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下雨的時候,中國的交通環境就會變得更加混亂,整體通行效率大打折扣。
自詡自己還算是一位不錯的駕駛員,對路面可能出現的情況有預判,偶爾還能在不影響他人的前提下在城市的車流中比較快速的行駛。近來重慶雨水有點多,好幾個早上出門上班都跟陰雨為伴。這幾天開車上班讓我發現了一件很讓人驚訝的小事情:路上不少兩廂車和SUV,甭管泥土已經幾層了,它們的后窗雨刷器似乎從來就沒有啟用過。
這讓我想到了一個更大的問題,為什么一到下雨天,路上的司機們全都不會開車了?
把這口鍋甩給天氣,這好像說不過去。每到下雨的時候,中國的交通環境就會變得更加混亂,整體通行效率也會大打折扣。這不是天氣引起的,只可能是我們這些普通的交通參與者引起的。
就如同我們開頭提到了后窗雨刷器那個問題,我敢說中國有90%的車主連自己后窗雨刷器怎么用都不知道。從駕校開始,中國的駕駛員所養成的駕駛習慣都是向前看,好像是只要了解了前面的路況就等于掌握了天下。很多人開車完全不會看兩側后視鏡,更不用說車內后視鏡了。我們在路上碰到的那些臨近突然變道的睿智,都是這類不看后視鏡的人。
晴天開車都這樣了,在雨天開車對于這些朋友來說那可就是男上……哦不對,是難上加難。雨天正確的開車姿勢,應該是在保持前方安全的情況下,用后窗雨刷器保持后車窗的干凈,并且頻繁地了解后方的交通情況。做到對身處四周的交通狀況了如指掌,這是一種最安全的主動防御式駕駛方法,在雨天特別適用。
大多數車主在雨天開車的另外一個痛點是前風擋起霧。在路上開著開著視野就模糊了,這誰頂得住啊。怎么辦?一些車主們會把車速放慢下來,然后用抹布在玻璃上來回擦,創意估計是來自公交車司機吧。雖然快速地清掉了玻璃內側的霧氣,但是這樣的做法真的很不方便,也很不安全。
車子內外的溫度差是引起下雨天前擋玻璃起霧的原因,尤其是在冬天,車里比車外暖和,玻璃也就起霧了。其實要應付這件事真的很簡單,空調擰到吹前擋,順便放到外循環,打開空調AC開關,霧氣立馬消失。這是因為空調AC帶有除濕功能,除霧手到擒來。如果不想開AC,我們可以重復前兩個步驟,只是把第三個步驟的AC換成吹冷風,這同樣會奏效。
如果是自動空調,就更加簡單了。一般自動空調單獨會有一個前風擋除霧的快捷按鈕,按下之后車子會自動用最快的方法來給前擋風除霧。這時候再手動把風量調到最小,高效除霧而且風聲幾乎沒有,非常的舒服。當然,我們在這說到的所有,都是基于你足夠了解自己車輛的空調操作方法。如果不是,趕快把說明書找出來讀讀吧。
除了那些開得超級無敵慢的不知所措的司機,造成下雨天開車很堵的原因,還有一點是事故的概率高了很多。一些司機對于雨天行駛的危險毫無預見性,還是以非常激進的駕駛方式來開車。往往在這些時候,危險正在逐步靠近。
下雨天開車會讓司機放松警惕。打個比方同樣的彎道,如果是干地,車子咬咬牙也就過去了。而如果到了濕地,輪胎的排水性能不夠強,浮水效應就會讓車子失控。
其實無所謂雨天還是晴天,開車上路都要對自己駕駛技術有公正的評判,還要清楚地了解車輛的基本信息,它的輪胎規格是怎樣的,有沒有ESP電子穩定程序等等。最重要的是明白自己車輛的極限在哪里,這個極限不能一蹴而就,只能一次次地去嘗試和觸摸。真的快接近極限的時候,還要做好隨時救車的準備。
所以你知道那些愛開車的人,為什么愛開卡丁車了吧。因為公共道路比較危險,卡丁車封閉的場地相對來說是比較安全的。其次卡丁車能夠幫助車手提高控車技巧,這都是平常用得上的。
下雨天大家都不會開車了,交通狀況混亂不堪。有的人開車只關注前方,下雨天讓視野大大受挫。有的人開車不會用空調,前擋起霧過后手忙腳亂。有的人開車不知道方寸,全然不知車禍正在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