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7月初復種豆類蔬菜,豆類蔬菜為豆科一年生或兩年生的草本植物,是蔬菜中以嫩豆莢或嫩豆粒作蔬菜食用的栽培種群。豆類蔬菜主要包括:菜豆屬的菜豆、豇豆屬的豇豆,大豆屬的菜用大豆、豌豆屬的豌豆、野豌豆屬的蠶豆、刀豆屬的蔓生刀豆、扁豆屬的扁豆、四棱豆屬的四棱豆及黎豆屬的黎豆等9個屬11個種。按紐約地區而言,菜豆、豇豆、刀豆、扁豆都能復種,即在一年中種2茬,以便連續采收、食用7-8個月。
.豆類蔬菜的根系為直根系,根系發達,耐旱力強,根系上有不同形狀和數量的根瘤共生,能固定空氣中的氮素,可有效地提高土壤的肥力,有利來年各類蔬菜的種植。豆類蔬菜對土壤適應性廣,幾乎在任何土壤條件下均能生長,不僅能在房前屋后等空隙的零星地栽培,還可在花盆中種植。
豆類蔬菜營養價值較高,富含蛋白質及較多的碳水化合物、脂肪、鈣、磷及各種維生素和礦質元素,可補充人體中一部分熱能和蛋白質的需要,有維持體內酸堿平衡和幫助消化等功能。如扁豆是糖尿病患者的康復佳品,老人常食扁豆對預防感染性疾病有良好的作用。腫瘤患者也應該常吃扁豆,因扁豆有顯著消退腫瘤的效果,能防治腫瘤增大。
大多豆類蔬菜喜溫暖、耐熱,能在炎夏生長,如菜豆、扁豆、刀豆,豇豆,在溫暖多濕條件下生育良好,枝葉繁茂。在開花期以后,稍干燥條件下,依然結莢率高。豆類蔬菜均為碟形花冠,多為自花授粉作物,但不同的種類和品種,在不同條件下有一定程度的異交現象,如要保證品種的質量,應隔離栽培。豆類蔬菜不宜連作,應該實行2-3年輪作。連作會使根部分泌有機酸,提高土壤的酸性,使植株老化,莖葉發黃,提早枯死。
在華人超市中能買到不同品種的菜豆種子,菜豆的品種可以分成不同類型,按食用部位可分為軟莢種和硬莢種,豆類蔬菜大多是軟莢種;軟莢菜豆按莖的生長習性又可分為矮生類型和蔓生類型,也有少數是半蔓生類型;按生育期菜豆可分為早熟品種、中熟品種和晚熟3大類,共計29個品種。菜豆為豆科類豆屬中一年生草本植物,又叫蕓豆、四季豆、豆角、青刀豆、玉豆等,原產中南美洲熱帶地區,現在世界各地廣泛栽培。夏季露地栽培菜豆的要點是:
1, 需選擇適宜的品種。夏季氣溫高,雨水多,日照時間長,應該選擇耐熱、抗病,花期時對日照長短要求不嚴的品種。復種菜豆最好選擇美國的地蕓豆,這個品種的種子紫紅色,嫩莢綠色,圓棍形,長13厘米左右,肉厚,纖維少,品質好,早熟、抗病適應性強,播種55天左右就可豐產。
2. 應該選擇適宜的地塊,即易排水排澇的地塊。將地塊深翻后,需作成小高畦栽培菜豆。為使土質疏松,可施入腐熟的有機肥和拌入一些粗沙。
3. 適時播種,適當密植,播種時期應在當地早霜出現前100天左右,即無霜期內栽培。夏天復種的菜豆生育期較短,株小、側枝少,適當密植是獲得高產的因素之一。蔓性菜豆可采用行距50-65厘米,株距30-40厘米,每穴播3-4粒種子;矮生菜豆行距35-40厘米,株(穴)距30厘米左右,每穴播4-5粒種子。
4. 播種時間最好選擇雨后土壤不黏時播種或澆水潤畦后播種。如播后遇雨,土壤稍干時要及時松土。播種時不能過深,以不超過5厘米為宜,以防止雨后因畦面板結影響幼苗出土,或播種穴積水造成爛種。
5. 夏季復種的菜豆生長期短,應從苗期就加強肥水管理,力爭在較短時間能長成較大的株型,提早開花結莢。一般從第一真葉展開后要適當澆水并追肥,開始抽薹時即搭“人”字形架。第一花序開花期一般不澆水,可防止枝葉徒長而造成落花,結莢之后開始增加澆水量,在嫩莢坐住后進行第2次追肥。夏季氣溫高,要小水勤教,采收多次才追肥1次,開花后約10天即采收。菜豆雖有根瘤菌,但仍需施入適量氮肥,增施磷肥可促進根瘤菌的活動。
6. 復種菜豆一般采用干籽直播,不提倡浸種,如播種后濕度大易導致爛種。播種前應將種子在陽光下曬1-2天,先將土塊澆透底水,挖穴播上種子,其上覆蓋20厘米左右的營養土。選擇地塊時切忌重茬,不能與豆類作物連作,土塊前茬最好是種過大白菜、茄科作物或蔥蒜類作物。
在豆類蔬菜中最容易復種的是扁豆,按莖的特征扁豆可分為蔓生和矮生兩類,即短蔓、長蔓兩種類型。短蔓能早熟,但優良品種較少,多數為蔓生種即長蔓類型,蔓長可達3米以上,纏繞生長。扁豆的花呈蝶形,一般結出4-5個莢,按莢的顏色分為白扁豆、青扁豆和紫扁豆三類。按花的顏色可分為紅花扁豆與白花扁豆。扁豆種子較大,扁園形,保留2-3年后仍能繁植,春、夏季都適宜播種,可采用的步驟是:
