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忙到頭,豐產不豐收。
這可能就是對古人日常勞作的最好概括。在古代,中國的大量人口是農民。貴族和中上層人口僅占很小的部分。但他們之間的生活、經濟和社會地位等各方面卻相距甚遠。
農民的生活異常艱苦,絕大多數人非常貧窮。他們生活在小村莊,夜以繼日地工作,幾乎不擁有土地,只能租借富人的土地進行耕種,每年還要上交租金和谷物。
對于貧窮的農民來說,他們的飲食匱乏且單一。那么,他們每天都會吃些什么,你知道嗎?
中國飲食文化源遠流長。《舌尖上的中國》在電視上的播出,讓中國美食再次風靡全球。剛開始,中國古人對于美食的探索非常初級,主要也是受限于當時的社會狀況。
在以后的漫長歲月中,中國古人根據飲食需要,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烹飪方式。他們在不同階段,結合烹飪技術,佐以各種調味的管理,讓飲食文化逐漸發展起來。
例如識別食物成分的相容相克,多種烹飪技術的組合:先蒸后炸或翻炒后煮,在烘烤階段之間、蒸后或炒前進行多階段調味:對食物進行腌制等。
“治大國如烹小鮮”,這種對食物的隱喻,非常清楚地說明了,在中國的烹飪中,恰到好處的調味和火候,才是取得良好成效的關鍵。
中國文化歷來將食物視為一門藝術,一直強調食物的烹飪技術、各種準備細節、色香味和觀賞性。這種復雜的準備體系,讓中餐風靡全球,從大城市到小鎮角落,中餐無處不在!
這歸功于中國古老的飲食文化,向世界展示了一種充滿色、香和味的美食,以及可以追溯中國古代長期烹飪方法的智慧結晶。
農業在中國歷史上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的政治、經濟、社會和思想的發展,都是在農業發展的基礎上建立的,并受其影響。隨后,農產品成為中國古代的主食。
考古發現表明,稻米是中國最早種植的糧食,至少距今已有三四千年的歷史。
中國乃至世界上,最早的水稻種植記錄,是河姆渡遺址中發現的長粒、非糯米的種子。因此,中國傳統文化也被稱為“稻文化”。
隨著農業的不斷發展,水稻種植開始對中國經濟產生積極影響,并開始作為日常飲食、祭祀神靈、稻米釀酒的主要食物。
后來,隨著社會的不斷遷徙和交流,小麥被中亞商人從西亞帶入中國。大約在商朝時期,逐步成為北方人的主食。碳水化合物食物還有大米、小米、高粱和粟米等。
古人在石器時代就開始馴化家禽,但肉類作為美味佳肴,價格不便宜,窮人一般吃不起。在男權社會里,男人是家庭勞作的主力,肉食一般也會優先給男人吃。
在宋朝時,人們為了更好地吸收蛋白質,開始食用豆腐和豆制品。隨著絲綢之路的興起,古代人吃到了更多的食物,如蜂蜜和橙子。
古代人要吃蔬菜有些奢望,但當人們可以負擔得起時,他們開始把蔬菜放在米飯的搭配物品中,蔬菜成了人們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16世紀,中國引入了甘薯、玉米和花生等新作物。其他作物包括茶、糖和棉花。
根據史料記載,秦漢以前,由于糧食短缺和經濟落后,古代普通民眾一天只吃兩餐飯,吃飯時間約為上午九點和下午四點。如果有人在不適當的時間吃東西,會被視為違反禮儀。
大約在漢代,貴族或統治階層才開始,一日三餐的飲食習慣。隨著農業的更好發展,下層農民也開始改變傳統的用餐習慣,有了早、中和晚餐,只是比現代人吃飯時間更早一些。
農耕社會,農民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規律,吃過晚餐就意味著一天的結束。
到了宋代,商業發達帶動社會經濟快速增長。一天吃三頓飯逐漸被普及,直接帶動了餐飲業的繁榮。直到現在,這種吃飯習慣被固定下來,成為中國人表達對食物熱愛的一種方式。
在中國歷史的大部分時間里,饑荒算得上是常態。這對于古代社會底層的人,他們能夠吃到什么樣的食物,取決于他們的居住地。
在北方,主要作物是谷物,而南方是水稻。當然,對于羊、雞、豬和魚等肉類,那是富裕階層人士的專享。
在“靠天吃飯”的農業社會,由于農業技術和工具的不發達,基礎設施建設和投資較少,農作物產量非常低。如黃河流域的小麥約30斤/畝,稻米也不過百斤/畝。
此外,他們的大部分收成,要被作為賦稅上繳。能夠端到農民飯桌上的東西,少之又少。
如白面、大米和肉類食物,只有在重要節日或過年時才能吃得上,平時主要以稀飯、紅薯、玉米或粟米、高粱飯為主。日常吃不飽是常態,所以,家中有胖子成為富裕的象征。
如果遇到饑荒年,人們只能去挖野菜根、吃樹皮和谷物殼充饑。
與此同時,古代的烹飪技術受限、調味料品類較少,食材不充裕、昂貴的油鹽等因素,讓古代窮人在飲食上更加受限,食物多以水煮燒制,色香味方面遜色不少。
當代影視作品中,如《人間煙火花小廚》中各種吃食和做法,在古代窮人生活里是不會出現的。這只是藝術化表達了古代民眾的生活,大家不要被誤導。
如果真讓吃得好、吃得飽的你,穿越到古代,面對清湯寡水的飯食,天天還得餓肚子,也許你一天都撐不下去。
貧窮難耐凄涼。
通過種植農作物來生產食物,是人類歷史發展中最重要的一步。
中國是最早出現農業的國家之一,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離不開農業,但中國古代的窮人,沒有因為農業的發展而擺脫貧困。
他們的日常飲食,沒有油鹽、沒有太多新鮮的食材,品類單調。直到20世紀80、90年代,中國的普通民眾人才真正過上吃飽、穿暖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