等證。正如清"何世仁《清代名醫何元長醫案》云: "肝氣久郁,絡傷血溢"即是此意。本法逍遙疏肝解郁,十灰散涼血止血,郁熱除去則溢血自止。
30膠艾逍遙散即逍遙散加阿膠、艾葉、川芎、干地黃、甘草而成,實為逍遙散與膠艾湯之合方。具有養血疏肝,止血安胎之功。適于肝血不足,肝失疏泄而致的崩中漏下,月經過多,淋漓不止,或產后下血不絕,或妊娠下血,腹中疼痛者。肝為藏血之臟,女子月經來潮與肝的藏血及疏泄功能有關。肝血不足,則疏泄不及。一方面肝氣郁結,心情易于抑郁,稍受刺激,即抑郁難解,另一方面,肝不能疏土,而使脾失健運,化源不足,導致月經量少,甚至經閉。
肝不藏血,則可引起月經過多,甚至崩中漏下,反之月經失調,常可致肝血不足,而致脾氣不舒。本法合膠艾湯,益在補血養肝,疏肝,止血調經安胎。
31知柏逍遙散即逍遙散加知母,黃柏而成。具有疏肝解郁,滋陰降火之功。適于肝郁化火,腎陰耗傷而致之心煩易怒,口干舌燥,勞熱便秘,舌紅,苔干。脈數。肝氣不舒,郁久化火,火傷津耗液,郁甚而火愈劇,本法以逍遙散疏肝解郁,以去生火之源,知母,黃柏,滋陰降火,能滋耗傷之陰。
《本草綱目》日"古書言知母佐黃柏,滋陰降火有金水相生之意。黃柏無知母,猶水母之無蝦也。蓋黃柏能瀉膀胱命門之火,知母能清肺金滋腎水之化源。"可見知柏合之,不但能滋郁火所耗之陰,且有防微杜漸之意。
32百合逍遙散即逍遙散加百合、知母而成。具有疏肝開郁,滋養心肺之功。
適于肝郁氣滯,心肺陰虛,而見胸悶脅脹,煩熱,咽干,失眠,舌紅苔少,脈弦細者。肝氣不舒,郁久化火,灼傷心肺之陰,必致心陰不足而心慌心悸,心神被擾而見失眠、多夢、心煩。肺陰不足,肅降失權,則干咳或咳痰膠結,咽干鼻燥,法當疏肝開郁,滋陰降火。以逍遙散疏其肝郁,而郁火不生,以百合湯滋其心肺而虛熱能退。《本草正義》云:"百合乃甘寒,滑利之品,能清瀉肺胃之熱而能調水道,瀉郁熱。"《中藥辭典》謂其能治"病后余熱未清,濕煩驚悸,神志恍惚。"
33良附逍遙散即逍遙散加良姜、香附而成。具有解郁溫中之功。于肝氣不適,火郁于中,胃寒失煦,癥見易怒,心煩少眠,胃中冷痛,食涼遇冷愈甚,舌紅、苔白、脈弦者。
"肝為風木之臟,內寄相火",若情志久傷,必遏氣機,木郁則火郁,火郁于內,不得助土以運化,加之飲冷食涼,必傷胃氣,得之必以逍遙散舒之發之,亦即經云:"火郁發之"之意,合良附溫之,郁火得伸,寒邪自避,而諸證當愈。
34六昧逍遙散即逍遙散加六味地黃丸而成。腎為先天之本,主骨藏精生髓,肝為將軍之官,藏血主疏泄,喜伸惡郁,正常情況下,腎水充足,肝木得養"水涵木也",故有精血同源之謂。若肝血不足,一則可耗腎精,而致腎陰不足,二則肝體失養失于疏泄,而氣機郁滯,反之,腎陰不足,水不涵木,肝失其養,亦可疏泄不及,而使肝氣不舒,氣機郁滯。本法以逍遙散養血疏肝,以六味益陰補腎,則木得水涵則葉茂,水因木達而源足。
35二仙逍遙散即逍遙散合二仙湯而成。具有溫養肝腎,疏肝解郁之功。適于血虛肝郁,腎精虧虛。二仙湯為治療腎陰陽虛之方。腎寓元陰元陽,腎氣不足,水不涵木,則木郁不達,另一方面肝郁不舒,情志不遂,亦可暗耗陰精,病久陰耗及陽,而陰陽兩虛,本法疏肝解郁,溫陽益陰,肝腎同治,陰陽共調諸證而愈。
36茱連逍遙散即逍遙散加吳茱萸、黃連而成。具有疏肝解郁,瀉火降逆之功。適應證:肝郁化火,上犯于胃而見脅肋脹痛,嘈雜吞酸,嘔吐口苦,脘痞暖氣,舌紅苔黃,脈弦數者。肝氣郁久化火,橫逆犯胃,諸證烽起,單以逍遙散恐難折其勢,但用黃連苦寒泄熱,有恐難以顧其肝胃,故合黃連,配少許吳茱萸(6:1)意在以黃連之苦,寒以瀉火,佐吳茱萸之辛,從熱藥反佐以制黃連之寒,且吳茱萸辛熱,能人肝降逆,使肝胃和調,而疾自平。
37棗仁逍遙即逍遙散加棗仁而成。具有疏肝解郁、養血安神之功。適用于肝郁血虛,心神不寧而出現脅脅疼痛心煩不眠,或夜臥不安,舌紅脈數。心主血脈而藏神,心血充足則神安;肝主藏血,體陰而用陽,喜伸惡抑,肝得血養則體健而疏泄正常,血少則失養而其易抑郁。血少,心肝俱不得養,在肝則疏泄失職,木郁不達,在心則心神不寧,夜寐不安。逍遙散疏肝解郁,其中歸、芍為養血益心柔肝,棗仁甘平,人心肝脾膽經,能養肝寧心安神,最宜于心肝血虛而臥不安者。正如《別錄》"棗仁,主煩心不得眠,補中益肝氣。"
若再加阿膠,命為膠棗逍遙散,適應本證而陰血弱較甚者。
38棱莪逍遙散即逍遙散加三棱、莪術而成。具有疏肝解郁,活血破積之功。適于肝郁不適、氣血郁滯而致之積聚,瘕瘕、心腹脹痛,痞食不消。《靈樞'脈度》篇云:"氣之不得無行也,如水之流,如日月之行不休,故陰脈榮其臟,陽榮其腑,如環之無端。莫知其紀,終而復始,其流溢之氣,內溉臟腑,外濡腠理。"可見,氣的暢達,對血液的正常運行,發揮其濡養之功起著決定作用。如果氣郁不舒,勢必影響血液的正常運行,而出現血行遲澀瘀滯之證,即"氣行則血行"、"氣郁則血滯"。氣病在先,其氣病及血,血瘀在后。本法疏解肝郁,行氣活血,破積化瘀,郁伸氣暢,則氣血如常。其中所加棱莪,能行氣破'血,消積止痛。正如《本草經疏》云:"蓬莪茂行氣破血散結,是其功能之所長","三棱,從血藥則治血,從氣藥則治氣。癜瘕積聚結塊,未有不由血瘀氣結,食停所致,苦能瀉而辛能散,甘能和而人脾,血屬陰而有形,此所以能治一切凝結停滯有形之堅積也。'
