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諸侯爭霸時期魯國歷任君王

   魯國(公元前1042年-公元前256年),國君姬姓,周朝分封的諸侯國,國都曲阜(位于山東西南)。在周代眾多邦國中,魯國是姬姓宗邦,諸侯‘望國’,故‘周之最親莫如魯’。魯國成為典型國禮的保存者和實施者,世人稱‘周禮盡在魯矣’。魯國初建時,其疆土不過百里,后陸續吞并周邊的極、項、須句、根牟等小國,并奪占曹、邾、莒、宋等國部分土地,方成為大國。其疆域主要在泰山以南,略有今山東省南部,兼涉河南、江蘇、安徽三省之一隅。疆域北至泰山、南達徐州、東至黃海、西抵陽谷一帶,成為在今山東境內與齊國抗衡的大國。魯國從第一任國君姬伯禽至最后一任國君魯國魯頃公,歷經34君,長達873年,后被楚國楚考烈王所滅。

   姬伯禽,亦稱禽父、魯公,魯國第一任君主,其父是西周輔國大臣周公姬公旦(西周文王姬昌的兒子,西周武王姬發的弟弟)。周公姬公旦東征之后,周成王將商朝遺民六族和泰山之南的原奄國土地、人民封給周公為魯國。因周公要留在京城處理政事而無法就封,于是等兒子伯禽長大后,就派他到魯國做了國君。伯禽臨走時問其父有什么囑咐,周公對他說:“我是周文王的兒子,周武王的弟弟,當今天子的叔叔,你說我的地位如何?”伯禽答道:“那是自然地位很高了。”周公又說:“對呀!我的地位確實很高。但是我每次洗頭發時碰到急事,就馬上停止,而把頭發握在手里去辦事;每次吃飯時聽說有人求見,把來不及咽下的飯菜吐出來,也要去接見那些求見之人。我這樣做,還怕天下人不肯到我這兒來呢?!你到了魯國,不過是個國君,可不能驕傲啊!”伯禽連連點頭,表示一定記住父親的教導。

   魯公伯禽元年(己亥,公元前1042年),伯禽到魯國上任,是為魯公。后來,他在姜太公的齊國軍隊支援下,平定了淮夷和徐戎的叛亂,奠定了周朝在淮河以北地區的統治。進軍過程中,伯禽在費地作《費誓》以激勵士氣,這篇文辭被記載在了《尚書》之中。伯禽與齊國第二任君主齊丁公、衛國第二任君主衛康伯以及晉國第二任君主晉侯燮共事周康王,而周康王分三位諸侯以珍寶之器,但同事周康王的楚君熊繹卻無份。事隔幾百年后的春秋時代,楚靈王仍忿然提起此事。