將種子用清水浸泡催芽后用營養缽育苗,再定植在零星空隙地或花盆中。此法出苗慢,如在一個容器內先平鋪5-8厘米的濕潤的沙子,然后將種子鋪在沙上,覆蓋一層2厘米的濕潤沙子,上面再蓋1層毛巾或棉布保濕,在容器口上封1層塑料薄膜,把容器放在溫暖處,保持25°C左右。每天檢查1次,毛巾或棉布干燥時灑一些水,保持濕潤狀態,3-7天即可出芽。然后在每個營養缽中放2-3粒發了芽的種子,再覆蓋營養土3-4厘米,幾天后就會出苗。經15-20天,有2-3片真葉出現,這時就能移栽。
移栽前,如種植在庭院中,需深翻土壤,曬土2-3天,施足底肥,整平土壤,打洞挖穴,將秧苗定植在洞穴中,洞距為30-45厘米。當扁豆苗長至30厘米左右時,應搭“人”字架,引蔓上架。架高2厘米左右,在架子半高處加上橫的竹子或棍子,以牢固“人”字架,防藤蔓爬滿后倒架。當主蔓長至0.5米左右時,及時摘頂心,促發側蔓及花絮枝。當側蔓長至0.5米左右時,對側頂摘心,促發花絮和孫蔓。當孫蔓有0.5米左右時,對孫蔓頂摘心,促發更多花絮枝,同時剪除無花絮的細弱嫩枝及老葉、病葉,以保持良好的通風和透光。
對生長特別強勢、分枝力強的扁豆品種更應該剪除多余的無花絮枝,防止瘋長情況出現。如任其瘋長,結莢將推遲,產量下降。如在庭院、房前屋后、花盆中種植數棵扁豆,并不一定搭“人”字架,可用樹枝、竹竿、繩子、鐵絲自制籬笆形的墻頭,讓蔓攀爬。由于扁豆結莢時間長,能不斷開花結莢,因此需足夠的肥水。初花期需施追肥1次,如能用腐熟的人糞尿當然好,不行就用稀釋的化肥。每采收1-2次豆莢后,都需追肥1次。扁豆花開15-18天后,就能采摘鮮豆莢,即7成熟、子粒沒有明顯鼓起來的扁豆莢,如推遲采收會降低品質,影響上層開花結莢的養分供應。采摘時;要一手捏住花絮枝,另一手輕摘,盡量不要損壞花絮枝,因花絮枝會重新開花結莢。當氣溫超過37°C時,扁豆有謝花的情況,開花少、不能結莢,但氣溫回落后,花絮枝會重新開花結莢,新枝仍會產生更多的花絮枝,直至霜降。
豇豆是華人夏秋主要的蔬菜之一,又名豆角、帶豆,有長莢豇豆、普通豇豆、短豇豆3個類型,分青莢、白莢和紅莢3種,有蔓生、半蔓生、矮生3個類型。80年代美國培育成功矮生豇豆,即無架豇豆,莖桿粗壯直立不需支撐,復種豇豆最好用這個品種。豇豆是耐熱性蔬菜,當溫度25°-35°C時,種子發芽較快,而在35°C時,發芽率和發芽勢最好,從播種至收只需55天左右,春播結莢期達2-3個月,夏、秋復種的結莢期為1-2個月。
豇豆是耐熱性蔬菜,能耐高溫,不耐霜凍。豇豆屬于短日照作物,但不少品種對日照長短的要求并不嚴格,不論在日照較長的夏天或逐漸短的深秋均能開花結莢,表現為中光性。一般矮生種較蔓生種對日照長短的反應稍微嚴格一些。豇豆喜陽光,在開花結莢期如光線不足會引起落花落莢。開花結莢期需有適當的空氣濕度和土壤濕度,土壤水分過多,也容易引起落花落莢。
豇豆根系發達,吸水力強,葉面蒸騰量小,比較耐旱,適宜豇豆生長的土壤范圍較廣,但以肥沃的壤土或沙質壤土為好,不宜選用黏重和低濕地土壤,即適于中性或微酸性土壤,土壤酸性過強,會抑制根瘤菌的生長,也會影響植株的生長發育。豇豆種子發芽期和幼苗期不宜過多水分,以免降低發芽率,或使幼苗徒長,甚至爛根死苗。豇豆結莢時需要大量的營養物質,其根瘤不及其它豆科植物發達,因此需要一定數量的氮肥和增施磷肥,以促進它的根瘤菌的活動。根瘤多,會使豆莢多。
復種豇豆在栽培上多數以蔓生為主,一般 定值25-30天后,需為莖蔓搭“人”字形架,每穴插一根竹子(或棍子),搭架后引蔓和綁蔓。主蔓第1花序以下的側芽全部抹除,可促進早開花。主蔓第1花序以上各節位的花芽和葉芽混生的,將葉芽抹除,促進花芽萌發。對側枝上已萌發的花芽,可將該側枝打去,或留一葉后摘心。如沒有花芽只有葉芽時,當葉芽萌發成側枝,留1-2葉后摘心。如肥水足,可留多一些葉再摘心。當主蔓2-3米長時,將主蔓頂芽摘除。為促生側枝,增加開花數,提高結莢率,當莖蔓滿架時,應該根據植株的長勢,適當摘除多余的分枝和花朵,及時清理基部的黃葉、老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