人們以此治療諸多氣結血郁之疾,均收良效,并用于因郁而治癌患者,經治療緩解壽延,有險癥化夷者,據.報道,方中所用莪術,具有抗癌細胞代謝作用,可使癌細胞組織變性壞死,脫落、萎縮、溶解及消失,而對正常組織無妨。  
39龍牡逍遙散即逍遙散加龍骨、牡蠣而成。具有舒郁斂陰,澀精止血之功。    適于肝郁不舒、情志不遂、思慮孤獨而致的情志抑郁、耳鳴、健i忘、遺精早泄、自汗盜汗、帶下崩漏等癥。 "氣郁為諸郁之始,肝郁為五郁之先"。肝氣郁滯,陽氣不伸,不能外達肌表以行衛外之功,則肌表不固,易致出汗。氣郁化火,下迫精室,或氣郁失攝,下元失固,則精遺帶下崩漏皆發,本法以解郁為先,合龍性澀斂以固其脫,正如《本草述》:"龍骨最粘澀,能收斂正氣,凡心神耗散,腸胃滑脫之疾,皆能已之,且斂正氣不斂邪氣。"
40保和逍遙散即逍遙散合保合丸而成。具有疏肝解郁,消食和胃之功適宜于脾虛肝郁,又傷飲食而脅腹脹滿,噯腐吞酸,惡食嘔逆,苔膩脈滑者。肝主疏泄,脾主運化,肝的疏泄功能除調暢氣機外,還具有促進脾胃的運化功能,若肝失疏泄,則氣機失于調暢,影響脾的升清、降濁功能,另外肝膽相表里,膽汁是肝之余氣,膽汁的分泌與排泄正常,有助于脾胃的運化功能。其肝氣郁結,則可影響膽汁的分泌與排泄,而有礙脾胃的運化之功。如果復因飲食不節,暴飲暴食,必致食積內停,胃失和降,而有腹脹嘔逆,噯腐吞酸之候。本法以逍遙散疏解郁滯,以保和消食和胃,標本同治,則因郁食積之癥可愈。
41香附逍遙散即逍遙散加香附而成。具有疏肝開郁,調理氣血之功。適于肝氣郁滯,氣血不利而致胸脅脹滿,月水不行,少腹脹痛,崩漏帶下等。
《本草綱目》云:"香附之氣平而不寒,香而能竄,其味多辛能散,微苦能降,微甘能和,生則上行胸膈,外達皮膚,熱則下走肝腎,外徹腰足,炒黑則止血,得童溲浸炒則人血分而補虛,鹽水浸炒則入血分而潤燥,青鹽炒則補腎氣,酒浸炒則行經絡,醋浸炒則消積聚,姜汁炒則化痰飲……是氣病之總司,女科之主帥也。"本法用逍遙散復合香附,意在增其理氣開郁之力,益其暢調氣血之功。
人們臨證運用本法,兼有脅肋刺痛,則加用元胡,名為香附止痛逍遙散。若因氣郁血凝較甚,兼見舌質紫暗或有斑點者,加用桃仁,名香桃理氣逍遙散,若兼有食郁者,加用神曲,名香曲化食逍遙散,每每用之,病盡去也。
42二妙逍遙散即逍遙散加二妙散而成。具有疏肝解郁,清利濕熱之功。適于肝氣不舒,濕熱內蘊而致,胸脅乳房脹痛,心煩發熱。五心煩熱,帶下黃白等。
《內經》云:"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凡下部之痛,不堅之病多矣,如莖萎,遺濁帶漏、痿、便血、瀉痢諸癥。今人不察病情,但從虛寒治之,而不知大半屬虛熱也,蓋下焦多濕,始同陰虛火盛,而濕漸化熱,繼則濕熱阻未氣化,反耗精液,遂成下堅之病,皆黃柏之專司也。"《重慶堂隨筆》朱丹溪云:"蒼術治濕,上中下皆可用。今肝氣不舒,氣機郁滯,必有濕郁、火郁之生,濕熱下流,擾及胞宮,則帶下黃白,濕熱傷陰,則心煩發熱。本法皆在以一方疏解肝郁,以冀諸郁得解,合蒼柏之功,以清熱燥濕也。
43三甲逍遙散即逍遙散加鱉甲、龜甲、山甲而成。具有疏解肝郁,軟堅散結之功。適于氣滯血瘀,癩瘕積聚之證。《丹溪心法"六郁》云:"氣血沖和,萬病不生,一有怫郁,諸病生焉,故人生諸病皆生于郁"。情志怫郁,氣機失暢,肝氣郁結,久則氣滯血瘀。肝失疏泄,橫逆而乘脾胃,運化失常,水濕停留,進而蘊塞氣機,水濕氣血停瘀蘊結,則多生瘢瘕積聚之證。《金匱翼'積聚統論》云:"凡憂思郁怒,久不得解者,多成此疾。"人們以三甲逍遙散治之,以逍遙開郁,斷結聚之根,以三甲軟堅散結除癩積之癥。根斷苗枯,則病自解。
44壽胎逍遙散即逍遙散合川斷、桑寄生而成。具有疏肝理氣,益腎安胎之功。適于妊娠肝氣不舒,胎動不安,亦可用于肝腎不足,肝氣郁滯,腎氣虛損,而見胸脅乳房脹痛,腰酸腿軟,遺精盜汗,健忘失眠等。
肝腎對婦女經孕胎產關系密切,肝藏血,腎藏精,肝腎不足,精血不養,則胎動不安。《本草匯言》云:"續斷,補續血脈之藥也。大抵所斷之血脈從此不續,所傷之筋骨非此不養,所滯關節之非此不利,所提之胎孕非此不安,久服常服,能益氣力,有補傷生血之效,補而不滯,行而不泄,故女科、外科取用恒多矣。"寄生補腎益血安胎,復能除風濕之痛,故本法以逍遙合之,而能舒肝開郁,益腎安胎也。威德的傳人們對兼有肝腎虧損及偏于陽虛者,以杜仲易川斷,名固胎逍遙散,以其二藥具有益肝腎,強腰腳,固胎氣之功,合之更益其力也。
45四香逍遙散即逍遙散加茴香、木香、丁香、沉香而成。具有舒肝解郁,降逆理氣之功。適用于肝氣不舒,氣逆上沖而引起的諸多癥候,肝主升,主動,對氣機的升降有調節作用,若肝血不足,肝氣失于條達,易生郁滯,而致多怒易急,Et久氣機失調而上逆。本法以四香降上沖之逆,以逍遙解滯澀之郁,郁解則沖逆無根,氣降則四體得暢,其中木香能"升降諸氣和合五臟","沉香純陽而升,體重而降,味辛走散,氣雄r橫行,故有通天徹地之功",是降氣重劑。
45醒腦逍遙散即逍遙散加菖蒲、郁金而成。具有解郁醒腦之功。適于平素情志抑郁不解,而致痰瘀蒙蔽清竅,出現癲癇,神昏,肢體麻木或不用,胸腹脅肋諸痛。氣有推動血液運行,促進津液輸布的作用,稍有郁滯導致血行滯澀,津液凝聚為痰,從而阻蔽脈道,不能上奉養腦,甚或遏滯清竅,而神志模糊,肢體麻木,或癲癇發作,肢體振顫,耳鳴耳聾等。多見老年情志抑郁者,由于氣郁痰結,血瘀腦絡,故多致腦髓失養而出現神衰等老年證。人們認為,此證對人們衰老有極大的影響,本法以逍遙散養血疏肝,以菖蒲、郁金滌痰化瘀,腦醒開竅,使腦髓得養,神不失用,則五臟六腑氣血陰陽,一如其常,體健年壽。
