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補氣第一名方——“四君子湯”


氣虛的人容易疲勞乏力,氣老是不夠用。不愛動也不愛說話,就是說話,聲音也很小。沒精神,愛出汗,舌邊有齒痕,不愛冒險。”中年人不要以為是腎虛早衰,而吃六味地黃丸,藥不對癥。那么氣虛到底該怎么補呢?

補氣第一名方——“四君子湯”

說起補氣來,我還真有一妙方,健脾補氣非它莫屬。

這個方子由人參9克、白術9克、茯苓9克、炙甘草6克組成

這個被稱為健脾補氣第一名方的“四君子湯”雖然只有四味藥,卻是配比絕妙,君臣佐使搭配令人叫絕。以人參為主,補氣、健脾又養胃;配以白術,健脾、燥濕,還能加強人參的補氣健脾之力;再加上有健脾、滲濕效果的茯苓,補脾的作用更加明顯;配上炙甘草,能協調諸藥而使它們共同發揮補氣健脾的效果。這個方子補起氣來,溫補而不燥熱,補益卻不峻猛,有君子之德,所以用“四君子”來命名。

“四君子”加大米熬成粥,最適合補氣健脾

每到立夏時節,我都會用“四君子”加上大米熬成粥給家人喝,以減少即將到來的炎熱給身體帶來的消耗。這個方子也可以經常喝一喝作為日常的保養,不過把人參換成黨參最好。

男人多氣虛,氣一虛,就精力不足、體力不支。因此,氣虛的男性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低下。這個粥最適合補氣,可以作為男性抗疲勞的首選。氣補足了,則龍精虎猛、精力十足。

女人易脾虛,脾一虛就乏力犯懶,什么事都不愛干,臉色還泛黃。

而老人家脾、氣都容易虛,虛了就顯老,免疫力下降,動不動就生病。有了這個粥,女人喝了能氣色紅潤、體力充沛。老人家喝了能補氣健脾、安享晚年。

但凡是補藥,多偏于滋膩厚重,喝了容易壅氣。而體質較差的人,脾胃虛弱,體內還濕氣盛,難以運化補品的粘滯、滋膩之氣。因此,這類人吃進去的補品非但沒有補到身上,反而給脾胃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一味的補下去,最終會導致脾胃不能承受壓力而“罷工”,這種行為無異于對自己的身體施暴,非君子所為。

“四君子湯”補中有瀉,平和中正,不偏不倚,這才是中庸之道、君子之德。它也為我們揭示了善待自己的真諦。

夏季補氣離不開中藥“四君子”

中醫講究“春夏養陽”,在調補陽氣的中藥里,有一個中醫師“離不開”的名方——四君子湯。

四君子湯出自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最初用于治療脾胃氣虛證,后世眾多的補氣健脾方劑,都是從該方衍化而來,因此有“天下補氣第一名方”的美稱。組方中,人參、白術、茯苓、甘草都是藥性平和、不熱不燥,在中醫師看來,它們品性中正,不偏不倚,猶如君子有沖和之德、中庸之道,故得名“四君子”。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朱亞萍副主任醫師介紹說,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調理脾胃功能往往是振奮一身陽氣的“基本環節”。別看這個方子只有四味中藥,卻體現了中醫組方君、臣、佐、使的法則。方中人參為君,甘溫益氣、健脾養胃;白術為臣,健脾燥濕,加強益氣助運之力;佐以茯苓,健脾滲濕,苓術相配,則健脾祛濕之功顯著;使以炙甘草,益氣和中,調和諸藥。四藥配合能使脾胃之氣健旺,脾的運化功能恢復正常,滋養氣血。臨床發現,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慢性腸炎等屬脾胃氣虛證的疾病,均可應用四君子湯治療。

用法上,可在中醫師指導下,取人參、白術、茯苓各9克,炙甘草6克,用150毫升水煎至100毫升口服。若虛證明顯,可加生姜3片、大棗3枚。▲      

四君子湯的作用是什么?
四君子湯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四君子湯主治脾胃氣虛證。面色萎白,語聲低微,氣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脈虛弱。(該方常用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屬脾氣虛者。)

該方以人參為主,補氣健脾養胃;配白術健脾燥濕以加強人參補氣健脾之力;再加茯苓健脾滲濕測其補脾之功更加明顯;配炙甘草也有增強補氣健脾的作用,并能協調諸藥而使它們共同發揮補氣健脾的功效。該方作為調理脾胃氣虛證的常用方,是補氣方劑的基礎方,取名“君子”,是喻該方補性平和,品性中正,不偏不倚,猶如君子有沖和之德、中庸之道。適宜長服。

