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妙丸
請仔細閱讀二妙丸說明書并按說明使用或在藥師指導下購買和使用。
【作用類別】二妙丸為濕疹類非處方藥藥品。
【成 份】蒼術(炒)、黃柏(炒)。
【性 狀】二妙丸為黃棕色的水丸;氣微香,味苦澀。
【功能主治】二妙丸燥濕清熱。用于濕熱下注,白帶,陰囊濕癢。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9克,一日2次。
【注意事項】
1.忌煙酒、辛辣、油膩及腥發食物。
2.有高血壓、心臟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嚴重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3.兒童、孕婦、哺乳期婦女、年老體弱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4.服藥期間,如局部皮疹需要使用外用藥時,應向??漆t師咨詢。
5.如瘙癢重者,應去醫院就診。
6.服藥7天癥狀無緩解,應去醫院就診。
7.對二妙丸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
8.二妙丸性狀發生改變時禁止使用。
9.兒童必須在成人監護下使用。
10.請將二妙丸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
二妙丸的臨床應用
二妙丸是中醫用于燥濕清熱的基礎名方,廣泛應用于濕熱下注引起的炎癥、紅腫、滲出等癥。那么同仁堂二妙丸的臨床應用有哪些?
二妙丸的臨床應用
皮膚科:濕疹、腳氣、陰囊濕疹、生殖器皰疹、帶狀皰疹、手癬、臁瘡、膿皰瘡、腳癬、下肢急慢性濕疹、皮炎、肛門搔癢癥、老年瘙癢癥、酒糟鼻。
婦科:白帶異常(各種陰道炎導致)、急慢性泌尿系感染、月經不調、盆腔炎。
內科:腹瀉、痢疾、腸炎、黃疸、肝炎、胃炎和胃潰瘍(濕熱型)、失眠多夢(濕熱證)。
外科:足膝紅腫熱痛、風濕性關節炎(濕熱癥)、下肢靜脈曲張兼濕熱者、下肢潰瘍、糖尿病足、下肢丹毒、坐骨神經痛(濕熱證)、濕熱腰痛。
泌尿科:泌尿系感染
口腔科:口臭、口舌生瘡、牙齦炎、牙周炎。
耳鼻喉科:慢性咽炎、慢性鼻竇炎、慢性上頜竇炎等。
男科:陽痿(濕熱下注)、睪丸炎或附睪丸炎
濕熱常常表現為一種體質,很難短時間去除,因此往往需要長期用藥,多數燥濕清熱的藥物藥性都很強,因此用藥應加以注意。由于二妙丸組方簡單,幾乎無毒副作用,長期服用,非常安全。因此是燥濕清熱的首選藥。
友情提示:康愛多網上藥店,藥品價格優惠,質量有保障,購買方便快捷。如需要購買同仁堂二妙丸的朋友,可聯系我們的在線客服或者撥打熱線電話:400-8811-020,康愛多網上藥店讓您享受全新購買體驗。
小議二三四妙散
2008年我遇到一個從南方打工回來的小姑娘。其實病也不復雜,只是病的久了治療有點棘手,還是要動點小腦筋的,單方一法不可能完全入扣。生的啥病呀,是大家都知道的濕疹,是慢性的。當然嘍,慢性發作了也可叫急性,看你從哪個階段分了。這個女孩在一家電器廠打工,不知接觸到啥東西,開始是全身發癢,起風水疙瘩,就是我們所說的蕁麻疹。吃吃抗過敏藥,打幾針解毒敏也就好了,可是那個環境沒改變,致病因素還在,所以反復發作,這樣過來半年不好,那里的藥費又貴,只得回來到我診所附近的酒樓上班,慢慢地癢疹集中到腰臀腿上了,這些地兒手更容易抓到。瘙癢、撓抓、流滋、結痂、反反復復,有原來好過了的烏疤、現在正癢的紅疙瘩、還有被抓破流血了才止癢的流黃水的濕毒瘡。這不,現在來我這兒就是這個樣子,已經一年有余了。聽說我治皮膚病還行,來了嘴可甜了,叔叔長叔叔短的叫,叫的我牙都關不住了??蛇€是要給她想辦法治啥。小孩子掙錢不容易,療效好還要想辦法省錢。診脈稍有滑象,舌暗紅前半部薄苔,后半部像撒了一層豆腐渣,那就是積粉苔了。按經驗,濕熱下注無疑。完全治好要些時日,長時間服藥,量不可大,會損胃的,故處小劑量方。水流濕,有濕就要利,又燥濕藥可幫助化濕,取薏米10克、蒼術6克、土茯苓10克、地膚子10克,有熱就要清,加黃柏6克,病久血分受之,加赤芍6克、丹皮6克以涼血消瘀,熱久有火,火就燥,加生地黃12克滋陰養血,下部之疾川牛膝6克可引經,再用白癬皮10克祛風止癢,甘草15克調味也清熱抗過敏。這樣子十一味藥組成一方,是為清熱利濕敗毒、祛風養血潤燥的復法。不過一百克,就那么一大把,每日煎服一劑。外邊的癢瘡也要使手段,癢疙瘩用凡士林加一點清涼油調新青吹口散擦,結痂的用蛋黃油調吹口散潤膚,流黃水的直接用粉子撲上以收濕。經濟實惠,花錢不多。這樣不出月余,患病部位都光溜了。怕再復發,做丸藥一料收功。說到這兒該說正題了,這個方子是我常用來治下部有關濕、熱、毒、瘀、腫、癢的復方,是四妙散的加味方。說到四妙散不能不說說二妙和三妙散。
二妙散就是蒼術、黃柏二味藥,治濕熱下注,腳膝無力,或足膝紅腫,筋骨疼痛,下部濕瘡,帶下黃白以及濕熱致痿的名方,在內外婦兒傷各科均有應用。本方最早見于危亦林《世醫得效方》,名蒼術散,治“一切風寒濕熱令足膝痛,或赤腫腳骨間作熱痛,雖一點能令步履艱苦,及腰膝臀髀大骨疼痛令人痿痹,一切腳氣,百用皆效”?!兜は姆ā啡〈硕睹麨槎钌?,治“筋骨疼痛因濕熱者”。此二方名異實同,功效主治所述相近。雖然危亦林所出蒼術散要早于二妙散并且敘述所治更為詳盡,可能因丹溪名號高于危氏,亦或者二妙之名更華麗且容易記誦,故后世醫者基本都忘了蒼術散而只知二妙散。至明朝虞摶《醫學正傳》加入牛膝一味,取名三妙,治“濕熱下流,兩腳麻木,或如火烙之熱”,是二妙的最早化裁加味應用。牛膝一藥,分川和懷,臨證取舍在于有余和不足。《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臍癰》也有三妙散之方,是加檳榔一味,“共研細末,干撒肚臍,出水津淫成片,止癢滲濕,又治濕癬,以蘇合香油調擦甚效”,這個是外用的三妙散。《全國中成藥處方集》又加薏苡仁,泛水為丸,稱四妙丸,也可為散用,治濕熱下注兩腳麻木,下肢痿弱,筋骨疼痛,足脛濕疹痛癢等病癥。二妙、三妙是部頒標準的中成藥,取之治丹毒、流火、帶下、陰囊濕癢等無不可,可見其療效卓著,經得起臨床檢驗。雖幾經化裁或更方名或改劑型,總不出其治濕熱下注之旨,四妙較之二妙、三妙更妙了,用此散化裁加味治下部之疾,我的經驗不全刻板于脈象,見舌或紅或黯或大或齒痕或厚或膩,或見舌根生苔即可取用。加土茯苓、地膚子名五妙、六妙無不可也,用之合于法度,總有一個“妙”字可言.
