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寧,古稱青唐城、西平郡、鄯州,是青海省省會,中國西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
西寧地處中國西北地區、青海省東部、湟水中游河谷盆地。
西寧是青藏高原的東方門戶,古“絲綢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經之地。
西寧自古就是西北交通要道和軍事重地,素有”西海鎖鑰“、海藏咽喉之稱。
西寧是世界高海拔城市之一,是青海省的政治、經濟、科教、文化、交通和通訊中心。
西寧,取”西陲安寧“之意,是全國衛生城市、中國特色魅力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中國園林綠化先進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全國文明城市。
西寧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高原古城,是中國黃河流域文化組成部分。
據城北區朱家寨遺址、沈那遺址和西杏園遺址等考古發現,早在四、五千年以前就有人類在這塊土地上生產、生活,繁衍生息。
商、周、秦、漢時期,河湟地區是古羌人聚居的中心地帶。
古為羌地,西漢時置軍事和郵傳據點西平亭,神爵初屬金城郡臨羌縣。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漢軍西進湟水流域,漢將霍去病修建軍事據點西平亭,這是西寧建制之始。
東漢建安中置西平郡,治西都縣(今西寧市)。魏文帝黃初三年(222年)擴建為西平郡,開始在此筑城。
西晉永嘉二年(308年),前涼張軌進軍青海省會西寧置西平郡,將其納入涼州版圖,屬涼州,領四縣西都、臨羌、安夷、長寧,歸涼州統治。
北宋崇寧三年(1104年)改為西寧州,至此“西寧”之稱始于見史。
民國十八年(1929年)青海正式建省,治西寧縣,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以省垣周圍正式成立西寧市。
1949年9月5日,西寧解放,9月8日成立市人民政府,為青海省轄市。
1950年,西寧市為青海省人民政府駐地。
西寧呈東西向條帶狀,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四周群山懷抱,南有南山、北有北山。
西寧屬大陸性高原半干旱氣候,年平均日照為1939.7小時,年平均氣溫7.6℃,最高氣溫34.6℃,最低氣溫零下18.9℃,屬高原高山寒溫性氣候。
夏季平均氣溫17-19℃,氣候宜人,是消夏避暑勝地,有“中國夏都”之稱。
西寧市區海拔2261米,年平均降水量380毫米,蒸發量1363.6毫米,湟水及其支流南川河、北川河由西、南、北匯合于市區,向東流經全市。
西寧地表水和地下水十分豐富,湟水河貫穿市區,全年徑流量18.94億立方米,自產地表水資源量7.01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6.98億立方米,水資源量13.99億立方米。
西寧地處黃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結合部,是一個多民族城市,其文化藝術的發展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
藏傳佛教圣地塔爾寺的酥油花、堆繡、壁畫被譽為'藝術三絕',黃南州的熱貢藝術和湟中農民畫也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西寧是典型的移民城市,多民族聚集、多宗教并存,是青藏高原人口唯一超過百萬的中心城市,移民人口達100萬之多。
西寧是一座有著兩千一百多年歷史的高原古城,人文景點眾多,最著名的當屬西寧八景。西寧八景,即古湟中八景,舊時西寧府稱為湟中,八景即今西寧及其周圍的八個景觀。分別是:石峽清風、金娥曉日、文峰聳翠、鳳臺留云、龍池月夜、湟流春漲、五峰飛瀑和北山煙雨。
西寧歷史文化淵源流長,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絢麗多彩的民俗風情,是青藏高原上一顆璀璨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