   魯公伯禽四十六年(甲申,公元前997年),魯國在伯禽的統治下,成為著名的禮儀之邦。同年,在位46年的魯伯禽薨,其子姬酋繼承王位,是為魯考公。

   姬酋,又為魯考公,世本名‘就’,而鄒誕本名‘遒’,魯國第二任君主,其祖父是西周的輔國大臣周公姬公旦,其父是魯國第一任君主姬伯禽。

   魯考公四年(戊子,公元前 993年),在位僅四年的姬酋病薨,其弟姬熙繼位,是為魯煬公。

   姬熙,亦稱‘怡’,又為魯煬公,魯國第三任君主,其父是魯國第一任君主姬伯禽,其兄是魯國第二任君主姬酋。

   魯煬公六年(甲午,公元前 987年),姬熙在位時間也不長,在位六年的姬熙薨,其子姬宰繼承王位,是為魯幽公。

   姬宰,又為魯幽公,魯國第四任君主,其祖父是魯國第一任君主姬伯禽,其父是魯國第三任君主姬熙。

   魯幽公十四年(戊申,公元前 973年),在位14年的姬宰被其弟姬沸所殺。姬沸自立為王,是為魯魏公。

   姬沸,又為魯魏公,魯國第五任君主,其祖父是魯國第一任君主姬伯禽,其父是魯國第三任君主姬熙,其兄是魯國第四任君主姬宰。

   魯幽公十四年(戊申,公元前 973年),姬沸殺其兄魯幽公后自立為王,是為魯魏公。

   魯魏公四十九年(丁酉,公元前924年),在位49年的姬沸薨,其子姬擢繼位,是為魯厲公。

   姬擢,又為魯厲公,魯國第六任君主,其祖父是魯國第三任君主姬熙,其父是魯國第五任君主姬沸。

   魯厲公三十七年(甲戌,公元前887年),在位37年的姬擢薨,其子姬具繼位,是為魯獻公。

   姬具,又為魯獻公,魯國第七任君主,其祖父是魯國第五任君主姬沸,其父是魯國第六任君主姬擢。

   魯獻公三十二年(丙午,公元前855年),在位32年的姬具薨,其子姬濞繼位,是為魯真公。

   ,又為魯真公,魯國第八任君主,其祖父是魯國第六任君主姬擢,其父是魯國第七任君主姬具。

   魯真公三十年(丙子,公元前825年),在位30年的魯真公薨,其弟姬敖繼位,是為魯武公。

   姬敖,又為魯武公,魯國第九任君主,其祖父是魯國第六任君主姬擢,其父是魯國第七任君主姬具,其兄是魯國第八任君主姬濞。

  魯武公九年(乙酉,公元前816年)春,魯武公帶著兩個兒子:長子姬括、少子姬戲,前去朝見周宣王。宣王非常喜歡其庶子姬戲,打算將他立為魯國太子。周臣樊仲山勸諫宣王:“廢長立幼不合規矩,日后魯國一定會違背您的旨意;如果那樣,就要發生討伐之事;如果不討伐,那對您的威信又有損,事情真要是發展到那個地步,對大家都不好。您看是不是別下這個命令呢?”然而周宣王一意孤行,還是令魯武公冊立姬戲為魯國太子。同年夏,魯武公歸國不久去世,其小兒子姬戲繼位,是為魯懿公。果然,長子姬括的兒子伯御帶人將魯懿公殺死后自立,是為魯廢公。就這樣,伯御居然安安穩穩地做了十一年的魯國國君。

   魯廢公十一年(公元前796年),周宣王這才發兵伐滅伯御,立魯武公另一個兒子姬稱為君,是為魯孝公。從這個時候起,周天子的威信日益下降,而諸侯國弒其君之事也時有發生。

   姬戲,又為魯懿公,魯國第十任君主,其祖父是魯國第七任君主姬具,其父是魯國第九任君主姬敖。魯武公奉周宣王之命,廢長而立少子姬戲為太子。此事不僅破壞了周朝的嫡長子繼承制度,也引起同姓諸侯間不睦,使得諸侯們對周王朝統治的不滿。魯武公薨后,少子姬戲繼位,是為魯懿公。因魯人不服,魯懿公只得興兵討伐,致使魯國陷于混亂。

   懿公九年(甲午,公元前807年),在位9年的姬戲,被其兄長姬括的兒子姬伯御殺死,國人遂擁立伯御為魯君,是為魯廢公。

   姬伯御,又為魯廢公,魯國第十一任君主,其祖父是魯國第九任君主姬敖,其父是魯國的廢太子姬括,其叔是魯國第十任君主姬戲。姬伯御殺其叔魯懿公后,其立為君。

   魯廢公十一年(乙巳,公元前796年),周宣王率領諸侯軍隊討伐魯國,殺死了在位十一年的姬伯御,改立魯武公另一兒子姬稱為魯國君主,是為魯孝公。

   姬稱,又為魯孝公,魯國第十二任君主,其父是魯國第九任君主姬敖,其兄是魯國第十任王姬戲。

   魯孝公二十七年(壬申,公元前 769年),在位27年的魯孝公薨,其子魯弗涅繼位,是為魯惠公。

   姬弗涅,又為魯惠公,魯國第十三任君主,其祖父是魯國第九任王姬敖,其父是魯第十二任王姬稱。姬沸涅在位期間勵精圖治,令魯國國勢大振,百姓悅服。周平王年間,秦文公用天子禮祭祀天帝,魯惠公也向平王申請,但沒有得到允許。十分惱怒的魯惠公還是故意用天子禮祭天,而東周平王也不敢過問。魯惠公的原配夫人名孟子,無子早卒。晚年時的魯惠公又娶宋武公之女仲子,并生下太子姬允,即后來的魯桓公;魯惠公還另有庶長子姬息姑、庶子施父。據說,這個施父就是施姓之祖先,《姓纂》中記載:魯惠公子施父尾生施伯,伯孫傾叔生孝叔,惠公五代孫也,因氏焉。
  魯惠公四十六年(戊午,公元前723年),在位46年的魯惠公薨,因此時太子姬允年幼,遂由庶長子姬息姑攝政,是為魯隱公。

