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省級城市是我國對城市行政等級的劃分。根據國務院的發文認定的。一般是經濟規模大,人口多,有政治地位。與普通地級市相比,副省級市有以下一些區別:
1: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劃方面,國務院等主管部門將副省級市視為省一級計劃單位,重視程度大大提高;
2:副省級市的市委書記、市人大主任、市長、市政協主席均為副部級干部,不由省委任命而是從中央組織部直接任命。這四個職務的副職行政級別為正廳級。其他一些行政機關干部級別也與普通地級市存在不同,如副省級市的市轄區和市直機構為副廳級(正局級),即區長、市局局長相當于地級市副市長,而副區長、市局副局長為(正處)副局級;市轄區下轄的街道辦和區直機構為正處級,這與直轄市級別相同。
3:副省級市有地方立法權,除了被中央批準的較大的市(一般是省會城市和較強的二線城市),絕大部分地級市沒有地方立法權。各省省會是省政府所在地。它的級別可以是“副省級”、也有可能是“地廳級”。比如:西安是副省級市,同時也是省會;貴陽是省會,但不是副省級市。一般情況下省會不是副省級的情況下,其他市不能為副省級。而且一個省不能出現3個副省級城市。(除去廈門,在省會不是副省級的情況下卻是副省級城市,廈門的特殊性)只有經濟強省才有資格有兩個副省級城市。
在省會已經是副省級城市的情況下,其他城市要升副省級就必須有計劃單列的價值。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