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豆 (Snow Pea) 又稱食莢豌豆或軟莢豌豆為一年生攀緣草本植物。
豌豆根據收獲的產品分嫩梢,嫩莢,新鮮籽粒3種類型,嫩莢豌豆就是荷蘭豆了。
荷蘭豆可用來炒食,涼拌,做湯等,其味道清香,口感脆嫩,色澤青綠,誘人食欲,是營養價值很高,深受人們喜愛的一種蔬菜。
現在就試著說說荷蘭豆的栽培技術。
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1 溫度
荷蘭豆為半耐寒性植物,喜冷涼而濕潤的氣候,不耐炎熱。
種子發芽適宜溫度為15-20度,幼苗能耐受零下4-5度的低溫,全生育期適宜溫度為12-23度,溫度超過26度時結莢少,產量低。
2 光照
荷蘭豆屬長日照植物,日照時間長能提早開花,一般在開花結莢期要求較強的光照和較長時間的日照,但不易高溫。
3 水分
荷蘭豆在整個生長期需要較多的水分,但又不耐濕。水分過多,播種后容易爛種,苗期容易爛根,生長期間容易發病。
4 土壤
荷蘭豆對土壤要求不高,各種土壤都能生長,但以富含有機質的壤土為好。
土壤酸度低于PH值5.5時,容易發生病害,可用石灰(garden lime) 予以糾正。
荷蘭豆不能連作,一般需4-5年輪作。
整地施基肥
整地施基肥
選擇2-3年沒有種過豆類蔬菜,排水良好的地塊種植。施基肥的方法
基肥要施足,在施足基肥的同時把土壤翻松,翻細,翻勻,翻地深度應大于30-40厘米。
把地翻勻
糞肥充分混勻后,把地整細整平,等待播種。
播種
1 品種類型
荷蘭豆根據植株的高矮可分矮生品種和蔓生品種,蔓生品種的植株可以長到2米高,需要搭架子使其攀緣生長。
本帖種植的是攀緣品種,種子從 bunnings 買來。
2 播種時間
荷蘭豆通常采用越冬栽培。
播種一般在秋末進行,植株露地越冬,冬末或翌年開春后開花,結莢,采收,整個生長期3-4個月。
也有春季和秋季栽培,但宜選擇生育期短的早熟品種,使能在夏天炎熱以前和秋天結束前采收完畢。在澳洲可供選擇的品種不多,買來的種子也不知道早熟還是晚熟。
3 播種方法
荷蘭豆采用直接播種的方法。行距50-60厘米,株距30厘米。
在定好的位置挖穴,深度3厘米左右。
為了保證穴內土壤濕潤,在穴內澆水到水與地面平
等水滲下去后,播種子3-4粒。
苗期管理
荷蘭豆出苗以后不用間苗。小苗期不需要追肥也不需要澆很多水。澆水根據土壤干濕程度來決定,用手握一團土,如果土成塊狀,就不用澆水了。
當小苗長到20-30厘米高時應搭架引蔓。由于荷蘭豆的莖蔓柔弱容易倒伏,莖蔓中空容易折斷,所以要及時綁蔓上架,以保證幼苗向上生長。
常見的是用竹竿搭成的 “人字” 架,架高150-200厘米,在每穴的植株根旁10厘米處插一根竹竿,然后再把相鄰的四根竹竿的上端用繩子綁在一起固定。
如果沒有竹竿,也可以用繩子替代搭 “人字” 架,具體如下
綁蔓的繩子不要扣死,隨著植株的升高,綁繩逐漸向上移動。
隨著植株的生長,卷須也逐漸增多,增加了攀附能力,這時只需在每一行用繩子將植株圍攏起來即可。
在開花結莢前需進行一次追肥。
在離植株約20厘米處,挖一條溝,溝深約10厘米。施鉀肥(硫酸鉀),然后覆土,澆水。
開花結莢期
出苗約60天后,植株就可以開花結莢。估計在墨爾本地區,冬天氣溫較低,植株生長緩慢,苗期時間要長一些,等到氣溫回升,植株便快速生長,開花,結莢。
荷蘭豆是連續開花,連續結莢。
適時采收
荷蘭豆的豆莢在花凋謝8-10天以后停止生長,在豆莢生長將近停止時,豆莢內種子才開始發育,這個時候是荷蘭豆的最佳采收時間。
采收的豆莢一般要求在莢長7厘米以上,莢內籽粒尚未膨大,豆莢很薄,厚度不超過0.5厘米,具有透光性。
荷蘭豆花凋謝后,豆莢開始快速生長,這時豆莢的莢尖朝內,整個豆莢呈現略微向內彎曲狀。
到花凋謝8-10天后,豆莢生長停止,莢內種子開始發育。這時莢尖朝外,整個豆莢呈現略微向外彎曲狀。
雖然荷蘭豆的豆莢在生長階段都可以采下食用,但在豆莢莢尖剛開始向外翻轉時采下為最佳,這樣既保持果莢鮮嫩的風味,又產量最大化。過了采收期,莢內籽粒很快發育膨大,會失去不少嫩莢的風味。
因為荷蘭豆連續開花,連續結莢,所以一般2-3天采收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