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發生痤瘡一月有余, 外涂藥膏,內服維生素等藥,痤瘡有增無減。因在某大公司任“公關”之職,外觀不雅甚為痛苦。枇杷葉16g、桑白皮10g、黃芩10g、連翹10g、梔子10g、板藍根15g、玄參15g、丹皮10g。二診:連服上方七劑,一周內痤瘡未見發出,但原有的痤瘡無明顯改變,訴其手足心經常灼熱。上方再加紫花地丁10g、地骨皮10g,以增強清熱解毒涼血之力。現癥偶有睡眠多夢,左脅不舒,另以丹梔逍遙散清泄肝經郁熱,鞏固療效。[按]《素問·生氣通天論》云:“寒薄為皶,郁乃痤”,說明皶(即粉刺)、痤之疾可由風寒郁而化熱所發。風熱外薄,每易犯肺。《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曰:“此證由肺經血熱而成”。本案患者素嗜辛辣魚蝦食品,經云:“魚者使人熱中”,故日久則熱毒內生,蘊積陽明,陽明經行于面部,若積熱循經上攻,則發為痤瘡。劉老所用方藥系《醫宗金鑒》“枇杷清肺飲”(主治肺風粉刺)加減而成。用枇杷葉、桑白皮、黃芩,清泄肺胃之火;連翹、板藍根散經絡之火毒;梔子通泄三焦,引火屈曲下行。因其舌紅、脈細數,有熱盛傷陰之象,故用丹皮、玄參以清熱涼血,解毒養陰。枇杷清肺飲,出自清《醫宗金鑒》。
【組成】枇杷葉二錢(6克)、桑白皮二錢(6克)、黃連一錢(3克)、黃柏一錢(3克)、人參三分(0.9克)、甘草三分(0.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宣肺,清熱,化濕。
【主治】主治面部粉刺,色紅疼痛,破出白汁。
【臨床】臨床主要用于治療痤瘡、脂溢性皮炎等病癥。
《彤園婦人科》:“鼻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腫痛,破出粉汁,日久成白屑,或成黍粒,皆由肺經血熱而成。內服枇杷清肺飲。”
【方解】本方主要用于治療肺胃濕熱引起的面部粉刺。方用枇杷葉、桑白皮等宣肺利氣,合以黃連、黃柏清燥濕熱,人參性甘溫,益氣托毒外出。甘草清熱解毒,調和諸藥。枇杷清肺飲臨床以面有癤腫、色斑、口臭、脈滑數為辯證要點。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