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人生可以有很多種選擇,但是想要忠于自己的內心,堅守自己的初心,就必須要有所取舍,積極尋找和選擇自己最渴望的、也更適合自己的道路和未來。@如雙a
《穿普拉達的女王》改編自勞倫·魏絲伯格同名暢銷小說《The Devil Wears Prada》,影片于2005年上映,上映后在一周內就拿下了1個億的票房,而小說在27個國家出版,曾6年上榜《紐約時報》。小說的作者和電影的導演在2005年9月雙雙獲得奎爾獎(Quill Awards),而米蘭達的飾演者斯特里普因為這個角色不僅贏得了美國金球獎,而且還拿到了第14次奧斯卡提名。
影片講述一個剛從學校畢業,夢想當記者的女孩子安迪,在尋找工作無果的情況下萬般無奈地來到頂端時尚雜志《天橋》給主編米蘭達當助理的故事。安迪從最初的慌亂,到后來的得心應手,在她工作開始扶搖直上的時候,卻面臨了生活和情感的雙重危機。就在大家以為安迪會繼續做米蘭達第一助理的時候,她卻毅然決然地選擇了放棄,進而去面試自己渴望的記者工作。
這是一部成長勵志而充滿力量的電影,也是個面臨諸多選擇的故事。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人通過不同的角度,都從影片中有所觸動和啟發。在這部電影中,安迪一開始的目標是明確的,但通過從菜鳥助理到第一助理的逆襲后卻陷入了迷茫,經過一次又一次地選擇,安迪最終看清了自己的內心,并作出了忠于自己內心的選擇。
在我看來,雖然很多人把《穿普拉達的女王》這部電影稱之為職場教科書,是一部勵志電影,但仔細想想,電影里暗含的三種沖突關系,正是故事發展的基礎,也促使安迪進行一次又一次地選擇。
那么今天,我就從理想與現實、平凡與奢華兩種價值觀、自我的放棄與堅守三種沖突關系來解讀這部電影的魅力所在。在文章第四部分,我會基于影片中安迪的成長經歷和她最后的選擇談談我的幾點現實思考。
影片開始,安迪在面試的時候就指出自己來紐約是想成為一名記者,而且投了不少的簡歷,并且說自己曾經是西北日報的主編,獲得過全國大學記者競賽第一名,可見在安迪心里,是多么希望能夠在自己喜歡的工作上有所發展。
①影片反復強調安迪的夢想是當一名記者,然而她卻當了時尚主編的助理
安迪就跟許多剛剛畢業進入社會的大學生一樣,找到的第一份工作往往并不是自己的理想選擇,而是迫于生計的不得已之選擇。即使米蘭達告訴她這是上百萬個姑娘搶得頭破血流的工作,安迪卻不認為自己會因為有了這份工作,就得改變自己的一切。在最開始,安迪在面臨理想和現實的沖突時,依然能夠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內心選擇是什么。
當男人說,你變了,你還記得自己曾經是夢想當個記者嗎?從這里,我們不難看出,安迪做助理工作從最初的手忙腳亂,到此刻的輕松應對,從內而外,從整個人也發生了一些變化。在這里,安迪的父親、男友、朋友都提醒著安迪,曾經的夢想你還記得嗎?
②選擇無處不在,誘惑如影隨形,只有遵從內心,才不會后悔自己的選擇
這樣的沖突對比,推進了劇情,讓觀眾在深刻體會到安迪在心存夢想的同時,在進行各種掙扎和各種選擇。看到影片結局,安迪瀟灑的將手機丟進水池后,轉身離開的背影,是一種選擇后的篤定。
或許,最開始你對自己沒有一個良好的定位,并不清楚當實際與理想出現沖突時,應該怎么選擇才是合適的,但在不斷努力探索和進步中,你會發現屬于自己的閃光點,遵從自己的內心做了最合適的選擇。
在我看來,生活中的誘惑無處不在,只有堅定自己的信念,清楚知道自己追求的、想要的是什么,才能在選擇中,不迷茫,不遺憾,遵從自己的內心,做出讓自己不后悔的事情。
安迪最開始并不在意自己的穿著和身材,為了適應工作而改變了自己的穿衣風格,影片最后她又選擇了自己喜歡的風格。一個人選擇什么,跟身處的環境有直接關系,是甘于平凡但卻是自己的內心渴望和人生理想,還是別無選擇順勢而為的跟風與時尚?這里可以用平凡—奢華—平凡三個階段來概括安迪遇到的沖突:
