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玄學,我們就會想《老子》《莊子》《易經》這三本本書。在魏晉時期,這三本書被稱為“三玄”。與儒家提倡的倫理綱常不同,玄學主張的是道法自然。在春秋戰國時期,老莊建立道家。西漢初年,由于長期戰爭帶到來巨大的經濟損失,為了恢復經濟,政府提倡黃老思想。
漢武帝時期,為了鞏固統治,儒家思想成為正統。再到東漢末年,戰亂紛爭一觸即發,黃老 思想從新發展起來。到了魏晉時期,由于戰亂頻頻,一些世家貴族為了逃離殘酷的現實生活,轉而研究玄學,探索天地間的奧秘,并用老莊思想來解讀《周易》,使得《周易》從儒家經典變為道家學說。在東晉,《周易》成為官方學說。
隨著時代的發展,《周易》在人們心中成了封建迷信的象征。因為《周易》確實很難,人們很難有科學去解讀它。而且隨著自然科學的發展,無神無深入人心,人們不再相信世界上真的有神明鬼怪存在,加上人們思想一邊倒認為與風水有關傳統文化成為封建迷信的像象征,人們也就很難相信《周易》。
不知不覺中,《周易》像謎一樣的存在。后又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證實了《周易》的科學性,在2017年的時候,被納入國考。
有辯證的眼光去看待《周易》,我們會發很多有價值的東西。《周易》又稱《易經》。相傳《易經》分為兩部,一部為《經》專門講述如何占卜,一部為《傳》是對《經》的解釋。追本溯源,我們會發現《周易》可以說是一本農事指導書籍”。
周文王于是商朝的西伯侯,他在被囚禁期間,因擔心農事,而推演出《周易》。人們可以通過占卜,演算出適合農作的時間。
《周易》中有關風水的推演其實符合自然科學的,其中要設計水文地質學,宇宙星體學,氣象學,環境景觀學等等。在修建房屋墓穴時,風水先生看的也是選址地是否符合以上自然科學。
一般適合居住風水寶地也都符合地形寬闊,依山傍水,交通便利,陽光充足等條件。還有一些條件其實就是探勘表層土壤下是不是空心的,防止建造房屋墓穴時發生大型塌陷事故。這些條件就是較為科學的人類適宜生活生產的地方。總的來說《周易》也是一本揭示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之書。
《周易》還與數學有關。人們將萊布尼茲對論證數學中的二進制將建立的二進制的表示和運算與《周易》對比發現,二進制與八卦相符合。《周易》作為“三玄”之一,還與哲學密切相關。
《周易》中,記載了很對有關事物發展的規律。如《周易》中記到:事物只有發生到一個臨界點才能發生巨大變化,只有發生變化,才能發生新的變化。《周易》中還提到,君子以正為臨命。起意思很簡單,就是指君子要擺正自己的位子或者說是心態,才能掌握自身的命運。
《周易》在很長一段時間不被人重用,有三大原因。一方面,由于年代久遠的原因,遣詞造句與今天大不相同,使《周易》本就不太好懂內容變得更加晦澀難懂。還有一方面原因是受到新文化運動中反封建迷信活動的影響。
自然科學最開始傳入中國時,部分先進的知識以一種帶有偏見的眼觀去看待《周易》,加上當時并沒有什么人去證實《周易》的科學性,《周易》便成了封建迷信的象征。
另一方面,利用《周易》造謠撞騙的人太多了。有很多人實際并不懂《周易》,更有甚者根本就沒有看過《周易》,借周易這面大旗四處行騙。而被騙的人自己也不懂,也不太想讓人知道自己被騙了,便說《周易》是騙人。一旦被騙的人多了,更多的人就會懷疑《周易》本身的真實性。
從《周易》的發展史上,我們可以學到很多的東西。一是要用辯證的眼光去看待問題。無可否認的是《周易》其實并不能真正算出一個人的命理,在很大程度上,算命理是一種心理暗示。一個好的答案能在潛意識里起積極作用。若是世界上真的有命理,命理也不一開始就決定了,它會隨著自身的努力而改變。
就像你從一開就知道自己的命運呈現積極的趨勢,而你卻天天想著坐享其成,那最終也就一事無成。我們還可以學到,凡事一定要有自己的看法意見,不能道聽途說。
就如在聽別人談論講解《周易》時,就算你沒有看過,那也要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去反思別人是對是錯。此為,我們還要用科學的眼光去看待事物。不能信口雌黃,張口就說一些有的沒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