二妙丸在婦科臨床上的運用
【摘要】:從事中醫婦科四十余年,學驗俱豐,尤擅長二妙丸應用,筆者曾親聆傅老大夫教益,于婦科臨床運用本方加減,效果滿意。 二妙丸中黃柏滋腎清熱,蒼木醒脾舒筋。臨床運用最早記載于《丹溪心法》,主治濕熱下注的下肢痿軟、足膝腫痛、下部濕瘡等。胞宮位居下焦,婦科疾患多與胞宮有關,凡因下焦濕熱所致的月經過多、月經先期、陰癢帶下,癥瘕,痛經、經前嘔吐、產后惡露不凈等,均可運用本方加味治之。
【正文快照】:
北京西苑醫院傅方珍老大夫,從事中醫婦科四十余年,學驗俱豐,尤擅長二妙丸應用,筆者曾親聆傅老大夫教益,于婦科臨床運用本方加減,效果滿意。 二妙丸中黃柏滋腎清熱,蒼術醒脾舒筋。臨床運用最早記載于《丹溪心法》,主治濕熱下注的下肢痿軟、足膝腫痛、下部濕瘡等。胞宮位居下焦
【處 方】
蒼術(炒)600g 黃柏(炒)400g 牛膝200g
【功能主冶】燥濕清熱。用于濕熱下注,足膝紅腫熱痛,下肢沉重,小便黃少。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6~9g,一日2~3次。
【炮 制】以上三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用水泛丸,干燥,即得。
【處 方】
黃柏120克(切片,酒拌略炒)蒼術180克(米泔浸一二宿,細切,焙干)川牛膝(去蘆)60克
【功能主冶】
治濕熱下流,兩腳麻木,或如火烙之熱。
【用法用量】
每服50~70丸,空腹時用姜、鹽湯送下。
【制 法】
上藥研為細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四妙丸及其臨床運用 四妙丸,一種藥物名稱。主治脾胃虛弱,不能運化,痰停胸臆,飲食減少,大便溏泄。 用于由濕熱下注引起的兩足麻木,下肢痿弱,筋骨疼痛,足脛濕疹癢痛。 古方概述
處方來源:元、《丹溪心法》?!缎l生部藥品標準》(1992年)。
處方組成:蒼術125g,牛膝125g,黃柏(鹽炒)250g,薏苡仁250g。
處方用法:以上四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用水泛丸,約得705g,干燥,即得。
處方功效:清熱利濕,通筋利痹。
處方主治:濕熱下注,兩足麻木,筋骨酸痛等。用于治療丹毒,急慢性腎炎,濕疹,骨髓炎,關節炎等。
制方原理:方中蒼術燥濕健脾;黃柏清熱燥濕;牛膝補肝腎,強筋骨;苡仁祛濕熱,利筋絡。四味合用,為治濕熱痿證之妙劑。為二妙散加懷牛膝、薏苡米而成。
用法用量:水泛丸,每次6-9g,日2次口服,小兒酌減。 規格 1g/15粒
用藥禁忌:忌食酒、肥甘之品,陰虛者禁用。
臨床應用
1.濕疹:應用本方加減:薏米50g。蒼術15g,黃芩15g,川芎15g,白蒺藜15g,苦參20g,白鮮皮20g,赤芍15g,生甘草15g,水煎服,日服1劑。
濕爛性濕疹滲出黃水多,繼發感染者加板藍根30g,雙花20g,或蒲公英30g;
糜爛滲出重者,加用紫草20g,或外用紫草油紗條。
治療急慢性濕疹31例,全部病例均表現發熱,口干,口渴,便干結,小便黃赤,煩躁不安,癢甚,夜不得眠,脈見浮滑數,舌質紅或舌尖紅,苔白膩或白膩罩黃。結果總有效率達97%,本組隨訪11例,只有1例復發,再用本方6劑而愈。其余10例未再復發。
2.丹毒:用本方加減:黃柏、薏苡仁各30g,蒼術、川牛膝各12g,萆薢、土茯苓、蒲公英、野菊花各30g,牡丹皮、赤芍各15g,日1劑,水煎服。
熱重于濕,局部紅斑灼熱甚者,重用蒲公英、野菊花,并加金銀花、紫地丁;
濕重于熱,局部腫脹甚者,重用萆解、土茯苓,加木通、豬苓;
瘀結明顯,局部腫硬,疼痛甚者,重用牡丹皮、赤芍,加乳香、沒藥;
高熱加柴胡、葛根,并用柴胡注射液2-4ml,肌肉注射,日2次;
苔黃厚膩加川黃連、黃芩。以7日為1療程。
外敷:敗醬草60g,生大黃、黃連、地榆各30g,冰片、乳香、沒藥各15g。共研極細末,凡士林調勻,攤于消毒紗布上,局部清洗后敷于患處,日1次。治療丹毒178例全部治愈。
3.濕熱痹:用本方加減:蒼術6g,黃柏7g,生薏苡仁30g,懷牛膝12g,全蝎4g(研末沖服),烏梢蛇7g,忍冬藤15g,天仙藤12g,秦艽10g,桑枝15g。每日1劑,早晚2次分服。
關節局部腫甚加絲瓜絡、大腹皮各15g;
痛甚加玄胡、沒藥各12g;
局部熱甚加滑石、蒲公英各20g。
服藥期間忌服肥甘厚膩及辛辣之品。治療濕熱痹62例,總有效率為88.7%。
4.慢性滲出性膝關節炎:用本方:黃柏、牛膝、薏苡仁各25g,蒼術20g,日1劑水煎服。治療慢性滲出性膝關節炎。49例中:治愈35例(71.4%);顯效7例(14.3%);有效4例(8.1%);無效3例(6.2%)。
5.小兒急性腎炎:用本方加茯苓、澤瀉、車前子。
兼風熱表證者加銀花、連翹;
