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易:《周禮》記載,“易經”有三種,或稱為三個系統,即:《連山》《歸藏》《周易》。
2.三才:指天道、地道、人道,即天、地、人。三者是一個相互聯系的有機整體,同時它們又各具不同的特點和規律。《易經》就是講天、地、人“三才之道”的書。
3.簡易:不論事物多么復雜深奧,人類的智慧都可以把它們轉換成容易理解和處理的問題。
4.變易:萬物每時每刻都在變化,沒有一樣東西是不變的,如果離開變化,萬物就無法存在。
5.不易:在萬物皆變的前提下,有不變的東西存在——萬物變化所依據的根本規律是不變的。
6.象:象字在《易經》中有兩種含義:一、名詞,指現象、表象、形象。而卦象和爻象的象,指的則是形象。二、動詞,意思是象征。象是《易經》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思維方式和表達方式,六十四卦的哲理就是通過象的形式表達出來的。
7.彖:讀tuàn。彖本為一種獸,豬形而有六牙。而卦有六爻,所以彖被借過來,用以總括六爻之義和一卦之義。《易經》中的“彖傳”是論斷一卦基本思想的文字。
8.文言:文是修辭、說明的意思。“文言”是解釋、說明乾坤二卦的卦辭和爻辭的。
9.卦辭:說明六十四卦要義的文辭。各卦卦形下都有卦名和卦辭。如乾卦:“乾,元亨,利貞。”其中“乾”是卦名,“元亨,利貞”是卦辭。
10.象數義理:“象”是八卦、六十四卦及其所象征的事物的形象;“數”反映卦象中可以表現為“數”的關系;“義”反映《易經》表達的倫理道義;“理”是《易經》對萬物規律所做的探討。象數派接近自然科學,義理派接近社會科學。象數講的是事實的“必然”性,義理則著重講為何會“必然”。
11.陰陽:表示宇宙間一切相互對立的事物,矛盾統一的動態平衡勢力或屬性。凡動的、熱的、在上的向外的、明亮的、亢進的、強壯的均為陽;凡靜的、寒的、在下的、向內的、晦暗的、減退和、虛弱的均為陰。陰陽觀念體現了中國古人非凡的概括力。
12.兩儀:對于兩儀,歷代易學家共有七種說法:一為陰陽,二為天地,三為奇偶,四為剛柔,五為玄黃,六為乾坤,七為春秋。但通常指陰陽。
13.四象:指少陽、老陽、少陰、老陰。此四者在數上為七、九、八、六,在時令上象征春、夏、秋、冬。此外,關于四象還有三種說法:一為金木水火,二為東西南北,三為陰陽剛柔。14.陰爻、陽爻:陰爻、陽爻是組成卦的基本符號。陽爻用“-”表示,象征:陽、天、君、父、君子、大人、男人、奇數、剛、鍵、動等。陰爻用“- -”表示,象征:陰、地、民、母、小人、女人、偶數、柔、靜、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