1.消化性潰瘍病 用該方加味:黨參15克,白術12克,茯苓10克,甘草6克,黃芪15克,三棱10克,烏賊骨15克。每日1劑,水煎服。尤其對脾虛型的患者效果較好。

2.慢性胃炎 用該方加味:黨參15克,白術12克,茯苓10克,甘草6克,黃芪10克,枳殼10克,雞內金10克。每日工劑,水煎服。

3.慢性肝炎 用該方加味:黨參15克,白術12克,茯苓10克,甘草6克,黃芪10克,柴胡6克,當歸10克,白芍ic克。每日 1劑,水煎服。

4.子宮肌瘤 用該方加味:黨參30克,白術24克,茯苓15克,甘草9克,莪術30克,三棱30克,牛膝15克。每日1劑,水煎服。

5.經前緊張綜合征 用該方加黃茂20~40克,附子10~20克。每日1劑,水煎服。有滿意效果。

6.小兒低熱 用該方加味:黨參15克,白術、茯苓各6克,炙甘草3克,山藥10克。每日1劑,水煎服。

此外,該方還可用于胃癌、食道癌、乳腺癌肺癌等腫瘤的輔助治療。

四君子湯      治一切陽虛氣弱,脾衰肺損,飲食少思,體瘦面黃,皮聚毛落,買來細軟,是肺經,脾經,胃經的藥物。具體可以參考有關書籍。
 
補氣、疏氣、降氣、沉氣,這些治氣病的方法,你都會嗎?
《素問》中有言:“百病生于氣也!”一語道破氣病的廣泛性。身邊常有人說自己需要補氣,于是乎,補中益氣丸便成了很多人的理想補氣法寶。關于氣病的治療,補氣的確是其中的一種,但至于是不是都用補中益氣丸,那倒未必!其實治療氣病的方法也不少,今且詳細來說說吧!

氣在道醫學中的提法很多,大體可分為人體之氣和外界之氣(如寒氣、濕氣、燥氣)。

一般來說,人體的氣主要是指精微物質及其產生的功能活動。故道醫所說的人體之氣,既包括各種精微物質,也包括各種器官組織的功能活動,因分布和作用的不同,就有各種名稱。如營行脈中,衛行脈外,分別叫作營氣和衛氣;充養臟腑生理作用的氣叫作臟腑之氣,如胃氣、肺氣、腎氣等。氣的組成有兩個基本條件:一是器官組織的生理活動(其中比較主要的是臟腑的功能活動);二是所需的物質,如水分、空氣等。

氣的運行是氣的基本性質。在生理狀態下,人體之氣是運行不息的,各種氣往往有一定的運行方向,而且相互之間有一定的聯系,反之,則為病態表現。如肺主呼吸,腎主納氣,一上一下,相互聯系,從而保持呼吸通暢和水道通調;脾宜升則健,胃宜降則和,故脾胃之氣升降相因,納運相適,從而維持正常的消化吸收。氣對臟腑精血的關系是相互影響的。如某些臟腑的功能偏盛,形成精血虧耗,就叫“氣能傷精”;如精血虧耗反過來削弱氣,就叫“精能蝕氣”。氣虛能使臟腑功能減弱,通過藥物治療或導引術、體育鍛煉,使氣虛轉為氣旺時,又能使臟腑功能活動增強,故對慢性病,應采取綜合治療措施,對各種虛損病也不能單靠藥物治療。

