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溫暖中醫
人生有大愿力,而后有大建樹。
■
小時候每到冬天家里就開始囤蘿卜,蘿卜是北方冬天最常見的蔬菜,可以炒著吃,燉著吃,還能涼拌,哪怕過上一整個冬天也不會吃膩。
蘿卜不光能填飽肚子,還能治病,偶爾吃撐吃脹,家里的老人就會給你幾塊蘿卜,別說效果還挺好。
蘿卜下氣、消食,蘿卜籽延續了這種功效,甚至比蘿卜還要厲害。蘿卜籽是通俗的叫法,它還有個名字叫萊菔子,如果你在處方單上看到萊菔子三個字,要想到它其實就是蘿卜的種子。
除了下氣、消食,萊菔子化痰之力同樣值得夸贊,下氣、化痰其實是相輔相成的。因為痰隨氣升降,痰沒了,氣機運行起來也會更加順暢。
《新修本草》載:萊菔子大下氣,消谷,去痰癖,肥健人。
《丹溪心法》載:萊菔子治痰,有推墻倒壁之功。
能把墻推倒,氣勢可不一般,想來可能因為它是種子,所以力氣大著哩。
關于萊菔子,分享一則醫案,這則醫案出自《醫學衷中參西錄》。
書中記載有這么一個人,二十五六歲的樣子,這人呢本就屬于痰濕體質,平日里就有痰多的現象。
這天外出不小心受了冷風,感冒了,感冒以后肺氣就容易受影響,肺氣不利,故而生痰。這是感冒引起的,和原先身體里的痰不一樣,原先的痰大多是因為肥甘厚味吃多了,傷了脾胃,也叫飲食之痰,是從脾胃而來。雖然來路不一樣,但去路卻是一致的,大多會儲存在肺里,因為肺是儲痰之器。
有了這次經歷,飲食之痰加上外感之痰,不過短短幾天的時間就覺得身體里的痰比往日又多了許多,痰濕聚在胸口,吃點東西吧,去不到胃里,沒一會兒就吐了出來。
像這種情況,張錫純是怎么解決的?先生的方法雖然簡單,但是很有效,用了30克萊菔子,一半生,一半熟,搗碎煎湯,又備了生赭石末,用煎好的湯藥送服,一次9克。不過喝了兩次,便覺得痰少了,食道通暢了,終于能吃得下飯了。
痰多,色白而黏,這樣的痰可以用萊菔子祛除,炒萊菔子9克,搗碎煎服,搗碎是為了讓藥性更好地析出。
還可以借鑒明代大醫韓天爵的經驗,配上炒白芥子、炒紫蘇子各9克。脾氣虛的人加白術、黃芪各9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