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戰是確立天下三分格局的重要戰役,歷來也被視為是孫劉聯軍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而為后人稱道。那么這場著名戰役究竟有多少人參戰呢?答案是三方合起來約三十五萬。這個數字是如何來的,讓我們一起回到赤壁之戰的那個時代追尋。
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當然非常清楚三家的兵力配置。在《三國演義》里曹操總共是“馬步水軍共八十三萬,號稱一百萬”;孫劉聯軍則是“不過五六萬”,三家參戰的兵馬一合計有近九十萬之眾。然而這畢竟是小說家言當不得真,要了解赤壁之戰的具體參戰人數還是得求助正史資料。
首先我們來看曹操陣營一方的兵力情況。首先看曹操是否有擁有百萬兵員的動員的潛力,也就是赤壁戰前他所擁有的兵力人數。
《三國志.吳書》里說魏武帝曹操憑借戰勝的威力,率領百萬大軍虎視江漢流域;此外在《蜀書.諸葛亮傳》也多次提到此時的曹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則在赤壁戰前曹操所有的兵力接近百萬是可能的,因為曹操曾多次收編青徐黃巾、袁紹父子、呂布、張繡、劉表等諸侯的兵力,所以在威脅江東孫權的書信里也稱“今治水軍八十萬,方與將軍會獵于吳”,這雖然有所夸大但數量級大致不錯。
以《孫子兵法》的理論“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則曹操參與赤壁大戰的必是其主力,其人數也至少在五倍于孫劉聯軍之上。因為曹操本人用兵極為謹慎,而且熟讀兵法且親自為《孫子兵法》做注釋,那么在實戰中部署兵力配置也極有可能遵循一定的準則。(孫劉兩家總兵力當在八萬上下,根據《三國志》不難得出)除去留守許都、防范馬騰韓遂的留守兵力,則三十萬較為可能。
三十萬的數目并非在下憑空一猜,而是有所本的。曹操在赤壁之戰前進行的征討荊州的戰斗,在荊州之戰中他投入的兵力根據《三國志.諸葛恪傳》當為三十萬人。而荊州劉表的兵力大部投降曹操,原有劉表軍力在十萬上下,除兩萬余人跟隨劉備、劉琦,其他都歸附曹操。如此一來整編劉表軍力的曹氏大軍則有四十萬上下。考慮到裁汰老弱和后方補給、留守要地等的人員配置,則參加赤壁之戰的曹操大軍當在三十萬上下。臺灣學者林瑞翰主編的《魏晉南北朝史》也認為參加赤壁之戰的曹操軍隊有三十萬人。
而作為防御方的孫權、劉備聯軍的人數則不難計算。孫權派遣三萬余兵力前去中游作戰,而劉備、劉琦則有二萬人左右,則孫劉聯軍合計也不過五萬人而已。相比于曹操的三十萬大軍確實是杯水車薪,赤壁戰役也確實說得上是罕見的以少勝多且奠定三國鼎立格局的重要戰役。
赤壁大戰的投入是空前的,曹操方面幾乎派出了主力的三分之一(三十萬人)來作戰,但因為水戰缺乏練習與荊州新投降軍事集團的合作并不和諧而最終敗北。這場近四十萬人的大型戰役也由此為后人傳誦,成為《三國演義》里的經典故事,并且占據了長達十一回的篇幅。不過真實的歷史曹操并未帶領八十三萬大軍征伐江南,這些則是閱讀這些演義小說時需要注意的。(文/佳文)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