46甘麥大棗逍遙散即逍遙散和甘麥大棗湯而成。具有養血寧心安神,疏肝益脾解郁之功。適于肝郁、脾虛、心神不安,而精神抑郁悲傷欲哭,不能自言,睡眠不安,甚至言行失常,呵欠頻作,舌紅少苔者。心主血脈,藏神,脾為氣血升化之源,肝主疏泄而惡抑,若脾虛失健,氣血化源不足,心肝血虛,心失其養,神不守舍,則精神恍惚,悲傷欲哭,不能自主,肝血虧少,失其疏泄,多致肝郁,而見情志抑郁,稍受刺激,則易傷悲生郁,本法養血寧心安神疏肝,益脾散郁。逍遙散和甘麥大棗湯同用,并治諸癥。
47.辛芷逍遙散 即逍遙散加細辛、白芷而成。具有疏肝解郁,祛風止痛之功。適于肝郁氣滯,血脈不通,或風寒濕邪阻于脈道,而頭 痛、鼻塞、胸腹脹痛,遇怒加重,行經腹痛等。
48.荊防逍遙散 即逍遙散加荊芥防風而成,具有養血疏肝解表祛風之功,適用于肝氣郁滯而復感風寒者,肝氣不舒,則氣郁,氣郁于內,不達肌表,則御邪不能,復因氣郁則陽必郁,肌表失于衛陽之煦,必易感風寒,治以逍遙散疏肝解郁,發越郁陽,以荊防辛散,以溫解表寒。
在臨證活用逍遙散,其法嚴,其義精,毫厘千里之判,無不了然于心。而后從心變化而不窮。誠盡酌病機之詳確,詳審邪正之盛虛,遍察藥性之宜悖,深明氣味之走守。合之于色脈,推衍諸和,調燮陰陽,參相造化,以一理貫之。理融識真,識真則機順,自然應變而不膠,機圓法活。
 
逍遙散臨床應用五十法
1.丹梔逍遙散(又名加味逍遙散),。即原方加丹皮、梔子各一錢,水煎服。
    功用:疏肝利脾,,血調經。
    主治:肝脾血虛,化火生熱,或煩躁易怒,或自汗盜汗或頭痛目澀,小便澀痛等。
 2.黑逍遙散
   黑逍遙散系《醫略六本?女科指要》載方,即逍遙散加生地或熟地而成,具有疏肝健脾,養血調經的功效。適用于肝郁脾虛而血虛偏重者。
    主治:肝脾血虛,臨經腹痛,脈玄虛者。
    本方與加味逍遙散所治不同,血虛固可生熱,肝郁亦能化火。加味逍遙散之治既有肝郁,又有血虛。化火生熱,所以增加了諸證。此時單用逍遙散治療,已不是平其火熱,所以加丹皮瀉血中伏火,山梔瀉三焦之火,導熱下行,兼利水道,二藥皆入營血,故治血虛有熱之月經不調。而黑梔逍遙散加生地,治逍遙散證而有血虛較甚者,若血虛而生內熱者加生地黃,血虛加熟地黃。
已回
3,辛芷逍遙散  
    即逍遙散加細辛、白芷而成。具有疏肝解郁,祛風止痛之功。適于肝郁氣滯,血脈不通,或風寒濕邪阻于脈道,而頭  痛、鼻塞、胸腹脹痛,遇怒加重,行經腹痛等。
潘某,女,36歲,干部,門診號1255。
患者額痛連及頭痛,遇勞急躁或生氣即作,頭痛甚則惡心、嘔吐。伴有月經后延,經前腹痛,胸腹憋脹不適,月經色暗量少,舌淡苔薄白,脈弦細,證屬肝郁血虛,氣滯血凝而致,治以逍遙散加細辛、 白芷。  
  【處方】  柴胡12克,白術12克,白芍12克,當歸15克,云苓15克,薄荷3克,白芷10克,細辛3克,甘草3克,生姜為引,四付,水煎服。
服藥后月經循時而至,但色暗甚少,腹不疼,頭痛消失。囑其避風寒,慎起居,調情志,即服上方四付,以后每月月經前服藥六劑,直至三月不復。 
   4,荊防逍遙散  
   即逍遙散加荊芥防風而成,具有養血疏肝解表祛風之功,適用于肝氣郁滯而復感風寒者,肝氣不舒,則氣郁,氣郁于內,不達肌表,則御邪不能,復因氣郁則陽必郁,肌表失于衛陽之煦,必易感風寒,治以逍遙散疏肝解郁,發越郁陽,以荊防辛散,以溫解表寒。
   5,桃紅逍遙散  
   即逍遙散加桃仁,紅花而成,具有疏肝解郁,養血活血之功。適宜于肝氣不舒,郁久血瘀而出現的胸脅刺痛,痛有定處,舌有瘀點,或瘀斑等。    《類證治裁:郁證》云:“七情由內起之郁,始而傷氣,繼必及血。”氣郁影響及血,以致血行不暢,脈絡阻滯,終成血瘀,正如《直指方?血榮氣衛論》云“蓋氣者,血之帥也。氣行則血行,氣止則血止,氣溫則血滑,氣寒則血凝,氣有一息之不運,則血有一息之不行。”本法:解郁以逍遙,活血以桃紅,然必以郁氣得散而瘀血得活矣。
   6,,四海逍遙散
   即逍遙散加海藻、海螵蛸、海蛤殼、昆布組成,具有理氣舒郁,化痰散結之功。具有理氣舒郁,化痰散結之功。適用于氣機郁滯,痰濁壅阻而致的癭瘰病,癭氣,結節腫塊。本法以理氣舒郁、化痰散結為原則,以逍遙散疏郁結之氣,以四海滌瘀聚之痰,則解郁,結散而諸癥自愈。
7,八珍逍遙散
  即逍遙散合八珍湯而成。具有疏肝解郁,補益氣血之功。適宜于肝郁不舒,氣血虛弱而出現的胸脅不適,心慌氣短,面色無華,情志抑郁,頭暈目昏,體疲無力,舌淡體胖,脈弦無力者。
肝為藏血之臟,主疏泄,喜條達,惡抑郁,體陰而用陽,若肝血不足,肝體失養,則失于疏泄,氣機失于調運,郁而不伸,或情志不暢,肝氣郁滯,而致氣機失常,導致氣血生化之力不足,而出現氣血雙虧  i之證。反過來,又使肝失血養,失于條達,又易傷及情志。臨床表現  ;多見胸脅不適,心慌乏力,舌淡體胖,脈弦無力,正如明?龔信《古今  ?醫鑒》所云:“郁則生火,生痰而成病,病則耗氣耗血以致虛。”治之  i以逍遙散舒其郁,以八珍益其虛,郁去則虛得補,虛愈則郁自伸。    !
