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是良藥,這是近年來心血管大夫喊出的口號,是對那些懶人喊出來的,但是一些本身就有運動愛好的人來說,運動強度需要重視,強度過大傷害內臟。青少年長身體,吃得消折騰,可以極限訓練,力求達到力竭才能激發潛能,科學訓練也就能出體育成績。對于病人和中老年人,就不能如此折騰,如果內臟吃不消,這樣的訓練只有傷害身體。怎么確定強度呢?
有多少體能做多大強度的訓練。不能認為“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自我牛逼狀態?,F實中很多人年輕時有鍛煉習慣,中途忙碌不鍛煉、人到中年,事業有成、有機會飯局、開始大吃大喝了。一旦體檢發現問題,血脂高血糖高、體重大、血壓高了,就開始鍛煉,瞎煉,超越年齡限制的鍛煉,這方面有不少猝死的報道。
這種鍛煉不是醫生所說的健身,而是傷身。即使有很好的運動基礎,一直堅持鍛煉,也好注意保護自己的心臟。心臟這個發動機蹦跶了幾十年,瞎鍛煉無疑等同于暴力駕駛。
有很多方法估計運動強度,早期青少年體育訓練使用傳統的“220減去年齡的”作為最高心率,確定目標心率而訓練。后來卡佛內(Kaevonen Method)提出心率儲備概念,也稱作心率儲備訓練法。心率儲備就是實測的最大心率和靜息心率之差,自測或者從24小時心電圖中獲得(要有運動最快心率)。比起普通的心率計算法更安全。運動時候要求心率達到預設值:
靜息心率 (最快心率-靜息心率)×運動強度
==靜息心率 心率儲備的百分比(運動強度)。
超強運動無益于內臟健康。低強度和高強度運動對人體心血管系統的刺激不同。即使要從事高強度過把癮,也該高強度間歇運動,不可一味地無氧和暴力運動。簡單地說就是低強度和間斷高強度運動能對健康產生良好影響,也能健康地減肥。
身體健康、常運動者運動強度:60~80%
有氧低刺激強度:40~50%,高刺激85%。
體檢有問題不常運者強度:40~50%
健身的人不必心率過快,
可以設定靶心率=靜息心率 70%心率儲備
如果沒法測心率,就以吹口哨為限,走路跑步,吹不出口哨了,就是極限。
心臟科醫生考慮心肺功能,也就是內臟健康!
更加注重心率貯備,因為心率儲備值更接近實際最大氧攝取量(VO2max或者VO2peak),更為安全可靠,更加體現因人而異的原則。但是心臟康復專業人士更注重測量:無氧閾值AT、最大攝氧量VO2peak、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率FEV1、二氧化碳通氣斜率VE/VCO2,攝氧效率斜率OUES等等心肺功能的綜合指標。
中國人時髦吃藥吃保健品,還沒有完全注重運動,更不注重運動方式和強度。心臟康復在中國還沒完全專業化建設,就進入了普及化、社區化大熱潮,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時下一些專家急于普及的心態固然能惠及廣大老百姓,如果不走專業化路線,最終也就淪落到廣場舞、集體操的三期康復的群眾運動中去了。
建議:
一定要有鍛煉習慣,強度要適中,
需要強度大過把癮的,一定要監護下進行!
沒病的可按照心率儲備法計算運動強度!
有恙的要到醫院測運動心肺功能,
沒有設備,也該測測最基本的肺功能,測測運動平板。
只要規范運動心肺評估,才會有心臟康復專業的大發展。
路在腳下,藥在桌上,誰希望一直吃藥呢?
誰不希望通過醫生指導的運動治病康復呢?
最簡單的運動就是慢跑快跑、慢走快走交替吧。
權當一個知名“停藥大夫”的忠告吧!
同行更懂我說什么!
知道就告訴大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