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
希拉克略(610-641) 拜占庭皇帝, 亞美尼亞籍非洲總督希拉克略之子(父子同名)。
608年,希拉克略和拜占庭皇帝福卡斯決裂,并進軍埃及, 610年,
希拉克略進入首都君士坦丁堡,殺了福卡斯,并在10月5日加冕拜占庭皇帝, 開創(chuàng)了希拉克略王朝。
希拉克略即位之時,拜占庭帝國處于極端危險的狀態(tài)之中,由于福卡斯從多瑙河邊境撤軍嘩變,致使阿瓦爾人可以隨意進出巴爾干半島。而作為莫里斯皇帝盟友的波斯皇帝庫斯魯二世,則借口莫里斯遇害,大舉進攻拜占庭。
安條克、敘利亞、耶路撒冷相繼陷落,616年,波斯大將巴爾茲侵入埃及, 至619年征服了整個埃及,薩珊波斯達到了極盛。
在此危機四伏之際,希拉克略拒絕了遷都迦太基的建議,并著手改革軍制。他將羅馬帝國原來的世襲軍區(qū)制,改革為更小塊的由中央直接控制的軍區(qū),
稱為“希瑪”, 這種中央軍事集權的希瑪制,為帝國中央進行順暢的軍事調度掃除了障礙,希瑪軍制不僅幫助了希拉克略最終打敗了波斯,
而且在此后的數百年間為拜占庭歷代王朝所沿用。此后希拉克略親率大軍,繞開圍攻君士坦丁堡的波斯大軍,乘軍艦在小亞細亞登陸,突襲波斯后方,
希拉克略大敗增援的波軍,并乘勝收復失地,一路占領了科爾奇斯、亞美尼亞、美地亞。至625年,希拉克略平定小亞細亞西部。隨后希拉克略回師君士坦丁堡,進擊圍攻君士坦丁堡的阿瓦爾人,波斯海軍意圖協助阿瓦爾人,但又被拜占庭海軍擊敗,失去強援的阿瓦爾人不得不于626年撤圍退軍。希拉克略迅速組織反攻,進攻波斯,拜軍戰(zhàn)無不勝,波斯不得不于631年同拜占庭議和,放棄了波斯歷代侵占的所有拜占庭領土、釋放戰(zhàn)俘、歸還搶自耶路撒冷的"圣十字架",歸還搶自拜占庭的一切財物,償還數年軍費等等。薩珊波斯數百年戰(zhàn)爭一無所獲,從此再也無法從戰(zhàn)爭的失利中恢復過來,此后僅僅過了10年,龐大的波斯帝國便被阿拉伯人滅亡了。希拉克略恢復了拜占庭的小亞,兩河流域,敘利亞和埃及的所有領土
,對拜占庭有再造之功,希拉克略影響深遠的軍事改革以及贏得羅馬-波斯戰(zhàn)爭的最后勝利的輝煌業(yè)績,使他成為拜占庭歷史上和貝利撒留齊名的偉大統(tǒng)帥。634年,阿拉伯人進攻敘利亞,希拉克略因病無法親征,636年,他的拜占庭將軍們在雅姆克戰(zhàn)役中慘敗,
敘利亞和巴勒斯坦迅速陷落,而在他去世前, 埃及的大部分也已陷落于阿拉伯人之手。
2.君士坦丁三世(641)拜占庭皇帝,希拉克略長子,原名希拉克略。在位僅4個月,便死于肺結核。在位期間, 亞歷山大里亞陷落,
埃及全境被阿拉伯人征服,羅馬帝國對埃及近700年的統(tǒng)治就此終結。
3.希拉克利奧斯(641)拜占庭皇帝,希拉克略次子,君士坦丁三世的同父異母弟弟。君士坦丁三世死后,由于有謠傳說他監(jiān)禁并謀殺了其兄長,
首都軍人發(fā)動了叛亂,希拉克里奧斯慘遭割鼻之刑后被廢黜。
4.君士坦斯二世(641-668)拜占庭皇帝,
君士坦丁三世之子。641年,他被叛亂軍人擁立為帝。他在位期間,阿拉伯人已經完全占領了埃及,并開始襲擊地中海和愛琴海的拜占庭島嶼。
658年,他在多瑙河擊敗斯拉夫人, 暫時延緩了斯拉夫人向巴爾干南遷的腳步。
661年,他在意大利擊敗了倫巴第人,并打算把首都遷到西西里島去,但受到國民的一致反對只能作罷。668年,他在浴室被他的侍衛(wèi)所暗殺。
5.君士坦丁四世(668-685)拜占庭皇帝,
君士坦斯二世之子。674年,阿拉伯人圍攻君士坦丁堡, 歷時四年, 君士坦丁堡巋然不動,678年,拜軍用希臘火擊潰了圍城的阿拉伯艦隊,