   8,解毒逍遙散
   即逍遙散加公英,雙花而成。用法:先煎逍遙散20分鐘,加入雙花、公英j煎20分鐘后濾出藥液。加水250毫升,煎取藥汁150毫升,和前藥液,二次分服。具有疏肝解郁,清肝解毒之功。
   方義:用于肝郁化火,熱毒蘊結,或疼痛腫毒,或結核腫痛,適于;脅肋作痛,脘腹不適,頭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及骨蒸勞熱等癥,及病毒性肝炎患者。方中當歸、白芍養血,柴胡疏肝解郁,白術、甘草、茯苓健脾滲濕,雙花、公英、薄荷輕清升散,除熱去毒,加生姜暖胃,使肝血足,脾氣虛,熱退毒消,而諸證轉愈。
   9,復肝逍遙散
   對于肝郁,濕熱而有黃疸者,以茵陳板藍根合之,名日復肝逍遙散。
   10,白虎逍遙散
  即逍遙散加白虎湯而成。具有疏肝解郁,清胃滋陰之功。適用于肝郁化火,郁火犯胃,或素體陽盛,火郁肝經而見壯熱面赤,心煩易怒,汗出而渴脈弦數者,素體抑郁,或情志所傷而致,肝失疏泄,日久氣郁化火,橫逆犯胃,“人之經氣不郁則不盛,郁則陽盛生羞熱”(黃元御),陽熱盛于胃,則有壯熱面赤,汗出而渴,郁火擾心則心煩易怒,本法解郁退火,實為釜底抽薪之技,以逍遙散祛郁滯,以石膏清要胃熱,復借苦寒潤燥以滋陰,甘草,粳米和白術、云苓,既能養胃護津,又可防大寒傷中如此良法,鮮有不愈其疾者。   
   11,四金逍遙散
   即逍遙散加金錢草、金銀花、海金沙、雞內金而成。具有疏肝解郁,清熱利肝膽,消積通淋之功。適宜于脅肋脹痛,發熱咽痛,食積酸脹,小便淋痛。
本法治郁求本,四金清熱清積化石通淋治標,則氣暢郁解,火清證除。
    
   12,生脈逍遙散
   即逍遙散加生脈散而成。具有舒肝氣,益心陰之功。適用于肝郁氣滯,郁火傷陰,而出現胸脅脹悶疼痛,心悸氣短,心煩口渴,咽喉干痛等癥。
本法以逍遙散疏肝理氣,以生脈散益氣養陰,肝氣不郁,則火白息,而傷陰之根除,人參補氣,麥冬清氣,五味子斂氣,一補一清一斂,則養氣之道備矣。
石某,男,61歲,門診號436,患者1993年3月16日就診。
主訴一月前即覺心慌氣短,心煩脅脹,雙腿發軟,曾做心電圖,反示心電軸中度左偏,后又做心電向量,示左前分支傳導阻滯。現癥:心慌胸悶脅脹,心中煩躁,伴有牙痛咽干,飲食甚差,煩熱面赤,舌質淡暗,體胖,邊有齒痕,苔白厚,脈細數,證屬:肝氣郁滯,肝火上炎,氣陰不足,心火失養所致。治以逍遙散合生脈散。
   【處方】  柴胡1:2克,當歸15克,白芍20克,白術12克,云苓15克,薄荷6克,黨參15克,麥冬12克,五味子12克,甘草3克,生姜為引。四付,水煎服。
服上藥后,自覺原癥均減:,食欲宜佳,仍感胸悶,氣短,前方黨參易人參12克,繼服3劑后,胸悶氣短緩解,飲食亦可,囑其注意休息,調暢情志,防止勞、悲致復,繼用前方6劑,以善其后。 
13,降濁逍遙散
   即逍遙散加佩蘭、天麻而成。適用于肝郁脾虛,濕濁內生,上阻清竅而出現之頭重頭痛如蒙,眩暈,胸脘痞悶,舌胖苔膩,脈濡者。《要藥分劑》云:“蘭草為消痰除惡,散郁解結之品。”《中藥志》謂其能“發表祛濕,和中化濁,治傷暑頭痛,無汗發熱,胸悶腹滿,口中甜膩、口臭。”本法以逍遙散養血疏肝健脾助運,合天麻緩肝定風,佩蘭芳香化濁,更增逍遙散散郁解結之功,則諸癥自愈。
    14,除痰逍遙散
   即逍遙散加半夏、天麻而成,治痰濕較盛,氣郁痰凝偏寒者,伴有嘔吐、反胃、咳喘痰多胸膈脹滿,痰厥頭痛,頭暈不眠。
    15,化濕逍遙散
  逍遙散加藿香、厚樸而成,若僅伴胸脘痞悶脹滿,大便不爽,舌苔滑膩者,用藿香、厚樸合逍遙散,名。
   16,銀胡逍遙散
   即逍遙散加銀柴胡,胡黃連而成。具有疏肝解郁,養血退熱之功。    適用于肝氣郁滯,兼有陰虛火旺,證見胸脅不舒,心煩肢蒸,盜汗,舌紅少苔,脈弦細數。肝氣不舒,情志抑郁,化火生熱,耗傷陰精,陰虛內熱,故有肢蒸心煩,嗌干盜汗,舌紅少苔,脈弦細數。
本法立意:一為疏解久郁,二為養血柔肝,三為滋陰瀉火。若兼風勞骨蒸,證見骨蒸盜汗,肌肉消瘦,唇紅頰赤,午后潮熱,咳嗽困倦,脈象微數者,可合秦艽鱉甲散名秦甲逍遙散,特點是具有驅心和解之功。若兼病后陰傷未復,夜熱早涼,熱退無汗,舌紅苔少,脈細而數,可合青蒿鱉甲湯,名青甲逍遙散,特點是養血滋陰,解郁退熱并重。上三方又名為退熱三逍遙。
   17,天麻川芎逍遙散
   即逍遙散加天麻、川芎而成。具有養血、疏肝、活血熄風之功。適于肝郁血瘀,血虛生風而致的胸脅疼痛,眩暈眼黑,炎風頭痛,肢體麻木,半身不遂,語言蹇澀,小兒驚風等。李杲云:肝虛不足者,宜天麻、川芎以補之,其用有四“療大人風熱頭痛,小兒風癇驚悸,諸風麻痹不仁,風熱語言不遂。”《綱目》亦云:“天麻乃肝經氣分之藥。”《素問》云:諸風掉眩,皆屬于肝,故天麻人厥陰之經而治諸病。按羅天益云:“眼黑頭旋,風虛內作,非天麻不能治,天麻乃定風草,故為治風之神藥。”本法養血疏肝,天麻川芎、活血熄風,則諸癥可愈。
   18,芎菊逍遙散
   即逍遙散加川芎、菊花即成。具有養血疏肝,清熱明目之功。適于血虛肝郁,眼目錯花,目赤腫痛,頭角刺痛,胸脅脹痛等,本法以逍遙散養血疏肝,散郁,以川芎活血行氣散郁,菊花疏風,清熱明目解毒。《本草經疏》:“菊花專制風木,故為去風要藥。苦可泄熱,甘能益血,甘可解毒,平則兼辛,故亦散結。”
    
