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的家里常備有各種消毒液、除菌液。有人習慣每次洗衣服都要用一點消毒液,似乎這樣衣服才能洗得干凈;有人喜歡每次打掃衛生的時候用一點消毒液,似乎用消毒液清潔過的地板更干凈、桌面更閃亮。廣告上也說,消滅細菌,給你的家人一份健康的呵護,真的嗎?你的家里,真的需要這樣使用消毒液嗎?你對消毒液的認知停留在哪個層面?
所謂消毒液,主要的作用就是可以殺菌殺毒,大部分人對它的認知也就停留在這個層面。為了避免家人受到細菌的侵害,因此需要使用消毒液將細菌殺掉,讓家里有一個干凈甚至“無菌”的空間。
不過我們隨時隨地都在與細菌打交道,空氣中、物體上、包括我們身體里,都充滿著各種細菌。
消毒液都殺的什么細菌?
細菌分有三大類:有益細菌(益生菌)、壞細菌(致病菌)、可好可壞的細菌(條件致病菌)。
益生菌:我們經常喝的酸奶里就有活性益生菌,常見的如乳桿菌、雙歧桿菌、酵母菌等。它們主要分布的胃腸道內和生殖系統內,能夠幫助消化、增強免疫力、平衡身體的微生物生態,人體一旦益生菌數量降低,身體狀態就會失衡,出現一些疾病癥狀,如腹瀉、過敏、吃東西沒胃口、免疫力下降等。
條件致病菌:這類細菌在人身體無異常的情況下,屬于無害的細菌,但身體一旦發生異常情況,比如免疫力下降、有開口性創傷等,它們就會趁虛而入,變成致病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平時屬于無害細菌,但出現過女性因為長時間使用衛生棉條不更換,造成陰道內菌落環境失衡,導致金黃色葡萄球菌進入循環系統造成中毒休克癥的情況。
致病菌:顧名思義,就是能引起疾病的細菌和病毒,如結核桿菌、鼠疫細菌等。這種細菌是有害的,確實需要被消毒消除。
在我們生活中大多數是不好不壞的細菌或者是有益細菌,致病菌占的比例并不高。
但是,消毒液和除菌液,在消毒除菌的時候是不分好壞的。它們不可能做到智能地區分哪些是致病菌并消滅它們,而是統一操作,凡是細菌都消滅掉,因此,相當于我們在使用消毒液的時候,給自己營造了一個所謂的“無菌”環境,但好的細菌也都被消滅掉了。
身體是最好的抵抗體
人生活在細菌中為什么不會總生病?除了跟大部分細菌都是無害的細菌有關外,還因為我們的身體就有消滅壞細菌保護好細菌的功能。大部分疾病的發生原因,在于身體不夠強大而致病菌足夠強大,戰勝了身體的抵抗,侵入身體造成疾病。這也就是為什么流感發作的時候,同一個環境里的人,有的被感染,有的人卻沒事。我們一般說這種人身體抵抗力強,換言之,這一類人的身體免疫力高、與細菌戰斗的能力強,能夠打敗致病菌的入侵。
因此,我們要相信身體的能力,同時也要做好強健身體,比如堅持適當的運動、有良好的睡眠和飲食習慣、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等,讓身體一直保持高免疫力的情況,自然可以抵抗大部分致病菌的入侵。
每周運動3-5次,每次20分鐘以上;
一日三餐定時定量,保證每餐的營養均衡;
睡眠時間相對穩定,有固定的睡覺時間和起床時間;
日常勤洗手,尤其是剛到辦公室或回到家里,都應該先洗手;
房間內常開窗,多通風,尤其是空調房,在不使用空調的時候多開窗通風;
內外衣褲勤換洗,內衣褲最好每天一換,夏季由于經常出汗,也應該每天更換外衣如T恤、襯衣等;
床上用品、毛巾等多曬太陽。
什么情況下需要消毒?
雖然我們不需要時常給家里消毒,但也會有一些需要消毒的情況。比如新買的餐具,在清潔后應用開水煮、燙消毒;給嬰兒的奶瓶等應用開水煮沸消毒;一些家用的毛巾、抹布等,使用一段時間后應用開水蒸、煮或微波消毒;新買來的衣服除了清潔外還可以消一消毒;家里有人發生了傳染類疾病,需要對他使用的物品進行消毒;搬到新家,房間里需要消毒等等。
但這些需要消毒的地方,大部分建議優先考慮使用物理消毒,如陽光暴曬消毒、開水高溫蒸煮消毒、微波爐高溫消毒、專門的消毒柜等,除非必要,不建議頻繁使用消毒液。
確實需要使用消毒液的地方有:新買來的衣物清潔時可以選擇使用衣物消毒液或衣物除菌液做消毒,但日常傳的衣服則不需要;去醫院探望過傳染疾病的病人,回家后可將外衣使用衣物消毒液、除菌液清潔;如有出現外傷,比如切到手指等,出血的狀態,為避免細菌入侵,可以使用消毒巾或棉球給傷口進行消毒。
尤其是一些喜歡拖地或抹桌子的時候在水里滴一點消毒液的人要特別注意,這樣做雖然家里的環境是消除了細菌,但同樣的好細菌也被消除了,長期呆在這樣的環境里,對老年人和小朋友特別不好,容易降低他們的免疫力,外出以后更容易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