閏土的夢想
丁啟陣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網絡編輯朋友跟我約一篇寫文學作品中人物的夢想的文字,不知什么緣由,我腦子里立即閃出的是魯迅《故鄉》里的閏土。編輯朋友一聽,覺得不靠譜。說出來的理由是:“網友未必對他有感覺?!?/span>
我開玩笑地對編輯朋友說:“閏土雖然不是多么重要的人物,但知名度還是很高的,而且他身上也有時尚元素,他的英文名字叫Rain?!睘榱藦娬{閏土可以引起廣大網友的關注,我還說:“寫完后,標題可以取《大文豪魯迅心中偶像的人生夢想》?!?/span>
我的堅持,大約使編輯朋友感到了無奈,說了句“好的,難得你有興趣寫”,算是同意這選題了。
眾所周知,魯迅名作《故鄉》里,只字未提閏土的人生夢想。我不但不認識閏土本人,就連他的子孫也不認識一個,自然無從了解閏土的人生夢想是什么,因而無料可爆。我只是強烈地感覺到:作為千千萬萬中國農民的縮影,閏土是應該有他的夢想的。
不錯,《故鄉》作者(假設就是是魯迅吧)過了三十年,跟閏土重逢的時候,這位不過四十來歲的兒時伙伴,完全不像是有夢想的人了:“先前紫色的圓臉,已經變作灰黃,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皺紋;眼睛也像他父親一樣,周圍都腫得通紅……他頭上是一頂破氈帽,身上只一件極薄的棉衣,渾身瑟索著……那手也不是我所記得的紅活圓實的手,卻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相貌倒在其次,對作者的稱呼和態度,不惟令作者打了一個寒噤,也讓千千萬萬的讀者悲從中來,心涼半截,淚涌滿眶!
作家乍見閏土,那些少年時代的快樂往事一齊涌上心頭,興奮得不知道說什么好,結果只說了句“阿!閏土哥,——你來了?”閏土呢?“他站住了,臉上現出歡喜和凄涼的神情;動著嘴唇,卻沒有作聲。他的態度終于恭敬起來了,分明的叫道:‘老爺!……’”接著,還回頭對兒子水生說:“水生,給老爺磕頭。”作家向閏土詢問景況,得到的回答是:“非常難。第六個孩子也會幫忙了,卻總是吃不夠……收成又壞。種出東西來,挑去賣,總要捐幾回錢,折了本,不去賣,又只能爛掉……”。作家猜測,“他大約只是覺得苦,卻又形容不出”。
作家悲嘆的是,兩小無猜的兒時伙伴,中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我們讀者感慨的則是:當年多么機靈活潑的農村孩子,變成了一個低聲下氣、唉聲嘆氣的窮苦人。他的人生境況,甚至不如他的父輩。
當年的閏土,十一二歲的少年閏土,在作家心目中的形象是:月色下的海邊西瓜地上,項戴銀圈,手捏鋼叉,向一匹猹盡力的刺去。他會裝弶捉小鳥雀,稻雞,角雞,鵓鴣,藍背……;夏日會到海邊撿貝殼,紅的綠的都有,鬼見怕也有,觀音手也有;他知道怎么去海邊沙地的西瓜園驅趕吃西瓜的獾豬,刺猬,猹等;他還知道潮汛來時,海邊沙地里有許多跳魚,不停地跳,都有青蛙似的兩個腳……這是多么敏捷機靈的少年,多么快樂有趣的生活!
但是,隨著時光的流逝,敏捷機靈少年變成了卑微麻木的中年,快樂有趣的生活變成了凄苦無望的日子。
有了六個孩子的中年閏土,我們大致可以知道,他已經失去了做夢的資格。充其量,他只能:希望年景好一點,有收成,種出的東西能挑去賣掉,可以少捐點錢,不要折本,全家人能吃飽肚子,不挨餓。
閏土的時代已經過去半個多世紀了,閏土的具體夢想是什么,已然不復重要。如今重要的是:這個國家,這個社會,能否提供給千千萬萬像閏土這樣的底層百姓、農民一個可以做夢的環境和起碼條件:溫飽的日子,較為安全的環境,孩子上得起學,婦女兒童不會常常被拐賣,住房不會突然遭拆毀,祖祖輩輩賴以糊口的土地不會隨便遭征用;諸如此類。
夢,倘若不是白日夢,總是需要翅膀的。
201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