   19,橘皮竹茹逍遙散、
   即逍遙散加橘皮,竹茹而成。具有養血疏肝,理氣降逆之功。適于肝郁不舒,橫逆犯胃而致胃氣上逆,出現嘔吐不止,呃喔連聲,甚至嘔吐清水等。
   20,旋覆代赭逍遙散:即逍遙散加旋覆花代赭石而成。具有疏肝鎮逆,解郁消痞之功,多用于痰氣交阻而致呃逆反胃者。
   21,消瘰逍遙散
   即逍遙散加夏枯草,牡蠣而成。具有清肝疏郁、解郁散結之功。適用于肝氣不舒,氣郁痰結而致的瘰疬,癭瘤,乳痛等。肝氣藏血,主筋喜伸惡郁,若情志不舒,久而郁結,氣郁則津聚成痰,瘀互結,阻于絡道,可致瘰疬,癭瘤,乳痛等。
若為氣郁而痰熱咳嗽者,用貝母易牡蠣,名枯貝逍遙散。
若為氣郁痰結,瘰疬堅硬,以貝母易枯草,名軟堅逍遙散。
   22,四七逍遙散
   即逍遙散合四七湯而成。具有疏肝解郁,散結降氣之功。適于肝郁氣滯,痰氣互結而致梅核氣。本法以逍遙散散郁,加半夏化痰散結,降逆和胃,厚樸下氣除滿,助半夏散結降逆,生姜辛溫散結和胃止嘔,蘇葉芳香行氣理肺疏肝,共奏解郁散結,降逆化痰之功,使郁氣宣通,氣舒涎去,病自愈也。
   23,烏藥荔枝逍遙散
   即逍遙散加烏藥,荔枝而成。具有溫肝解郁,理氣止痛之功。適宜于肝氣郁結,偏于寒者,常見疝氣疼痛或少腹冷痛,或月經后期,經色晦暗,胸脅痞滿,腰部脹痛,舌淡苔白,脈遲而澀等。
    24,金鈴逍遙散
   即逍遙散加金鈴子、元胡索二味而成。具有疏肝理氣,活血止痛之功。適于肝郁有熱而致的心腹脅肋諸痛。本法以金鈴子疏肝氣,泄肝火,元胡行氣活血,合于逍遙活郁之方,共奏疏解肝郁,行氣活血之功,使氣行血暢,疼痛自止。
25越鞠逍遙散即逍遙散加蒼術、香附、川芎、神曲、梔子而成。具有養血疏肝,和解六郁之功。
26,芎芷逍遙散
   即逍遙散加白芷、川芎而成。具有養血疏肝,祛風止痛之功。適于血虛氣郁,頭風頭痛,脅痛腹痛,寒痹筋攣,經閉,帶下等。本法以芎、芷合于逍遙散,具有養血疏肝解郁,又活血祛風止痛,對血虛肝郁而復者血郁受風之人,具有良效。
   27,三仙逍遙散
   即 遙散逍遙散合三仙而成。具有疏肝解郁,消食化積之功。適于肝郁脾虛,食積不化者。。本法治諸郁之本,以逍遙散解郁疏肝,合三仙消食化積,以治食郁,土運不健,則郁伸疾愈。
   王某,女,工人,門診號1070,患者于1992年10月29日就診。
曾于1990年11月做卵巢癌手術,術后進行化療兩個療程,現癥:右脅肋疼痛,痛時如刺,時有隱痛,有時像疝氣痛,納差,惡食油膩,全身有時陣汗出,時有腹痛便溏,乏力,精神萎靡,睡眠欠佳。脈:弦細,舌紅淡胖,少苔。證屬:肝郁氣滯,阻礙氣機,乘犯脾胃,飲食不化。治療以疏肝理氣助運為法,方以逍遙散加香櫞三仙治之。
【處方】柴胡12克,當歸12克,白芍15克,白術12克,香櫞12克,焦三仙各15克,薄荷6克,甘草6克,生姜為引,三劑,水煎服。
服藥后三日后,自覺諸癥轉緩,繼用前方四劑而愈,囑其調情志,節飲食以防其復。
   28,導赤逍遙散
   即逍遙散合生地、木通、甘草梢而成。具有疏肝解郁,清心通淋之功。適于肝郁不舒,郁火擾心,下及小腸而致心胸煩熱,口渴面赤,意欲飲冷,以及口舌生瘡,小溲赤澀刺痛,舌紅,脈數。
29,二陳逍遙散
   即逍遙散合二陳湯而成。具有疏肝理氣化痰之功。適于氣郁津聚為痰而致胸脅滿悶,咳嗽多痰,心煩易怒,惡心嘔吐,或頭暈心悸,舌紅苔白,脈弦者。本法以逍遙散疏肝解郁,以二陳湯理氣化痰。
30,失笑逍遙散
   即逍遙散加生蒲黃、五靈脂而成。具有疏肝解郁,活血祛瘀,散結止痛之功。適用于肝郁氣滯,血瘀內停而致之心腹胸脅刺痛,產后惡露不行,或月經不調,或崩漏淋漓不止,少腹急痛等。
31,十灰逍遙散即逍遙散
   合十灰散而成。具有疏散郁火,涼血止血之功。適于因郁火燔灼血絡,而致的嘔血、吐血咯血、嗽血等。十灰散系《十藥神書》之方,有大薊、小薊、荷葉、側柏葉、茅根、茜根、山梔、大黃、丹皮、棕櫚皮組成,具有涼血,止血作用,治療火熱熾盛,損傷血絡血熱妄行,離經外溢的出血者。人們臨證以逍遙散相合,治療因肝郁不達郁極化火,火熱燔灼,絡破血溢,每致嘔血。吐血、絡血、嗽血等證。正如清?何世仁《清代名醫何元長醫案》云:  “肝氣久郁,絡傷血溢”即是此意。本法逍遙疏肝解郁,十灰散涼血止血,郁熱除去則溢血自止。
32,膠艾逍遙散
   即逍遙散加阿膠、艾葉、川芎、干地黃、甘草而成,實為逍遙散與膠艾湯之合方。具有養血疏肝,止血安胎之功。適于肝血不足,肝失疏泄而致的崩中漏下,月經過多,淋漓不止,或產后下血不絕,或妊娠下血,腹中疼痛者。肝為藏血之臟,女子月經來潮與肝的藏血及疏泄功能有關。肝血不足,則疏泄不及。一方面肝氣郁結,心情易于抑郁,稍受刺激,即抑郁難解,另一方面,肝不能疏土,而使脾失健運,化源不足,導致月經量少,甚至經閉。肝不藏血,則可引起月經過多,甚至崩中漏下,反之月經失調,常可致肝血不足,而致脾氣不舒。本法合膠艾湯,益在補血養肝,疏肝,止血調經安胎。
33,知柏逍遙散
    即逍遙散加知母,黃柏而成。具有疏肝解郁,滋陰降火之功。適于肝郁化火,腎陰耗傷而致之心煩易怒,口干舌燥,勞熱便秘,舌紅,苔干。脈數。肝氣不舒,郁久化火,火傷津耗液,郁甚而火愈劇,本法以逍遙散疏肝解郁,以去生火之源,知母,黃柏,滋陰降火,能滋耗傷之陰。