一、補氣四法

1.培補中氣法

用于精神疲乏,面色萎黃,懶言音低,四肢無力,消化不良,大便泄瀉等癥。

藥物:黨參、黃芪、茯苓、白術、山藥、蓮米、扁豆、山楂、神曲、甘草,可加仙鶴草、大棗。

2.補養肺氣法

用于肺痿久嗽,音低,音怯,呼吸氣短等癥。

藥物:廣明參、北五味、麥冬、黃芪、山藥、冬蟲夏草、尖貝母、百合、廣桔梗、炙甘草、木蝴蝶。

3.補氣固表法

用于表虛多汗,汗出惡風,容易感冒等癥。

藥物:黃芪、白術、麻黃根、防風、牡蠣、浮小麥、棗仁、桔梗、甘草。

4.溫補腎氣法

用于四肢不溫,畏冷,吸氣困難,腰酸,小便頻數等癥。

藥物:肉桂、附片、熟地黃、棗皮、山藥、寧枸杞、巴戟、香附、甘草。

二、疏氣二法

1.疏理肝氣法

用于胸脅痞悶,兩脅少腹脹痛,噯氣,矢氣覺舒等癥。

藥物:香附、青皮、柴胡、郁金、金鈴子、玄參、香櫞、玫瑰花、橘葉、紫蘇葉、薄荷葉。

2.和胃理氣法

用于脘腹脹滿,痞痛,噯氣,泛酸,食欲不振等癥。

藥物:半夏、陳皮、藿香、木香、砂仁、白蔻、枳殼、茯苓、厚樸、臺烏、佛手、黃連、吳茱萸(宜輕)。

三、降氣三法

1.降氣寬胸法

用于氣逆胸膈,窒息欲絕及氣厥昏倒等癥。

藥物:沉香、枳實、花檳榔、木香、臺烏、蘇子、前胡、降香、瓜蔞殼。

2.降氣止呃法

用于胃氣上沖,呃逆不止,甚則嘔吐等癥。

藥物:公丁香、干柿蒂、刀豆子、旋覆花、代赭石、厚樸、陳皮、生姜、竹茹,熱重者,宜加黃芩、黃連以折火勢。

3.平降沖氣法

用于胸悶,臍下有動氣,氣沖咽喉不得息,心慌,汗出,拘急等癥。

藥物:熟地、當歸、白芍、菟絲、枸杞、沉香、紫石英、桂枝、香附、小茴、懷牛膝。

四、升氣二法

1.升提中氣法

用于倦怠少氣,便瀉不止,脫肛,崩漏,白帶清稀不斷等癥。

藥物:黨參、黃芪、當歸、白術、升麻、柴胡、陳皮、桔梗、知母、棗皮、甘草,若服后療效不顯,可加少量姜、附以激之。

2.升降氣機法

用于邪郁上焦,咳嗽,痰不易出,胸膈間痛等癥。

藥物:桔梗、枳殼、柴胡、前胡、杏仁、升麻、厚樸、枳實、蘇葉、粉葛根、葶藶子。

異功散,六君子湯,香砂六君子湯,保元湯 | 【四君子湯】「一方有變」四君子湯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人參去蘆9g  白術9g  茯苓去皮9g  甘草炙6g

現用法:水煎服

功效:補氣健脾

???? 稟賦不足,或飲食勞倦,損傷脾胃之氣,使其受納與運化無力 ????

主治:脾胃氣虛證

-1- 異功散

《小兒藥證直訣》

人參切,去頂  白術  茯苓去皮  甘草+陳皮銼各6g

益氣健脾,行氣化滯

脾胃氣虛兼氣滯證

胃脘悶滯,不思飲食,大便溏薄,或嘔吐、泄瀉等

六君子湯

《醫學正傳》

人參3g  白術4.5g  茯苓3g  甘草3g+陳皮3g  半夏4.5g

益氣健脾,燥濕化痰

脾胃氣虛兼痰濕證

食少便溏,胸脘痞悶,嘔逆等

香砂六君子湯

《古今名醫方論》

人參3g  白術6g  茯苓6g  甘草2g+陳皮2.5g  半夏3g+木香2g  砂仁2.5g  生姜6g

益氣健脾,行氣化痰

脾胃氣虛,痰阻氣滯證

嘔吐痞悶,不思飲食,脘腹脹痛,消瘦倦怠,或氣虛腫滿

-4-保元湯

《博愛心鑒》

人參3g  炙甘草3g+黃芪灌膿時酒炒,回漿時蜜炙9g   肉桂1.5g益氣溫陽

虛損勞怯,元氣不足證

倦怠乏力,少氣畏寒;

小兒痘瘡,陽虛頂陷,不能發起灌漿者

參考:《中國藥典》2015版 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規劃教材(第九版)《方劑學》

[養生] 夏季補氣離不開中藥“四君子”

中醫講究“春夏養陽”,在調補陽氣的中藥里,有一個名方——四君子湯。
  四君子湯出自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最初用于治療脾胃氣虛證,后世眾多的補氣健脾方劑,都是從該方衍化而來,因此有“天下補氣第一名方”的美稱。組方中,人參、白術、茯苓、甘草都是藥性平和、不熱不燥,在中醫師看來,它們品性中正,不偏不倚,猶如君子有沖和之德、中庸之道,故得名“四君子”。
  中醫醫師介紹說,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調理脾胃功能往往是振奮一身陽氣的“基本環節”。別看這個方子只有四味中藥,卻體現了中醫組方君、臣、佐、使的法則。方中人參為君,甘溫益氣、健脾養胃;白術為臣,健脾燥濕,加強益氣助運之力;佐以茯苓,健脾滲濕,苓術相配,則健脾祛濕之功顯著;使以炙甘草,益氣和中,調和諸藥。四藥配合能使脾胃之氣健旺,脾的運化功能恢復正常,滋養氣血。臨床發現,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慢性腸炎等屬脾胃氣虛證的疾病,均可應用四君子湯治療。

