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降糖藥失效是2型按尿病治療過程中經常碰到的問題,主要見于胰島素促泌劑中的磺脲類藥物,此類藥物的療效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患者胰島素β細胞的功能狀態。目前認為,長期高血糖對胰島素β細胞的過渡刺激,導致胰島素分泌功能衰竭,是磺脲類藥物對胰島β細胞的過渡刺激,導致胰島分泌功能衰竭,是磺脲類藥物失效的主要原因。其次,外周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這在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尤其明顯。出現藥物失敗時間的早晚,與多種因素有關。當糖尿病發現較早、血糖控制比較理想時,胰島功能下降就比較慢,反之,如果延誤診斷及治療,或降糖藥的使用不規范,血糖控制出現磺脲類藥物失效時間也較早。
出現口服降糖藥失效后,患者往往對治療失去信心,情緒低落,消極悲觀,而這種不良情緒反過來又會促使血糖升高,使病情進一步惡化。其實,糖尿病患者的這種擔心大可不必,口服降糖藥失效并不意味著無藥可醫,通過調整治療方案,血糖同樣能得到良好的控制。為了延緩或避免口服降糖藥失效第一,要早發現、找資料,把血糖長期控制在理想的水平,減輕高血糖的毒性作用,減緩胰島功能的衰竭;第二。國內外眾多臨床研究證實,2型糖尿病早期應用胰島素及胰島素增敏劑有利于保護胰島功能,第三,不要單一過量服用磺脲類藥物,主張不同類藥物早期聯合應用。
應當注意,當臨床上出現磺脲類藥物失效,在選擇藥物聯合治療時,切忌再聯用另一種磺脲類藥物,因為如果一種促進胰島素分泌的藥物沒有發揮降糖作用,說明其有功能的胰島素β細胞組織已不足30%,此時再增加促進胰島素分泌的藥物已沒有意義,而應改用其他類降糖藥物,或與其他類型的降糖藥物聯用。
口服降糖藥時怎么吃
磺脲類降糖藥:磺脲類降糖藥物主要通過刺激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素,增加受體敏感性和數目,抑制胰升糖素,從而達到降糖目的。這些藥物的降糖作用快,容易使老年患者出現低血糖,使用時應注意同飲食配合。
★飯前20~30分鐘服用,保證進餐量。
★進餐定時、定量。
★體力活動要適度,運動量加大時應及時加餐,防止發生低血糖。
★禁用一切含酒精的飲料。
★因其他疾病需服用大劑量阿司匹林、磺胺藥.保泰松等藥品時,可能促發低血糖.應準備加餐食品。
雙胍類藥物:這類藥物通過增加周圍組織和細胞的葡萄糖作用、降低食獻而達到降糖目的。比較適于肥胖的糖尿病患者應用。
★這類藥物引起低血糖的機會較少。
★可能會降低食欲或使患者發生胃腸道不適如腹痛、腹脹、腹瀉等。
★用藥時間可在飯前、飯中、飯后,隨個人情況由醫生制定。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主要有拜糖平(拜唐蘋、阿卡波糖).通過抑制腸道碳水化合物的分解和吸收速度,降低餐后高血精。
★這類藥物引起低血糖的機會較少。
★可能產生排氣過多、腹脹等不良反應。
★用藥時間和方法:在吃第一口飯時嚼碎服下。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