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彖》(tuàn)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彖傳》說:偉大?。∏运笳鞯脑獨猓f物借它而開始存在,它也由此主導了天體。云四處飄行,雨降落下來,各類物種在流動中成其形體;太陽的光明終而復始地出現,爻的六個位置也按照時序形成了。然后依循時序乘著六條龍去駕馭天體的運行。乾卦的原理是引發變化,讓萬物穩中有降自安頓本性與命運;萬物保存聚合并處于最和諧的狀態,就達到合宜而正固了。乾卦為首,創生出萬物,普世都可以獲得安寧。
《彖傳》是解說卦辭的。卦辭只有一句話,《彖傳》則是一段話,說明一卦之卦名、卦象、卦義。接下來我們分別對應乾卦看下:
在《易經》中,除了乾卦以外的六十三卦,都是在卦辭之后銜接《彖傳》與《象傳》,然后是每一個爻的爻辭,之后是對爻辭加以解釋的《小象傳》。唯獨乾卦是卦辭之后就接六句爻辭,其后才是《彖傳》,以“彖曰”開頭。第一句“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說的是“元”;“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講的是“亨”,亨就是能夠通達。接著把“利”和“貞”合在一起說明,從“乾道變化”開始到“萬國咸寧”結束。
乾元是指原始的能量元氣,現在的人講能量,以前的人就直接講“元”,萬物處于變化之中,有開始也有結束,一直生生滅滅,因此需要一個總源頭。莊子《至樂》篇中,他關于“氣”說過一段話,“察其始而本無生;非徒無生也,而本無形;非徒無形也,而本無氣。雜乎芒芴之間,變而有氣,氣變而有形,形變而有生,今又變而之死,是相與為春秋冬夏四時行也”(大家可以百度譯文)。文章里面兩次提到“天”:統天、御天,指的是天體,是人在仰觀的時候所看到的最大的象。天在古代有多重意義,是非常復雜的概念,但是此處所講的天體或天象,是指自然之天,與它相對的是底下的大地,還有二者之間的萬物。自然之天的運行規律稱為天道,天道有兩種意思:一是指自然的規則,一是指人間的法則,所謂天道福善禍淫、賞善罰惡。“六位”就是六個爻的位置。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p>
《象傳》說:天體的運行剛健不已,君子因而要求自己不斷奮發上進。
《大象傳》一般就都從上下兩個單卦的組合,來分析卦象所顯示的意義,然后再推述人在德行修養上應該如何取法。譬如乾卦上下皆是乾,乾為天、為健,因此要人們效法天體的運行剛健不已。至于《小像傳》談的則是爻辭,乾卦有關《小象傳》的部分共七句話,分別對應六爻的爻辭與用九。
潛龍勿用,陽在下也。見龍在田,德施普也。終日乾乾,反復道也?;蜍S在淵,進無咎也。飛龍在天,大人造也??糊堄谢?,盈不可久也。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
初九爻辭“龍潛伏著,不要有所作為”,是因為這個陽爻在全卦的底部。九二爻辭“龍出現在地上,適宜見到人”,是肯定德行可以普遍施展開來。九三爻辭“整天勤奮不休”,是說要在君子之道上反復修煉。九四爻辭“或往上躍升,或留在深淵”,是因為向上進取沒有災難。九五爻辭“龍有所懊悔”,是說滿盈的狀態無法維持長久。用在乾卦整體,發現天體的運行無始無終,循環不已,因此不可認定自己居先。
初九爻辭“龍潛伏著,不要有所作為”,是因為這個陽爻在全卦的底部,上面五個陽爻,它根本就不能有所作為。
九二爻辭之所以說“肯定德行可以普遍施展開來”,是因為九二已經在中間(下卦乾的中間),也是好位置,有好的德行可以普遍施展。
九四的爻辭說“向上進取沒有災難”,是因為已經到了上卦了,那為什么不繼續走呢?
用九,用在乾卦整體,發現天體的運行無始無終、循環不已,不可認定自己居先,因為每個人都一樣,它是一種始終平等的心胸。乾卦雖為六十四卦這首,以其無限的元氣創生萬物,但由于萬物變化不已,形成一個整體,所以不可認定乾卦居于固定不移的“首”位。在乾卦六爻里面,可以說群龍無首,在全部六十四卦里面,乾卦也“不可為首”,如此可以讓其他各卦自然展現。當別的卦出現的時候,是它的時候到了,它的形勢成了,乾卦就要讓位。所以六十四卦中的每一卦都有機會,就好像每個人在不同狀況中,都有機會出頭一樣。
中華上下五千年,歷經夏、商、周,春秋、戰國、秦、漢、三國、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 ;不都正是順應了天下時勢的變化;“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不也見證了用九,見群龍無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