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草綱目》中說:“凡服湯藥,雖品物專精,修治如法,而煎藥者魯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則藥亦無功”。
對第一次看中醫(yī)、服湯藥的朋友而言,如何煎煮中藥確實是一件令人頭痛的事情。在我的患者中,也有相當多的人想知道怎樣煎煮中藥才能最大地發(fā)揮藥物的治療作用。其實,只要有一些基本的廚房常識,比如燒開水、熬粥、煲湯等,再稍微用心學習煎煮中藥的步驟,就一定能輕松的煎煮好湯藥。
煎煮中藥的幾個步驟:
一、準備煎藥器具
煎藥容器以砂鍋和陶罐為最好;玻璃容器、搪瓷容器次之;不銹鋼器皿也可。
二、準備煎藥用水
煎藥用水以潔凈第一。礦泉水、純凈水均可。自來水燒開晾涼后,方可用來煎藥。
三、浸泡藥材
以冷水浸泡藥材30分鐘左右,使藥材變軟,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加水量以藥材放在容器內,水浸泡后淹沒藥材2~3cm為宜。
對于治療感冒發(fā)燒、皮膚瘡瘍等,浸泡藥材的環(huán)節(jié)就非常關鍵。治療感冒的中藥,如果嚴格浸泡30分鐘,開鍋后5-10分鐘即可,可減少有效物質的揮發(fā)。這是中醫(yī)治療上呼吸道感染能取得捷效的關鍵,切記!
四、煎煮火候及時間
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煮。煮沸時間以文火時間計算。微沸后,解表藥一般頭煎煮5~10min、二煎5min;一般性藥物頭煎20~25min,二煎15~25min。
礦物類、貝殼類、化石類藥物需先煎30~60min;氣味芬芳或不耐熱的藥物一般煎煮10~20min。
五、煎煮次數(shù)
如果醫(yī)生沒有特別叮囑,一劑藥最好煎煮2次。第一煎煎煮藥液約250ml,第二次煎煮藥液約250ml,將兩煎的藥液混合后,分2-3次服用。
六、權變方法
對上班族而言,每天煎煮中藥,確實會帶來一定的麻煩。但是相比煎藥機而言,手工煎藥的質量卻要高出很多倍。因此,為了保證治療效果,同時節(jié)省煎煮時間,可以將2-3劑中藥放在一起煎煮。所需注意的是,要按倍增加煎煮的用水量。
將煎煮得到的藥液,置于密封瓶內,放在冰箱冷藏室內存儲。每次服用的時候,可按需取出,置于微波爐中加熱后服用。
煎煮中藥的四大禁忌!
1
禁忌一:煎藥前水洗中藥飲片!
有些人特別講衛(wèi)生,認為中藥材臟,常在煎煮之前用水洗一下,其實此舉得不償失。因為中藥飲片含有的糖苷類等物質能溶于水。如果煎藥前用水洗,會喪失藥的一部分有效成分。再者,添加過蜜,酒,醋等輔助材料炮制的中藥飲片,用水洗后會影響炮制的作用,降低藥力。
2
禁忌二:沸開水浸泡中藥飲片!
開水煎煮中藥,速度雖快但質量差。用開水煎煮干燥的植物飲片時,生物的外層組織細胞驟然受高熱沖擊會立刻凝固、緊縮,尤其是蛋白質在細胞壁上形成了一層不可逆性的變性層,阻止水分的滲入,致使組織內部的溶解的成分難以析出。這樣,藥物成分的釋放受限,嚴重的影響了藥物有效成分的利用率,藥效勢必降低,影響治療效果。
3
禁忌三:煎藥中途加水!
煎藥的用水量一次加足,不要中間數(shù)次加水。如不慎把藥熬干,切不可加水再熬。因煎藥中途加水,會使藥液反復煮沸,影響有效成分的析出。藥汁被熬干時,往往有部分藥物碳化,甚至產生對人體有害的物質,故切不可加水再熬。
4
禁忌四:煎藥時頻頻攪拌!
煎藥不宜頻頻攪動。一方面會使藥皿中的熱量喪失加快,不利于中藥有效成分的溶解;另一方面會使某些藥物中的易揮發(fā)成分大量揮發(fā),影響藥物的療效。一般10 min左右翻動一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