兼風寒表證加荊芥、防風;
伴咽喉腫痛加牛蒡子、薄荷、桔梗;
濕重于熱重用蒼術;
熱重于濕重用黃柏;
兼脾虛癥狀者加太子參、山藥;
以血尿為主加小薊炭、蒲黃炭、白茅根;
以蛋白尿為主者加黃芪、雞內金、麥芽、六曲。
日1劑水煎服。治療小兒急性腎炎。135例全部門診治愈,療程最短18日,最長52日。
現代研究
四妙丸可以抑制膝骨關節炎軟骨細胞的凋亡,改善軟骨病變;對軟骨細胞增殖無明顯影響;其作用途徑可能和抑制滑膜炎癥、減少IL-1β釋放、上調bcl-2基因、下調bax基因有關。
【成 份】蒼術 牛膝 黃柏 薏苡仁
【性 狀】本品為黃褐色的水丸;氣微,味苦、澀。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用于濕熱下注,足膝紅腫,筋骨疼痛。
【規 格】6g*6袋(水丸)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g,一日 2次。
注意:孕婦慎用。虛寒痿證,帶下,風寒濕痹等忌用。
治療下焦濕熱用四妙丸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 王秋風
歷代醫者創制了許多祛濕清熱的方劑,四妙丸便是其中之一,它記載于清代醫家張秉成所著的《成方便讀》。四妙丸雖載于清代,卻源于元代朱丹溪《丹溪心法》中的二妙丸及明代虞搏《醫學正傳》中的三妙丸。
治療下焦濕熱經典方
四妙丸藥物組成精練,僅有蒼術、黃柏、牛膝、薏苡仁四味藥材。四妙丸以清熱利濕、通利筋脈見長,特別適用于濕熱下注,足膝紅腫,筋骨疼痛者。方中蒼術辛苦而溫,最宜燥濕強脾;黃柏性味苦寒,善清下焦之濕熱;牛膝補肝腎、強筋骨、引藥下行;薏苡仁健脾利濕、清熱除痹,諸藥相合,標本同治,共奏清熱祛濕、舒筋利痹之功。四妙丸是許多治療濕熱體質患者的首選良方。
治療什么病最拿手
痹證
四妙丸主要用于治療濕熱痹。濕熱痹是指外邪侵襲人體,生濕化熱,閉阻經絡造成氣血運行不暢而發生的病證。濕熱痹患者主要表現為肌肉、筋骨、關節部位的麻木、紅腫、疼痛、灼熱以及屈伸不利。現代醫學之類風濕性關節炎、風濕熱、痛風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以及骨性關節炎等疾病,辨證屬濕熱留滯者,皆適用于本方。
婦科病
月經不調等婦科病困擾著許多女性。中醫學認為,濕熱之邪蘊結下焦,擾動血海,則可出現月經失調。表現為經期延長,經量過多,經間期出血,經血色黯質稠,氣味臭穢,有時夾有血塊及黏液,可伴有肢體困重,腰骶酸痛,舌紅,苔黃膩,脈濡滑或弦滑。還可表現為帶下量多色黃,或黃白相間,或赤白相雜,質黏稠而味臭,可伴有外陰部瘙癢,口苦口膩,小便短黃,大便黏滯不爽,舌紅,苔黃膩,脈濡滑或滑數等。盆腔炎、宮頸炎、陰道炎等病辨癥屬濕熱留滯者皆可使用。
腎病
腎居下焦,主水液。若濕熱之邪侵犯腎臟,造成水液代謝異常,則可出現水腫、小便異常等。主要表現為雙下肢或眼瞼水腫,可伴有發熱,納差,脘腹脹悶,小便短黃或紅赤,舌紅,苔黃膩,脈滑數等?,F代醫學之急慢性腎炎、腎病綜合征等辨證屬于濕熱留滯者也可以本方化裁調治。
皮膚病
濕熱之邪侵犯肌表,或內生濕熱發于皮膚,或濕熱久稽,影響氣血運行,造成脈絡損傷,則可出現濕疹、紫癜、丹毒等。外耳道濕疹、肛周濕疹、陰囊濕疹以及靜脈炎、過敏性紫癜等屬于濕熱證者亦可應用。
四妙丸服用方法
臨床醫生治療相關疾病時,可用湯劑,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增減。同時,還有服用方便的水丸劑型,每次服6~9克,每日兩次,以溫開水送服。需要提醒的是,四妙丸以清熱利濕為主,故辨證屬寒濕、陰虛、陽虛的患者不要服用,方中牛膝有活血作用,所以孕婦最好不用。
四妙丸加減治愈風濕性關節炎
近日治愈一例風濕性關節炎,辯證與選方比較符合,取得了比較好的療效,所以發上來供大家參考。
患者,女性,73歲,本鎮人,病發于約20余天前,一開始是一側足踝關節腫痛,后為雙側,在鎮衛生院化驗診斷為風濕,鎮醫院給予青霉素800萬輸液每日一次,同時口服芬必得一日兩次,每次一粒,風濕安泰片一次兩片,一日三次。治療十天后未見明顯緩解,于3月22來我處治療,來時手杵一拐杖,患者距我處不到三公里卻走了一個半小時,而患者在未發病前還每天挑菜上街賣,現在卻連走路都困難,可見疾病帶來的痛苦。患者雙側踝關節紅腫,以左側為甚,自述早晨和上午稍微減輕,下午即加重,以至活動困難,同時雙下肢經常感覺麻木。納可,口干,舌紅苔黃膩,脈滑數。符合濕熱下注關節的表現,診斷為濕熱痹。于是以四妙丸加減,處方如下:
蒼術12 黃柏12 川牛膝20 生薏仁30 海風藤15 獨活9 威靈仙15 土元6 防己9 木瓜15 制乳香6 制沒藥6 甘草9
六劑,日一劑,水煎服兩次。