34,百合逍遙散
    即逍遙散加百合、知母而成。具有疏肝開郁,滋養心肺之功。適于肝郁氣滯,心肺陰虛,而見胸悶脅脹,煩熱,咽干,失眠,舌紅苔少,脈弦細者。肝氣不舒,郁久化火,灼傷心肺之陰,必致心陰不足而心慌心悸,心神被擾而見失眠、多夢、心煩。肺陰不足,肅降失權,則干咳或咳痰膠結,咽干鼻燥,法當疏肝開郁,滋陰降火。以逍遙散疏其肝郁,而郁火不生,以百合湯滋其心肺而虛熱能退。《本草正義》云:“百合乃甘寒,滑利之品,能清瀉肺胃之熱而能調水道,瀉郁熱。”《中藥辭典》謂其能治“病后余熱未清,濕煩驚悸,神志恍惚。”
張某,女,25歲,門診號1837,患者于1994年元月13日就診。訴以因夏日感冒,經治已愈,惟遺呼吸不暢,胸悶肋脹,心慌頭暈,心煩口干,近日又失眠多夢,心中煩躁不安。察其舌質淡苔少,脈弦細,證屬病后余熱未清,加之肝氣久郁,治以疏感開郁,滋養心肺為法。方用逍遙散加百合、知母而成。
【處方】  柴胡12克,白芍15克,當歸12克,百合15克,知母12克,云苓15克,白術12克,薄荷3克,甘草3克,生姜為引。六付,水煎服。二診,服藥后,諸癥緩解眠安不煩,繼進六付,以堅其效。
    35,良附逍遙散即逍遙散加良姜、香附而成。
    具有解郁溫中之功。于肝氣不適,火郁于中,胃寒失煦,癥見易怒,心煩少眠,胃中冷痛,食涼遇冷愈甚,舌紅、苔白、脈弦者。
    謝某,男,59歲,門診號1813,患者1993年12月30日就診。癥見脘腹疼痛不舒,連及右脅肋,脹疼痛,大便先硬后溏,舌質暗淡,苔膩,脈弦遲。證屬肝郁氣滯寒客于腸胃,治以疏肝解郁,溫胃散寒,方以逍遙散加良附丸。
  【處方】  柴胡12克,白芍12克,當歸10克,云苓15克,白術12克,薄荷6克,良姜12克,香附12克,甘草6克,生姜為引,三劑,水煎服。
復診:服藥后,胃疼大減,大便轉軟,仍覺脅脹不適,上方繼服三付。
服藥后諸證基本消失,囑其忌生冷,調情志。繼用三劑,以善其后。 
     36,六昧逍遙散即逍遙散加六味地黃丸而成。
     腎為先天之本,主骨藏精生髓,肝為將軍之官,藏血主疏泄,喜伸惡郁,正常情況下,腎水充足,肝木得養“水涵木也”,故有精血同源之謂。若肝血不足,一則可耗腎精,而致腎陰不足,二則肝體失養失于疏泄,而氣機郁滯,反之,腎陰不足,水不涵木,肝失其養,亦可疏泄不及,而使肝氣不舒,氣機郁滯。本法以逍遙散養血疏肝,以六味益陰補腎,則木得水涵則葉茂,水因木達而源足。
     37,二仙逍遙散即逍遙散合二仙湯而成。
     具有溫養肝腎,疏肝解郁之功。適于血虛肝郁,腎精虧虛。二仙湯為治療腎陰陽虛之方。腎寓元陰元陽,腎氣不足,水不涵木,則木郁不達,另一方面肝郁不舒,情志不遂,亦可暗耗陰精,病久陰耗及陽,而陰陽兩虛,本法疏肝解郁,溫陽益陰,肝腎同治,陰陽共調諸證而愈。
     38,茱連逍遙散即逍遙散加吳茱萸、黃連而成。
    具有疏肝解郁,瀉火降逆之功。適應證:肝郁化火,上犯于胃而見脅肋脹痛,嘈雜吞酸,嘔吐口苦,脘痞暖氣,舌紅苔黃,脈弦數者。肝氣郁久化火,橫逆犯胃,諸證烽起,單以逍遙散恐難折其勢,但用黃連苦寒泄熱,有恐難以顧其肝胃,故合黃連,配少許吳茱萸(6:1)意在以黃連之苦,寒以瀉火,佐吳茱萸之辛,從熱藥反佐以制黃連之寒,且吳茱萸辛熱,能人肝降逆,使肝胃和調,而疾自平。
     孫某,男,46歲,門診號1625,患者1993年6月16日來診。
患有胃病,吐酸病史,稍有不慎或情之不暢,即胃痛,吐酸加重,現胃痛嘈雜,食欲不振,伴有El苦,健忘,舌紅苔少,少津,脈弦細數,證屬肝郁化火郁熱犯胃’,洽以舒肝解郁,清熱瀉火為法,方用逍遙散合佐金丸,似黃連清熱瀉火,佐以吳茱萸從之,又能引藥人肝胃二經,開郁化滯。
    【處方】  柴胡12克,云苓15克,白術12克,白芍12克,當歸12克,吳茱萸12克,黃連12克,甘草3克,薄荷6克,姜棗為引,五付,水煎服。二診:服藥后,胃痛嘔吐大減,仍有胃脘不適,上方減茱連藥量至茱萸1克,黃連8克,繼進三付,自覺痊愈。
    39,棗仁逍遙即逍遙散加棗仁而成。
    具有疏肝解郁、養血安神之功。適用于肝郁血虛,心神不寧而出現脅脅疼痛心煩不眠,或夜臥不安,舌紅脈數。心主血脈而藏神,心血充足則神安;肝主藏血,體陰而用陽,喜伸惡抑,肝得血養則體健而疏泄正常,血少則失養而其易抑郁。血少,心肝俱不得養,在肝則疏泄失職,木郁不達,在心則心神不寧,夜寐不安。逍遙散疏肝解郁,其中歸、芍為養血益心柔肝,棗仁甘平,人心肝脾膽經,能養肝寧心安神,最宜于心肝血虛而臥不安者。正如《別錄》“棗仁,主煩心不得眠,補中益肝氣。”
若再加阿膠,命為膠棗逍遙散,適應本證而陰血弱較甚者。 
   40,棱莪逍遙散即逍遙散加三棱、莪術而成。
   具有疏肝解郁,活血破積之功。適于肝郁不適、氣血郁滯而致之積聚,瘕瘕、心腹脹痛,痞食不消。
人們以此治療諸多氣結血郁之疾,均收良效,并用于因郁而治癌患者,經治療緩解壽延,有險癥化夷者,據.報道,方中所用莪術,具有抗癌細胞代謝作用,可使癌細胞組織變性壞死,脫落、萎縮、溶解及消失,而對正常組織無妨。  