用法上,可在中醫師指導下,取人參、白術、茯苓各9克,炙甘草6克,用150毫升水煎至100毫升口服。若虛證明顯,可加生姜3片、大棗3枚。

四君子湯健脾益氣作用
四君子湯原出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方藥組成有人參、炙甘草、茯苓、白術四味藥物。主要功效是健脾益氣,常用于治療脾胃虛弱、運化無力等證。近年來,四君子湯健脾益氣作用機制的研究日漸深入,取得了進展,分述如下:
1 組方中單味藥的研究
1.1 甘草 味甘,性平。具有補氣和中、祛痰潤肺、清熱解毒、補脾和胃及調和諸藥等功效。臨床常用于治療心悸、脘腹虛痛、瘡瘍等。其成分,含三萜類化合物甘草皂甙和甘草次酸,有皮質激素樣作用,小劑量的甘草甜素(600mg/kg)腹腔注射能使大鼠胸腺萎縮及腎上腺重量增加。輕癥阿狄森患者,并用甘草甜素160mg,肌注,結果尿中游離型17-羥皮質類固醇增加,而結合型17-羥皮質類固醇卻降低,但是總排泄量無變化。健康人肌注甘草甜素80mg,2次/d,結果相似。表明甘草甜素能延長和增強可的松的作用,增強腎上腺皮質功能,減少患者對皮質激素的依賴現象及激素撤退時的反應,起到了扶正固本的治療作用。甘草中的異甘草素和甘草素具有抑制兔肝線粒體單胺氧化酶作用,具有解痙和抗潰瘍作用物質,解痙作用異甘草素比甘草素強一倍。它們具有同時調節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功能,改善脾虛患者的交感神經張力,使脾虛患者偏亢的副交感神經降低。
1.2 白術 能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主治慢性腹瀉、脾虛納呆、痰飲水腫等證。白術能增強網狀內皮系統的吞噬功能,有升高白細胞、提高淋巴細胞轉化率和自然玫瑰花形成率、促進細胞免疫功能、明顯增高血清IgG含量的作用。
1.3 茯苓 性平而味甘。能補益中氣、健運脾胃、養心安神、利水滲濕。常用于主治水濕中阻、食少便溏、小便不利、心悸失眠等脾虛、心脾兩虛諸證。有人用茯苓的復方(黨參、白術、茯苓)制劑內服能使自然玫瑰花結形成率及植物血凝素誘發的淋巴細胞轉化顯著上升,尚能顯著增加血清IgG含量。對大鼠幽門結扎所致胃潰瘍有抑制作用,并能降低胃液分泌及游離酸含量,對兔離體腸管有直接松弛作用。
1.4 人參 性溫,味甘。有大補元氣、強心固脫、安神生津的功效。常用于治療胸悶、氣短喘促、自汗肢冷等證。人參內含人參甙,人參辛及人參寧。并含有揮發油,油中主要為人參倍萜烯,還含有β-欖香烯及人參炔醇,還有多種糖類,維生素及人參黃酮類等。這些化學成分均有強壯補益的功效,并可以縮短神經反射的潛伏期,加快神經沖動的傳導,增強條件反射的強度,提 高分析能力,減少疲勞,對多種原因引起的體弱氣虛者均有療效。 【方解】
四君子湯是補益脾胃的代表方劑,其健脾益氣主要是根據“脾居中州”、“脾虛易生濕”、“濕重易傷脾”的中醫理論組方遣藥,用補益中氣的藥物治療脾虛,佐以祛濕之品以助健脾之功,諸藥合用,共奏健脾益氣之功。人參與甘草同為補氣之品,人參補氣較急,甘草補氣偏緩,緩急相合,共成平補之效;茯苓與白術皆為健脾利濕之劑,白術燥濕健脾之陽,茯苓滲濕健脾之陰,燥淡相合,共奏化濕健脾、促進中焦運化之功效。該方健脾益氣的主要特點是對脾虛時各種有關脾的功能失調均有不同程度治療作用,諸如對“脾失健運”和“運化水濕”、“脾為之衛”、“脾統血”等功能失調,均具有一定的恢健作用。 本方證由脾胃氣虛,運化乏力所致。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氣虛,受納與健運乏力,則飲食減少;濕濁內生,故大便溏薄;脾主肌肉,脾胃氣虛,四肢肌肉無所稟受,故四肢乏力;氣血生化不足,血不足不榮于面,而見面色萎白;脾為肺之母,脾胃一虛,肺氣先絕,故見氣短、語聲低微;舌淡苔白,脈虛弱皆為氣虛之象。正如《醫方考》所說:“夫面色萎白,則望之而知其氣虛矣;言語輕微,則聞之而知其氣虛矣;四肢無力,則問之而知其氣虛矣;脈來虛弱,則切之而知其氣虛矣。”治宜補益脾胃之氣,以復其運化受納之功。方中人參為君,甘溫益氣,健脾養胃。臣以苦溫之白術,健脾燥濕,加強益氣助運之力;佐以甘淡茯苓,健脾滲濕,苓術相配,則健脾祛濕之功益著。使以炙甘草,益氣和中,調和諸藥。四藥配伍,共奏益氣健脾之功。 本方與理中丸比較,兩方均用人參、白術、炙甘草以補益中氣,僅一藥之別,而功能相異。四君子湯配茯苓,功用以益氣健脾為主,主治脾胃氣虛證;理中丸用干姜,功用以溫中祛寒為主,適用于中焦虛寒證。
【化裁】若嘔吐者,加半夏以降逆止嘔;胸膈痞滿者,加枳殼、陳皮以行氣寬胸;心悸
失眠者,加酸棗仁以寧心安神;兼畏寒肢冷、脘腹疼痛者,加干姜、附子以溫中祛寒。
【附方】異功散、六君子湯、香砂六君子湯、保元湯
【附注】本方為治療脾胃氣虛證的基礎方,后世眾多補脾益氣方劑多從此方衍化而來。臨床應用以面白食少,氣短乏力,舌淡苔白,脈虛弱為辨證要點。
【文獻】方論江昂《醫方集解·補養之劑》:“此手足太陰、足陽明藥也。人參甘溫,大補元氣為君。白術苦溫,燥脾補氣為臣。茯苓甘淡,滲濕瀉熱為佐。甘草甘平,和中益土為使也。氣足脾運,飲食倍進,則余臟受蔭,而色澤身強矣。再加陳皮以理氣散逆,半夏以燥濕除痰,名曰六君,以其皆中和之品,故曰君子也。”