是希臘火第一次被應用于實戰(zhàn),這種類似于火焰噴射器的先進武器,以后成為了拜占庭的獨門暗器,屢屢?guī)椭菡纪セU為夷。
此后拜占庭乘勝出擊,在安納托利亞再次打敗阿拉伯步兵軍團,暫時解除了阿拉伯人試圖征服拜占庭的威脅。680年,他召開第三次君士坦丁堡宗教會議,
再次確認了451年加采東宗教會議的決議,宣布基督教一性論是異端,此后帝國境內大部分的一性論教徒都被驅逐,轉移到了伊斯蘭人控制的科普特教區(qū),在埃及敘利亞等地頑強生存并保持他們的信仰至今,
今天埃及的科普特教徒占了埃及總人口的一成。
6.查士丁尼二世(685-695,704-711)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四世之子,被稱為“割鼻者”。查士丁尼二世的統(tǒng)治在國內和國外都非常不幸。692年,由于阿拉伯人大肆驅逐黎巴嫩的基督教馬龍派教徒,查士丁尼出兵干涉,但遭受慘敗,不得不割地賠款,將亞美尼亞、塞浦路斯以及伊比利亞半島南部的大片土地割讓給了阿拉伯帝國。此后由于查士丁尼二世對于“一性倫”教徒的血腥迫*害,遭致叛亂。695年,因和阿拉伯作戰(zhàn)失利被監(jiān)禁的軍官列昂提烏斯,在被釋放后,發(fā)動叛亂,將查士丁尼割鼻后廢黜,并將其流放到了克里米亞。
查士丁尼在克里米亞度過了9年流放生涯后,
幸運逃脫并跑到了多瑙河流域的保加爾人那里,在那里得到了保加爾人的幫助,704年,他率領15000保加爾騎兵,深夜突襲了君士坦丁堡,成功殺了篡位者后復位。復位后,查士丁尼很快反悔了和保加爾人的協議。(他承諾給保加爾人大批財物,并授予保加爾可汗凱撒頭銜)。以至他的后半任期與保加爾人、阿拉伯人、倫巴第人四處為敵。查士丁尼的殘暴統(tǒng)治再次激起叛亂,711年,查士丁尼逃出君士坦丁堡,12月在小亞細亞被抓獲后被處死。
希拉克略王朝世系中斷。
二、非王朝時期
1.列昂提烏斯(695-698)
拜占庭皇帝,拜占庭將軍。在位期間,697年,北非領地迦太基陷落。698年他被北非叛軍發(fā)動的軍事政變所推翻,并被監(jiān)禁,705年,被復位的查士丁尼二世所處決。
2.提比略三世(698-705)拜占庭皇帝,拜占庭將軍。
他本是拜占庭的日耳曼雇傭軍將領。697年,他在迦太基被阿拉伯軍隊擊敗。他率敗軍回師后,攻入君士坦丁堡,發(fā)動軍事政變,推翻了列昂提烏斯。即位後他放棄了拜占庭的北非領土,自貝利撒留533年收復北非后,羅馬帝國終于永久性地失去了北非領地。703年,查士丁尼二世從流放地脫逃,704年,查士丁尼輕易復位,提比略被抓獲后處決。
3.查士丁尼二世( 704-711年復位。)
4.菲立普皮克斯(711-713)拜占庭皇帝,亞美尼亞籍軍官。
作為一性論教徒,他于711年發(fā)動政變推翻了查士丁尼二世。他在位期間,保加爾人洗劫了君士坦丁堡長城以外的地區(qū),撒拉森人則襲擊了帝國的小亞細亞沿岸。713年他被元老院廢黜。
5.阿納斯塔修斯二世(713-715)拜占庭皇帝,原為菲立普皮克斯的書記官。713年,元老院廢黜了菲立普皮克斯,并將他推舉為皇帝。715年,再次發(fā)生兵變,奧普斯坎“希瑪”的軍隊嘩變,他們推選平民文官狄奧多西三世為皇帝。經過六個月的圍攻,攻入君士坦丁堡,阿納斯塔修斯逃到了尼西亞,并終老于薩洛尼卡的修道院。
6.狄奧多西三世(715-717)拜占庭皇帝,原為稅務官員。715年被嘩變軍人強迫推為皇帝。717年,伊蘇里亞將領立奧三世,起兵反對狄奧多西,5月,狄奧多西宣布退位,退位后他成了一個神甫。立奧的即位,結束了拜占庭政局長期混亂,內戰(zhàn)不休的局面,開創(chuàng)了伊蘇里亞王朝。
.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