3月28日,患者復診,此次來已沒有杵拐杖,自述服上藥后疼痛明顯緩解,亦可以勞動,但勞累后下午踝關節仍有輕微紅腫。如果不負重則全天無不適感,下午亦不腫。舌紅苔薄膩,脈微滑,效不更放,以上方加減:
蒼術9 黃柏12 懷牛膝20 生薏仁30 海風藤15 刺五加15 木瓜15 透骨草15 威靈仙12 當歸9 制乳香6 制沒藥6 土元6 甘草6
六劑,日一劑,水煎服兩次。
4月2日,患者來還錢,因為上次錢沒帶夠,所以今天上街回來就把錢還了。與第一次來診時不同的是,這次又挑了一擔菜上街賣,而且步行自如。囑患者要注意休息,把剩下的中藥服完。
按:四妙丸是在二妙散(蒼術、黃柏)的基礎上加薏仁、牛膝而成,全方清熱燥濕比較明顯。主治濕熱下注,證見下肢痿軟無力,或足膝紅腫熱痛,舌紅苔黃膩,脈滑數。針對此患者的情況,首診酌加祛風利濕,通利關節之品如海風藤、威靈仙、防己,疼痛加制乳香、沒藥、土元以活血止痛,二診在濕熱已減的基礎上,再酌加補肝腎、壯關節的刺五加、透骨草,以懷牛膝易川牛膝,加當歸以養血。所以在辯證準確的基礎上,雖用藥比較平淡、沒有貴重藥材同樣取得比較很好的療效。本患者也說明了很多病西醫雖然診斷明確了,但是治療起來未必有好的療效,相反,中醫以比較簡單低廉的藥物卻可以取得不菲的療效。所以我們基層醫務人員如果能學好用好中醫真的是可以造福于人民,不愁不能體現自身的價值。
張士卿運用四妙丸加減治療小兒濕疹經驗
來自[2010年第6卷第1期]欄目
嬰兒濕疹是一種常見的、由多種因素引起的具有明顯滲出傾向的皮膚炎癥反應,俗稱“奶癬”“胎斂瘡”。此病近年來在嬰幼兒發病中有逐漸上升趨勢,而且易成慢性反復發作。尤其體胖嬰兒多發,皮損多分布于頭面等部位,嚴重者可侵延頸部、肩胛部,甚至遍及全身。
張教授認為嬰兒濕疹主要原因在于孕母在孕期或新生兒期恣意飲食,過食辛辣刺激葷腥動風之物,傷及脾胃,致使脾失健運,濕熱內蘊。又兼外受風邪,內外兩邪相搏,浸淫血脈,內不得疏泄,外不得透達,郁于肌膚腠理之間,故皮膚疹出色紅瘙癢或津水流溢。張教授認為治療應以清熱利濕止癢為主要治法,故選用四妙丸加減治療嬰兒濕疹取其清利濕熱、祛風止癢、燥濕健脾之意。
張教授運用四妙丸治療嬰兒濕疹往往根據患兒具體情況隨證加減。如瘙癢甚加荊芥、防風,由于癢自風來,故止癢必先疏風,疏風止癢以祛除在表之風邪。面部濕疹嚴重者加薄荷、板藍根,薄荷散頭面風熱;板藍根可上行清熱解毒。疹色紅甚、熱毒重者加蒲公英、野菊花以加強清熱解毒之力。濕熱重加車前子滲濕泄熱,導濕熱下行從水道而去,使邪有出路。加赤芍或牡丹皮行氣通絡,活血散瘀,氣行則營衛暢通,營衛暢通則邪無滯留。
驗案1 患兒吳某,男,3月,2008年12月16日就診。家長代訴,患兒出生1月頭面部出現紅色皮疹,瘙癢甚,后患部破潰流水,形成黃色結痂,愈后復出,舌紅苔黃。張教授治以祛風止癢、利水滲濕、燥濕健脾。四妙丸加減:蒼術6 g、黃柏6 g、白鮮皮10 g、地膚子10 g、茯苓15 g、薏苡仁30 g、蒲公英15 g、車前子10 g(包)、滑石15 g(包)、炒防風6 g、川萆薢10 g、炒山藥15 g、甘草6 g、白蒺藜10 g。3劑,2 d 1劑,水煎服。服后沒有新的皮疹出現,破潰減少,結痂明顯脫落,瘙癢減輕。6 d后復診時,去滑石、川萆薢,加薄荷6 g(后下)、金銀花10 g,繼服3劑,2 d 1劑,最后藥渣泡水用紗布蘸取輕敷患部。6 d后諸癥明顯好轉,上方去白蒺藜,加牡丹皮6 g、赤芍6 g,2劑,按上述方法繼服,諸癥悉除。
按 患兒脾失健運,濕熱內蘊,浸淫血脈,內不得疏泄,外不得透達,郁于肌膚腠理之間,故見皮膚出現紅色皮疹,破潰流水,形成黃色結痂。治以疏風止癢、利水滲濕、燥濕健脾。方中黃柏既能清熱燥濕,又能瀉火解毒;蒼術取其辛散苦燥,長于祛濕;牛膝引藥下行,使濕自下去;車前子滲濕泄熱,導濕熱下行從水道而去,使邪有出路。再結合藥水外敷,藥效直接作用于患部,加速愈合。
驗案2 患兒孫某,男,10月,2009年4月3日就診。就診時見患兒雙側面頰布滿紅色皮疹,枕部皮疹稍稀疏,無破潰,瘙癢甚,納差,舌紅,苔黃厚膩。治以祛風止癢、利水滲濕。四妙丸加減:蒼術6 g、黃柏6 g、茯苓15 g、白鮮皮10 g、金銀花10 g、滑石10 g(包)、薏苡仁15 g,板藍根10 g、荊芥6 g、甘草6 g、淡竹葉10 g、焦山楂10 g、炒麥芽10 g、焦神曲10 g、赤芍6 g、薄荷6 g(包)。3劑,水煎服,2 d 1劑,藥渣泡水輕敷患部。服后皮疹顏色減輕且再未出現新的皮疹,納差好轉,仍瘙癢。6 d后復診,上方去淡竹葉、炒麥芽、焦神曲、薄荷,加地膚子10 g、白蒺藜10 g,繼服3劑,仍按上述方法服用,6 d后皮疹消失,諸癥愈。
按 患兒飲食失調,脾失健運,內蘊濕熱,外受風濕熱邪而致皮疹。治以祛風止癢、利水滲濕。由于癢自風來,止癢必先祛風,祛風止癢以祛除在表之風邪,故加荊芥;面部濕疹嚴重者加薄荷、板藍根。薄荷散頭面風熱,板藍根可上行清熱解毒。