   姬息姑,又為魯隱公,魯國第十四任君主,其祖父是魯國第十二任君主姬稱,其父是魯第十三任王姬弗涅。

  魯惠公四十六年(戊午,公元前723年),魯惠公薨,因太子姬允年幼,遂由庶長子姬息姑執政,是為魯隱公。但不正式繼承王位(春秋經云:不書即位,攝也!),而是攝政,意思是等太子成人之后,再把政權還給他。
    魯隱公元年(己未,公元前722年),魯惠公晚年時,魯與宋關系不好經常征戰。魯息姑即位后,開始與宋國修好,恢復了傳統的盟好關系。孔子所作的《春秋》也起于這一年,由于春秋以魯國國史為基礎而編,故當時的國際大事都是以魯國紀年來記錄。魯隱公也因其紀年年號常被提及而出名。

   魯隱公二年(庚申,公元前721年),姬息姑將長女伯姬嫁給紀國國君。

   魯隱公三年(辛酉,公元前720年),姬息姑的生母聲子卒,他雖已是國君,但必竟是攝政,所以仍以庶母之禮葬之。

   魯隱公五年(癸亥,公元前718年)春,姬息姑不顧大夫臧僖伯的苦口婆心勸阻,大老遠非要跑到邊境棠地(魯地,位于今山東省魚臺縣新縣治西南有觀魚臺址,近宋、魯邊界)去看捕魚。按照當時的禮法,打魚是賤業,而身為諸侯王去看這個熱鬧,是大大的掉價,曰為‘非禮也’,何況還是不遠萬里跑到邊境去看熱鬧,所以《春秋》記載:“公矢魚于棠”。這句話飽含譏諷之意。同年秋,姬息姑又主持了魯太子姬允生母陵寢的落成典禮。典禮上跳了個‘六佾之舞’(執羽的舞者八人一列為一佾,六佾就是六列)。按禮法:第一,魯隱公只是攝政,魯太子親娘不是他娘,他不該主持這個典禮;第二,這個舞跳得也不對,天子八佾,三公六佾,諸侯四佾,士大夫二佾,魯隱公身為諸侯卻搞了個六佾,這是譖禮,因此《春秋》里記錄‘初獻六羽,始為六佾’,這個‘初’和‘始’兩個字都是譏諷隱公帶頭不守規矩。從此,禮崩樂壞,后來連魯國的大臣都敢在自家院子里跳八佾之舞了。

   魯隱公六年(甲子,公元前 717年),姬息姑又與新興的鄭國修好。在中原大國宋、鄭兩國的爭斗中,魯國一直保持中立。

   魯隱公八年(丙寅,公元前716年),魯國又與莒國盟于浮來(位于山東沂水西北)。

   魯隱公九年(丁卯,公元前714年),因宋國外交失誤,魯國這時才開始傾向于鄭國。
   魯隱公十一年(己巳,公元前712年),滕國、薛國國君來朝,還對應該誰先參拜魯君的問題發生爭執,最后靠魯隱公居中調解才罷。由此可見,魯隱公在對外關系上寬厚的一面。同年冬,魯大夫羽父(公子翚)自作聰明地跟隱公商量:“太子已經長大啦,我幫你把太子干掉,免除你的后患。事成之后,你提升我為太宰怎么樣?”魯隱公一聽到這個犯上做亂的點子,嚇了一大跳,馬上說:“我在鄉下早已蓋好養老的宅子,現在太子長大我也老了,正準備告老還鄉呢!”魯隱公此答到底是真的無心犯上,還是擔心羽父是太子姬允的親信,才不敢將實情相告,我們已不得而知。反正本是一腔熱情來獻殷勤的羽父,聽到魯隱公的回答后,心中是越想越后怕。他最害怕的還是太子姬允即位后,知道他曾出過這么個餿主意,還不丟了身家性命。先下手為強的他,調頭跑到太子那兒說:“太子啊!隱公當國君十幾年啦!他現在不但不想交權,還打算害死你。”太子一聽也嚇得不輕,羽父遂自告奮勇的說:“只要你答應上臺之后許我個太宰,我就替你把隱老頭干掉。”太子一聽,立即答允。可巧,魯隱公為公子時,曾與鄭國作戰時被虜,后因賄賂鄭國大夫尹氏才得以脫身;所以隱公把尹氏的家神供在一座園子里,時不時去祭拜一下,祭拜完后就會住在附近大臣蒍氏家中。于是,羽父就趁隱公去祭拜時將他殺死,并嫁禍給蒍氏,繼而討滅蒍氏家族以滅口。魯隱公死后,其弟姬允繼承王位,是為魯桓公。

