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曾經說過:“一個人可以沒有文憑,但是不能沒有文化!”我覺得這句話是不正確的,因為文憑和文化同樣重要。如果你只有文化,而沒有文憑,那么在單位晉升的可能幾乎為零,因為晉升的標準中,一定有一個門檻,就是要求本科學歷、研究生學歷、或者博士學歷。
很多人提倡學歷無用,應該對孩子進行快樂教育,從而釋放孩子的天性,這本身就是一個“騙局”,這種騙局正在扭曲著中國孩子的成長。
01
在電影院里,大家都在非常安靜的看電影,其中有個孩子,隔一會兒就大笑一聲,或者在座位上來回翻動,而媽媽坐在旁邊幾乎不管。后面的觀眾提醒媽媽管一下自己的孩子,而媽媽卻說:小孩子天性就愛動,我怎么能強迫他安靜呢?
這種不顧別人感受,一味放縱自己孩子的行為,并補繳“釋放天性”,而是沒教養。釋放孩子的天性,也不是對孩子所做的一切,都聽之任之。當你釋放孩子天性的時候,最起碼不能影響到其他的人,這是做人的基本素質,也是一種教養。
一位日本媽媽,跟孩子有個約定:只要在共眾場合,不是特別喧嘩的地方,說話聲音不可以讓第三個人聽到。
02
山西的一家餐館發生過這樣一件事:一家人在座位上面用餐,孩子吃了幾口后,就在餐廳里面來回跑。期間,就不小心撞倒了餐廳的花盆,而媽媽并沒有一絲責怪孩子的意思,只是笑著說孩子太淘氣、太活潑了。當孩子跑到一個轉彎口的時候,服務員手里正好端了一鍋湯,孩子直接撞倒了服務員肚子上。那鍋湯直接灑下來,淋到了孩子的頭上,孩子被燙到了。
孩子貪玩、淘氣都不是問題,但是玩耍也應該分場合,餐廳本身就不是孩子來回跑的地方。如果家長在孩子第一次撞倒花盆的時候,就阻止孩子繼續跑,那么悲劇也就不會發生。這樣的事件并不是個例,在地鐵上、醫院里、馬路上,這樣的情形也算常見。
為什么很多孩子普遍缺乏規則意識?
因為在父母的眼里,孩子就是第一,孩子比天還“大”,過于重視自己的孩子。父母認為,孩子小就可以任性而為,可以在任何場合隨意亂跑、隨意大喊大叫,所有的規則都應該讓著孩子。導致孩子從小不敬畏規則,而發生了一幕又一幕的慘劇。
03
曾經有一位媽媽,家庭其實很普通,不知道哪天在網上看了篇文章,說是從小要“釋放孩子天性”。從那以后,再也不管孩子了,幾點睡覺、幾點起床隨著兒子,學習成績一律不過問,想請假就請假,手機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結果呢,孩子的成績一落千丈,每天就是好吃懶做,只知道玩游戲,一點上進心都沒有。這個時候,媽媽才發現這種教育方法是錯誤的,不該對孩子這么放縱。顯然,這位媽媽把“釋放孩子天性”理解為了“放縱”孩子。她并不知道,原來孩子根本沒有“自律意識”,如果父母再不管束,孩子很容易誤入歧途。
04
有這樣一件事:大家都在排隊買雞排,這個時候一個8、9歲模樣的孩子,直接就擠到最前面插隊。后面有人就不愿意了,對孩子說不能插隊,讓他到后面去排隊。沒想到媽媽馬上站出來,氣勢洶洶的說:小孩子著急吃,讓一下怎么了,這么大了大人了,還跟小孩子計較……
還有一條新聞:某個小區里,一位媽媽帶著兒子坐電梯回家。兒子特別調皮,在電梯里用腳踹電梯門,沒想到電梯門突然脫落移位,電路板也出現輕微火花,電梯出現故障。事發后,這位媽媽竟然還在業主群里惡人先告狀,說電梯質量太差了,要不是自己的兒子,可能下次會出現更大的故障,還說是自己兒子救了大家。
為什么會有那么多熊孩子,根本原因就是他們有無知、無畏、任性、妄為的父母在撐腰。他們以為這樣是在增加孩子的膽量,釋放孩子的天性,實際上是把孩子教育的越來越沒教養。
釋放孩子的天性,也應該有界限
有次閨蜜帶女兒來我家做客,小孩子剛來的時候還有些拘謹,沒一會而功夫,就開始調皮。桌子上面的糖果不停的吃,來回跑著做游戲,把玩具弄的到處都是。閨蜜看到這樣的場景,馬上把女兒叫到面前,嚴肅的說:“從現在開始,桌子上的糖一顆都不許吃,不然你的牙會爛掉。其次,不可以再來回跑,如果想玩,就安靜的坐在那里玩玩具,否則我會馬上帶你回家。”
聽到媽媽說的這些話,女兒也變得安靜了許多。閨蜜說:一開始沒有管她,是因為她剛到陌生的地方,不想讓她放不開,否則她以后會害怕到陌生的地方。現在管她,是因為她做的很過分,我必須告訴她什么是界限,否則她會沒大沒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