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事闌珊竹事初, 一番風味殿春蔬。
龍蛇戢戢風雷后, 虎豹斑斑霧雨余。
但使此君常有子, 不憂每食嘆無魚。
丁寧下番須留取, 障日遮風卻要渠。
①曾幾:南宋詩人,字吉甫,自號茶山居士,學識淵博,勤于政事。
②戢戢(jíjí):牛羊角的樣子。
③下番:下一輪。
這是一首詠物詩,詠物詩創作的關鍵在于立意。意當存高遠,立意高則格調高尚。
“嫩籜香苞初出林,于陵論價重如金。皇都陸海應無數,忍剪凌云一片心。”李商隱的《初食筍呈座中》以筍象征有志青年,抒發了詩人護“筍”的愿望,可謂意存高遠。
這首詩的立意與李商隱有類似之處,其關鍵在于尾聯,“須留取”以“障日遮風”是其“意”之所在,表現出詩人保護濟世之才的意愿,也可以說是意存高遠。但遺憾的是李先而曾后,缺乏新意,缺少創新。
立意同樣高遠的詩怎樣分出高低上下呢?應從誰說得更深切上來區分。李商隱的“重如金”,比“障日遮風”說得更含蓄,更深刻;“忍剪”,要比“但使”“長有子”,“須留取”說得更急切。是著眼點的不同而造成這種結果,李商隱寫這首詩時還年青,切身感受更深切,這也是曾幾所無法達到的。
筍的文化符號多附從于竹,其最主要的是象征勃勃生機和積極向上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