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是嵩山少林寺對武術演練中的一些攻擊性明顯的招式之稱謂,也就是社會上流傳于武術界中,不公開、不普遍、不輕易傳授的一些招式,俗稱為“絕招”“手式”,南方有的叫“拆手”。
這些名稱似乎也有道理,特別是“絕招”,更有點神奇。
把,是掌管、握持、控制、處理的意思,也指精通和掌握技術奧妙的人,如武術中的練把勢、打把子,還有其他的車把勢、船把勢、農民的莊稼把勢等,這都是對技術嫻熟,能巧妙運用的人的形容、稱贊。少林寺院的練武先哲們經過汲取、實踐驗證,就把一些招法定名,叫作“把”,此即是“把”的由來也。
今把能練的“把”用歌訣列述于下:
1.心意把
前拐后跛走中間,恰似孫臏瘸腿仙,
人不留心我有意,乘虛擊打兩邊閃,
下打挑襠用提腿,上打顏面是拳攛,
敵倒敵退我不管,接著肘擊反背拳,
左右擊打向前闖,弓步攫手回身轉,
熟能生巧須勤練,此把世稱妙中玄。
2.虎撲把
下勢一抖要束身,目光凝聚四方尋,
步似龍行追風快,兩手左右前后擺,
身形步法要穩健,十個手指如打顫,
一步攫手回頭看,好像猛虎下了山,
互換兩手打臉面,手回合身打丹田,
向前撲去步要快,輕身縱跳可擊遠。
3.貼身靠
兩手先后砍臉面,步法左右須互換,
步收手回貼著胯,向前向后都一般,
格開對方攻來勢,上步扣緊莫松寬,
回手疊肘打胸部,下邊一掌擊丹田,
氣放勢展用上力,管叫倒退仰面翻,
此法就叫貼身靠,日日操演莫偷閑。
4.小鬼攛槍
手勢變化無窮盡,腿法巧妙能打人,
折脛擊襠用腳踢,我身稍懈忙連利,
伸手扼住踢來腳,懷里一帶用力拖,
拽拉來去失穩固,手拍腳掌送必出,
敵似浮萍順水去,跌出要到一丈二,
小鬼攛槍勢法好,用心體驗莫遲疑。
5.移身閃站
向左一閃向右閃,束身下勢猿猴躥,
身子一長是拗步,兩手一出如單鞭,
格開敵人沖來拳,壓住臂膊扼手腕,
稍一用力彼必翻,再變還有勢中玄,
后手一推掐下顎,前手擊打后腦勺,
拗身合力只一抱,好似老君葫蘆倒,
再則進步猛轉身,兩手上下向外伸,
腦后砍瓜使勁打,腋底偷桃襠下尋,
移身閃站多變化,方家稱作把中把。
6.丹鳳朝陽
左步上來右步上,兩手前后一起搶,
前手本意在接取,后手托肘臂膊傷,
要是前手用纏腕,上步后手擊耳旁,
挑托接取加纏掛,用法還須細思量。
7.偎身靠
飛步進擊能制遠,左右靠身向前躦,
臂膊肩膀往上打,貼近臀胯擊中間,
腳向前進使勾絆,腳向后去就用纏,
全身上下齊用勁,管叫敵人頓時翻。
8.小瞄子
逢中而躲逢中閃,強弱相交須周旋,
兩手虛實要互換,避開正面擊側面,
不打腿胯和胸腹,不打手臂與臉面,
瞄準氣門一個位,陰陽勁出莫遲緩。
9.大瞄子
看似向右實向左,飄渺忽閃沒法躲,
身高力大難較量,不可勉強來相撞,
閃開中宮進邊門,目光只在肺華尋,
手打面上移眼位,抖身勁出只一捶。
10.高低瞄子
高低瞄子有大用,正面側面都能攻,
上出虎爪抓臉面,提腿挑襠在下邊,
趁敵一時計謀亂,進步一捶打中間,
遇到從后來追趕,必須連利身子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