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手麻較為常見原因的有以下幾種:
上肢神經卡壓:一是拇、食、中指的麻木疼痛,常有夜間麻醒史,醒后活動可好轉。嚴重者可伴有手部肌肉萎縮,影響手的精細動作,這是因為正中神經在腕部受到壓迫,即所謂的“腕管綜合征”;二是環、小指的麻木疼痛,也可有夜間麻醒史,嚴重者伴有肌萎縮,環、小指的屈指力下降,影響精細動作。這是因為神經在肘部受到卡壓,即所謂的“肘管綜合征”。
頸椎病:引起手麻最常見的疾病就是頸椎病,它是中老年人常發的疾病之一。當人步入中年以后,隨著年齡的增加,一些器官往往會發生退行性變,當頸椎間盤發生退行性變以后,往往會導致頸椎間盤突出或是關節突發生增生或肥大,這些突出的頸椎間盤或增生的關節突一旦壓迫鄰近的頸神經根時,便出現了頸椎病。頸椎病除了有手指麻木、感覺異常以外,還伴隨其它癥狀,如:頸肩部肌肉酸痛,上肢有放射痛或活動障礙等。確診頸椎病并不困難,只要照一張X光片就可以了。另外還有一種檢查頸椎病的簡單方法,一個人托患者頭部,一手握患者上肢,將其外展90°,兩手同時向相反方向推拉,有放射痛或麻木者可初步確診為頸椎病。
中風:引起手麻的另一常見疾病便是中風了。《衛生寶鑒·中風門》曾說:“凡人初覺大指、次指麻木不仁或不用者,三年之內有中風之疾。”須預防之:宜慎起居,節飲食,遠房幃,闊情志。雖然手指麻木不一定會發生中風,但對于年齡在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來說,如果經常出現頭痛、眩暈、頭重腳輕、肢體麻木、舌頭發脹等癥狀,且患者平時又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腦動脈硬化等疾病時,應多加以注意,警惕中風的發生。
更年期綜合征:另外,進入更年期的婦女有時候也有手麻的現象,但是并不明顯,隨著更年期的結束,手麻現象就會隨之消失。
總之,手麻癥狀的確診,還需參考頸椎片、肌電圖等輔助檢查才能明確診斷。一旦確診,如若癥狀尚輕,則經正規的非手術治療,均可有不同程度好轉,如若癥狀明顯,并出現手內肌明顯萎縮,則應及時采取手術治療,阻止病情發展,以免造成手內在肌不可逆的嚴重萎縮,導致手的功能嚴重障礙。
1、噎到東西
2、落枕
3、腳抽筋
4、腳麻了
這個請大家千萬千萬要努力傳哦,因是個知識,可以教人,也可以救人哦!
救命的方法分享:
1.噎到東西之處理方式----只要「把手舉起來」
美國紐澤西州大西洋城五歲男童史寶斯,機靈地救了祖母一命,他的方式很簡單,只要「把手舉來」!
五十六歲的雪兒丹恩史都華日前在家一邊看電視一邊吃果凍,
當史都華轉過頭時,一塊果凍卡在喉嚨。她試著擠壓腹部自救,但沒有用,此時孫子史寶斯問:「奶奶,您噎到嗎?」史都華說不出話,
「我猜您噎到了,奶奶,把手舉起來,把手舉起來。」
史都華照做,結果真的把果凍吐出來。
史寶斯當時很鎮靜,他說這是在學校學到的。
噎到東西之處理方式----只要「把手舉起來」!
2.落枕
您偶而早上起床會發現自己落枕了嗎?就是脖子疼痛。
一旦落枕您該怎麼辦?
一旦落枕時,只要將你的腳抬起來!