   姬允,又為魯桓公,魯國第十五任君主,其祖父是魯國第十二任君主姬稱,其父是魯國第十三任王姬弗涅,其兄是魯國第十四任王姬息姑。

  魯惠公四十六年(戊午,公元前723年),魯惠公薨,因太子姬允年幼,遂由庶長子姬息姑執政,卻不正式繼承王位,只是攝政,意思是等太子成人之后,就要把政權還給太子。
    魯隱公十一年(己巳,公元前712年),魯隱公攝政11年來,一心與周邊諸侯國結為盟國,并沒有起心篡奪弟弟的王位。同年冬,魯大夫羽父(公子翚)為了個人利益,從中挑撥魯隱公與太子姬允的關系,事后還自告奮勇為太子出頭,將本無篡位之心的魯隱公殺死。魯隱公死后,姬允繼承王位,是為魯桓公。即位后的他,娶齊僖公二女兒齊文姜為夫人。文姜雖美貌非凡,文采也很好,但卻與自己的哥哥諸子(即后來的齊襄王)有染。因這段亂倫之戀不可能得到認同,文姜才被迫嫁給姬允。婚后,文姜為姬允生有兩子,長子姬同一出生就被封為世子。
  魯桓公十八年(丁亥,公元前694年),文姜的哥哥諸子(齊襄公)即位三年,因向周王姬求婚得到允許。按照周禮,諸子邀請與周天子同姓的魯桓公代為主持婚禮。文姜聞訊,便要求和丈夫同去齊國,魯桓公不顧大臣們反對,答應了她的請求。到達齊國不久,文姜和同胞哥哥齊襄公舊情復燃,竟然留宿齊宮徹夜不回魯侯居住的驛館,致使魯桓公大為惱火,狠狠的斥責了她一頓。不想文姜轉而向兄長齊襄公告狀,為和妹妹長相廝守的齊襄公遂起殺心。同年四月,齊襄公設宴款待魯桓公,同時交待公子彭生在送魯桓公回驛館的路上將其殺死。一國國君為情謀殺另一國國君,這在中國歷史上恐怕是空前絕后的事件。魯恒公被殺之事傳回魯國,攝于齊國強大的國力,魯國的國君雖然被殺,可也不敢兵戎相見。然而,魯國還是派遣使者到齊國和齊襄公談判,要殺掉兇手彭生,為魯恒公報仇。齊襄公也自知理虧,為了推卸責任,他殺掉彭生以此向魯國道歉。魯桓公死后,文姜的兒子姬同繼承王位,是為魯莊公。齊文姜與齊襄公便開始頻頻來往于齊魯之間。

   姬同,又為魯莊公,魯國第十六任君主,其祖父是魯國第十三任君主姬弗涅,其父是魯國第十五任王姬允,其母是齊僖公的二女兒齊文姜。魯桓公死后,其子姬同繼承王位,是為魯莊公。齊文姜與齊襄公便開始頻頻來往于齊魯之間。

   魯莊公八年(乙未,公元前686年),齊文姜的兄弟公子糾因其兄齊襄公在位時政令無常,恐遭殺害,于是攜管仲、召忽逃奔魯國。齊襄公后被公孫無知殺死,齊國發生內亂,魯莊公派兵護送他回齊國爭位。然而,另一公子小白因抄小路搶在公子糾前面回國,繼承了王位,是為齊桓公。公子糾與管仲只好又逃回魯國。

   魯莊公九年(丙申,公元前685年),齊桓公發兵擊敗魯國,魯國被迫將公子糾殺死。當時,齊國還向魯國索回管仲,魯人施伯認為齊國欲重用管仲,將會對魯不利,勸魯莊公將管仲殺掉,但魯莊公不聽,把管仲歸還齊國。
    魯莊公十年(丁酉,公元前684年)春,齊桓公又派兵攻魯。當時齊強魯弱,兩軍在長勺(今山東萊蕪東北)相遇。魯莊公采用曹劌建議,按兵不動;齊軍三次擊鼓發動進攻均未奏效,其士氣開始低落時,魯軍這才一鼓作氣打敗齊軍,直逼齊國國都,獲得長勺之戰的勝利。
   魯莊公十三年(庚子,公元前681年),魯莊公會齊桓公于柯,曹沫劫持齊桓公,逼他退還齊侵占魯的土地,桓公答應后才釋放他。齊桓公欲背約,管仲諫之,終于歸還齊侵占魯的土地。
   魯莊公三十二年(己未,公元前662年)八月,在位32年的魯莊公臨終前,因正夫人齊哀姜沒有生子,欲立庶子斑為嗣君,莊公的弟弟叔牙建議立長弟慶父,另一弟季友則支持立斑,季友以莊公之名逼叔牙飲毒酒自盡后,扶子斑繼承王位,是為魯君子斑。同年十月,慶父殺死子斑,改立魯莊公另一庶子姬啟,是為魯閔公。

