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性鼻炎診治中心
前幾天,一老友約我喝茶,我說咱就找個地喝喝茶去。
這春風四月天,不去個山清水秀的地方實在浪費了節氣。
舟車一頓后,到達目的地。整頓好戶外裝備,架爐、燒水,煮茶,開始了一天的話題。
這位老友是中醫愛好者,本來有機會也可以上個中醫專業。
陰差陽錯的還是選擇了跟中醫無關的專業,但熱愛中醫之心未減。
平時自己經常翻看一些中醫書籍,家人的常見問題自己也能動手解決一下。超過他認為的難度范圍的凡事必請教于我。我便成了他的良師益友。前提是聊得投機。
這一天的從人為什么會有痰濕開始。
我給他又重復了我之前聊過的水路系統的生理和病理。
這位老友表示又受教了。
專業一定離不開嚴謹,尤其醫療專業,更應該嚴謹。
不論哪個醫生但凡在自己清醒認知的基礎上都應該嚴謹。
當然,不乏悟性差,限定認知的,只要肯學習心向善,最終也能成就一些事業。
言歸正傳,接下來著重聊聊痰濕如何形成,鼻后滴漏的病機是什么。
濕氣常有,痰氣不可多。
人體的組成中水的成分絕對是重點部分。如果按照陰的層面看,津液、關節液、腦脊液、脊髓、血液、眼淚、這是基于陰陽分類方法理解的方式。
從實質看,根源都是來自腎中先天陰精和后天脾胃所化生水谷之精氣。在腎氣這個原動力和水谷這個營養來源的雙重加持下,這些功能不同的陰液源源不斷的生成,運化,行使其應有的職責。這背后有一個無形的力量,叫做氣化。這也是水路系統是否能夠正常運轉的前提,也是導致水路系統紊亂的基礎。
而痰和濕,包括更稀一些的飲是水路系統氣化失調后產生的結果。
什么原因會引起失調呢?
從基本層面看,不包括特殊的原因,大致因為先天的臟腑虛弱,動力不足,后天的飲食結構失當,臟腑損傷,情志波動太大,影響臟腑氣機,冒雨涉水過多,寒從外入,經常熬夜,并不符合天地自然規律的運動時間和方式等都會導致這個氣化失調,從而引起水路系統失調,最終導致該參與正常循環的水液得不到更好地利用,形成水濕盤踞身體某個位置。
解決水濕的辦法就是逐一去除上述的常見因素,中藥的辦法更多,利水滲濕、健脾祛濕、燥濕健脾、清熱利濕等等。以這個人的體質為核心,根據臟腑的生理特性,發病的階段等因素,掌握好節奏,緩緩圖之,病即痊愈。
為什么水濕難調,原因就在于成病時間跟發病時間中間有很大的時間距離??赡苋昵熬鸵呀浿饾u形成了水濕體質,但發病只是剛剛才表現出來的。按照中醫的治法方證對應,剩下的就交給時間,結果一定是好的。找西醫?西醫目前還沒發展到認識水濕這個病理因素。
不要總以為西醫的檢查很先進,這個先進要看跟誰對比??此埔钥梢暬姆绞酱_診了某個疾病,也預測了某個疾病,也有相關的治療。中藥三副起沉疴的事不少,我這些年治療的西醫三甲醫院沒解決的問題也不少。如果僅從立場問題判定中醫就是不行,這純粹抬杠。令人信服的是親自從臨床上驗證。
在我的經驗中,水濕屬于大方向氣化問題,而痰則屬于整體問題的局部凝結。
按照中醫所劃分,痰的種類有很多,基本上分為有形和無形。
有形之痰可見,無形之痰難尋。
早晨吐的那口老痰這是有形之痰,但這個口痰的來源可不一定都是呼吸道。其病機可能涉及脾胃運轉是否正常,腎氣是否充足,肝氣是否條暢。因為這幾個臟腑的病變,也一定會影響肺氣,胃氣產生凝聚之痰。所以,中醫治痰,絕不是只看一個呼吸道這么簡單。還是那句話,鼻炎發病在病,一口老痰發病在咽喉,但這不只是病機所在。
有形之痰的去除應按照上述所說的圍點打援的方法,從臟腑中一一找出這發病因素,病機何在。
鼻后滴漏到底是水濕還是痰?
實際看,區別不大。但治療時間會有不同。如為水濕,用藥后很快即將散去,但如若為痰則緩解較緩慢。由此,可見鼻后滴漏更多的為凝聚之痰。
鼻竅為外向型動力結構,整體的動力趨勢向外走,有利于排出體內寒氣,以及外來異物。除得益于鼻毛結構,根本一定是肺氣充足的前提下才可以完成。
也就說凡是導致肺氣不足的原因都是引起這個動力失調,導致鼻液倒流的主要因素。
我在臨床中發現,中氣不足,痰濕較重的人群,鼻后滴漏發生概率最大。此類人群,長期處在氣道通而不暢的水平,使得大量水濕盤踞,集結在氣道的水濕凝聚成痰,超出了排出的能力和體量,表現結果就是鼻后滴漏。
根據鼻后滴漏分泌物的顏色,白色的酌情加化痰祛濕的藥,黃綠色的酌情加清熱利濕化痰散結的藥。整體還是調節臟腑氣機,促進水路系統運行正常。
這就是用西藥抗生素,化痰藥怎么也治不好的原因。西藥的化痰藥都是局部作用,在其理論體系中沒有整體觀念的概念。而鼻后滴漏完全是臟腑失調的結果,只是發病在鼻腔。
我們說赤小豆薏苡仁湯常喝有助于祛濕。這個觀點是在食療中體現的,對于復雜的濕氣問題肯定無效。一天中這個湯水喝多了,就不會亂吃那些生痰濕的食物了,有助于而不是治療。
我曾有一患者吃了一冬天黑豆,對于她的腎虛腰痛無濟于事。隨后找我,一周中藥腰痛消失。這就是食療和辨證論治的區別。力量孰輕孰重,體會后自己就分辨出來了。
我贊成食療,但無法代替藥物。
實際上,今天的話題主要涉及水路系統中最常見的水濕和痰的問題,其核心仍然是臟腑氣化能否正常。
很多人問平時喝點什么?
例如新會陳皮,大多為濕倉品種??蠢锩娴拈俳j就知道。干倉是天然晾曬,需要人工去翻整,這個過程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每天都要做。橘絡部分在翻整中會自然脫落,所以好的新會陳皮橘絡部分比較薄。而濕倉就是人為的靠蒸汽促進陳化的過程,橘絡部分比較厚。
平時喝自己曬點橘子皮就可以。雖然陳化的燥性減輕了很多,但能買到的都是濕倉出來的,又有什么意義呢。
化橘紅可以嘗試喝喝看。還有浙貝母。
這些用好了,有一定的化痰作用。但剛剛我也說了,痰的問題,鼻后滴漏的問題核心還是辨證論治,在臟腑。
我經常用的一個化痰方:
茯苓 30 半夏10 浙貝母15 陳皮15 化橘紅20 麻黃5 甘草10
這個方子適合痰濕之氣重的人群,可煮茶代飲。治療需辨證論治,所以無法一一列舉。有興趣可自行詳細描述癥狀,我看到后認真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