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虎網訊(通訊員 蘇宮新 記者 田宇宙)冒充公檢法詐騙套路相信很多人都已熟悉,騙子往往會以核查資金為名,讓你將錢打入“安全賬戶”,于是你的錢便有去無回了。不過,最近江蘇宜興的王女士遭遇的冒充公檢法詐騙卻有點不同,她只是按照對方要求將錢轉入了自己的銀行賬戶,但最后還是沒了,這是怎么回事?江蘇省反通訊網絡詐騙中心(以下簡稱“省反詐騙中心”)揭秘,原來騙子在和王女士對話過程中,套取了她的銀行卡賬號和密碼。
【警情快報】
錢轉到自己賬戶照樣沒了
前兩天,宜興的王女士在家中接到一陌生來電,對方自稱是無錫市某銀行經理林某,稱王女士的一張銀行卡在武漢被人惡意透支,現在警方已經介入調查。隨后,林某將電話轉到了“武漢公安局”,一位自稱周警官的人接待了王女士。“周警官”稱,王女士涉嫌一樁詐騙案,因為案件正在偵查中,王女士不能向他人透露案件信息。
王女士被嚇壞了,當即按照對方要求來做。雙方互相加了微信,“周警官”發了一個電話給王女士,稱這是辦理該案件的馬科長的聯系方式。王女士和馬科長聯系后,對方讓其將名下的銀行卡賬號密碼告知,稱要核查資金。為了盡快證明清白,王女士按照對方要求做了。
到了第二天,王女士接到馬科長電話,稱資金基本查清楚了,王女士的問題不大,但發現王女士的支付寶有75000元的貸款額度,還有微信賬戶也有不少錢,這些錢同樣要進行核查。于是,王女士按照馬科長要求,將75000元提現到自己名下的中國銀行卡,微信中的195000元轉到中國工商銀行卡。
就在等待馬科長回音的過程中,王女士又接到自稱銀行監督局工作人員電話,稱王女士將涉案情況泄密,要交13萬元的罰款。與此同時,馬科長也發來微信,證實了這一點。本以為即將證明清白,現在又攤上泄密的事情,王女士的心理頓時崩潰,立即又籌措了13萬元轉入了馬科長發來的5個農業銀行賬戶。
做完這一切后,王女士便再也沒有接到馬科長的電話。當她查詢自己的中國銀行和工商銀行賬戶時,發現上面的錢不見了。這時,她才意識到被騙,共損失近40萬元。
【騙術揭秘】
騙子打心理戰套出銀行卡信息
“和傳統的冒充公檢法詐騙不同,王女士遭遇的騙術有所升級,這次沒有‘安全賬戶’,但王女士的錢同樣被騙。”省反詐騙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在這一騙局中,犯罪分子一方面在電話中采取恐嚇及嚴厲“審訊”等方式,給受害人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另一方面不讓受害人掛電話,稱要對其他人保密,讓受害人沒有時間思考騙局中存在的漏洞,也無法與親朋好友進行核實,然后套取銀行卡信息。“當你將銀行卡賬號和密碼泄露后,你的賬戶就沒有任何安全性可言了。”上述負責人表示,此類騙局一般分三步走。
第一步是編造案情,引你上鉤。騙子在冒充公檢法進行詐騙的時候,會預先從非法渠道購買公民個人信息,在與受害人對話時,對受害人的姓名,身份證號,住址,甚至家庭成員的情況都了如指掌,并以此來提高自身可信度,以便稍后編造案情引受害人上鉤。
第二步是轉接某地公安機關,要你配合調查。詐騙進行到這一步時,騙子會冒充某地公安機關工作人員,夸大所謂的后果,不斷施壓,并要求受害人轉賬至“安全賬戶”配合調查,或者提供銀行卡的密碼和驗證碼。有時,騙子為了詐騙成功的概率,還會要求受害人購買新的手機卡,或去賓館開一間房間,不讓其與外界接觸。這一步的時間跨度短則半天,長則十幾天,若受害人發現不及時,容易錯失最佳的止損時機。
第三步是騙取錢財后,憑空消失。很多受害人在意識到被騙后,會回撥電話進行核實,但此時會發現該號碼多已不再使用或是是空號。
【防范貼士】
警方提醒:切勿向陌生人透露銀行卡信息
針對此類騙局,省反詐騙中心提醒廣大市民,切勿向陌生人透露銀行卡信息。同時,警方再次聲明,公檢法機關絕對不會電話辦公;公檢法絕對不會以任何理由要求清查資金并轉賬匯款;凡電話稱你在異地辦理電話卡的,打電話向所屬的電信運營商核實相關情況,切勿輕信騙子所言;銀行卡密碼、動態驗證碼是你資金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線,一定不能告訴他人;遇到事情一定要和家人商量,并及時撥打110報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