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淺言深”這個成語出自《后漢書·崔骃傳》 ,原句是:“骃聞,交淺而言深者,愚也。”意思是說,與交情淺的人深談,是愚蠢。大文豪蘇東坡上書給皇帝,也說:“交淺言深,君子所戒”。可能是前車之鑒太多,“交淺言深”成了人際交往的忌諱,被過來人不斷地告誡給后來者。
所謂「交淺言深」,就是跟交情淺的人談心里話,指對沒有深交的人進行深談。對剛剛認識或者交情不深的人,你不需要過分詳細或者認真去解釋一件事情,點到即止,該敷衍的時候要敷衍。「交淺言深」不是要你刻意掩飾或者隱瞞,而是保持克制,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
很多人因為管不住自己的嘴而吃過大虧,從小我們也都聽過: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進入機關,都奉行“見人只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諸如此類。當然,這些看法都有其合理性,也需要加以適當?shù)淖裱?/p>
沒什么交情,卻喜歡以暴露隱私、展示人脈獲得他人好感,都是交淺言深。交淺言深,往往是因為缺乏社交的底氣,想以最快的速度獲取他人信任,但別人也不是傻子。交淺言深,或許會讓別人覺得你心無城府、健談,但對方的內心未必能欣然接納,但更有可能的是,別人對你的態(tài)度,或多或少都會有些抗拒與排斥。
一個交淺言深的人,往往喜歡將自己的一切毫不保留地吐露給別人,可笑的是他們并沒有發(fā)現(xiàn)對方其實對自己沒有一點興趣,而真正懂得交往的人,不會對自己的一切完全吐露,否則別人不會看到你的真誠,而你又蒙受了不可估測的隱私風險。
導致尷尬發(fā)生的,正是人際交往中最忌諱的“交淺言深”,也就是彼此明明沒有那么熟悉,還表現(xiàn)得很熟,聊一些熱絡的話題。在雙方了解程度還不夠的時候,你突然對對方投以爆發(fā)式增長的熱情,其引發(fā)的結局大多難堪。會說話的人,懂得不交淺言深,適可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