把大腳姆指給掰開來,慢慢的以順時或逆時的方向按摩旋轉。
3.腳抽筋時
左腳抽筋時高高的舉起右手,
右腳抽筋時高高的舉起左手,馬上舒緩。
4.腳麻了
若左腳麻了,用力甩你的右手掌。
若右腳麻了,則用力甩你的左手掌。
溫馨提示:復制后點擊右上角按鈕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功德無量
手麻,很多人想必都曾經遇到過,大家都覺得它是一種正常現象。都沒有過多地去留意它,覺得手過一會兒就不會麻了。雖是如此,但手麻也是不容大意,因為經常性的手麻也可能暗藏疾病呢!
常手麻需警惕
一、末梢神經炎引起手麻
老年人如果長期消化吸收功能差,營養不良,會引起維生素B1缺乏致末梢神經炎,引起手指發麻。在睡眠中如果姿勢不正,頸項偏斜手臂受壓亦會引起手指發麻。
二、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引起手麻
老年人常患有高血壓、高血脂等癥。高血壓會引起血管痙攣,高血脂會引起血液黏稠度增高,加上晚上睡眠時血流緩慢,這些因素都會導致一過性腦缺血而發生手指發麻的現象。
溫馨提示:因此老年人要定期查血壓、查血脂、做血液流變檢查,如有高血壓或高血脂,要做降壓、降脂治療,并要多飲水,還可在醫生指導下應用尼莫地平、丹參片、維腦路通、小劑量阿司匹林等藥,以改善微循環,手指發麻的現象便會消除。
三、頸椎病引起的手麻
頸椎病的癥狀表現多種多樣,手指發麻是其中之一,做頸椎X線片可以幫助診斷。治療頸椎病除可以采用理療、牽引和應用一些活血化瘀的藥物外,平時可做一些緩慢活動頸部的保健操;睡眠時枕頭高矮要適宜,一般以7~9厘米高為宜,軟硬也要適中,睡姿要正確,以避免局部血管和神經組織受壓。#p#副標題#e#
常手麻需警惕
四、糖尿病也會引起手麻
糖尿病會產生多種并發癥,糖尿病性神經病變就是其中之一,如果發生周圍神經病變,就會有四肢麻木感和感覺異常等癥狀。一旦患有糖尿病,要進行正規合理的治療,把血糖控制到正常范圍,并注意補充維生素B1、維生素B6、維生素C等。
五、慢性酒精中毒可引起手麻
對于一些經常喝酒的人來說,如果出現手掌發麻,就預示著慢性酒精中毒。慢性酒精中毒如果不進行及時干預,就可導致機體各系統功能障礙,甚至不可逆轉的病理損害,如慢性消化道炎和潰瘍、酒精中毒性心肌炎、脂肪肝或肝硬化、中樞神經系統變性或腦萎縮。
六、中風
引起手麻的另一常見疾病便是中風。專家曾說:“凡人初覺大指、次指麻木不仁或不用者,三年之內有中風之疾。”須預防之:宜慎起居,節飲食,遠房幃,闊情志。雖然手指麻木不一定會發生中風,但對于年齡在40歲以上的中年人來說,如果經常出現頭痛、眩暈、頭重腳輕、肢體麻木、舌頭發脹等癥狀,且患者平時又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腦動脈硬化等疾病時,應多加以注意,警惕中風的發生。
腳部鍛煉法
養好腳這個樹根,身體的大樹才有活力
腳趾尖與手指尖一樣,都是經脈的“井穴”。
何謂“井穴”呢?井中能取水,井是水的源泉。如果把經脈比作河流,那井穴就如同水流開始的地方,是氣血生發之地。所以,如果井穴受阻,全身的氣血運行都受影響,疾病也隨之發生。