四妙丸臨床應用體會
四妙丸方解:方中黃柏苦寒,苦能燥濕,寒以清熱,入下焦;蒼術辛、苦溫,辛發散祛風,苦溫能燥濕;薏苡仁甘淡、性寒,健脾利濕除痹;牛膝苦、性酸平,活血化瘀,引藥下行,補益肝腎利關節。四藥組合,達到清熱燥濕、祛風通痹之功。適用于濕熱下注引起的多種疾病。筆者在把四妙丸改為湯劑加味治療多種疾病。
1、風濕熱:風濕熱以關節炎癥狀為主,屬于中醫的“風濕熱痹”、“濕熱痹”范疇,系因風濕侵入人體。風為陽邪,善行數變,與濕相合,纏綿日久不去,留著于肌肉關節,經氣痹阻,化熱傷及關節肌膚。癥見發熱,咽痛,全身困重,游走性疼痛,關節局部紅、腫、熱、痛,皮膚可見散在紅斑,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或弦數。
處方:黃柏12克,薏苡仁30克,蒼術12克,牛膝12克,忍冬藤60克,豨薟草30克,防己12克,木瓜12克,萆薢15克,倒扣草20克,腫節風20克。每日1劑,早晚溫服。
2、濕熱帶下:帶下色黃、腥臭,少腹疼痛墜脹,腰骶痛甚,月經量少,舌紅苔黃,脈滑緩或弦滑。
處方:黃柏12克,薏苡仁30克,蒼術12克,牛膝12克,椿根皮30克,土茯苓30克,當歸15克,紅藤30克,甘草10克。每日1劑,早晚溫服。
3、痛風:痛風是由于遺傳性或獲得性病因導致嘌呤代謝障礙和血清尿酸持續升高所引起的疾病。臨床以高尿酸血癥、反復發作的痛風性關節炎、痛風石沉積為基本特征。與中醫學中的“箭風”、“風毒”與痛風相似。臨床上病人突發性關節紅、腫、熱、痛,第一跖趾關節首先受累,痛不可觸,周身發熱,大便干燥,小便黃赤,舌紅苔黃膩,脈弦數。多數痛風患者體胖,嗜酒,喜食肥甘厚味,以致痰濕內蘊,濕熱內生,流注肢體關節,痹阻氣血,而出現關節疼痛。
處方:黃柏12克,蒼術12克,薏苡仁30克,牛膝12克,土茯苓30克,防己12克,蠶沙20克,豨薟草30克,忍冬藤40克,澤瀉20克,萆薢15克。每日1劑,早晚溫服。
4、小腿丹毒:丹毒是由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急性化膿感染性炎癥。可因在鼻、咽、耳等處有病灶引起,有足癬及下肢外傷則可誘發下肢丹毒。中醫學把發于頭面的成為“抱頭火丹”,發于小腿者成為“腿游風”。丹毒也稱“流火”,形容其狀如涂丹,其熱如火。發于下肢者,脛足紅腫灼熱,痛如火燎,表面光亮,色如涂丹,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此為濕熱化火之癥。
處方:黃柏12克,蒼術12克,生薏苡仁30克,牛膝12克,銀花30克,蒲公英30克,蜈蚣2條,紫草15克,丹皮15克,地丁30克,甘草10克。每日1劑,早晚溫服。
日期:2010年1月14日 - 來自[中醫中藥]欄目
加味四妙丸治療濕熱型乙型肝炎的臨床療效
摘要
在保肝抗炎治療的基礎上加服加味四妙丸,3個月為1個療程。結果痊愈10例,顯效30例,總有效率83%;
治療方法:口服維生素C 2片、復合維生素B 3片,每日3次,美能(日本米諾公司產)3片,每日3次,進行基本治療,加味四妙丸湯劑,每日1貼,分2次煎各約200ml左右,上、下午各服1次(最好于飯后1h左右服),3個月為1個療程,可連續使用多個療程。
組方:茅蒼術10g,川黃柏10g,川牛膝10g,生苡仁30g,敗醬草30g,川玉金15g,丹皮參各20g,垂盆草30g,茯豬苓各20g。惡心欲嘔吐加半夏10g;脘腹作脹加大腹皮10g;黃疸加茵陳15g;便秘加生軍10g;食欲不振加焦楂曲各10g。
結論 本方可迅速恢復臨床癥狀,較快改善肝功能,并具有一定抑制病毒復制,抑制肝纖維化的作用。
慢性乙型肝炎,病程長,病情纏綿難愈,極易發展成肝硬化,因而抑制病毒的復制,保護肝臟,改善臨床癥狀就成了臨床工作的重要課題。本病癥型雖多,然以濕熱者多見,故擬四妙丸加味以清利濕熱,方中蒼術燥濕健脾;苡仁、茯苓、豬苓健脾利濕;黃柏、敗醬草、垂盆草清熱解毒;丹皮助黃柏涼血熱,配丹參、牛膝、敗醬草以活血,取“治肝不治血,非其治也”之意,川玉金利膽行氣。本方從臨床使用來看能迅速恢復臨床癥狀,較快改善肝功能,并具有一定抑制病毒復制,抑制肝纖維化的作用,但對e抗原的陰轉無顯著意義,且長期服用湯藥,取決于患者的依從性。
二妙丸及其新用、治痛風、甩掉腳氣、治療陰囊潮濕和肛周濕疹
二妙丸
二妙丸,是以炒制的蒼術、黃柏按照1:1的比例粉碎后,按照傳統水泛丸的工藝制成的中藥成方制劑。二妙丸是中醫用于燥濕清熱的基礎名方,廣泛應用于濕熱下注引起的炎癥、紅腫、滲出等癥。臨床中在各科都有應用,只要是辨證為濕熱證,尤其是濕重于熱證,均可使用。
二妙丸療效顯著的疾病
皮膚科:濕疹、腳氣、陰囊濕疹、生殖器皰疹、帶狀皰疹、手癬、臁瘡、膿皰瘡、腳癬、下肢急慢性濕疹、皮炎、肛門瘙癢癥、老年瘙癢癥、酒糟鼻。