首先,安迪最開始是以舒適為主的穿衣風格,并自我感覺良好。
安迪在面試的時候,穿著天藍色臃腫毛衣和奶奶裙子,但是卻自我感覺良好。當時安迪對時尚并不太感興趣,她最開始的想法,只是急需一份工作來付房租而已。對這份工作,她開始的態度是,這只不過是接打電話倒茶水的工作,難道還需要穿晚禮服嗎?這導致安迪在試裝會上,覺得同事手上的兩個腰帶其實是一樣的,在無形中表現出她的外行。
其次,安迪為了適應工作,不得不改變風格,以此更好地融入時尚圈,
安迪在沒有為米蘭達訂得機票,讓她趕回來參加孩子的表演后,受到米蘭達的責備。安迪感覺很委屈,因為米蘭達的一個電話,她和父親的聚餐被破壞,而她努力地去解決問題,卻仍然得到米蘭達的白眼。當安迪跟奈杰爾吐槽的時候,奈杰爾的話讓安迪意識到自己的心態上有了問題,她渴望得到認可,想證明自己,于是她決定從穿著上開始改變。
最后,安迪在清楚自己內心選擇后,換回了自己喜歡的穿衣風格。
安迪和米蘭達在街上重遇,安迪一身清爽利落的打扮,安靜地注視著米蘭達;而米蘭達依然和往常一樣,臉上畫著精致無暇的妝容,身上穿著時尚美麗的衣服,身邊依然是前呼后擁的人群。從這里,不難看出,兩個人都做出了最忠于自己的選擇。兩個畫面鏡頭切換,兩種對立價值觀的交鋒,充滿戲劇的矛盾在視覺上給觀眾以強烈的對比,也給觀眾心里以沖擊。
米蘭達選擇繼續當她的女王,享受時尚界女王帶給她的光環和榮耀,因為這些就是她最喜歡也最渴望的,是她生命的意義所在,也是她快樂和實現自我價值的源泉。而安迪選擇了退出,是為了堅持自己最初當記者的夢想,回歸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找回自己的愛人和朋友。
在我看來,這部電影并沒有硬塞給觀眾一種明確的價值觀取向,告訴我們選擇哪一種方式更好,堅持哪一條路才是對的,而是呈現一種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追求和不同的選擇這樣的狀態。
人生本就沒有對錯,只是個人的價值觀不同,選擇的不同而已,我們也無需去遷就或迎合,只要是順著自己的心而做出的選擇,那就足夠了。
安迪經過兜兜轉轉后,最終明白了自己應該執著的選擇是什么,應該堅持的是什么,并且找回了自我。
①安迪因為初入社會,不得已做了自己不喜歡的助理工作,暫時放棄了堅持自我
在影片開始,安迪是帶著“我不會為了工作改變我自己”的想法開始了米蘭達助理的工作。起初安迪一點都不了解和喜歡時尚,但是為了支付房租,還有據說當米蘭達助理一年之后,可以更容易圓自己當記者的夢想,于是她選擇這個和她的夢想毫不相干的工作。
安迪為了改變自己,第一次從奈杰爾手上接過吉米周高跟鞋開始,她雖然表示自己不喜歡,但還是默默穿上了,盡管她原本喜歡的是平底鞋。還有當她去吃飯的時候,就在她想要盛自己喜歡的海鮮湯的時候,奈杰爾說里面有很多的脂肪,安迪雖然很不愿意但最終還是放棄了自己喜歡的湯。甚至后面她為了減肥,晚上只吃馬鈴薯,而放棄自己最喜歡的香烤干酪一樣。
安迪為了證明自己能力不錯,人也聰明,于是想辦法為米蘭達解決各種問題,當她游刃有余的時候,開始習慣的時候,她其實并意識到自己的改變,她還反駁自己并沒有傷害到第一助理。可是當米蘭達說她和自己很像的時候,當作家說她變了的時候,她才意識到,自己已經遠離初衷,遠離了自我。
在我看來,安迪的這一切改變都不是她本人的意愿,但是為了不再顯示自己的另類和外行,也為了能夠更好地適應這個工作崗位,她必須放棄原本自己的理想。但是在她心里,她始終記得自己的夢想是什么,現在的工作和狀態本不是她在乎和追求的,在影片中她無數次強調了自己想要做記者。當她為了應付米蘭達的各種刁難,想要證明自己能力的時候,她實現了。
②當意識到自己已經遠離初衷,遠離了自我,安迪遵從自己內心做了選擇
是繼續這樣美衣華服的生活,整日在別的女孩羨慕的時尚圈工作還是堅守自己的初心,跟男友過普通平凡的生活呢?云泥之別的沖突,仿佛從天上回到地上,讓觀眾也在深思,如果是我們自己,我們會怎么選擇呢?跟安迪一樣,還是和安迪相反,繼續跟著米蘭達,成為另一個女王?