   41,龍牡逍遙散即逍遙散加龍骨、牡蠣而成。具有舒郁斂陰,澀精止血之功。    
適于肝郁不舒、情志不遂、思慮孤獨而致的情志抑郁、耳鳴、健i忘、遺精早泄、自汗盜汗、帶下崩漏等癥。 “
   崔某,男,36歲,鞏義市人,門診號1644,患者1993年8月30日初診。
癥見精神不振,形體消瘦、耳嗚、健忘、幻聽幻覺、嗜睡、小便頻數、色黃、時有遺精,時有恐懼感,舌紅、苔少,證屬肝郁氣滯,陰不潛陽,上擾清空,下擾精室,中擾心神,以逍遙散加龍牡治之。
 【處方】  當歸12克,白芍15克,柴胡10克,云苓15克,白術12克,薄荷6克,龍牡各15克,甘草3克。六付,水煎服。復診:藥后耳嗚大減,健忘系腦力不濟之候,繼用上方四付,另服填精益腦之膳,以養其后。
   42,保和逍遙散即逍遙散合保合丸而成。
  具有疏肝解郁,消食和胃之功適宜于脾虛肝郁,又治傷飲食而脅腹脹滿,噯腐吞酸,惡食嘔逆,苔膩脈滑者。。本法以逍遙散疏解郁滯,以保和消食和胃,標本同治,則因郁食積之癥可愈。
   靳某,男,52歲,門診號1417,患者1993年5月20日初診。
癥見脘腹脹,脅肋脹滿痛,體倦乏力,納差便溏,日3—5次(肝功能兩對半示:HBsAg(+)HBcAg(+)),舌質紅,少苔,脈沉澀。證屬肝氣郁滯,失于疏泄,木不疏土,脾胃運化失職,而食積難消。治以疏肝理氣,消食化滯,方以逍遙散合保合丸。
【處方】  當歸12克,白芍12克,柴胡10克,云苓加克,白術12克,薄荷6克,神曲12克,腹皮12克,山楂20克,麥芽12克,木香6克,炒卜子12克,甘草3克,生姜引,六付,水煎服。
   二診:服藥后脘腹不脹,脅肋痛減,較思飲食,余無不適。繼進前藥四劑,水煎服,囑其節飲食,暢情志,防寒保暖,注意防復。
   43,香附逍遙散即逍遙散加香附而成。
  具有疏肝開郁,調理氣血之功。適于肝氣郁滯,氣血不利而致胸脅脹滿,月水不行,少腹脹痛,崩漏帶下等。
人們臨證運用本法,兼有脅肋刺痛,則加用元胡,名為香附止痛逍遙散。若因氣郁血凝較甚,兼見舌質紫暗或有斑點者,加用桃仁,名香桃理氣逍遙散,若兼有食郁者,加用神曲,名香曲化食逍遙散,每每用之,病盡去也。
劉某,女21歲,門診號1405,患者1993年4月26日就診。
訴其月水B未行,時有惡心欲嘔,少腹脹痛,尾骨處疼酸,坐、時尤甚,伴見心煩失眠,納差便遲(3日一行),脈弦細,舌淡體胖,苔。薄白。證屬肝氣不舒,氣滯血凝,治以疏肝解郁,調理氣血,以香附i逍遙散治之。
【處方】  柴胡12克,當歸15克,白芍15克,云苓15克,白術i15克,薄荷6克,香附20克,腹皮12克,甘草3克,生姜為引,三劑,水煎服。
二診:服藥后自覺少腹痛減,月水已行,然仍量少、色暗,睡眠稍安,覺有心煩El渴之感,后方加梔子10克,繼服三付。三診:服藥后諸證基本痊愈。囑其后二月,月水前六日,服藥六劑,以翼痊愈。 
     44,二妙逍遙散即逍遙散加二妙散而成。
    具有疏肝解郁,清利濕熱之功。適于肝氣不舒,濕熱內蘊而致,胸脅乳房脹痛,心煩發熱。五心煩熱,帶下黃白等。
    孫某,女,門診號145。患者主訴脅肋疼痛時作,伴有陰部瘙癢,帶下色黃,量多,煩渴喜飲,稍涼即便溏,舌質暗,苔微黃,脈沉弦。證屬肝氣郁滯,濕熱內蘊,治以疏肝理氣,清熱燥濕,方用逍遙散加二妙散治之。【處方】  柴胡12克,當歸12克,白芍12克,云苓15克,白術12克,薄荷6克,蒼術12克,黃柏10克,甘草3克,6付,水煎服。復診:陰癢可忍,要求帶藥回家服用,上方繼用六付,囑其少食油膩,忌酒辛。 
    45,三甲逍遙散即逍遙散加鱉甲、龜甲、山甲而成。
   具有疏解肝郁,軟堅散結之功。適于氣滯血瘀,癩瘕積聚之證。《丹溪心法?六郁》云:“氣血沖和,萬病不生,一有怫郁,諸病生焉,故人生諸病皆生于郁”。情志怫郁,氣機失暢,肝氣郁結,久則氣滯血瘀。肝失疏泄,橫逆而乘脾胃,運化失常,水濕停留,進而蘊塞氣機,水濕氣血停瘀蘊結,則多生瘢瘕積聚之證。《金匱翼'積聚統論》云:“凡憂思郁怒,久不得解者,多成此疾。”人們以三甲逍遙散治之,以逍遙開郁,斷結聚之根,以三甲軟堅散結除癩積之癥。根斷苗枯,則病自解。
    46,壽胎逍遙散即逍遙散合川斷、桑寄生而成。
   具有疏肝理氣,益腎安胎之功。適于妊娠肝氣不舒,胎動不安,亦可用于肝腎不足,肝氣郁滯,腎氣虛損,而見胸脅乳房脹痛,腰酸腿軟,遺精盜汗,健忘失眠等。
肝腎對婦女經孕胎產關系密切,肝藏血,腎藏精,肝腎不足,精血不養,則胎動不安。《本草匯言》云:“續斷,補續血脈之藥也。大抵所斷之血脈從此不續,所傷之筋骨非此不養,所滯關節之非此不利,所提之胎孕非此不安,久服常服,能益氣力,有補傷生血之效,補而不滯,行而不泄,故女科、外科取用恒多矣。”寄生補腎益血安胎,復能除風濕之痛,故本法以逍遙合之,而能舒肝開郁,益腎安胎也。威德的傳人們對兼有肝腎虧損及偏于陽虛者,以杜仲易川斷,名固胎逍遙散,以其二藥具有益肝腎,強腰腳,固胎氣之功,合之更益其力也。
    47,四香逍遙散即逍遙散加茴香、木香、丁香、沉香而成。