婦科:白帶異常(各種陰道炎導致)、急慢性泌尿系感染、月經不調、盆腔炎。
內科:腹瀉、細菌性痢疾、腸炎、黃疸、肝炎(急性傳染性黃疸型肝炎)、胃炎和胃潰瘍(濕熱型)、失眠多夢(濕熱證)。
外科:足膝紅腫熱痛、風濕性關節炎(濕熱癥)、下肢靜脈曲張兼濕熱者、下肢潰瘍、糖尿病足、下肢丹毒、坐骨神經痛(濕熱證)、濕熱腰痛。
泌尿科:泌尿系感染。治療急性腎小球腎炎。
口腔科:口臭、口舌生瘡、牙齦炎、牙周炎。
耳鼻喉科:慢性咽炎、慢性鼻竇炎、慢性上頜竇炎等。
男科:陽痿(濕熱下注)、睪丸炎或附睪丸炎
濕熱常常表現為一種體質,很難短時間去除,因此往往需要長期用藥,多數燥濕清熱的藥物藥性都很強,因此用藥應加以注意。由于二妙丸組方簡單,幾乎無毒副作用,長期服用,非常安全。因此是燥濕清熱的首選藥物。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9克,一日2次。
古代典籍中名“二妙散”方名的方劑還有不少。
①《普濟方》卷71《楊氏家藏方》中之二妙散由當歸、熟干地黃各等分組成,主治目昏,視物不明,淚下。
②《百一選方》卷18引柳正之方二妙散由蛇退1條,蠶紙1片(方5寸以上)組成,以麝香溫酒調下,主治難產。
③《朱氏集驗方》卷1二妙散由當歸、橘皮各等分組成,具理氣血,去風作用。
④《朱氏集驗方》卷6二妙散由四君子湯,黃芪建中湯各一貼加白扁豆,縮砂仁組成,主治痔疾。
⑤《朱氏集驗方》卷10二妙散由平胃散、四君子湯各二貼組成,主治婦人血崩。
⑥《普濟方》卷204二妙散由半夏一兩,干桑皮二兩組成,主治五膈氣,心胸痞塞。
⑦《萬病回春》卷7二妙散用蜣螂炭火烘干研末服,主治小兒大小便不通。
⑧《證治準繩》瘍醫 卷5二妙散由馬蹄香、香圓橘葉組成,主治馬?,滿身起堆。
⑨《慈幼新書》卷1二妙散由文蛤一兩,黃柏二錢組成,主治眼中翳膜血絲,煎水外洗。
⑩《絳囊攝要》二妙散由蒲黃炒黑,海螵蛸各等分組成,主治舌腫出血,另一方由木瓜一兩,干絲瓜絡五錢組成,主治虛火牙齦腫痛。以二妙散為名的方劑在《仙拈集》、《外科全生集》等典籍中還有記載,但藥物組成各不相同。
另外,朱震亨認為在應用二妙散之前,“若痰熱者,先以舟車丸,或導水丸,神芎丸下伐,后以趁痛散服之”。導水丸(見《丹溪心法》卷2 喘15)又名神芎導水丸,“大黃、黃芩二兩,丑末、滑石四兩,右為末,滴水丸,每四五十丸,溫水下?!保ㄒ姟兜は姆ā肪? 痢9)而《丹溪心法》卷3 發熱47:“神芎丸,大黃、黃芩、滑石、牽牛,右為末,滴水為丸?!憋@然,導水丸即神芎丸,用于清熱瀉下?!俺猛瓷ⅲā兜は姆ā肪? 痛風63):乳香、沒藥、桃仁、紅花、當歸、地龍酒炒,牛膝酒浸,羌活、甘草、五靈脂酒淘,香附童便浸,或加酒芩,炒酒柏。右為末,酒調二錢服?!睆闹圮囃?、導水丸、趁痛散諸方分析,主要是加強利水除濕、活血行氣通經作用,達到強筋健骨的目的,這更利于二妙散發揮治療作用。
二妙丸(散)新用途
二妙丸是一種常用中成藥,來源于元代朱震亨的《丹溪心法》一書,本方由黃柏、蒼術兩味中藥組成,具有清熱燥濕之功效。適用于膝關節紅腫熱痛、腿膝疼痛、濕瘡、帶下等病癥。現代研究表明,本藥還具有解熱、抑菌、鎮靜、解除胃腸痙攣等作用,有“中藥抗生素”之美譽。
除傳統用法以外,二妙丸在很多領域都有新的應用。現將臨床上療效較好的幾則新用途介紹如下,患者酌情選用,可取得滿意的效果。
規格 丸劑:每10粒1。2克,每瓶200克;散劑:每袋10克。
1.治療急性細菌性痢疾
用二妙丸的水提取液進行體外抑菌實驗顯示,該藥對多種細菌的生長具有抑制作用,用以治療急性細菌性痢疾療效滿意。
具體用法是:口服二妙丸,每次6克,早、晚各服1次,溫開水送服。一般服用2~4天可獲治愈。在服用本藥時,飲食宜清淡,忌油膩及生冷之食物。
2.治療白帶過多
有報道稱,臨床運用二妙丸治療白帶過多患者27例,經用藥10天后治愈者達22例,占81%。用法為:取二妙散5克,用開水沖服,每日2次,5天為1個療程,一般用藥2~3個療程后癥狀即可消失。
3.治療口腔潰瘍
將二妙散加入蜂蜜混合均勻(二妙散與蜂蜜的比例為1:5),裝入瓶中備用。用時將上述藥膏涂于潰瘍處,每日3次,含藥15分鐘后咽下。含藥后1小時內不宜進食。此法治療口腔潰瘍,潰瘍面多可在3~5日內消退。
4.治療坐骨神經痛
坐骨神經痛的主要表現為臀部、大腿后外側、小腿外側疼痛,屈伸不利。用法:每日口服3次,每次8克,黃酒和白開水各半送服。7天為1個療程。
5.治療膿皰瘡
用法:先將二妙丸和凡士林按1:5調和均勻,涂于患處,每日1次。內服每日3次,每次6克,溫開水送服。一般在2~5天內可獲治愈。
6. 治療急性傳染性黃疸型肝炎 口服二妙丸,每次8克,日服3次,10天為1個療程。二妙丸與西藥保肝藥同時應用,能明顯的提高療效,縮短病程。
