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三高”是心腦血管疾病的禍根,其中高血壓、高血糖相對比較好理解,但是很多人對高血脂(或叫高脂血癥)的理解往往不太正確,甚至有很多誤解。今天我們就來詳細說說關于血脂的那些誤區。
誤區一:甘油三酯和膽固醇跟血脂沒關系
我們在醫院經常能遇到一些患者,他們的檢查結果上顯示甘油三酯或膽固醇高出了好幾倍,可是患者卻說自己血脂不高。醫生指著化驗單問:這不都高出幾倍了嗎?怎么還說不高呢?
患者回答:這不是甘油三酯嗎?這不是膽固醇嗎?沒寫血脂呀?
其實血脂包括甘油三酯和膽固醇,當這兩項升高的時候,就表示體內血脂升高了。
誤區二:甘油三酯升高就會引發心腦血管疾病
甘油三酯是脂質的組成成分,是甘油和3個脂肪酸所形成的酯,空腹甘油三酯在0.56~1.70mmol/L這個水平;1.70~2.30mmol/L為邊緣升高;≥2.30mmol/L為升高。
有人在化驗后看到甘油三酯升高,直接反應就是害怕自己會得心腦血管疾病。這種擔憂有一定原因:甘油三酯升高會導致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增加,從而加重動脈粥樣硬化,引發心腦血管疾病。但是甘油三酯升高早期,我們可以通過改善生活方式等,來干預降低心血管整體危險水平,不需要過度恐懼和擔憂。
當甘油三酯超過5.6mmol/L的時候,最危險的是可能會引發急性胰腺炎,可別小看急性胰腺炎,這可是會危及生命的疾病!
誤區三:只查血脂兩項,不查血脂四項
很多朋友去醫院查血脂,甚至一些醫院的醫生開血脂檢查項目,就只查血脂兩項: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這個做法不能說錯,但是不夠全面。
雖然血脂包括膽固醇和甘油三酯,但膽固醇升高對心血管的影響更大,而膽固醇本身又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心腦血管疾病的罪魁禍首。
當我們拿到一份血脂化驗單,要看甘油三酯,要看膽固醇,更要看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所以,我們去醫院體檢或復查,一定要查血脂四項: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誤區四:血脂高就得吃藥
很多人拿到血脂化驗單,發現自己的血脂升高了,就想趕緊吃藥“頂下去”。其實,血脂高并不代表就必須吃藥,還是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1.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無需吃藥。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后能預防和控制心腦血管疾病,所以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是好事,并不是疾病,就更不需要吃藥了。
2.甘油三酯升高不一定吃藥。
甘油三酯升高后也不一定必須馬上吃藥,甘油三酯升高的原因是飲食不健康,尤其是肥膩油炸食物吃得過多。一旦發現甘油三酯升高,但并沒有高出5.6mmol/L,并且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達標的話,就可以先通過合理飲食,多吃蔬菜、水果、粗糧、雜糧以及堅持運動來控制;如果發現甘油三酯高出了5.6mmol/L,則就需要馬上啟動降脂藥物治療,以免引發急性胰腺炎危及生命。
3.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即使不高可能也得吃藥。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如果是在單純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沒有合并任何別的高危因素情況下,需要根據其數值來判斷:
A.如果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沒有超過4.9mmol/L,可以先通過合理飲食、堅持運動來控制,觀察3個月左右,復查后再決定要不要吃他汀類藥物;
B.如果高出了4.9mmol/L,那么就需要盡快使用他汀類藥物進行降脂治療。
如果不是單純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而是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盡可能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到2.6mmol/L以下,這就需要藥物控制;如果合并了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死、心臟支架、心臟搭橋、腦梗死等,不管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多少,都應該長期服用他汀類藥物,且要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到1.8mmol/L以下。
總之,血脂升高后要不要吃藥,需要具體看待是哪一項血脂升高,升高多少才能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