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9 陽甲崩,弟盤庚(祖丁之子)立
1308 盤庚元年(在位28年-今本《竹書紀年》)
1295 盤庚十四年
1295遷都于殷,至1044年周克殷為253年(實為252年),更不徙都(晚清金陵局本《史記》為253年,不是今本的273年)
1281 盤庚崩,弟小辛(祖丁之子)立
1280 小辛元年(在位3年-今本《竹書紀年》)
1278 小辛三年
1278 小辛崩,弟小乙(祖丁之子)立
1277 小乙元年(在位10年-今本《竹書紀年》)
1268 小乙崩,子武丁立
1267 武丁元年(在位59年-《尚書·無逸》)
1251 武丁十七年
1250.2.15-16十二月己亥商王任命吳為"小籍臣"(司禮官員),次日庚子王往"觀籍"。(立春登觀臺并舉行籍田禮的重要活動)-合9500和5604(1227.2.14-15or1204.2.13-14)
1209 武丁五十九年
1209 武丁崩,子祖庚立
1208 祖庚元年(在位11年-《今本竹書紀年》)
1201 祖庚八年
1201.7.12 癸未夕月蝕(賓組一類,偏晚)
1200 祖庚九年
1198 祖庚十一年
1198.11.4 甲午夕月蝕(賓祖二類,偏早)
1198 庚辰日食(歷組二B乙群,父丁(即武丁))
1198 祖庚崩,弟祖甲立
1197 祖甲元年(在位33年-《尚書·無逸》)
1192 祖甲六年
1192.12.27-28 己未夕皿庚申月蝕(典賓類)
1189 祖甲九年
1189.10.25 壬申夕月蝕(典賓類)
1181 祖甲十七年
1181.11.25 乙酉夕月蝕(賓組三類)
1173 祖甲二十五年
1173 壬寅日食(歷組二B乙群)
1172 祖甲二十六年
1172 辛巳日食(歷組二B丙群)
1171 祖甲二十七年
1171 癸酉日月頻食(歷組二B丙群)
1165 祖甲三十三年
1165 祖甲崩,子廩辛立
1161 廩辛四年
1161 乙巳日食(歷組二B乙群、丙群)
1161 廩辛崩,弟庚丁立
1160 庚丁元年(在位8年-《今本竹書紀年》)
1153 庚丁八年
1153庚丁崩,子武乙立
1152 武乙元年(在位35年-《今本竹書紀年》)
1119 武乙三十四年
1119 周王季歷來朝,武乙賜地三十里,玉十豰,馬八匹
1118 武乙三十五年
1118 周王季伐西落鬼戎,俘二十翟王(《后漢書·西羌傳》注)
1118 武乙崩,子文丁立
1117 文丁元年(太丁元年)(在位13年+武乙在位9年-共22年-《今本竹書紀年》)
1116 文丁二年
1116 周人伐燕京之戎,周師大敗(《后漢書·西羌傳》注)
1115 太丁三年
1115 洹水一日三絕
1114 文丁四年
1114 周人伐余無之戎,克之。周王季命為殷牧師(《后漢書·西羌傳》注)
1111 文丁七年
1111 周人伐始呼之戎,克之(《后漢書·西羌傳》注)
1107 文丁十一年
1107 周公季歷伐翳徒之戎,獲其三大夫,來獻捷(《后漢書·西羌傳》注)
1100 文丁十八年
1100 文丁殺周公季歷-《古本竹書紀年》,周公姬日立。(文丁殺周公季歷在文丁十一年以后)
1099 文丁十九年/周文王元年
1096 文丁二十二年/周文王四年
1096 文丁崩,子帝乙立
1095 帝乙
元年(在位20/25年-《帝乙祀譜》
)-暫定為在位20年/周文王五年1085 帝乙十一年/周文王十五年
1085 姬發出生
1076 帝乙二十年/周文王二十四年
1076 帝乙崩,子帝辛立
1075 帝辛元年/周文王二十五年
1065帝辛十一年/周文王三十五年
1065.3.12文王三十五年正月丙子日,食無時(月食)《逸周書·小開》
1059 帝辛十七年/周文王四十一年
1059.5.28五星聚井(甲子日)-公元前1059年5月20日至6月2日,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這五大行星聚集在一個狹小的空域,黃昏后出現在西邊太陽落山處。
1056 帝辛二十年/周文王四十四年(受命元年)
1056殷商冊命姬昌為周方伯,姬昌于是更為受命元年。《程寤》
1054 帝辛二十二年/周文王四十六年(受命三年)
1054 周伐密須
1053 帝辛二十三年/周文王四十七年(受命四年)
1053 周伐犬夷(昆夷)
1052 帝辛二十四年/周文王四十八年(受命五年)
1052 周伐邘,伐黎(驪)
1051 帝辛二十五年/周文王四十九年(受命六年)
1051 周克崇(崇侯虎)遷豐邑
1050 帝辛二十六年/周文王五十年(受命七年)
1050 周文王姬昌薨,子姬發立,是為周武王
1049帝辛二十七年/周武王元年(受命八年)
1044 帝辛三十二年/周武王六年(受命十三年)(僅在位2個月)
1044.2.21 武王出師
1044.3.4 武王師渡孟津
1044.3.10 武王克商于甲子之夕(
武王克商日期的研究),王在管《洪范》-箕子《逸周書·大匡》《逸周書·大逸周書·文政》
注1:陽甲、盤庚、小辛、小乙乃是兄弟4人,王位繼承是兄終弟及。
注2:根據受命十三年周克殷(1044BC)推出周文王受命七年即在位五十年當為1050BC;文王四十四年即受命元年為1056BC;周文王元年為1099BC(文丁殺季歷必在1100BC)(《尚書無逸》說:“文王受命惟中身,厥享國五十年。”)
注3:帝乙、帝辛共在位52年,今本《竹書紀年》錯記帝辛在位52年,推出帝乙元年為1095BC。
注4:太戊崩,子仲丁立;仲丁崩,弟外壬立;外壬崩,弟河亶甲立;河亶甲崩,子祖乙立;祖乙崩,子祖辛立;祖辛崩,弟沃甲立;沃甲崩,兄長祖辛之子祖丁立;祖丁崩,祖丁叔父沃甲之子南庚立;南庚崩,堂侄陽甲(盤庚的哥哥,祖丁之子)立
注5:“己未夕皿庚申月有食”所記得是己未夕而非庚申夕月蝕,“皿”字為裘錫圭先生所釋,讀為“向”,義為“從……到……”[2]。在前1400—1100年之間從己未持續到庚申、安陽可見得月蝕只可能是前1192年12月27日夜間或前1166年8月14日黎明兩次月蝕,卜辭所記必為其一。
注6:按照彭裕商先生的研究,歷組二B乙群、丙群應屬于祖庚時期,而乙群上限更早一些。如果這樣,祖庚在位的年限至少要到前1171年,根據夏商周年表其在位年數至少有21年,這是夏商周斷代工程結論的一大嚴重錯誤。由于祖庚、祖甲都是武丁之子,武丁已經在位五十九年的前提,祖庚、祖甲在位的總年數不應該過長。如果祖庚可以在位二十一年,祖甲又在位三十三年,一共五十四年,則父子兩代人在位年數就高達113年,這在除了傳說時代的三皇五帝以外全部中國歷史紀年時期都是從未發生過的。因此,我們有理由認為歷組二B乙群、丙群應屬于祖庚至祖甲時期,而不僅僅屬于祖庚。而賓組三類卜辭也應該下限到祖甲時期,而不像傳統觀點那么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