   具有舒肝解郁,降逆理氣之功。適用于肝氣不舒,氣逆上沖而引起的諸多癥候,肝主升,主動,對氣機的升降有調節作用,若肝血不足,肝氣失于條達,易生郁滯,而致多怒易急,久氣機失調而上逆。本法以四香降上沖之逆,以逍遙解滯澀之郁,郁解則沖逆無根,氣降則四體得暢,其中木香能“升降諸氣和合五臟”,“沉香純陽而升,體重而降,味辛走散,氣雄r橫行,故有通天徹地之功”,是降氣重劑。
時某,男,39歲,門診號731,患者1992年6月22 El來診。主訴:左脅肋脹痛走竄不定,已四年,現覺胸肋悶脹隱痛,自覺痛處不定,喜壓喜按,舌紅、苔薄、脈沉無力。證屬肝郁氣滯,氣聚成痞,治以疏肝解郁,行氣散聚。方以逍遙散加茴香、木香、丁香、沉香治之。
【處方】  當歸15克,白芍15克,柴胡12克,云苓15克,白術12克,薄荷9克,小茴9克,木香6克,丁香6克,沉香3克,甘草3克,3付,水煎服。二診:服藥后,痞聚覺散,仍有走竄感,而疼痛消失,繼用前方,水煎服。三診:患者基本痊愈,囑其繼進二付,以益其效。 
    48,醒腦逍遙散即逍遙散加菖蒲、郁金而成。
    具有解郁醒腦之功。適于平素情志抑郁不解,而致痰瘀蒙蔽清竅,出現癲癇,神昏,肢體麻木或不用,胸腹脅肋諸痛。氣有推動血液運行,促進津液輸布的作用,稍有郁滯導致血行滯澀,津液凝聚為痰,從而阻蔽脈道,不能上奉養腦,甚或遏滯清竅,而神志模糊,肢體麻木,或癲癇發作,肢體振顫,耳鳴耳聾等。多見老年情志抑郁者,由于氣郁痰結,血瘀腦絡,故多致腦髓失養而出現神衰等老年證。人們認為,此證對人們衰老有極大的影響,本法以逍遙散養血疏肝,以菖蒲、郁金滌痰化瘀,腦醒開竅,使腦髓得養,神不失用,則五臟六腑氣血陰陽,一如其常,體健年壽。
張某,男,47歲,門診號1046,患者1993年4月26 FI就診。癥見神志呆滯,反應遲純,語言蹇澀,詢其原因,因心情不快,次日即見前癥,伴有下肢麻木,酸困不適,舌紅苔少,脈弦細。證屬肝氣郁滯,氣機失調,進而痰瘀絡,神機失用而然也,治以滌痰化痰,腦絡通達,腦得其養即為醒腦法也。逍遙散加郁金、菖蒲治之。
【處方】  當歸18克,白芍15克,柴胡6克,云苓12克,白術10克,薄荷6克,菖蒲10克,郁金10克,甘草3克,3付,水煎服,一囑其暢情志,戒郁怒,少思慮,慎起居。二診:服藥后略有蹇語,肢體已緩,藥證相合,繼進6付,水煎服。三診:諸證顯輕。自帶處方(前方5劑)回鄉調治。
     49,甘麥大棗逍遙散即逍遙散和甘麥大棗湯而成。具有養血寧心安神,疏肝益脾解郁之功。適于肝郁、脾虛、心神不安,而精神抑郁悲傷欲哭,不能自言,睡眠不安,甚至言行失常,呵欠頻作,舌紅少苔者。心主血脈,藏神,脾為氣血升化之源,肝主疏泄而惡抑,若脾虛失健,氣血化源不足,心肝血虛,心失其養,神不守舍,則精神恍惚,悲傷欲哭,不能自主,肝血虧少,失其疏泄,多致肝郁,而見情志抑郁,稍受刺激,則易傷悲生郁,本法養血寧心安神疏肝,益脾散郁。逍遙散和甘麥大棗湯同用,并治諸癥。
周某,女,20歲,門診號1468,患者1993年5月20日初診。癥見神志乍寐乍昧,時有悲傷欲哭,伴有頭暈、心煩、失眠、健忘、脅脹易怒,食少納差,舌淡、苔白、脈弦細。證屬肝郁不舒,心脾不足,治以逍遙散合甘麥大棗湯。
【處方】  當歸12克,白芍12克,柴胡10克,云苓15克,白術12克,薄荷3克,小麥30克,大棗14枚、甘草10克,生姜為引,7付,水煎服。二診:服藥后患者自覺神志轉清,頭暈微見,心煩已輕,夜眠已安。繼進上方,6付,水煎服,囑其癥無他變,可以繼進3付,以善后。 
 50,熄風逍遙散
  即逍遙散加羚羊角,鉤藤而成。具有疏肝解郁,涼肝熄風之功,適于肝郁化火生風,而致頭目眩暈,心煩少寐,肢體麻木,甚或舌強語蹇,半身不遂,舌紅,脈弦者。肝為剛臟,喜柔宜伸,惡抑忌怒,若素體肝陽亢盛,或久有情志不遂,郁而化火,生風正如葉桂《臨證指南醫案》所云:“蓋因情志不舒則生郁,語言不投則生,謀求過度則自竭,斯罷極之本,從中變火,攻沖激烈,升之不熄為風陽。”可見,郁久化火所生之風,上擾清竅必致頭目眩暈,膽竅被擾則舌強語蹇,肢體麻木,甚則半身不遂。本法以逍遙散疏肝養血和肝以解郁,以羚羊角藥依法遣。
  51腎著逍遙散。即逍遙散合腎著湯,治寒濕腰痛之兼郁者(威德先生原創)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解郁圣方逍遙散 - coolyun的日志 - 網易博客
羅大倫:聊聊千古名方逍遙丸
舌象分析(二十七)
逍遙丸,應對被氣憋出來的病如果你愛生氣、心情郁悶、失眠、食欲差、
逍遙散臨床應用五十一法
〖更年期養生〗早服逍遙丸,晚服歸脾丸(教授筆記)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寿县| 肥乡县| 陇西县| 嫩江县| 靖边县| 绍兴市| 嘉禾县| 河北省| 秭归县| 柞水县| 睢宁县| 江陵县| 封开县| 固原市| 赣榆县| 镇平县| 博白县| 临夏市| 弥勒县| 涿鹿县| 延寿县| 池州市| 西华县| 永嘉县| 南乐县| 河源市| 芦溪县| 镇平县| 富锦市| 化隆| 历史| 孟连| 昭苏县| 三江| 台南市| 曲麻莱县| 宁乡县| 阳高县| 仁寿县| 承德县| 郯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