   姬斑,又為魯君子斑,魯國第十七任君主,其祖父是魯國第十五任君主姬允,其父是魯國第十六任王姬同,其母名黨孟任。

    魯莊公三十二年(己未,公元前662年),魯莊公薨時,其正室夫人齊哀姜沒有子嗣,魯莊公的弟弟公子季友遂擁立身為庶長子的公子斑繼承王位,是為魯君子斑。然而,齊哀姜卻想立隨同她陪嫁到魯國的齊叔姜之子姬啟為王,便讓自己的情夫慶父(魯莊公另一個弟弟)將即位才兩個月的姬斑殺死,改立魯莊公另一庶子姬啟為君。

   姬啟,又為魯閔公,魯國第十八任君主,其祖父是魯國第十五任君主姬允,其父是魯國第十六任王姬同,其母齊叔姜是魯莊公夫人齊哀姜的陪嫁滕女。

   魯閔公二年(辛酉,公元前660年),姬啟在位時間也不長,相當于即位第二年,便被大權在握的慶父殺死。然而,魯國人并不擁戴殺君自立的慶父。于是,逃往陳國的季友帶著魯閔公的弟弟姬申來到魯國邊境,隨時準備反攻。內憂外患使得慶父非常害怕,于是逃往莒國(今安丘東北)。季友則帶著姬申回國并擁立其為國君,是為魯僖公。

   姬申,又為魯僖公,魯國第十九任君主,其祖父是魯國第十五任君主姬允,其父是魯國第十六任王姬同,其兄是魯國第十七任王姬斑、魯國第十八任王姬啟。此時的魯國因為這一輪番的折騰,正是國亂主少時期,輔助有功的季友遂被重用,其權勢開始強大,后在魯國起到了柱石的作用。不久,頗有心機的魯僖公也利用三桓和眾臣等勢力相互牽制,使自己的權勢漸漸有起色。

   魯僖公十六年(丁丑,公元前 644年),季友、公孫茲一幫輔助大臣死后,魯僖公才完全掌握國政。

   魯僖公十七年(戊寅,公元前 643年),這一年齊國的齊桓公薨,齊國發生內亂。于是,一直到公元前632年,晉楚城濮大戰,天下都處于‘無伯’的狀態。國際形勢變化莫測,致使中小國家的生存環境極其嚴酷,

   魯僖公三十三年(甲午,公元前627年),魯僖公薨,其子姬興繼承王位,是為魯文公。

   姬興,又為魯文公,魯國第二十任君主,其祖父是魯國第十六任君主姬同,其父是魯國第十九任王姬申,其母名聲姜。史書記載:自文公開始,魯國逐步走向衰退,季孫氏為首的三桓逐漸凌駕于公室之上。外有秦晉爭霸,魯弱而以晉為尊;內有襄仲、三桓爭雄。

   魯文公元年(乙未,公元前626年),周桓公的兒子慶父有一子名敖,稱為公孫敖,又稱孟孫氏,史稱孟穆伯。這一年,孟穆伯以魯國卿的身份與諸侯會盟,隱隱僭越魯公,其勢力在魯非同一般,此時襄仲尚不如他。然而,襄仲多次出使齊、晉等強國,為魯國溝通外交、排憂解難,逐漸掌握主動權。穆伯為人好色,早年娶莒國女子戴己為妻,又娶戴己之娣聲己,兩位莒女都給他生下兒子。但他還想著莒國女人,于是又向莒國索要。莒國因他已娶兩個,再娶地位就很低下,所以不愿再嫁女給他。