當安迪發現自己和米蘭達越來越像的時候,她終于意識到自己這段時間以來的改變。對米蘭達來說,家庭和生活圍繞工作旋轉,以工作為人生的目標和重點,是習以為常并且習慣到深入骨髓的事情,犧牲自己的感情、家庭、生活,甚至把自我都留給工作。而對安迪來說,這只是她人生職場的開始,她還有二選一的選項和答案,是為了工作而生活,還是為了生活而工作。
在我看來,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的人為了現實去選擇犧牲自我,甚至犧牲親情、友情、愛情。而安迪的選擇,最開始更多的是一種接受現實生活的選擇,當她過了初入社會的階段,有了能力后,她選擇了繼續追逐自己的理想,選擇追回自我。
因為安迪明白這份工作的本質,她知道如果自己繼續這份工作,米蘭達的現在就是她的未來,為了工作放棄自己的理想、自己的家庭和生活,這并不是她想要的。人生處處都充滿了選擇,還好最后安迪堅持了自己的初心。
通過安迪的成長經歷,以及她最后做出的選擇,讓我對于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有了更深的思考,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①社會與家庭對于女性的要求與關注和對男性明顯不同,對女性往往是帶有偏見的
安迪和作家在巴黎吃飯的時候,作家控訴米蘭達是個霸道強勢的人,沒有人受得了她。安迪說,如果米蘭達是個男人,那么人們的關注點就不會在個人身上,而是對她工作方面能力的贊美了。或許就不會有那么多人說閑話了。對于兩個人的對話,深有感觸。仔細體味,不得不感嘆安迪說得有道理,從這里,不難看出女性和男性在職業上是帶有偏見的。
前央視著名主持人、少年得到董事長、紫牛基金創始合伙人張泉靈在接受記者訪問時被問到是如何平衡事業與家庭時,她直言不諱地說她很討厭這個問題,因為這個問題背后,本身就是偏見。即使她有平衡,但是她認為女性企業家不需要承擔這種壓力。隨后她反問記者,你們在采訪男性企業家的時候,會問平衡性的問題嗎?你問過誰,他們怎么回答的?而記者則略帶尷尬地回答,也會問,他們是母親居多,母親承擔這個角色比較多。
從這里不難看出,社會與家庭對于女性的要求和關注的點與對男性的要求都不同。在職場上,社會對女性往往是帶有偏見的,女性可能會被問到是否平衡家庭與工作,男性則不會遇到這類問題。如果女性在某個行業或者某個崗位做得極為出色,人們的關注點可能就在于她的個人身上,而不是能力上,但是對于男性,人們對他的關注則更是他的能力上。
②想清楚自己想過的是哪種生活,遵從自己的內心,才不會辜負自己的選擇
當安迪在車上,聽到米蘭達跟她說,其實她已經做了選擇。這讓安迪想起,她曾經對男友和同事解釋說自己沒有選擇。這時她恍然發現,自己在走向成為米蘭達的路上,而她最開始,卻只是想要一份在實現自己的夢想前可以支付自己房租的工作,僅此而已。
米蘭達和安迪都是勇敢遵從自己內心做選擇的人,也許會失去一些東西,但她們從未放棄去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所以影片最后,米蘭達在車上露出了難得的一笑,而安迪則神情自若地跟米蘭達點頭微笑。有的人把事業成功當做快樂和幸福的不二法則,而有的人則致力于追求真愛,以及心靈上的富足。每一種生活都有各自的精彩,無需為了自己不愿意的高職位而辜負自己的心意。
《穿普拉達的女王》是一部以女性視角的影片,從影片中,我們看到女性應該選擇做自己想做的事,甚至在職場上有所建樹,而不是為了別的什么原因而忽略自己的需求。即便選擇了之后同時會有失去,但想清楚自己想過的是哪種生活,遵從自己的內心,就不會辜負自己的選擇。
③心態改變你做事的態度,決定你解決問題的能力,把抱怨的時間用來解決問題,這是一種選擇,也是一種成長
當安迪再一次因為無法完成米蘭達的要求而遭到冷言冷語后,她跑去找奈杰爾抱怨,奈杰爾告訴她,這里很多人熱愛這個工作,而你是被迫去工作。也是這一次談話,安迪意識到確實是自己心態上的不對,于是開始改變自己。在奈杰爾的幫助下,安迪從發型、穿衣風格開始改變,她試著融入時尚圈。
后來安迪改掉了抱怨的習慣,對于米蘭達安排的各項工作,無論困難與否,她都帶著積極地態度去想辦法解決,甚至于連哈利波特的手稿這樣難度很大的事情都能讓她辦到了。也是通過這些經歷,安迪在改變,也在成長。
《穿普拉達的女王》可以說是一部職場新人如何面對強勢上司,如何學會調整自己心態、迅速適應職場的最佳電影。對于職場老人也不免有些啟發,在一個崗位上太久,漸漸地就忘記了對這份工作的熱情,總是抱著能夠完成、不出錯即可的態度,遇到困難就抱怨、拖延、焦躁。
然而成年人的世界里沒有容易二字,與其消極抵抗,不如積極改變自己的態度,為工作投入足夠的熱情和激情,提高我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困難中成長。
通過《穿普拉達的女王》這部影片,我們既受鼓舞,又受啟發,也許一開始會迷茫而無所適從,但是細細品味它,我們會感到內心的一片篤定和堅持。
人生是可以簡單而平凡的,但也可以是多彩多姿的,選擇什么樣的人生,是出于我們自己內心渴望想擁有什么樣的生活,這并非是非黑即白的選擇,而是遵從內心的選擇。希望我們改變心態,積極面對生活。這就是這個故事帶給我的價值與思考。