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謎是人們生活中的一種樂事,關于茶與壺的謎語,特別是以詩的形式更是妙趣橫生。
傳說清代鄭板橋在山東濰坊當縣令時,有一財主要送一把紫砂壺給另一個比他更有錢的財主,找到鄭板橋,要他在茶壺上題詞,鄭板橋抓起筆來,略略沉思一下,便在壺身上寫下四句詩句:
嘴尖肚大耳偏高,
才免饑寒便自豪。
量小不堪容大物,
兩三寸水起波濤。
原來此財主是個勢利小人,一次鄭板橋請縣邑老財們捐款修建一座被洪水沖垮的橋梁時,這個財主只摸出了幾個小錢,鄭板橋借題壺詩狠狠地刺他一下,此公雖得鄭板橋所題,內心不悅,連上還要裝作感激的樣子,連連稱謝。
明朝最后一個皇帝崇禎的皇后周氏是宜興人,她極喜歡宜興紫砂壺,在后花園廣植紫藤,用竹籬笆做墻,放置陶臺陶凳,飲茶必備紫砂壺,喜歡宜興紫筍茶。周后才華出眾,且出口成章,嘗嘗借園中之物出些謎,以讓奴婢丫鬟猜測,誰猜中了,賞以物品。一日天朗氣清,周后與崇禎在后花園坐下,見奴婢手捧茶盤過來便脫口而語:
頸長嘴小肚子大,頭戴圓帽身披花。
這小婢神會,將壺放在陶臺上,便指著茶壺道:“皇后,您說的是茶壺嗎?”周后興勃傳:“賞!”崇禎抿嘴一笑。奴婢舉起茶壺正將茶水倒入杯中,周后又說:
一只無腳雞,立著永不啼。喝水不吃米,客來把頭低。
女婢倒完茶又說,這還是茶壺。崇禎格外高興,對周后說:“你又要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