健運脾胃的著名方——四君子湯

做法:
先將瘦肉焯水,將黨參、白術、茯苓、炙甘草一同放入鍋中,加清水煮沸后,文火熬1小時,加入適量的鹽調味即可。
功效:健脾補氣。
適合人群:四君子湯是健脾的基礎方子。用于治療脾胃氣虛所導致的氣短乏力,語聲低微,面色萎白,食少便溏,舌淡苔白等癥狀。
· 黨參味甘性溫而能益氣,可以健補脾胃。白術協助黨參健補脾胃之氣,還可以利用白術的苦溫特性,健脾燥濕,健運脾氣。
· 脾喜燥惡濕,脾胃虛弱,運化水液無力,水濕停滯,所以配伍利水且健脾的茯苓,既可以協助白術健運脾氣,又可以利用它的甘淡特性,滲利濕邪,同時使黨參、白術補而不滯。
· 最后用甘溫益氣的甘草,協助黨參、白術補中益氣,還可以起到調和諸藥的作用。四味藥既使用補脾益氣的藥物,又使用了苦燥淡滲的藥物,主次兼顧,迎合了“脾喜燥惡濕”的特點,是日常調理脾胃,打通中焦,恢復其運化功能的經典方。
四君子湯可作日常調養使用:每周食用2次左右即可。
平時還可以喝一些陳皮水、木香茶,1人份建議用陳皮或木香3-5克,開水沖服即可,有醒脾開胃、健脾理氣,恢復脾胃的功能。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面色萎白、言語輕微、四肢無力,宜四君子湯
[養生] 夏季補氣離不開中藥“四君子”
愛問醫生
補氣第一方:四君子湯 什么人能喝?怎么喝?
四君子湯健脾益氣作用
這個古方被稱為君子,如今被大量使用,卻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名字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太和县| 壤塘县| 河西区| 南澳县| 梅州市| 五台县| 舞阳县| 门源| 灵武市| 郑州市| 肃宁县| 柳河县| 娄烦县| 隆林| 香格里拉县| 余庆县| 青浦区| 神农架林区| 九龙城区| 闵行区| 封开县| 余庆县| 苍梧县| 聊城市| 武冈市| 杨浦区| 水富县| 毕节市| 宜州市| 漳浦县| 合阳县| 龙海市| 且末县| 奇台县| 哈巴河县| 迁安市| 隆化县| 涞水县| 凉城县| 沙河市| 陈巴尔虎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