  魯文公七年(辛丑,公元前620年),徐國伐莒,莒女求救于魯。穆伯出使與莒結盟,同時為襄仲迎娶莒女。結果,當他看到將要出嫁的莒女時卻心動不已,竟然將其娶過門。莒國因有求于人所以不敢拒絕。后來,很是生氣的襄仲請求魯文公發兵討伐穆伯。但有惠伯出面勸說文公不要對臣子之間的亂事橫加干預,以免有害于魯國。于是,穆伯順利娶到第三個莒國女子。
   魯文公十一年(乙巳,公元前616年),魯文公在位期間,惟一可以稱道的就是這一年,叔孫得臣大敗翟狄于咸。叔孫得臣為魯桓公之子,也是振興魯國三桓叔孫氏的第一人。

   魯文公十八年(壬子,公元前609年),在位18年的魯文公薨,重臣襄仲為繼續掌握實權,不顧其他大臣反對,以齊國為后盾,殺死魯文公的嫡子惡、視后,改立庶子姬餒繼位,是為魯宣公。

   姬餒,又為魯宣公,魯國第二十一任君主,其祖父是魯國第十九任君主姬申,其父是魯國第二十任王姬興,其母名敬贏。

   魯文公十八年(壬子,公元前609年),在位18年的魯文公薨,重臣襄仲因與魯文公的次妃敬贏關系要好,為了日后新君繼位后繼續掌握實權,遂不顧其他大臣的反對,準備廢魯文公的長子公子惡,改立敬贏所生的幼子公子餒為國君,由于顧及到公子惡之母齊姜的娘家齊國勢力強大,于是前往齊國請準于齊惠公。當時,齊惠公剛剛即位,考慮到新立為穩,要跟鄰國搞好關系,便答應了仲襄的提議。就這樣,仲襄殺魯文公的嫡子惡、視,而立庶子姬餒繼承王位,是為魯宣公。

   魯宣公十八年(庚午,公元前 591年),在位18年的魯宣公薨,其子姬黑肱繼承王位,是為魯成王。

   姬黑肱,又為魯成王,魯國第二十二任君主,其祖父是魯國第二十任王姬興,其父是魯國第二十一任王姬餒,其母名穆姜。

   魯成公十八年(戊子,公元前573年),在位18年的魯成公薨,其3歲的兒子姬午繼承王位,是為魯襄公。

   姬午,又為魯襄公,魯國第二十三任君主,其祖父是魯國第二十一任王姬餒,其父是魯國第二十二任王姬黑肱。魯襄公即位之時,年僅三歲,朝政則由三朝元老季孫行父為丞相,這才保持住魯國的相對穩定。

   魯襄公五年(癸巳,公元前568年),一代名臣季孫行父卒。其生前要以薄葬進行儀式,然而魯襄公認為他是個難得的廉吏,于是為行父上謚號為‘文’。

  魯襄公三十一年(己未,公元前542年),在位31年的魯襄公薨,其子太子野繼承王位,是為魯君野。同年九月,姬野突然暴薨,大臣遂擁立魯襄公另一個兒子公子裯繼承王位,是為魯昭公。

   姬野,又為魯君野,魯國第二十四任君主,其祖父是魯國第二十二任王姬黑肱,其父是魯國第二十三任王姬午。

  魯襄公三十一年(己未,公元前542年),魯襄公薨,太子姬野繼位。同年九月,姬野突然暴薨,魯襄公另一個兒子公子裯被擁為君,是為魯昭公。

   姬裯,又為魯昭公,魯國第二十五任君主,其祖父是魯國第二十二任王姬黑肱,其父是魯國第二十三任王姬午,其兄是魯國第二十四任王姬野,其母名齊歸。

   魯昭公二十五年(甲申,公元前517年),魯國大旱。昭公起兵攻伐季孫意如,‘三桓’起兵反攻,魯昭公大敗后逃往齊國,后又輾轉跑到晉國。晉國欲將昭公送返回國,但魯人不接納。

   魯昭公三十二年(辛卯,公元前510年),在位32年的魯昭公死于晉地乾候(河北成安),終年51歲,其子姬宋繼承王位,是為魯定公。

   姬宋,又為魯定公,魯國第二十六任君主,其祖父是魯國第二十二任王姬午,其父是魯國第二十五任王姬裯。

   魯定公十年(辛丑,公元前500年),魯定公在孔子陪同下,參加了齊魯的‘夾谷之會’。孔子以禮歷階,誅齊淫樂,從齊國手中討回汶陽之地。于是,魯定公對孔子更加信任,并讓他當大司寇(公共安全專家部長),負責國內治安。終于獲得機會的孔子,開始推行他的政治主張,講求孝道、穩定家庭、安定社會,使魯國的社會日益和諧,經濟蒸蒸日上起來。