7. 治療急性腎小球腎炎 內服二妙丸,每次6克,日服3次,溫開水送服。7天為1個療程。服藥期間忌鹽飲食,注意休息,預防感冒。在恢復期癥狀消失后,不得停藥過早,應繼續服用6天后停藥。
8. 治療慢性膽系感染內服二妙丸,每次6克,日服3次,溫開水送服。5天為1個療程。連續服至癥狀消失時為止。
二妙丸也能治痛風
來源:家庭保健報
為了幫痛風患者減輕痛苦,本報記者聯系了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風濕科主任李澤光,據李主任介紹,他們醫院治療痛風多采用二妙丸或者四妙丸,效果也都很理想。之所以有“二、四”之分,是因為患者的體質不同,中醫講究辨證施治,所以加入的輔藥也不同。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具體的藥方:
二妙丸
藥材:草黃柏、蒼術各等分。
制法:將以上藥材研成細末,用溫開水沖服,每次5克,早飯前,晚飯后服用,能清熱利濕,輔助治療痛風。
禁忌:氣血不足者慎用,如神疲乏力,少氣懶言,心悸失眠,兩目干澀的人就不宜服用。
四妙丸
藥材:2份草黃柏、2份蒼術、2份川牛膝、4份薏苡仁。
制法:按上述比例將藥材研成細末,用適量蜂蜜調和,搓成丸,每天吃2~3次,每次5~10克。此方能治療濕熱下注、關節腫痛、痛風。也可以按比例取5克藥末,用溫開水沖服,早飯前喝一次,晚飯后喝一次。
禁忌:肝腎陰虛比較明顯者慎用,如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經常腹瀉、面色萎黃的人就不適合用。
李主任提醒,以上兩個方子用上一周就可以見效,如果一周內病情沒有好轉,可能是個體有差異,不對癥,此時不要再繼續服用,建議去中醫院咨詢。本報記者 劉佳
二妙丸幫你甩掉腳氣
腳氣,學名“足癬”,是由一種或多種真菌(皮癬菌)侵入皮膚表皮層而造成的足部感染,最常見的癥狀就是瘙癢難耐、皮膚脫屑。足癬還具有傳染性,傳染到手引起手癬,傳染到指甲引起灰指甲,也可以傳染給家人。我國屬于腳氣高發地區,全國平均發病率達1/3,在一些高發地區發病率高達60%。一些特殊人群中,如運動員、礦工、軍人,足癬發病率可高達80%。南方發病率相對較高,這與當地悶熱,潮濕的氣候有關。在夏季尤為多見。腳氣導致患部劇癢無比、足部脫皮等,有些人會起水泡,有些人腳很臭。此外,腳癬抓破后,化膿菌侵入造成皮膚感染,可發展為膿皰瘡或丹毒,也可以引起淋巴管炎(俗稱紅線)和淋巴結發炎。嚴重者會引發敗血癥而危及生命。
為什么會有如此多的人患有腳氣,主要有三個方面:
1.患者自身濕熱體質導致病情遷延難愈。不注意清除體內濕熱,單通過口服或外用抗真菌類藥物,短時間內能取得了良好效果,再次進入潮濕環境或者穿透氣性不好的鞋襪,又導致復發,前期辛苦治療功虧一簣。
2.交叉感染。家庭成員如果都患有腳氣,應同時治療,不共穿鞋襪,不共用腳盆等。另外在公共浴室洗澡,應盡量避免使用公共拖鞋。
3.有一部分人不把腳氣當病,任其“自生自滅”。現代生活節奏加快,一部分年輕人即使患有腳氣,卻根本無暇顧及。另有部分患者因病情較輕,也就不太在意,恰恰因此,而錯失了治療的最佳機會,沒有及時將腳氣扼殺在“襁褓”里。
腳氣可分為三類:
1.鱗屑角化型:表現為足跖干燥脫屑,逐漸擴大,冬季加重可形成足跟部皸裂;夏季可能減輕。一般出現在足、腳跟側邊。
2.水泡型:主要表現為足部側緣的成堆或腳掌散在分布的水泡,腳趾間也有較多分布。泡壁厚,可有癢感,夏季多見,水泡多自行干涸,繼發脫屑,如處理不當可繼發細菌感染,形成化膿性皮疹,患者感覺疼痛。
3.趾間糜爛型:也比較常見,而且常常為足癬的首發表現,表現為足趾間皮膚浸漬發白,繼而剝脫,自覺瘙癢,常常導致搔抓,使表皮剝脫,露出其下新鮮紅嫩薄皮膚,一般夏重冬輕 ,足汗較多者,冬季也可以發生。長期不愈的趾間糜爛往往會繼發鏈球菌感染而形成丹毒,是下肢丹毒的常見病因。
一般人在遭遇腳氣的時候往往立馬想到涂XX軟膏、XX平,其實清除體內濕熱才是關鍵。
二妙散方名出自《丹溪心法》。蒼術、黃柏所組成的二妙散一方,最早見于元代危亦林所著《世醫得效方》卷9的“腳氣”門中,名蒼術散。原文為“蒼術散治一切風寒濕熱,令足膝痛或赤腫,腳骨間作熱痛,雖一點,能令步履艱苦及腰膝臀髀大骨疼痛,令人痿頢,一切腳氣,百用百效。蒼術,米泔浸一日夜,鹽炒。黃柏,去粗皮酒浸一日夜,炙焦各四兩,右(上)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煎七分,溫服,日進三、四服?!痹瓉砉湃嗽谥委熌_氣上運用的就是清除體內濕熱之論。濕熱祛除,疾病的源頭根除,再配用西藥清除炎癥、殺滅真菌,疾病自然痊愈了。
如果你剛剛和皮癬菌有了“親密接觸”,或者腳氣已令你瘙癢難忍,或者腳部潰瘍已經令你的美麗腳丫不能再穿上高跟涼鞋“招搖過市”的時候,不妨試用二妙丸,你會發現甩掉腳氣,真的很簡單!
