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花莢蒾,中國特有。生于南方,低谷山丘。灌木叢中,臨近溪流。
閩贛粵桂湘,資源最豐厚。野生灌木株,兩米未到頭。
小枝紫褐色,韌性夠。有聚傘之花序,成傘形之花球。
拉丁學名:Viburnum hanceanum Maxim.
忍冬科莢蒾屬
【每日賞花仙客按語——蝶花莢蒾5823】
里面花序花開密,外圈幾朵花飄逸。
南方山谷溪流旁,野生分布適宜地。
花期四五月,累累掛枝頭。
蝶花莢蒾
蝶花莢蒾(學名:Viburnum hanceanum Maxim.)為忍冬科(五福花科)莢蒾屬的植物,為中國的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國大陸的江西、廣東、福建、廣西、湖南等地,生長于海拔200至800米的地區,多生長于山谷溪流旁和灌木叢中。土名:豬姆韌
中文學名:蝶花莢蒾
拉丁學名:Viburnum hanceanum Maxim.
忍冬科莢蒾屬
1、形態特征
蝶花莢蒾,灌木,高達2米;當年小枝、葉柄和總花梗被由黃褐色或鐵銹色簇狀毛組成的絨毛,二年生小枝紫褐色,被疏毛或幾無毛,散生凸起的淺色皮孔。葉紙質,圓卵形、近圓形或橢圓形,有時倒卵形,長4-8厘米,頂端圓形而微凸頭,基部圓形至寬楔形,邊緣基部除外具整齊而稍帶波狀的鋸齒,齒端具微凸尖,有時牙齒狀,兩面被黃褐色簇狀短伏毛,脈上毛較密,下兩毛被有時絨狀,側脈5-7 (-9) 對,弧形,整齊,達至齒端,上面略凹陷,下面凸起,小脈橫列,近并行,下面稍顯著;葉柄長6-15毫米。聚傘花序傘形式,直徑5-7厘米,自總梗向上逐漸變無毛,花稀疏,外圍有2-5朵白色、大型的不孕花,總花梗長2-4厘米,第一級輻射枝通常5條,花生于第二至第三級輻射枝上;萼筒倒圓錐形,無毛,萼齒卵形;不孕花白色,直徑2-3厘米,不整齊4-5裂,裂片倒卵形;可孕花花冠黃白色,直徑約3毫米,輻狀,裂片卵形,頂鈍形,長約為筒之半;雄蕊與花冠幾等長,花藥矩圓形;柱頭略高出萼齒。果實紅色,稍扁,卵圓形,長5-6毫米,直徑約4毫米;核扁,兩端圓,有1條上寬下窄的腹溝,背面有1條多少隆起的脊。花期4-5月,果熟期8-9月。
2、地理分布
產江西南部、福建、湖南、廣東中部至北部及廣西(柳州)。
3、生長環境
生于山谷溪流旁或灌木叢之中,海拔200-800米。
抗寒性強,也耐干旱,喜溫暖、濕潤、半陰的環境。對土壤要求不嚴,微酸性、微堿性土壤都可適應,但以中性、疏松的土壤更適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