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指一算,快過年了,我媽又要開始催我帶男朋友回家了。
果然,一覺醒來,我就收到了母親大人發來的 30 多條語音。
頓時,感到有點窒息
。
于我而言,父母的聊天方式一直是個謎,跟他們聊天,極其考驗我的思維靈活度和換位思考能力。
因為稍有不注意,就會鬧出笑話......
和長輩聊天,是種玄學,尤其是在聊天中用到表情包,那結果真是出其不意、防不勝防。
那天,媽媽催我去相親,我不知道怎么回,就隨手發了個表情包。
然后,誤會就開始了......
還有次,我正在加班,媽媽來問我近況。
我不過是發了個給自己打氣的表情包,我媽就開始急了......
很多表情包,在我們看來是玩梗,但發給父母,他們就會當真。
這樣的例子太多了,想起來真是令人哭笑不得。
說出來你們可能不信,我看過的謠言,有一半都是爸媽轉給我的。
媽媽知道我愛吃水果,于是格外關注蔬果相關的新聞,那天,她突然轉給我這樣一條鏈接。
爸爸最討厭我熬夜,所以幾乎每周都要給我發一條關于熬夜危害的信息。
一開始我還試著辟謠,后來干脆不掙扎了,就接受他們這份別樣的關懷吧。
當然,他們最操心的還是我的感情狀況,甚至因此將我踢出家族群
。
父母的這種關心方式叫:謠言式關懷。
因為他們的交際圈子窄,時常與社會保持著一種半脫節的狀態,對信息的篩選能力差,所以才會中了這些謠言的招。
前幾年,我也厭煩過他們的這種行為。
可隨著年紀增長,我就漸漸明白了,或許是自己給到父母的陪伴太少了,他們才試圖通過這些方式來刷存在感。
小時候,無論開心的事還是不開心的事,都會告訴爸媽。長大了,卻像是默認遵守某條規則一般,開始對他們報喜不報憂。
但就算我們不提,他們也知道。否則,他們也不會在滿屏重復的嘮叨里,用心地夾雜了一句“累了就回家”。
25歲前,我不懂他們,收到60秒語音和一條條消息,只覺是打擾。
而現在,我會因為有了這些聊天記錄,因為被父母惦念,感到自豪。
我相信,有人思念,就已經很牛了。這也是思念品牌想傳達的觀點。
2021年春節前夕,思念食品發布的一支視頻《有人思念就是牛》觸動了很多年輕人的心。視頻充分展示了當代年輕人與父母之間的情感溝通現狀。
點擊下方視頻即可觀看
思念食品
#有人思念就是牛 這個新年,思念食品邀請脫口秀演員王勉,一起把父母的嘮叨變成內心的柔軟,把有年味的思念帶給他們![煙花][慶祝]
視頻號
整段視頻,在上屆脫口秀冠軍王勉的歌聲中,開始了牛娃和牛爸媽的故事。
視頻最讓我感到扎心的是,它真實的捕捉到了爸媽對孩子的嘮叨:
「有一種身材叫你媽覺得胖點好」
“牛媽說,胖點好”
「有一種冷叫你媽覺得你冷」
“你媽又給你織了一件新毛衣”
“薅的羊阿姨的毛”
「有一種叮囑叫你爸的60秒」
“多吃草別通宵,出門門窗要關好”
“不要老是點外賣,外面累了,回家也好”
“床單被褥,經常曬曬,保持運動,盡量起早”
視頻里面金句頗多,看似在說牛,其實是在說每個在外拼搏的孩子:
“外面肯定不如家里好”
“房價特別高,網絡肯定也特別的糟”
這些翻來覆去的嘮叨,總結起來就是視頻最后那一句:
“你開門就會看到,要擁有多少成就才算牛。回過頭,有人思念就足夠。”
有人說,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愛是放手;是讓孩子去追求事業的成功、愛情的美滿;是目送著孩子去飛,去追求自己想要的,去一步步地成為一個很牛的人。
我承認,事業和愛情可以讓自己成為一個很牛的人。
可是,回過頭來想,那些陪伴我們的父母的嘮叨,更是我們最值得驕傲的成就。
當我們在追夢路上感到疲憊和迷茫時,不如停下腳步回望。
看,還有父母在思念著自己呢,這就已經很牛了。
看到這篇文章的你。
年前很忙,免不了加班吧?
沒猜錯的話,父母的關心也會隨著甲方的反饋一起送到吧。這是煩惱也是幸福。
今年特殊情況,有部分人選擇就地過年,不能回家親耳聽到爸媽的嘮叨啦。
不過這并不代表著,這個春節會失去年味兒。
聽我的,去煮一碗熱氣騰騰的思念水餃或湯圓,然后一邊品嘗著“團圓味”一邊跟爸媽視頻吧。
2020年過去了,回顧這一年,無論你是有所成就還是收獲不多,都請在心里對自己說一句:有人思念就是牛。
2021 年,愿每個人都被思念,且心中有惦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