我曾遇過一個人,他的整條腿都不能動,肌肉特別軟。經詢問,這個病最初的癥狀就是大趾里側疼,而這個部位,恰好是脾經的起始點隱白穴。中醫認為:脾主肌肉。肌肉無力是典型的脾病,它最開始就是由井穴受阻引起的。
所以,井穴在人體中是非常重要的。井穴受阻,人體就會出問題。把井穴宣開,讓氣血通暢,是我們健身運動的一個要點。
人的腳就好比大樹的樹根,只有樹根養好了,才能向樹干、樹枝輸送營養,樹根一旦被毀,大樹便失去了一切活力。
無論是腳趾、腳底、腳跟,還是腳腕,我們都要鍛煉。鍛煉時最好先活動腳腕,因為腳腕是腳趾氣血上行的樞紐,先活動好了腳腕,再鍛煉腳趾,效果更佳。
“背后七顛百病消”——強健脊柱通氣血
提腳后跟有很好的養生保健效果,緊接著再把腳跟下顛振振身體,就能鍛煉脊柱。八段錦的“背后七顛百病消”就是這樣一個動作。
“背后七顛百病消”并非說腳后跟顛七次,就能祛除全身之病了。實際上,這個動作是八段錦的最后一個動作,其含義是,如果前面的動作都做到位了,那么,再通過最后這個動作,就可以整飭身體這個山河。
具體做法是:
兩腳并攏直立,指尖貼在褲縫上(風市穴處),目視前方。兩腳跟提起,頭上頂,收腹提肛,兩肩微沉,動作略停一下。
然后兩腳后跟下落,下落時,中間先緩沖一下。腳跟提在半空,停頓片刻后,再讓腳跟下落觸地。
這個動作一起一落為一遍,共做七遍。
做這個動作時,要注意兩點:
一是腳跟下落時,不能一次性直接觸地,中間必須有一個緩沖。否則,腳跟從高處直接落下來,力量過大,對小腦的震動過大。
二是在提腳后跟再下落的過程中,一定要保持上身的直立,即保持脊柱直立。這樣,往下顛腳后跟時,就可以震蕩脊柱和督脈,讓全身經脈的氣血通暢。
背后七顛,有效振髓
“背后七顛百病消”里的“七顛”,做起來很簡單。就是腳后跟提起、放下,再提起、再放下,這樣一上一下總共做七次。那么這里面有什么養生道理呢?我們前面講過“振髓法”,反拳捶脊,可振蕩骨髓。背后七顛也是一個道理,它通過腳后跟的提起和下落,來震動脊柱和督脈,激蕩氣血,同樣可達到振髓的效果。
人的骨髓里藏的都是“精”,如果我們的骨髓出了問題,人的造血機制乃至身體的方方面面都有可能出大問題。背后七顛不僅抻拉了脊柱,還對脊柱里的“精”進行了修整。所以,這個動作看似簡單,可大道內存,養生效果不可小視。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體的振動是有頻率的。所以,在平時的生活、鍛煉中,如果我們能以一個正確的頻率來對待自己的身體,那身體的很多毛病就都能得到修復。但如果我們只是胡亂活動身體,不因循規律去鍛煉、生活,就有可能對我們的身體造成損害。
腳趾抓地,鍛煉肝經
這個動作的核心點之一是腳趾抓地。腳趾是足三陰經和足三陽經交匯之處,腳趾抓地可以刺激循行在腳趾上的所有經脈,調節相應的臟腑功能。另外,因為肝主筋,所以腳趾抓地就是鍛煉了筋的功能,也就是鍛煉了肝經。
吸氣提肛,預防臟器下垂
前面我在講“搖頭擺尾去心火”的時候,講過“過三關”問題。要想氣機上提,我們必須要吸氣提肛。在“背后七顛百病消”里,提踵的同時,我們也要配合做吸氣提肛的動作。
其實,提肛就是提會陰的一個婉轉的說法。前面也講過,提會陰是回春術,可延緩衰老。人體衰老有一個象,就是全身臟器會下垂,比如臟腑下垂、子宮脫垂、痔瘡等,這都是因為人的內臟收攝不住了,是陰陽俱虛的一個表現。陽氣不足,人體器官就收攝不住;陰氣不足,體內的臟器就萎縮。所以,如果我們經常能做一下提肛這個動作,就相當于服用了中藥里的黃芪,有提升的作用。可有效防治臟器下垂的問題。