   魯定公十二年(癸卯,公元前 498年)十月,魯定公與齊景公同謀反晉,會盟于黃(今山東省淄川東北)。

   魯定公十五年(丙午,公元前 495年),在位15年的魯定公薨,其子公子蔣繼承王位,是為魯哀公。

   姬蔣,又為魯哀公,魯國第二十七任君主,其祖父是魯國第二十五任王姬裯,其父是魯國第二十六任王姬宋。魯哀公在位之時,曾問孔子:“寡人生于深宮之中,長于婦人之手,寡人未嘗知哀也,未嘗知憂也,未嘗知勞也,未嘗知懼也,未嘗知危也。”孔子說:“君之所問,圣君之問也。丘,小人也,何足以知之?”魯哀公又說:“非吾子無所聞之也。”孔子說:“君入廟門而右,登自胙階,仰視榱棟,俯見幾筵,其器存,其人亡,君以思哀,則哀將焉而不至矣!君昧爽而櫛冠,平明而聽朝,一物不應,亂之端也,君以思憂,則憂將焉而不至矣!君平明而聽朝,日昃而退,諸侯之子孫必有在君之末庭者,君以此思勞,則勞將焉而不至矣!君出魯之四門以望魯四郊,亡國之虛則必有數蓋焉,君以此思懼,則懼將焉而不至矣!且丘聞之,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君以此思危,則危將焉而不至矣!”

  魯哀公十六年(壬戌,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魯哀公親誄孔子。誄文說:“旻天不吊,不慭遺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煢煢余在疚,嗚呼哀哉!尼父!無自律。”
  魯哀公二十七年(癸酉,公元前468年),魯哀公想請越國討伐‘三桓’。同年八月,魯哀公到達有山氏。因事敗泄,‘三桓’聯合攻打魯哀公,他只得逃到衛國,后又逃到鄒國,最后到達越國,后卒于有山氏,其子公子寧繼承王位,是為魯悼公。

   考古發現:葉公好龍故事,與魯哀公還有些聯系。原來,魯哀公經常向別人說自己多么地渴望人才,多么喜歡有知識才干的人。有個叫子張的人聽說后,便從很遠的地方風塵仆仆來魯,請求拜見魯哀公。子張在魯國一連住了七天,也沒等到魯哀公的影子,很是失望的子張,遂生氣給魯哀公的車夫講了一個故事,并讓車夫把這個故事轉述給魯哀公聽。一天,魯哀公突然記起子張求見之事,便叫車夫去把他請來。車夫對魯哀公說:“他早已走了。”魯哀公很是不明白的問車夫:“他不是投奔我而來的嗎?為什么又走掉了呢?”于是,車夫將子張留下的故事向魯哀公轉述了:“有個叫葉子高的人,總向人吹噓自己如何如何的喜歡龍。他在衣帶鉤上畫著龍,在酒具上刻著龍,其房屋臥室凡是雕刻花紋的地方也全都刻著龍。天上的真龍知道后很感動,于是降落到葉子高家中,把頭伸進窗戶里探望,其尾巴卻拖在廳堂上。然而,當葉子高看見真龍時,嚇得臉都變了顏色,驚恐萬狀的回頭就跑。真龍感到莫名其妙,很是失望。其實葉公并非真的喜歡龍,只不過是形式上、口頭上喜歡罷了。

   姬寧,又為魯悼公,魯國第二十八任君主,其祖父是魯國第二十六任王姬宋,其父是魯國第二十七任王姬蔣。姬寧即位后,魯國的政權幾乎全由‘三桓’之家掌控。

   魯悼公三十一年(甲辰,公元前 437年),在位31年的魯悼公薨,其子姬嘉繼承王位,是為魯元公。

   姬嘉,又為魯元公,魯國第二十九任君主,其祖父是魯國第二十七任王姬蔣,其父是魯國第二十八任王姬寧。姬嘉在位期間,其政權仍受‘三桓’(即魯桓公遺留下的三個權貴后代)季孫氏、孟孫氏、叔孫氏掌控。

