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價談到晚上10點多,
中介突然要求馬上簽合同,
結果這份深夜簽的購房合同,
讓丟一次購房的她誤入中介陷阱,
被迫賠償中介和房東6萬元……
砍價砍到晚上10點多,
中介拿出了合同……
小嚴是寧波本地人,剛研究生畢業入職在某學校,男友此前在杭州工作。他們商量著準備在寧波買房,然后男友也把工作換到寧波,再領證結婚。
從2019年9月開始,小嚴就開始聯系房產中介找房了。在找房的過程中,她在安居客上認識了一個叫小陳的中介業務員。
2020年元旦,中介小陳帶著小嚴和她父親看了海曙中山西路后河小區一套60平米的房子。中介報價192萬,他們還價188萬。第二天下午,中介小陳說房東要價189萬,如果他們想買就晚上見面談,她說自己還特地請了店里的包經理幫她和房東砍價。
當晚整整談了兩個多小時,最終價格談到了188.6萬。10點多協商好后,小嚴和父親都疲憊不堪想回家休息了。但此時,包經理卻拿出一份合同,讓他們簽字并付定金。
這讓父女倆都有點懵,說好的只是談價格,沒說簽合同付定金,他們根本沒準備。包經理卻解釋,房東過來一趟不容易,談都談好了,就一起辦了。
小嚴告訴記者,當時她大腦幾乎是一片空白,簽合同是不是還需要把一些情況了解得更清楚些?因為父親手機沒有綁定銀行卡,她支付寶和微信賬戶上的錢也不夠,父親還專門打電話請朋友轉賬5萬元過來。
于是,父親一邊找人借錢,一邊和她看合同。
小嚴看到合同上貸款年限寫的“據實”,便提出自己是要貸款30年的,便特意詢問房子的房齡有沒有超過20年,據說超過20年的房子是不能貸款30年的。
中介表示,沒有超過20年,不會影響貸款期限。房東回答說大概十八九年,小陳則說絕對沒有超過20年,她自己就住在那個小區。他們都這么說,小嚴和父親就相信了,時間短也沒顧得上去核實。
后來又談到銀行貸款問題,小嚴提出通過四大行,用公積金貸款。包經理說他們聯系的是工行,與工行有合作,首付只需要三成,只要提供一個人的工資流水即可。在問到為何不把貸款銀行名稱也寫進合同,包經理顯得不耐煩了,說“大家都是這樣簽的,這個合同就是模板”,并催促他們快簽。
于是,僅僅半個多小時,他們簽了合同,付了5萬元定金給房東。房東走后,包經理又按房價的1%再加相關材料費,給小嚴開具了一張2萬余元的中介費欠條,讓她簽字。
房齡被隱瞞,
貸款處處受限無奈中止交易
1月3日,小嚴將自己和男友的收入證明一起交給了中介小陳。1月4日,朋友告訴小嚴后河小區房子的房齡有24年,按照規定,意味著小嚴的貸款期限只能是40年減去24年,只有16年。 小嚴非常震驚,這就意味著每月要多出近一倍的還貸壓力。她非常氣憤,就此質問小陳為什么沒有告訴她房子的真實房齡,但小陳卻開始裝糊涂,含糊其辭。
1月5日,男友從杭州過來看房子,一提到貸款年限的問題,因為各自家庭環境都一般,兩個年輕人感覺壓力很大。
因為這套房子屬于寧波限購圈內,1月6日,小嚴還專門去辦理了限購證明。當天下午,中介小陳又告訴她,現在只有兩種選擇方案:一是通過四大行用公積金貸款,但首付要提高至4成,要多出近20萬元。另外就是通過中小銀行貸款,首付還是3成,可以貸30年,不能轉公積金貸款,只能商業貸款。
小嚴一聽,又氣又急。現實的遭遇與當初中介“什么都不是事,什么都能搞定“的描述完全大相徑庭。自己曾經把所有的需求和經濟狀況都和小陳溝通過,但為什么他們沒有幫助自己尋求最佳的貸款途徑,反而讓自己陷入困境?兩萬多元的中介費里已經包含了貸款綜合服務,這難道不是他們應該提供的服務么?
小嚴表示自己兩個方案都不接受,但中介卻讓她自己去和房東商量。
當天小嚴找到房東,說明了情況并提出請他退還定金,可以從中拿出一部分給他補償表示心意。房東回應讓她找中介商量。
小嚴提出看看房東房產證,但被中介小陳謝絕,傳來了她自己的房產證給小嚴參考。
隨后,小嚴就此咨詢了海曙區法律援助中心和其他的律師事務所,有人讓她協商,有人說中介隱瞞房齡導致貸款無法順利進行,屬于明顯過錯,可以反映到市場監管局和房管中心,希望他們能夠坐下來協商。
小嚴把這想法告訴了中介公司,中介公司表示“拒絕協商”,1月18日是支付首付款的最后期限,時間一過,就起訴她違約,讓她按房款總價的2.6%賠付違約金。
1月11日、1月14日,小嚴兩次去中介公司找小陳和包經理,都被對方冷言拒絕。
無奈,小嚴和家人商量后決定接受30年商貸。然而,兩天后意外再次發生。小陳告訴小嚴,她的男朋友也需要出具限購證明。可是,男朋友是外地戶口,怎么可能開具限購證明?
小陳出主意讓她和男友馬上領結婚證。但小嚴征求家人意見后未被允許,雙方父母都沒見過面,是不允許他們就這么草率結婚的。
至此,房子終究是買不成了。
被訴違約,
房子沒買成還賠了6萬元
1月17日,中介小陳在確定小嚴不買房后,告知她要移交給總公司法務部走違約程序了。
小嚴提出協商,給他們一萬元辛苦費,但是小陳表示,不要聯系她了,后面的事她不參與了。
得知小嚴不買房后,房東找到小嚴,表示要協商解決,定金5萬,他要3萬。小嚴覺得太多,但對方不愿退讓,小嚴只好接受,雙方簽下了互不追究責任的協議,同時,小嚴和房東去了中介公司,寫下一個違約說明,配合房東從中介公司拿走了房產證。
1月21日,中介公司給小嚴發來律師函,要求其賠付違約金和支付對方律師費,合計52000多元。 后來,受疫情影響此事擱置。4月份,中介公司將小嚴告上海曙區法院。面對法官的詢問,小嚴提供了所有的錄音和聊天記錄等相關證據,但法官認為,小嚴還是要承擔主要的違約責任。
在法官協調下,雙方同意調解,最終達成協議,小嚴賠償27000元給中介公司,并承擔相關訴訟費用。
和房東達成協議賠償3萬元。
法院調解賠償中介27000元。
第一次購房竟是這樣一個結果,小嚴說,就像吞下一只蒼蠅一樣難受,好幾個晚上都睡不著。她告訴記者,她決定把自己的遭遇講出來,提醒大家購房時一定要注意——
首先,買房前要做足功課,打聽清楚房源信息、購房、貸款、過戶等相關政策,不要盲目信任中介。
其次,對中介提出的各種簽字要求要保持冷靜,不能隨意簽約 。在簽合同前,不能光聽中介的口頭承諾,要把他們的承諾形成文字寫進合同或者補充協議里,只有合同才具有法律效力。
最后,購房時碰到問題要第一時間求助律師或相關行政主管部門,及時固定證據,充分運用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權益,以免吃啞巴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