二妙丸治療陰囊潮濕和肛周濕疹
陰囊潮濕和肛周濕疹,是臨床中常見的、要不了命但卻令人極不舒服的病癥,很多人為其所苦但不知該如何治療,更有患者礙于情面,不好意思訴說,暗自受罪。日前,我治療一例病人,舌苔厚、黃。言陰囊潮濕和肛周濕疹久矣,且每每遇上火而癥狀加重。囑用二妙丸一盒,以觀療效。
第一天中午,患者打來電話,告知服用一袋即有感覺。數日后,一盒用完,癥狀徹底消失。
鑒于患者的體質屬陰虛火旺,囑用知柏地黃丸一月善后。現感覺身體舒適,心情平和。
藥理分析:
1、陰囊潮濕和肛周濕疹均為濕熱下注,故以二妙丸清之。
2、知柏地黃丸滋腎陰降虛火,故善后。
兩藥前后分服,體現急則治標,緩則治本之原理,故愈。
糖尿病老爛腿用二妙散山西郜女士提供:我父親患有多年的糖尿病,幾個月前小腿突然腫了起來,而且看上去發黑發亮。沒多久小腿正面開始潰爛,爛處面積不斷增大,而且會流黃黑的膿水。一位老中醫讓我把黃柏和蒼術兩種中藥烘干,研成粉,給他敷在患處。結果堅持兩個月后,破潰處竟然基本結痂了。想請專家分析一下這其中的科學依據。 河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呂久省點評:糖尿病病史比較長的患者出現老爛腿的可能性較大。用黃柏和蒼術治療該病,是有道理的。中醫認為,腫、瘡等都與濕邪、熱邪下行有關,所以,使用有清熱、利濕、斂瘡作用的中藥,具有一定療效?;颊咚褂玫狞S柏和蒼術,是古代名方“二妙散”的組成方藥。據《丹溪心法》記載,二妙散主治濕熱下注、下肢筋骨疼痛、足膝紅腫疼痛、下肢濕瘡等。其中黃柏是君藥,其性沉降,有清熱燥濕的作用。蒼術是臣藥,其性辛散,有健脾燥濕的作用。
患者應同時注意積極控制血糖,若病情嚴重,務必及時就醫?!?/span>
二妙散,全身疼痛的良方每天一期,陪伴中醫人成長
I導讀:“最初我認為,本方所適合的病機只是下焦濕熱……后來發現,李東垣的清暑益氣湯、王清任的身痛逐瘀湯,都融進了二妙散,從而領悟到此方誠為治療濕熱流注于四肢經絡引起的全身疼痛的主方?!?/span>
二妙散治療濕熱身痛:類風濕關節炎
張某,女,55歲,湖南益陽人,2014年7月24日初診?;颊?5年前患類風濕關節炎,身體關節疼痛,查類風濕因子、紅細胞沉降率與抗O均高。長期服用激素類藥物與雷公藤制劑,效果不理想,指標也未完全正常。察雙手指關節已經變形,右手指關節如雞爪樣,身體酸脹疼痛,四肢關節疼痛,晚上尤劇,舌苔黃膩,小便黃,大便稀溏,食欲尚可。
處方:蒼術180g,黃柏180g,忍冬藤60g,絡石藤60g,青風藤60g,海風藤60g,乳香50g,沒藥50g,姜黃50g,黃芪120g,當歸50g,雞血藤90g,蜈蚣60條,蘄蛇60g。1劑。
為水丸,每天2次,每次9g,飯后開水送服。
服丸后,身體酸脹疼痛和關節疼痛大為緩解。舌苔變薄,大便不稀溏,繼續做水丸服。持續吃了1年,類風濕因子、抗O、紅細胞沉降率都已正常,身體關節已基本不痛,能夠勝任正常的生活和勞動,惟變形的關節不能恢復,變天時有所不適。
用方思路
二妙散出自《丹溪心法》,由蒼術、黃柏兩味藥構成。本方以黃柏為君藥,苦以燥濕,寒以勝熱,善祛下焦濕熱;以蒼術為臣藥,苦以燥濕,溫以健脾,使濕去而邪不再生。二藥合用,可標本兼治,使濕去熱清,諸癥悉除。
最初我認為,本方所適合的病機只是下焦濕熱。大凡腰腿酸疼,下肢無力,足膝紅腫疼痛,白帶色黃,下部濕瘡等,見到舌苔黃膩,小便色黃者,均須考慮到是濕熱所致,本方運用的機會很多。后來發現,李東垣的清暑益氣湯、王清任的身痛逐瘀湯,都融進了二妙散,從而領悟到此方誠為治療濕熱流注于四肢經絡引起的全身疼痛的主方。我再加忍冬藤、絡石藤、海風藤、青風藤四藤疏通經絡,乳香、沒藥、姜黃活血止痛,黃芪、當歸、雞血藤益氣補血,并借蜈蚣、蘄蛇兩蟲搜剔頑痹。為丸緩治,療效頗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