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人勸酒》 李白(唐)
蒼蒼云松,落落綺皓。
春風爾來為阿誰,蝴蝶忽然滿芳草。
秀眉霜雪顏桃花,骨青髓綠長美好。
稱是秦時避世人,勸酒相歡不知老。
各守麋鹿志,恥隨龍虎爭。
欻起佐太子,漢王乃復驚。
顧謂戚夫人,彼翁羽翼成。
歸來商山下,泛若云無情。
舉觴酹巢由,洗耳何獨清。
浩歌望嵩岳,意氣還相傾。
【注釋】
落落:豁達,開朗;綺皓:即四皓,秦末漢初隱居的四名高士東園公、用里先生、綺里季、夏黃公。因四人年皆八十余歲,須發皓白隱居在商山(又名地肺山、楚岫,在今陜西商縣東南),故號稱“商山四皓”。
阿誰:六朝、唐代口語,猶言誰。《古詩》:“不知貽阿誰?”《三國志·蜀志·龐統傳》:“向者之論,阿誰為失?”
顏桃花:謂面容有青春之色。語出《神仙傳》:“魯女生,絕谷八十余年,日少壯,色如桃花。”
骨青髓綠:即《黃庭內景經》所說的“骨青筋赤髓如霜”,道家謂筋骨強健,精氣老煉。
糜(mi)鹿:鹿的一種,俗稱四不像,生活于山野。古人常以與麋鹿為伴喻棲隱山林。麋鹿志,即遢隱之志。
龍虎爭:龍爭虎斗,指官場上的權力解觸。語出于張華詩:“龍虎方交爭。”這里指劉邦和項羽之爭。
欻:忽然,突然;太子:指呂后子漢惠帝劉盈。
漢王:指漢高祖劉邦。
戚夫人:漢高祖寵妃,曾與高祖議立其子趙王如意為太子,被呂后斷肢剜目投入茅廁內,呼為“人彘”。
彼翁:指四皓;羽翼:輔佐力量。羽翼成,即勢力已經形成。四皓佐太子劉盈事,見于《史記·留侯世家》:漢高帝欲廢太子,另立戚夫人子趙王如意,呂后甚憂,便用留侯張良計,以厚禮迎請商山四皓輔佐太子。四人年皆八十馀歲,須眉皓白,衣冠甚偉,一日隨太子侍宴去問候高帝。高帝見而怪之,責問他們為什么逃避朝廷征召,而今卻又來跟從太子。四人直言回答說,因為高帝輕士,而太子仁教,恭敬待人,天下都樂于為太子效命。四人問過安退去。高帝見太子得高士輔佐,便對戚夫人說:”我欲易之,彼四人輔之。羽翼已威,難動矣!”于是取消了更換太子的打算。
泛若:好象,泛,滲泛;云無情:浮云飄來飄去無情。
觴:酒杯。酹:灑酒于地表示祭奠。巢由:巢父、許由,傳說為唐堯時的兩位隱士。
洗耳:這里運用了典故。堯召許由,欲將帝位傳給他,許由不想聽,就洗耳于穎水之濱。
相傾:指意氣相投。
【譯文】
松柏蒼翠挺拔,高入云端,商山四皓的胸襟豁達開朗。又到了溫暖的春日,春風為誰而輕輕吹拂?小草綠了,花兒開了,芳香在滿園彌漫。引來了蝴蝶,在綠叢花間翩翩飛舞。商山四皓長得眉清目秀,眉間充溢著一片俠義傲骨。他們自稱是秦代避亂世而居的人,歸隱在林間過著閑適無憂的生活,飲酒談笑間,不知道年老將至。他們各自守著隱居山野的志向,以項羽和劉邦的楚漢之爭為恥。漢朝基業確立后,劉邦多次請商山四皓出山輔佐,他們都沒有答應。忽然間輔佐了劉邦的太子,劉邦為此而驚嘆不已,回頭告訴戚夫人說,雖然想改換戚夫人的兒子繼承大業,但無奈太子羽翼已成,有賢人輔佐而改動不得了。巢父和許由歸隱在南山之下,似乎像飄忽不定的云一樣無情于世間的塵事。不禁舉起酒杯,把酒灑在地上以祭拜巢父和許由,洗耳不聞塵間事是多么清凈啊!唱著浩歌,仰望著賢人所居的嵩岳,他們和我的志向十分相投。
【賞析】
《山人勸酒》是唐代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樂府詩。此詩通過對商山四皓穩固劉盈太子地位這一史實的概括,高度贊賞商山四皓不受屈辱,甘為隱淪的氣節;一旦出山,扭轉乾坤,功成身退,不牽名利所牽的氣度。詩人以此來表達自己的志向。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自稱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李白像靜寧西南),公元742年(天寶元年)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頗為唐玄宗所賞識,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視,又遭權貴讒毀,僅一年余即離開長安。安史之亂爆發后,他懷著平亂的志愿,于公元756年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爭奪帝位失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中途遇赦東還。晚年漂泊東南一帶,卒于當涂(今屬安徽)。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有“詩仙”之美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