   魯元公二十一年(乙丑,公元前 416年),在位21年的魯元公薨,其子姬顯繼承王位,是為魯穆公。

   姬顯,又為魯穆公,魯國第三十任君主,其祖父是魯國第二十八任王姬寧,其父是魯國第二十九任王姬嘉。姬顯在位時,注重禮賢下士,曾隆重禮拜孔伋(子思),并咨以國事;容許墨翟在魯授徒傳道、組織學派,使魯國一度出現安定的局面。

   魯穆公三十三年(戊戌,公元前 383年),在位33年的魯穆公薨,其子姬奮繼承王位,是為魯共公。

   姬奮,又為魯共公,魯國第三十一任君主,其祖父是魯國第二十九任王姬嘉,其父是魯國第三十任王姬顯

   魯共公十年(戊申,公元前373年),齊國田午弒其君田剡后自立,致使國內產生動蕩。魏國伐斉至博陵(今河北安平縣),魯國伐斉至陽關位于甘肅省敦煌市西南的古董灘附近)。

   魯共公二十七年(乙丑,公元前356年),魯共公與宋桓公、衛成侯、韓昭侯朝魏,因與楚宣王飲酒不歡,導致楚國聯合斉國伐魯。

   魯共公三十年(戊辰,公元前 353年),在位30年的魯共公薨,其子姬屯繼位,是為魯康公。

   姬屯,又為魯康公,魯國第三十二任君主,其祖父是魯國第三十任王姬顯,其父是魯國第三十一任王姬奮。

   魯康公九年(丁丑,公元前344年),在位九年的魯康公薨,其子姬偃繼位,是為魯景公。

   姬偃,又為魯景公,魯國第三十三任君主,其祖父是魯國第三十一任王姬奮,其父是魯國第三十二任王姬屯。

  魯景公二十一年(戊戌,公元前323年),在位21年的魯景公薨,其子姬叔繼承王位,是為魯平公。也就在這一年,韓、趙、魏、燕、中山‘五國相王’,而魯國未參與。至此,魯國徹底淪為次等國家。

   姬叔,又為魯平公,魯國第三十四任君主,其祖父是魯國第三十二任王姬屯,其父是魯國第三十三任王姬偃

   魯平公二十年(戊午,公元前 303年),在位20年的魯平公薨,其子姬賈繼位,是為魯湣公。

   姬賈,又為魯湣公,中國諸侯爭霸時代魯國第三十五任君主,其祖父是魯國第三十三任王姬偃,其父是魯國第三十四任王姬叔。

   魯湣公二十三年(辛巳,公元前 280年),在位23年的魯湣公薨,其子姬讎繼承王位,是為魯頃王。他是周朝諸侯國魯國的末代國君。

   

姬讎,另一名為姬仇,又為魯頃王,魯國第三十六任君主,其祖父是魯國第三十四任王姬叔,其父是魯國第三十五任王姬賈。

   魯頃公二十四年(乙巳,公元前256年),魯國被楚國的楚考烈王所滅。魯頃公出逃下邑(今安徽省碭山縣),另一說卞縣(今山東泗水東、平邑西)為民,不久死于柯地(今山東東阿)。至此,歷時873年的魯國滅亡。

   考古發現:在山東省曲阜市和東、北面,就是周成王封周公旦長子伯禽于魯的建都所在地,是周王朝各諸侯國中沿用時間最長的都城之一。

   西漢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封子劉余為魯王,其封地就在此。

   東漢時又為東海王劉疆的都城,直至漢末。

   抗日戰爭期間,日本人曾作調查和發掘。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山東省文物管理處多次進行調查。

   1958年,山東省文物干部訓練班對遺址進行鉆探和試掘。

   1977~1978年,山東省博物館作了詳細勘察和發掘。

   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周】魯國君主世系表
2周桓王姬林(東周第二任君主,前720―前697年在位)
魯獻公----姬具
魯悼公
魯煬公 魯國第三任君主
圖說歷代君主帝王13春秋戰國諸侯魯國各代國君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禹城市| 金溪县| 安国市| 高阳县| 遂平县| 中卫市| 中江县| 宜兰县| 滨海县| 广东省| 新竹市| 乾安县| 东源县| 横山县| 黔南| 沭阳县| 兴山县| 延川县| 循化| 梧州市| 剑河县| 临夏市| 策勒县| 昭苏县| 拉孜县| 尼木县| 浪卡子县| 定西市| 泸定县| 巫山县| 灵宝市| 罗江县| 浙江省| 宜兰市| 龙山县| 长垣县| 大化| 洛隆县| 安阳市| 新绛县| 荃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