做提肛動作的同時,一定要配合呼吸進行鍛煉,即要慢慢地吸氣,把肛往上一點一點地提。吸氣提肛后,要屏息一會兒,讓氣機在體內游轉,按摩臟腑。
屏息很重要。為什么我們的傳統健身術叫“氣功”?就是因為它不僅僅是練“形”的,也是煉“氣”的。平常我們抻拉經脈,活動手腳、腰背等,都是在鍛煉身體,鍛煉筋脈;可真要說防病治病的效果,很大程度上靠的是這些動作里的屏息。
在健身氣功里,大多重要的核心動作后都有一個停頓、屏息的環節,這就是“定式”。所謂定式,就像我們平常照相時擺POSE一樣,要擺好動作定住一兩秒的時間。
我們練習傳統健身氣功,一定要把定式做到位,要鍛煉到實處,不要一個動作沒做完就著急做下一個動作,切忌打花架子。比如,“兩手托天理三焦”這個動作,當我們把手舉到上方,兩個掌根往外撐時,一定要停頓、屏息,這樣才能讓三焦和五臟真正得到鍛煉。如果只是純粹把手舉起來,再放下,那就跟一般的做體操沒什么區別了。
正因為有屏息煉氣這個過程,所以一般而言,健身氣功都是比較舒緩的。這也符合養生之道。因為人要想長壽,呼吸必須要“綿長”。用老子的話來說,叫做“綿綿若存”。氣機要游轉得緩慢、綿長,才能一點點地在體內鼓蕩,達到內按摩的效果。這也恰恰是長壽的核心。
所以,在我們學會打八段錦以后,打得越來越好的同時,也會打得越來越慢。因為打到一定境界時,我們就會慢慢體會到每一個動作里面的氣機游轉。一套動作下來,往往要花一兩個小時。
常提腳后跟,防治前列腺
提腳后跟這個動作,可有效鍛煉腎和膀胱,防治前列腺、足跟痛的問題。
關于足跟痛,很多人認為是足跟骨刺造成的。其實,我認為,這更多的是腎和膀胱的虛證。因為人在更年期的時候,腎和膀胱開始虛弱,最容易出現足跟痛的問題。有的人,能夠順利把這關走過,有的人耗散太過,連帶的疾病就出來了。
提腳后跟對男性養生尤為重要。男子小便時,若能常提腳后跟,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治前列腺疾病。
提腳后跟這個動作簡單易行,我們排隊買菜、超市結賬、等汽車的時候,都可以做這個動作。
手護風市穴,莫讓膽經受風邪
做“背后七顛百病消”這個動作時,我們的身體要保持直立,兩手自然下垂,放在腿的兩側,這樣中指就會停留在風市穴處。
“風市”的意思就是風的市場,什么風都有,好風也來,邪風也來。鍛煉時如果不護住它,虛邪賊風就有可能進來,對人體造成傷害。古人很注重風市穴的保養,像古代的短皮裙,它的長度一般都到風市穴的位置。《西游記》里孫悟空就一直穿著一個虎皮裙,其長度就剛好到風市穴處。
風市穴是膽經上的重要穴位。我們在拍膽經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把這個穴位拍到。在拍的時候,風市穴有可能會變青,因為那里是風的大市場,寒邪一般很重。拍出淤青時不要害怕,可接著拍,多拍幾天,淤青就漸漸褪掉,這個地方就通了。
在提踵時,我們保持直立,雙手的中指指尖護住風市穴,指尖是心包經的井穴,這就是用心包經的井穴來固攝住風市,可避免邪氣侵襲膽經。所以,我們在做這個動作時,不要讓手隨便離開風市,以免減弱鍛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