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寧靜無以致遠,為什么致遠的前提是寧靜?因為寧靜是一種神級操作,如果你連自己的心都操作不好,你又怎么能夠到達遠方呢?你所能到達的遠方有多遠,并不取決于你的雙腳,而是取決于你對“心安靜”的操作水平。
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現代社會,如何才能讓你浮躁的心,真正的安靜下來?
常常聽別人說,你的心要靜下來,這樣你才能看清自己,看清世界。有人說,安靜,是一個人難得的氣質。有人說,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遇大事而有靜氣,難!遇大事而有靜氣者,王者之質也。
關鍵是,如何才能讓自己的心,真正的安靜下來呢?這里面有什么方法呢?
老子在《道德經》第十六章說到:“至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復。夫物蕓蕓,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p>
老子說,當一個人能夠把自己從現實中抽離出來,達至一個虛無之境。他在那片虛無之境中,就能夠體會到那種又厚又重的寂靜,守著這種寂靜,漸漸地融入大道之中,與道混沌為一。
這樣,就能打開造物主的視角,看天地萬物的紛紜演變,生長化收藏,生了死,死了生,反反復復的生死循環。
當萬物停止了動,墜入了寂靜之中,便是出生入死,歸根復命的過程。靜極生動,出死入生,萬物又被道從一片寂靜的虛無中演化了出來。
生生死死,死死生生,這便是萬物的生死過程,也是萬物所遵循的道之常。了解萬物的生死法則,才能從根本上看透人的生與死,只不過是道的一段操作而已。
就像大海中的浪花,從一片靜寂的大海中被涌現了出來,當風停止后,浪花最終還將融入無邊無際的大海,成為大海的一部分。生命的涌現,正如浪花的涌現一樣。
所以,第一步,要看透生死,從根本上了解把握人的生命是怎樣的一回事。生命來自于一片寂靜的虛無里,寂靜的大道是永恒的,徐徐而動的生命只是浪花一瞬。
老子所說的這種“致虛極,守靜篤”的神級操作,要達到老子所說的這種“靜境”,可謂萬中無一。這樣的操作,別人教不來,只能是自己領會。
莊子在《莊子·庚桑楚》中說到:“徹志之勃,解心之謬,去德之累,達道之塞。貴富顯嚴名利六者,勃志也;容動色理氣意六者,謬心也;惡欲喜怒哀樂六者,累德也;去就取與和能六者,塞道也。此四六者不蕩胸中則正,正則靜,靜則明,明則虛,虛則無為而無不為也。”
為什么赤子之心那么難能可貴,因為赤子之心沒有被人世間的各種繁雜所侵擾。老子在《道德經》中讓人復歸于嬰兒就是讓人去偽存真,摒棄人世間的俗智知見,重新擁有那顆赤子之心。
就好比一張紙,一出生就是純白一片,幾近于道。而一旦被后天的環境所塑造,這張紙就不再純素,而是被畫上了各種人為的符號。
當一張紙被畫過之后,你只能用已有的筆畫去作畫,這樣局限性就非常大,可以說被定格了。而當你手握一張白紙的時候,你可以畫任何想畫的畫,你也可以不畫,因為大道甚夷。
莊子所說的“徹志之勃,解心之謬,去德之累,達道之塞”,就是讓人把畫在紙上的筆畫都去除掉的方法。當一個人的心像一張白紙一樣時,他自然而然的會安靜下來。
水靜猶明,靜下來的心就像沒有一絲波紋的湖面一樣,世界上任何的動變,都像照在湖面上的一樣,都能洞察地一覽無余。
你越是安靜,世界對你越是清晰。
怎么樣才能讓自己的內心,像水一樣幽靜呢?“此四六者不蕩胸中則正,正則靜”,不讓莊子說的“四六者”在自己的心中浮蕩,內心自然像湖面一樣平靜。
鬼谷子在《鬼谷子·符言第十二》中說到:“安徐正靜,其被節無不肉。善與而不靜,虛心平意以待傾損。右主位”
安徐正靜,從鬼谷子這句話可以看出,心靜只是一種結果,而很多人卻把心靜當成了一種原因。比如很多人看別人做事情靜不下來,就建議他要靜心。這樣說有用嗎?沒有。
就好比你跟一個人說,要想過得好,你至少要賺一個億。但賺一個億只是目標,只是一種結果,而不是原因。你沒有告訴他怎么才能賺到一個億的具體方法跟步驟。
在鬼谷子看來,要想靜下心來,前面還有三個步驟,那就安,徐,正,只有把這三步都做好了,一個人才能把心靜下來。
第一步,安。要專注于所志之事,把其他無關緊要的事情都絕棄掉,心無雜念,一心一意。
第二步,徐。有條不紊、井然有序的規劃好事情,然后不急不亂,不慌不忙地去落地執行。
第三步,正。這里面有兩層含義,一是正義之事,所謂名正則言順,言順則事成。先正而后才有靜,一個熱衷于做不正義之事的人,他的心是不可能靜的。二是所做之事不出現偏差,按照計劃,根據形勢,把事情都做正確,做對了。
把以上三步都做好了,人的內心才能安靜。如果繁雜之事太多,一直擾亂心志,進而做起事來,自然會慌亂,一慌亂,事情就會跟著出錯。前面三步都出錯了,心自然就安靜不下來。
可見,一個人要真正做到心靜,并非易事。反過來說,如果一個遇事總能做到心靜而有靜氣之人,必然不是普通人。
非寧靜無以致遠,為什么致遠的前提是寧靜?因為寧靜是一種神級操作,如果你連自己的心都操作不好,你又怎么能夠到達遠方呢?
你所能到達的遠方有多遠,并不取決于你的雙腳,而是取決于你對“心安靜”的操作水平。
操作水平越高,心越靜。心越靜,所能看到的世界越清晰。所能看到的世界越清晰,你為達到目標所制定的策略與方法就越精確。所用的策略越精確有效,便越能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