莢蒾屬植物全世界約有200種,分布于溫帶和亞熱帶地區,在亞洲和南美洲種類較多。我國約有74種,廣泛分布于全國各省區,以西南部種類最多。莢蒾屬植物在國內的應用較多,最為普遍的就是木本繡球和蝴蝶繡球。江南地區著名的瓊花就屬于這兩者。瓊花每年4月至5月開花,花大如盤,潔白如玉,十分美麗。
瓊花為揚州市花,自古以來就有“維揚一株花,四海無同類”的美譽。瓊花也是我國特有的名花,文獻記載唐朝就有栽培。它以淡雅的風姿和獨特的風韻,以及種種富有傳奇浪漫色彩的傳說,博得了世人的厚愛,更有“中國獨特的仙花”的美稱。
“近幾年,國內部分園藝公司從歐洲逐步引進了一些新優莢蒾品種,豐富了莢蒾屬植物在國內園林綠化中的應用。”據浙江虹越花卉股份有限公司花園植物部總經理助理張少華介紹,莢蒾屬植物多為灌木,少數為小喬木,莖干有皮孔,單葉,花序呈傘狀、圓錐狀或傘房狀,很少緊縮成簇狀。花冠輻狀、鐘狀或筒狀,十分整齊。“獨特的花型使得莢蒾屬植物在園林中具有獨特的觀賞價值。”
歐洲莢蒾原產歐洲、北非及亞洲北部,在我國新疆地區有一定分布。張少華指出,歐洲莢蒾葉片3裂,這是與國內瓊花最明顯的區別。歐洲莢蒾花序周圍有不孕花,果實紅色,簇生。葉片在秋季逐漸變紅,觀賞性強。作為觀葉和觀果的小喬木,在園林上有一定的應用價值,且多植于庭院觀賞。
“在我們引進的歐洲莢蒾容器苗中,‘玫瑰’的市場表現還是很不錯的。”張少華解釋道,‘玫瑰’為歐洲莢蒾的栽培變種,花序全為不孕花,球形,園林上也稱為歐洲木繡球‘玫瑰’。 該品種為落葉灌木或小喬木,老葉深綠。初夏時,花初開為綠色,似清透華美的翡翠,后逐漸轉為白色,又如碩大的雪球掛滿枝頭,后期變成玫瑰粉色,嬌艷別致。相較國內的瓊花,該品種初開花色更綠,中期花朵更大更圓,后期還能變成粉色,其漸變的球形花是一大賣點。此外,‘玫瑰’的葉色在秋季也會逐漸變為奪目的紅色,觀賞價值高。就株型而言,歐洲莢蒾‘玫瑰’更為緊湊,且多為圓球形,加之稍圓潤的葉片和花球,植株整體感覺更具親和力。在庭院造景中,宜配植在堂前屋后、墻下窗外、建筑物四周以及草坪邊緣,也可在道路邊、公園綠地、林緣、假山旁孤植、叢植或片植,營造極具吸引力的小景。
張少華強調,歐洲莢蒾主要適合我國淮河以北地區種植,具有較強的生長能力和萌枝能力,樹型美觀,耐修剪,可以培育成多種造型。在長三角地區,歐洲莢蒾也能正常生長,但花、葉后期變色效果不如北方地區突出。其植株抗性強,養護管理簡單,病蟲害極少,故建議越往南地區種植,宜選擇建筑物東面或北面栽種,兼顧春季充足光照和夏季的陰涼環境。“歐洲莢蒾在一年生枝條頂端形成花芽,花后需要立即修剪整形,確保當年花芽的分化成熟。冬季修剪時,應避免剪除枝條頂端的花芽。”
浙江虹越批量引進歐洲莢蒾有兩三年,引進時多為1.3米高的小灌木,在國內庭院及精品綠化項目中有所應用,應用效果深得業主好評。目前歐洲莢蒾在國內市場基本處于斷貨狀態,株高1.3米的小灌木售價達300多元。基于其良好的市場前景,目前國內一些苗圃已開展嫁接擴繁工作。
在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新疆建投項目管理公司總工辦綠化技術顧問黃力看來,歐洲莢蒾在新疆也是發展前景廣闊。他說,在大行業不太景氣的背景下,新疆有的苗圃開始為轉型做準備,其中就有將歐洲莢蒾作為新品儲備軍團的苗商。
“歐洲莢蒾在新疆表現非常不錯。”黃力解釋道,歐洲莢蒾耐嚴寒,耐陰性也很好,在新疆地區的花期長達兩個月。果實鮮紅晶瑩透亮,直徑大約0.5厘米,猶如一串串紅寶石璀璨奪目。此外,其耐修剪及萌芽力強,主要作為花灌木應用于綠化工程。多栽植于高大喬木下方,以形成效果突出的復層結構景觀。株高1.5米的歐洲莢蒾,叢生分支可達20枝至40枝,且自然收縮成球形,株型豐滿圓潤,觀賞性極高。目前,在當地此種規格的苗子單價已達到1500元。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