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歷史上,弓箭這一遠程武器,曾幫助過人們對付很多野獸和敵人,為使用者帶來獵物、勝利或是去除掉危險。而與影視劇、古裝劇和歷史劇里所表現的古人都使用同一種箭簇(箭頭)——等腰三角形箭頭不同,歷史上世界各國、各民族都有著自己特殊的箭簇,人們會根據自己不同的需求來選擇不同形制的箭簇,以達到不同的目的,其中最為明顯的就是戰箭和獵箭之分了。
所謂的戰箭,指的就是戰爭時,所用的箭矢種類統稱,這一類箭簇對付的目標主要是人類自身。而所謂的獵箭,指的就是狩獵時,所用的箭矢種類的統稱,對付的目標主要是各種獵物。這兩者因為對付目標的不同,在形制上和功能側重上有許多差別,那么人們應該怎么分辨這兩類箭簇呢?這篇文章來教你!
不過在開始正文之前,我要先給大家明確一個觀念,那就是歷史上雖然有獵箭、戰箭之分,但是在日常使用中,兩者的分界線其實并不是那么清晰,對于一些民族的民眾來說,獵箭即是狩獵工具,也是戰斗武器,射誰不是射。
上圖就是一枚經典的狩獵箭簇,材質為鐵,大約制作于公元14世紀,箭簇長約109毫米,寬約45毫米。大家仔細觀察一下,是不是感覺這種三角形制的箭簇兩翼非常寬大且單薄?這就是狩獵箭的經典形制之一了。其寬大的兩翼,能夠使其在射中野豬、鹿等獵物后,給其造成很大的傷口,并且讓箭簇牢牢地卡在獵物的身體內,任獵物如何奔跑跳躍都擺脫不掉。能不斷給獵物放血,致使其死亡。而如果用這種箭簇攻擊人類的話,殺傷力就有些低了,因為這枚箭簇太單薄了,質量太輕,連皮甲都不能穿透。
上圖這兩枚箭簇,材質為青銅,就是古代很常見的箭簇類型之一了,這種箭頭就是戰箭的范圍了,其形制和質量對付無甲、或是輕甲目標時,效果會很好,殺傷力也較為可觀,就算用其狩獵野獸,也有不錯的效果。但這種形制的箭簇也有一定的缺點,那就是破甲性能弱一些,本身質量還是有些輕,當這種形制的箭簇對付鎖子甲和札甲、魚鱗甲之類的鐵質鎧甲的時候,往往不能建功,而且射在人體內,由于箭簇上沒有燕尾、倒刺,這種箭頭很好取下。
上圖這種箭簇也是青銅時代比較常見的箭簇形制之一了,由于“箭鋌(箭頭后連接的鐵桿)”的作用,使得這類箭簇的質量可觀,提高了一定的穿透性,對付同時代的皮甲效果很好用。箭簇尾端的兩個燕尾,會增加這種箭簇射入人體后,醫生將其摘下的難度。若是將其用于狩獵大型獵物,也是可以的,但是由于這種箭簇整體“狹窄”,造成的創傷口會較小,除非箭簇直接射入獵物內腹,否則很難快速將獵物殺死。
至于這一種箭簇呢,它就是那種既可以狩獵也可以作戰用的通用型箭簇,其在狩獵以及射擊輕甲或是無甲目標時,殺傷力很強,因為這種箭簇兩翼能夠造成的創口很大,但由于其質量輕,兩翼過于寬大,其在對付同時代的皮甲時,破甲性能都夠嗆。
上圖這一枚箭簇長145毫米,寬22毫米,重約30克,這也是人類歷史上非常經典的一款箭簇形制了,標準的戰箭類型,質量合適。箭簇的殺傷部位狹長,中間還有起脊,增強了其堅固性和穿透性,對付著甲目標都有一定的殺傷性,是經典的戰陣之箭,用于狩獵的話,有種殺雞用牛刀的感覺,有可能會給獵物造成貫穿傷,箭矢直接從獵物體內穿過。
至于上面這兩張圖里的這幾個鐵箭頭,就都是戰箭了,這些箭頭大多為穿甲箭,又叫透甲箭,形狀就猶如一個個小錐子、小鑿子(鑿子箭)一樣,其作用就是為了穿透敵人身上的鐵鎧。像是鎖子甲這類的鎧甲,碰到他,就算是倒大霉了,并且其對付札甲和魚鱗甲也同樣有著極大的針對性。另外里面還有兩枚普通箭頭,用于攻擊無甲、輕甲或是近距離射殺著甲目標,單論殺傷力來說,這種普通的箭簇要比透甲箭更強一些(透甲箭犧牲了其他功能,專門增強破甲性能)。
大家請仔細看這幾枚鐵箭簇,就能夠發現,其雖然形制上和上面提到的經典穿甲箭有很大差別,但卻也顯得很厚重,質量較高,首部尖銳。其也具有很強的穿甲性能,對付皮甲和一些鐵質鎧甲之時,比如鎖子甲,具有很強的殺傷力。
這幾枚箭簇被稱為“鏟箭”,是從獵箭演變過來的一種重型戰箭,其在狩獵時能夠給目標造成極大的傷口,而將其用在戰場上后,同樣可以給無甲目標或是敵人沒有鎧甲防護的部位造成極大的殺傷,甚至能夠一箭射斷胳膊、脖子。對付戰馬時,也能讓其快速失去生命力。必要時,鏟箭也可以被神箭手們用于射斷吊橋繩索、旗桿等,是很多北方民族最喜歡用的箭簇形制之一。
最后這個就是“月牙箭”了,因其月牙形的箭簇形狀而得名,這種形制的箭簇,同樣被許多草原民族所喜愛,因其能夠目標造成較大的傷口,但穿甲性較低。另外在水戰時,也常常會用到這種形制的箭簇,因其能夠射斷繩索,給敵人造成極大的麻煩。
今天就暫且寫到這里,文章篇幅有限,還有好多種形制的箭矢沒有介紹給大家,若是大家喜歡這個系列的文章,可以點點關注,咱們以后接著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